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 吴美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能总结出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两种原来的物质、猜想混合后的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阅读资料等活动,针对观察的现象做出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全面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火柴、蜡烛、小勺、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学生已经接触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并且对物质的变化学会了初步的判断。这节课主要分为三大步: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着重让学生观察体会产生的是不同于原来物质的新物质。从而进一步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提问、猜想、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这是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验验证。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请大家看仔细了。(师用二氧化碳浇灭点燃的蜡烛。)
师:刚才在这个实验中用到了这种液体(出示白醋),你想知道它是什么吗?那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真多,今天我们观察物体可以用到的方法有:看、闻、摸、尝……
师:对一学生说:你敢尝一下吗?不过今天老师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可以用以上方法来辨别!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希望大家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愿望。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师:老师今天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白醋和小苏打,你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p17).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2、请各小组长领取材料, 分组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观察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变化
1、产生问题
师|:你们桌子上有小苏打,又有白醋,面对着这两种物质,你们想不想做点什么?
(混合)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师: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请大家来猜一猜。
师:你们的想象都很丰富,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的呢?
(做实验)
2、制定实验方法
师:我知道你们都很想马上进行实验了,但是在实验之前我还必须要考虑什么呢?
(材料、材料放的顺序,多少、实验的分工等)
师:刚才同学都积极思考,考虑了很多。在这里老师也给你们提出的几点实验要求,请大家看一看,看看对你的实验有没有帮助。(投影仪)
3、学生实验
师:实验时,观察一定要仔细,你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二中,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最新鲜!实验开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师: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冒泡泡 被子变凉 味道发生变化 产生的气味发生变化 有声音 溶液先浑后透等)
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在实验中发现了这么多的现象,看来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感触也非常深。那么在实验中你们发现最明显的现象是什么?(产生气泡)也就是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泡,
(板书:小苏打+白醋--气泡)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要有目的和方法更需要兴趣,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六年级的学生已能设计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但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细节可能考虑得不够周到,这时老师适时地去扶一下,再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让学生经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解释新物质
1、产生新的问题
师:大家都看到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究竟是什么呢?是不是产生的新的物质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空气、二氧化碳--)
师:刚才同学们有说到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泡有可能是空气、二氧化碳,究竟是什么气体呢?这种气体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而且还没有味道,想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气体改怎么办呢?
2、引导学生实验
师:(出示火柴,点燃)火柴能在空气当中燃烧,那火柴在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中能燃烧呢?这个问题留给你们。
请小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师:刚才同学做了一个实验,老师在这里做一个刚刚做过的实验。(演示:把装有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的杯子里的空气倒在蜡烛火焰上。)
3、交流实验发现。
师:点燃的火柴放到装有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的杯子-------火柴灭了,说明了什么?
(火柴在空气里能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是空气,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把装有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的杯子里的空气倒在蜡烛火焰上-----蜡烛灭了,这有又说明了什么?
(气体没有上升,而是沉在杯子里-------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要重)
师:从刚才大家的发言,可以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确实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个新物质就是气体,这个观点大家认同吗?
4、讲解产生的气体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也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不是空气,它不支持燃烧,而且还比空气要重。但是单凭这两个实验我们能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什么?(不能)
师: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气体呢?那请同学打开课本P33。看看科学家是怎么说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这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新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尽管我们可以参考书本上的知识来告诉学生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通过猜测和这两个实验是不能够证明是什么气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学生认识气体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判别事物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五、课外延伸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的气体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二氧化碳。同学知道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吗?
师:你们看一看杯子,还有什么问题吗?
(实验后的白醋还是白醋吗?剩余的液体究竟是什么?再加一些醋会怎样?在加一些小苏打呢?)
师:这些问题留你们课后继续探索。今天大家表现很好,有许多新的发现,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请同学们把材料整理好,上交到老师这来,下课!
设计意图:留点悬念、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增加好奇心,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 二氧化碳气体+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实验要求:1、分工合作。
2、放一勺小苏打到白醋里面。
3、盖上玻璃片。
4、仔细观察,认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