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工作站陆祝林成长贴 [复制链接]

1#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工作站陆祝林成长贴

    首次注册论坛,首次建立自己的个人贴,在这里先向大家问好!
    我是来自萧山区城东小学的陆祝林。说来有点惭愧,加入“广角”这个大家庭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跟着“广角”参加了很多活动,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但建立成长贴,这还是第一次。记得两星期前,我们第2次去了杭州崇文实验小学,杭州的活动总是让我印象深刻:学生们的积极发言;老师们对于评课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当然还有章鼎儿老师和其他导师们从更高层面对于研讨的理解,让我享受到了又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们的顾站总是说:我们要把平时的一些东西都留下来,就要经常能写一些东西。想来这话很是有道理,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些活动参加过就参加过了,也许只会在听课本上留下一点听课体会,但是没有感想,没有反思,参加活动后不写点什么,时间久了,就会慢慢的淡忘。可能我这个人有点懒,也没有写东西的习惯,而且我对论坛这一块以前也没什么接触,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坏习惯减缓了我的成长,我希望以我今天在这里建帖子为契机,改一改这个坏习惯。
    其实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能加入“广角”这个大家庭,这就是我最幸运的地方,虽然我们可爱的导师张博士远在美国,我连见都没见过她,不过我总有种她就在我们身边的感觉(每次研讨对她的声音特别有感觉嘿嘿)。何老师和顾站对工作的投入也让我肃然起敬,他们对工作的激情总是时时感染着我。如果说“广角”是个温暖的“大家庭”,那么我们城东小学科学组就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我们学校三位老师都是“广角”的成员,因此可以更加近距离和更多的机会去讨论一些科学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科学之路其实应该在一年前就开始了,但我要把今天做为我科学论坛的开始之路,在这里希望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在认识朋友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到新的知识。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今天我还是个菜鸟,在这里希望认识我和不认识我的朋友们都能不吝惜你们的帮助。你们的点点滴滴或许都是我成长的营养。最后,衷心祝愿论坛里的每位老师都健康快乐!
分享 转发
TOP
2#

加油!
做有意义的事!
TOP
3#

欢迎萧山的老师在这里冒泡!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您终于上岸了...呵呵,一起加油哈!!!
TOP
5#

欢迎开个成长专贴,支持一下!
TOP
6#

萧山很强悍哦

TOP
7#

6月15日,雨很大,早上5点多就醒来了,然后睡不着开始思考上课的流程—是的,今天是我们广角工作站活动的日子,地点是新塘小学,而我和海军要在今天各上一堂课。之所以醒的那么早,我想我其实还是很紧张的,一是因为今天不仅有我们的教研员何老师会来,还邀请到了浙江省师训中心陈晓萍教授和来自德国的教授Link先生,有那么多导师要来指导心里难免紧张。二是因为我对这堂课的把握并不大,在准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材料上的困难,学校的石英矿物只有6块,我就把每一块都砸成两半,以够每个小组的同学们使用,这样就使得每一块大小都不相同,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很怕到时上课出什么差错。而且之前在学校试教了一遍,效果不理想。
8点10分,到了新塘小学,陆续见到了广角的学员们,又和他们开起了熟悉的玩笑,紧张顿时消除了许多。过了会何老师来了,和我们侃侃而谈起来,他永远都保持他那份独有的亲切感,说起他早上坐车遇到的囧事o(︶︿︶)o 听着听着,几乎忘了自己要上课的事儿。嘿嘿,那时候也没啥紧张了,反正也是豁出去了。陈教授他们是百忙之中从杭州赶过来的,见到她的第一眼,觉得也挺亲切的,总是笑。Link先生呢?德国人就是德国人,特幽默!嘿,这可是咱们广角第一次有外国的教授来听课呢!
等专家们入座后,我的课就开始了,由于今天的课开始的晚,跟铃声不一致,所以到上完都不知道有没超时。403班的同学们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的对矿物的观察可以说是细致入微,有很多特征我在课前准备的时候都没有想到。一个男孩子我印象很深,三次回答,每一次都说的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还算比较顺利的结束了,但上好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有一些语言组织不合理,有些地方感觉有点说多了。有幸的是,今天得到了陈教授的亲口指导,陈教授的评价非常的中肯,从她的评价中我也看出了一个真正专家的锐利眼光和独到见解。她从课堂设计说到课堂细节,每一方面可以说都把我这堂课当中的一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分析的很透彻,听了她的评价,感觉马上找到了课堂当中需要改进的一些地方。这里也由衷的感谢陈教授,真的很希望以后每次活动她都能来参加。要学的还有很多,继续努力!广角加油!
TOP
8#

6月21日研讨后记
6月21日周二晚8点半,进行了我们中美广角本学期的第六次网络研讨活动,这次研讨的主要内容是对我上的《矿物的特征》和罗海军的《矿物的分类》这两堂课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讨论,学员们、顾站以及张博士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非浅,找到了课堂当中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明白了哪些地方需要做出改进。在这里也要非常谢谢他们的帮助。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课堂设计,课后陈教授和Link教授给我的一些建议,以及学员们和张博士的一些想法,把我这段时间来对上了这堂课的一些收获做一个梳理:

先是我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提供的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并能初步了解矿物在颜色、光泽、纹理、硬度、形状、透明度等方面的特征。并通过矿物特征卡鉴定几种矿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园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用所学的方法开展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
2、    难点:对矿物的性质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
饼干若干;花岗岩;矿物标本:萤石、云母、雄黄、石英;放大镜;刻刀;矿物特征记录单;矿物鉴定卡;矿物鉴定表。

四、教学过程
1、    研究矿物的特征
(1)    分给每个学生一小块饼干,请同学们吃,吃之前的一个要求:仔细观察饼干和花岗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分发给每组学生四组矿物标本,先观察一分钟,思考你想从哪几方面来描述你看到的这些矿物。
(3)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4)    开展活动,通过各种方法观察矿物,并将矿物的一些特征记录到矿物特征记录单上。
(5)    开展交流讨论。

2、    矿物的鉴定
(1)    通过课件认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
(2)    活动:学生利用矿物特征卡对这四种矿物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的结果写在矿物鉴定记录表上。
(3)    交流学生的鉴定结果。


再来说说陈晓萍教授和Link教授给我这堂课的一些建议:
1、在研究矿物的特征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当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哪些特征时,有补充的小组教师可以把学生补充的内容在记录单上写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明白所观察的矿物还有这些特征。
2、活动二矿物的鉴定,很多小组的鉴定结果不一致,陈教授就指出,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鉴定的过程上,而不是鉴定的结果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鉴定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学生们就会去注意是不是鉴定的时候没有仔细去对照矿物特征卡上的信息,从而自身意识到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才是让学生真正明白怎样才是正确的鉴定过程。
3、课堂当中一些细节的完善:比如活动当中注意事项的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只让学生们花短时间默读了一下注意事项,很多学生可能没完全看明白,所以陈教授觉得可以把注意事项一并写到记录单上去,这样学生做的时候哪怕忘了也可以再看一看。再比如李四光这个例子,陈教授觉得这个过度很好,但是教师在语言组织上应当说的更生动和合理一些,这样能启到一个非常好的承前启后的效果。
4、还有一点是陈教授对我们两堂课的一些建议,她鼓励教师应当经常去思考怎么样做才会使交流活动更加的有效,在思考有效性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大胆的去对教材做一些创新,不必要束缚于教材,教师可以有一种对教材处理的能力。

接下来我整理了一下学员们给我这堂课提出的一些建议,主要有以下这些:
1、对于活动一,在讲活动注意事项时可以将这四步内容的文字进行精减,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字少一点,学生看得快一点,也更容易理解和牢记。另一方面,可以将这张PPT留在屏幕上,让学生在活动时可随时再看,明确任务。这里也可以将放大镜、刻刀等观察工具有序呈现给他们。在汇报活动中,一个学生汇报完之后,应该继续把记录单用投影展示着,再让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不会造成重复回答的现象,或者把学生补充的内容填写到这张记录单上,肯定学生的补充,让交流更具实效,也可以让上台汇报的同学把他观察的矿物一起带上来投影展示,然后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2、在第二个活动中,几个小组产生了不同的命名结果,遇到这种特殊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交流观点的机会,让学生提出各自的理由,找到反驳其他命名结果的证据,让学生在研讨质疑中发现错误。陈婷老师也提出,可以不用卡片,直接打印在纸上,把比较重要的矿物信息划出来。
3、在一些细节中可以处理的更完善一些:比如少重复学生的话;在介绍李四光的时候
比较比较枯燥,可以讲一个有关李四光的小故事,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榜样激励的作用;在课的结尾的处理上,可以再给学生播放一些矿物的图片,有一些矿物非常漂亮。让学生在体验矿石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矿物的兴趣,真正走进丰富的矿石世界。

最后,张博士在百忙之中也对我的课提出一些很宝贵的建议:她指出我的课从形式上面做到了我们所提倡的5E模式,但是在内涵上还没有达到5E的要求,在交流和研讨上要做的更为深入。她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在设计第一个活动观察矿物特征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即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小组里先把几种矿物的特征记下来,然后让学生们互相去看别的小组的记录单,并且判断别人小组里根据特征记录的矿物是自己小组对应的哪一种矿物,对应的程度越高,即小组里同学的描述越加的准确。
TOP
9#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page=1&star=1


 


继续努力,加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