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物质的变化》单元已学到了最后一个课时,在引导学生认识完“蜡烛燃烧时会产生新的物质”后,组织全班讨论:还有哪些变化也像燃烧一样能产生新的物质。学生发言很踊跃,“发酵”“食物腐烂”“饭烧焦后会产生致癌物质”……
但学生似乎对人的呼吸这个过程“情有独钟”,接连有两个学生站起来说:“人呼吸时会产生新的物质,吸进去的是空气,呼出来的气体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两个同学的发言相隔不到一分钟,第二个同学的发言基本是重复第一个同学的回答。可没隔多久,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人呼吸,吸进去空气,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有人说过了。”马上有同学提醒。
我勉强地笑了笑说:“你已经是第三个说这个答案的同学了。”
“第三者。”周围有同学在瞎喊。
“大家一定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要再有第四者,第五者了。”
在以前的课堂中,有同学发言时,我会看着他,用眼神给予肯定或鼓励;而现在有同学发言时,我开始留意其他同学的反应。
提出一个问题,多则有三四十个同学举手,少则也有七八个同学举手。在点名回答之前,他们都会在心中或多或少地整理自己的回答,没举手的同学也有几分担心老师会点到自己而露出一丝紧张。但当有人站起来发言时,坐座位上的同学一部分开始心不在焉起来,转转笔、翻翻书什么的;一部分同学开始发呆,露出一脸的茫然;还有一部分同学就在那一边尽量地让自己的手举得更高,一边“我”“我”地喊;而真正在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只留下那极少数的同学了。
“倾听”极少,在以前的课堂上也出现过,特别是在将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并提出见解时,这种“倾听”极少的现象尤为明显,只是没引起我的重视罢了。
本文出自云淡风轻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558/archives/2007/959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