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听课感受
绍兴县孙端镇小 陈强
听了三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课,分别作如下小结:
王伟文老师一课:
王老师的课,第一眼的感受是用上了我们从来没有用的过东西——电子白板,后来特地问了一下那边的老师,这家伙的价钱要三万多元。当然,这东西并没有白用,给这堂课添色不少。从一开始的学校花坛引入课时,让学生用放大镜去看看花坛里有哪些生物,再到后来所展示的一切东西,我对课件中形象的动作,漂亮的转换,以及活灵活现的界面表示深深的羡慕。所以说能够吸引人的东西,第一眼就要把人的心给勾住,这样成功就成了一半了。同时在这里说一点不足,放大镜给人的感觉不太真实,因为观察到生物时,只看到了一样,而与这样生物相联系的环境都给省略掉了。
再来谈谈王老师的设计。王老师整堂课的设计非常清晰明了,就是通过谁被谁吃这个说词让学生明白食物链,再由彼此交错的食物链联系到食物网,教学过程流畅顺利。王老师在谁被谁吃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说了很多,也写了很多,从一开始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谁吃谁,到后来逆向的谁被谁吃,花了好些时间,终于让学生明天食物链中应该是这种写法。但王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句“科学上谁被谁吃用 表示。”我对这句话颇有疑义,既然让学生花了那么多时间来表达食物间的这种链式关系,到最后竟然用这句话来解释箭头的作用,是对前面活动的全部否定,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在前面就说出来,并不要太多的时间来探讨说法问题。他的这句话没有把箭头的实质内涵提示出来,所以说这点我觉得是课堂中的一个败笔。
王老师在整堂课中师生的交流也较频繁,但方式比较单一,建议师生交流的形式要多元化。同时有些问题的价值不高,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这种单向的交流方式。要给足学生考虑的时间,教师的提问要做到“牵一发而引全局”,更多的时间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冲击。
或许是前面所花的时间太多了,课堂中对食物链受破坏时的教学我觉得都没有到位。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更重视环境的教育,人类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当其中一环出大问题时整个社会就会无序,导致极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课堂中对学生的作业不可忽视,如果换作是我,宁愿在时间上多扣点分,也要对这块内容有适当的讨论时间。
蒋云娟老师一课:
海盐的蒋云娟老师课堂上给我最大的印象,鼠标一点,复杂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就转换成了一张食物网,如果我站在学生的角色,我只要从这个动作就能知道所表示的意思,无需更多的提问和言语。
蒋老师的一课,从稻田出发,着重把稻田中的生物进行了食物链归纳。“稻螟虫明明知道自己会被吃掉,为什么还要住在这里呢?”这个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迸发出来,是本堂课的点睛之笔。从这个问题出发,学生有了很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从各个方面来思考为什么还住在这里,最后得出“在这里都可以吃到食物,是食物让他们生活到了一起。”非常自然贴切地延伸到了食物网上。
当然,在理解食物链的箭头的作用时,学生们也还是比较不理解的。蒋老师自己说,食物链中箭头的表示方法往往是学生所不理解和不习惯的,一般都是教师告诉并引导学生理解的。在这里,蒋老师和王伟文老师不同,她在这里不光着重讲了谁被谁吃,更重要的是还强调了食物营养的流动方向。通过这种解释,加上对几条食物链食物关系的比较,我相信学生会更加理解,并不是机械化地记忆。课在这一部分虽然有些冷场,但学生们的无语,恰巧是学生了他们并没有盲目地猜测,而是在找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蒋老师的课比较细腻,提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思维碰撞,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向蒋老师设计问题和难点的巧妙点化的功夫学习。
陈滔老师一课:
“老师再见,谢谢老师!”
“为人民服务!”
从省优质课评比这个比较严肃的地方说出这句话,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生,我就喜欢像陈滔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幽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科学的思维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这样的学习,真不累!
陈滔老师的电子白板技术显然比王伟文老师还要娴熟,他做的那个放大镜明显比王老师要真实很多。
从陈老师的教案中来看整一堂课,并不能看出什么端倪,很简单地几句话,就把四十分钟的活动给概括了。整个过程相对简洁明了,像喻伯军老师所说的,追求简约的课堂,从教案中先体现了这个理念。当然,教案简洁,并不是课堂就简单。陈老师从一开始的方向就和另两个有点区别,他让学生们从田间的一些生物中,用线连起一个较大环境的生物,联系起这一区域内的存在着的食物联系。这样的好处是无形中已经刻上了食物网的印迹。
当要教学食物链时,他是从这个网中找出一条食物联系,学生的理解更加合理和容易。学生也体会到食物链并不是只存在于一种关系中。当教学完箭头的作用时,这时学生会很容易地把食物网联系到自己的脑子中,体会到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联系。
通过本堂课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在这堂课中,对一个生物始终在一个大环境中来理解,并不是单独拿出来,再想像和别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这堂课灌输给学生一种大局观,让学生能够以大局的思维来进行学习。我想这种思想并不是只在科学课上能够使用,而且是能够教育孩子的一生。
因为时间在箭头上绕了大圈,这堂课结束得很仓促,但他自己所做的教具让我们眼前一亮。当一种生物的生命结束时,这张网也就破了,值得深思。
设计:借用三堂课的设计,引入自己的想法稍作了过程的前后改动。
一、情境导入
稻田里隐藏的科学问题。
二、认识食物链
(一)初步认识食物链
1、说说水稻田中的存在生物。
2、说说水稻田中的存在生物的食物关系。
3、用线连一连水稻田中的存在生物的食物关系。
4、初步感受食物网。
(二)完善对食物链的认识
1、从上面的网状图上选取一种代表性的食物关系。
2、反馈,学生展示并介绍。
3、肯定学生的方法,提出科学上的表示方法。
(1)学生讨论。
(2)理解科学上表示方法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4、分析几条食物关系的异同点。
5、引出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
三、认识食物网
1、出示大草原场景,思考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2、学生自主表示。
3、反馈交流。
4、 得出食物网的概念。
5、 感受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四、拓展提升
1、感受食物网的大量存在。
2、初步认识食物网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