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省优质课王伟文《食物链和食物网》研讨专贴 [复制链接]

1#

2011省优质课王伟文《食物链和食物网》研讨专贴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王伟文


一、           教材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第5课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过程与方法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对森林、花园、草地、池塘等环境越来越熟悉,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在对环境的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加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建立这样一种看待生命世界的观点,需要经历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本课侧重于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学生将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内容主要分“谁被谁吃”和“田野里的食物网”两部分,通过讨论、探究,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概念。


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为全班准备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图片。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谁被谁吃


1)找一找


校园花坛中有哪些生物?


2)写一写


这里的小动物们吃什么?这些生物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你能否按照谁被谁吃的方式表达这些食物关系呢?


3)、议一议


  讨论、分析花坛中的食物关系;


     出示“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三个科学概念。


4)说一说


举例其他的食物链、判断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


归纳小结: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水田里的食物网


1)画一画


小组活动,寻找水田里的食物链。


2)议一议


讨论分析,建构食物网概念


4、当食物链受破坏时


想一想:如果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灭绝了,会怎么样?


课堂总结:生物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5、拓展延伸


 


三、试教体会


“为学生科学概念发展而教”,是当今科学教学的趋势所在。


按照通常的知识分类,我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从“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分析,显然属于陈述性知识。这一概念的教学,应注重前后联系与知识网络的建构。


我在试教的过程中,由于对概念教学认识不到位,经历了以下两个过程。


1、从“薄”到“厚”


我在第一、二次的试教中,为了教学的“流畅”、“顺利”,严格按照设计的流程,采取了简单的传授法。通过老师简单的诱导,马上就出示相关的概念,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于是一堂典型的讨论课变成了师生的对话课,没有了学生间的认知冲突,没有了争论。40分钟的课,30多钟就草草结束了。


经过自己的反思,市、区教研员及有老师的帮助分析,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科学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修正、拓展自己观念,而不是记住事实性的信息和定义。”所以小学生学习科学不仅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课中概念的理解和储备,更应是修正、拓展自己观念的过程。在接下来的试教中,我以“食物链”这一条线为抓手,努力展开学生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构过程。如在“食物链”概念的建构中,从“花坛里生物间食物关系的分析”、“谁吃谁的表述方式”、“谁被谁吃”、“食物链的特征”等,但由于没有重点,致使出现拖堂现象,而学生的概念建构情况并不理想。我再一次陷入了困惑……


2、从“厚”到“薄”


概念教学中,学生是否成功建构了科学概念,概念的建构达到了什么程度,是检验教学成效的标准,也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指标。


怎么办?怎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于是,在再次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学生。我们发现在学习“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之前,学生已了解了生物生存条件及食物关系的一些知识,特别是“谁吃谁”方面。从我一次访谈和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写出“谁吃谁,谁又吃谁”等,并还会用横线、箭头来表示,而对“谁被谁吃”的表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识则是非常缺乏。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和调查,我决定运用“基于学生已有概念的类比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在后面几次试教中,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概念水平,寻找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依据已知概念形成的思维路径,构建新概念。我在第一部分的教学时,采用 “写一写” 、“摆一摆”等方法,侧重于“谁被谁吃”食物关系的分析和表述方式上,通过类比发现食物关系间“链环”的特点,这样自然而然的建构了“食物链”概念。而在第二部分教学时,食物链成了建构食物网的基础,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活动,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发展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寻找“田野里的食物链”,从而逐步发现食物关系的“网状结构”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食物网”概念。


在最后一部分教学时,则运用新概念,解释问题情境,从而进一步发现生物间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特征。


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简约有效是所有科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努力着……


 


四、个人简介


王伟文,男,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在读生,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教小学常识、自然、科学13年。现为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副校长、科学教师。曾获浙江省科研先进个人、市科研先进个人、市科学名师培养人选、市优秀辅导员、县小学常识教坛新秀、区小学科学教坛新秀等15项县区级以上荣誉。多次在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领雁工程班、省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等承担授课任务,在金华市教研活动中上公开课、观摩课,获金华市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区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科学学科一等奖等;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小探索者”小论文竞赛、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10多人次获奖。


科研能力强。先后主持和参与《小学生科学教育“hands on“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小学科学学习中前概念及其转变策略的研究》等3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重点课题和4项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其中2项获省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2项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获市科研成果评比一、二等奖。论文《充分发挥概念图作用 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等10余篇文章发表于《科学课》、《浙江教学研究》等杂志上。现正参与科技部《中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负责其中的一项子课题《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实践探索》的研究工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9 18:47:1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食物链和食物网》听课记录


执教:王伟文(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时间:2011419


地点:金华市东苑小学


活动: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


 


(课前谈话)


(学生试话筒、介绍自己的爱好)


今天我们要挑战五年级的内容,有没有信心?


(出示课件:螳螂、蝉和黄雀)你想到了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这里,他们有什么关系?


——螳螂准备捕蝉的时候,黄雀隐藏在后面


——食物关系


(上课开始)


(出示课件:东苑小学的花坛)


这里面可能有哪些生物?老师可以提供“放大镜”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用电子笔点住图片的某个位置后,放大显示图像)


——找到了:树叶、七星瓢虫、小鸟、蚯蚓……


这些小动物会吃什么呢?


——蚜虫会吃小草、瓢虫会吃蚜虫、小鸟会吃蝗虫


——蚯蚓吃落叶


大家有没有注意:同学们表述的时候,都用了一个相同的方式,**,比如……,你能不能把这种表述方式倒过来?


——蚜虫被瓢虫吃。(教师板书)


……


——蚯蚓被小鸟吃


——草被蝗虫吃


——落叶被蚯蚓吃


在科学上,就是用“谁被谁吃”来表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但是,都用文字表述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


——就是画图


怎么画?


(学生放卡片)


这个表述,怎样改进?


(学生改进)


 


(出示课件)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记录单


写一写: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上“”记录花坛里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


(学生活动)


——汇报1:落叶小鸟、草蚜虫、……


——汇报2:草蚜虫、蚜虫瓢虫、瓢虫小鸟


这个同学的比上个同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前面这位同学的每一种都分开的,这个同学是整体的


不光写出了谁被谁吃,还写出了谁又被谁吃。


 


一环扣一环的食物关系,你们觉得像什么。


——像刚开始的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像链条


反映什么关系的链条就叫


——食物链条


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生:食物链)


科学上就是把这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


那么草的食物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阳光和水分


——阳光和水分


——光合作用,把水和养分转化成养分


这种食物是人家给的,还是自己加工出来的?


——自己


能不能取个名字?叫做(出示课件:……叫生产者,……叫消费者)


出示树叶、蚯蚓、小鸟的图,这里的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


落叶又被蚜虫吃……这里的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


 


【出示课件:蝉、螳螂、麻雀】


学生说食物链,蝉——螳螂——麻雀


这里的谁是生产者?


——没有生产者


应该是什么?


——树是生产者


教师在不完整的食物链上板书:树。补充完整


黄雀还可能会被谁吃?


——鹰


鹰最后会怎么样?


——可能自己坠落悬崖


——有可能被蛇吃


——这样看起来很清爽


——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


——就是什么吃什么?最后一个就会回到第一个


往往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


——从植物开始,到高级动物,像人、狮子、老虎


——草羊、羊


刚才的食物链,还需要补充吗?


——学生补充


 


到大自然里去看看。(出示田野图)


可能生活着哪些生物?(教师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告知其中的白鹭、稻螟虫)


——草、蝗虫、小鸟、蛇、老鹰


想不想自己找一找,画一画?老师的提示,(出示课件:温馨提示)


09:22学生领材料分组活动,每组一块小黑板,上面贴有图片,学生在小黑板上画箭头


09:27活动结束,汇报


——(汇报1)水稻、蝗虫、青蛙、蛇、鹰。……


——补充:白鹭还应该被老鹰吃,老鼠也有可能被老鹰吃。


评价,掌声。


——(汇报2)学生出示小黑板


——补充:麻雀被蛇吃


老师想问个问题:食物链从什么开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哪个有问题?


——……不可能给……吃


——老鼠不是生产者,应该先从水稻开始。水稻被老鼠吃


其他小组请用1分钟时间,修正自己的食物链。


(学生活动)


展示刚才的第二个汇报的小组


 


发现了什么?


——有很多天地的昆虫往往繁殖率很高


——很多动物被鹰吃


这样的彼此交错的……像什么?


——网


反映什么关系的网?


——食物(网)


在科学上,就是把……叫做食物网。想象看:食物链与食物网之间有什么关系?


——都表示生物之间的一种食物关系


——食物网是由食物链多了才会形成的。


 


你还看见哪里有食物网


——海洋里


——森林里


 


我们就来看一下森林里,这是一群美丽的梅花鹿,可是与他相伴的凶残的老虎(出示图:梅花鹿、狼、老虎组成的金字塔。


我决定进行除恶行动,如果把狼都去掉了,行不行?


——老虎缺食物,鹿太多了,植被怎么办?


正是因为……生物之间要保持平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4 21:27:50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关链接


1.         现场活动照片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0217&page=1&star=1


2.         2011省优质课王伟文《食物链和食物网》研讨专贴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218


3.         2011省优质课蒋云娟《食物链和食物网》研讨专贴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219


4.         2011省优质课陈滔《食物链和食物网》研讨专贴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22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0 17:53:0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食物链食物网


 


执教:王伟文(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时间:2011年4月19日


地点:金华市东苑小学


活动: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


 


课前谈话


师: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大大方方的介绍自己名字、爱好,不过要用上话筒。


生:……


师:今天我们挑战五年级的内容,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课件)看图猜谜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他们是什么关系?


生:螳螂准备捕蝉的时候,黄雀隐藏在后面。


生:是食物关系


上课


师:(课件)这是我们东苑小学的花坛,我请一个小朋友用放大镜找找,有什么?


师:找到什么了?


生:树叶、蚯蚓、鸟、 七星瓢虫……


师:这些小动物吃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


生:蚜虫会吃小草、瓢虫会吃蚜虫、小鸟会吃蝗虫


生:蚯蚓吃落叶


师:刚才小朋友的发言都用了一个相同的表述方式,就是——(谁吃谁)


师:能不能换一种表诉方式?


生:蚜虫被瓢虫吃。(教师板书)


生:蚯蚓被小鸟吃


生:草被蝗虫吃


生:落叶被蚯蚓吃


……


师:科学上就用谁被谁吃?表述他们的食物关系。


师:这样写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


生:画图


师:怎么画?


生:用箭头表示


师:请一学生上台板书


师: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上箭头表示这个花坛中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


(出示课件)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记录单


0904生:开始活动(写一写)


0907停止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落叶→蚯蚓 、 草→蚜虫、……


生:草→蚜虫→瓢虫→鸟


师:这位同学的记录有什么特点?


生:这位同学把谁被谁吃,然后再写出这个又被水吃?前一面的同学是分开写的。


师:她不光写出了谁被谁吃,还写出了谁又被谁吃。


师:这样写有什么特点?


生:就像刚才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像一条链子


师: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


生:食物链


师:科学上就是把这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


师:草→蚜虫→瓢虫→小鸟


师:那么草的食物是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阳光和水分


生:阳光和水分


生:光合作用,把水和养分转化成养分


师:这种食物是人家给的,还是自己加工出来的?


生:自己


师:小草是什么?能不能取个名字?


讨论明白: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出示课件:……叫生产者,……叫消费者)


出示树叶、蚯蚓、小鸟的图,这里的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生:生产者是树叶,消费者是:蚯蚓和小鸟。


师:你能不能再写出一条食物链?


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课件操作)


(出示课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这里的食物链应该怎么表诉?


生:蝉→螳螂→麻雀


师:这里的谁是生产者?


生:没有生产者


师:应该是什么?


生:树是生产者


教师在不完整的食物链上板书:树。补充完整


师:黄雀还可能会被谁吃?


生:鹰


师:鹰最后会怎么样?


生:可能自己坠落悬崖


生:黄雀也可能被蛇吃掉。


通过讨论明白   树→蝉→螳螂→黄雀→鹰


                                                            ↘蛇


师:现在你发现食物链有什么特点?


生:这样看起来很清爽


生: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


生:就是什么吃什么?最后一个就会回到第一个


师:往往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


生: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师:你能不能说自己知道的食物链?(大自然)


生:草→羊→人


师:(课件,田野)看看这里可能生活着什么生物?


生:草、蝗虫、小鸟、蛇、老鹰


师:老师把她们带来了。(课件出示各种稻田里的生物)你能找其中的食物链吗?


生:水稻→蝗虫→青蛙→蛇→鹰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画?我这里有个提示。(学生看提示)


0922生:学生活动(用箭头画食物链)


0926 结束


师:谁来展示自己的作业


生:水稻→蝗虫→青蛙→蛇→鹰……


生:我觉得白鹭还应该被老鹰吃,老鼠也有可能被老鹰吃,虾也可能被蛇吃(水蛇)


生:老鹰也可能被蛇吃


生:第二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师:你看看他们的,有什么补充的?


生:麻雀有可能被蛇吃


师:食物链从什么开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哪个有问题?


生:植物


师:老鼠这里开始可以吗?


生:老鼠不是生产者,水稻被老鼠吃。


师: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修正一下自己的答案。


生:修正


师:对这组我们作了一些修正。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有很多天敌的昆虫都是繁殖率很高的。


生:很多动物都会被鹰吃


师:这样多的食物链在一起有什么特点?


生:像一张网。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叫做——食物网。


师: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联系?


生:很多食物链组成了食物网。


师:哪些地方还有食物网?


生:海洋里


生:森林里


师:我们就来看一下森林里,一群美丽的梅花鹿,可是与他相伴的是凶残的狼和老虎(出示图:梅花鹿、狼、老虎组成的金字塔。)


师:我把狼扑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老虎缺食物,鹿太多了


师:植被会怎么样?


生:……


师:……生物之间要保持平衡


[此贴子已经被二剪梅于2011-4-28 20:40:45编辑过]

TOP
5#

19日上午第一节


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王伟文执教《食物网和食物链》


尾号9768:请问:刚才的放大镜课件用什么方法做的,非常直观,想学一招。


尾号9930:这多媒体技术牛,将花坛搬进了教室,强烈建议分享! 


尾号1186:大屏幕镜头没切换无法看到教师和学生的情况。


尾号8236:第一个活动用放大镜找生物好不好?上课前带学生去找一找是否更好?


尾号6615:得出这个箭头是不是有点累呢?


尾号8289:左边的教师看不见板书,能否将左屏幕切换成板书。


尾号9082:当然好,情景创设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尾号5661:这次活动的所有课件能否分享下?


尾号9832:多媒体的运用生动,形象,直观!可是,这样的课要是不是观摩课,还有这么多时间去准备吗?


尾号3515:用课件放大镜找看上去特形象特直观,但似乎有些人为化的不科学,怎么可能有些地方会出现空白呢?


尾号5017:这里的有些生物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吗?


尾号804:我觉得还是出现箭头,让学生明白其特定的作用比较合理。因为被吃关系不一定要用箭头表示,但是箭头在这里却明确表示被吃。


尾号7735:箭头的方向是学生很容易搞错的,学生自己得出比直接告知好!


尾号7515:如果在家常课中,还是应该到课外实地观察,这种方式值得商榷。


尾号1986:这种花坛仅有的几种生物,有利于下个教学活动,但是不利于获得诺贝尔奖。


尾号8320:我觉得科学应该回归本真,到花坛里找一找比较好。


尾号1580:科学课中的生命课程要建立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课件再牛也替代不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尾号4575:为什么不将两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同时展示?


尾号6023:放大镜的作用只使学生“被探究”'不可能少发现'也不会多发现'到现在为止,食物链被箭头了!


尾号5528:会堂内空气比较闷,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能不能开换气扇。谢谢!


尾号6228:上课前带学生去观察不合适,上去和下来没个七八分钟做不到。投入这么多,就为了导入,不成正比。


尾号6023:在课件上用放大镜找生物和在校园操场上虚拟春游更雷人。


尾号5232:草是生产者,理解生产者的关键是光合作用,没有讲透。


尾号7737:老师很关注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值得学习。但听到现在感觉老师上的比较累,且师掌控的比较多。


尾号7353:据悉此套设备是这位王老师学校的,搬到这里原来是为了找生物啊!可惜失去了比赛的公平性!


尾号2477:我们乡下农村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走出教室在田野就能上这堂课,带个真实的放大镜,什么多媒体全给省了,比课件更给力。


尾号1580: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自然中能量的循环,为什么嘎然而止,一个诺贝尔奖就因为老师的教学设计而被扼杀了。


尾号7735:光合作用是三年级的内容,没必要在这里再花过多的时间?


尾号1165:学生知道什么是稻螟虫吗?它吃什么被什么吃,靠猜吗?


尾号7779:建议老师及时指出鹰需要保护,禁止捕杀。


尾号9832:支持农村教育,鼓励教育下乡!


尾号6228:如果是你上,你会带学生出去吗?就为了体验,花费上下楼和花坛观察的时间。


尾号1022:作业纸展示后,可以让每个学生再写一次,并读一遍,用“科学家的方法”。


尾号2878:怎么可能用,会用吗尊重学生的探究,尊重新课标,尊重同台选手,万不可带着先进设备走老路啊。


尾号7515:带学生实地观察值得吗?当然值得!值不值得主要是看对学生有没有帮助,而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


尾号9768:从学生到现在的表现来看,食物链的知识属于他们的前概念,那么怎样在此基础上提升才是教师的任务。另:学生的知识从书本电视得来,恰好缺少亲身体验。


尾号1186:概念式教学,失去探究的乐趣。开头虽形象,但不真实也不科学。让我迷失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


尾号304:去室外亲自体验固然是好,但是未必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生物。


尾号8160:这节课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动物以什么为食物的知识。


尾号395:汗,真牛啊,这个都知道,设备是有些先进了。


尾号6023:常识课里也有该课,怎么科学课里还在教知识?学生就没有探究素养的培养,这和语文课的说明文教学有一拼。


尾号6626:刚才学生已经意识到草被蛇吃不符合实际,另一学生立刻修改了草应该被兔子吃,那老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提一句草应该先被食草动物吃然后再被食肉动物吃,是否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的契机?


尾号2590:太过华丽的课堂!失真的小学科学课堂!


尾号9082:课前让学生先去熟悉花坛里的生物,课上再去重温这种观察过程,不仅是一种情景再现,同时也能修正学生的观察凌乱现象。我觉得这样双方都考虑了,毕竟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的,经不起折腾。


尾号2131:课堂应该追求简约而不简单,要挖掘身边朴素的资源,要多关注学生。


尾号8079:学生活动时,建议放大其中一组学生的活动情况。


尾号9225:学生是多才多艺的,课外培训班是各种各样的,希望能有诺贝尔培训班!学生的科学课外探究还剩多少!


尾号2230:刚才出示的食物链的开始到结束是否可以更严谨些,草被虫吃,可以不用到鹰也是构成一条食物链。


尾号3685:严重失误,忽视了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亮点,就是出现了人这个顶级消费者。为什么不做课堂的随机调整呢?


尾号8317:为了个别学生的认知而放弃其他学生合适吗?老师应该考虑全局的。


尾号5259:请问,树到底能不能被蝉吃?


尾号9744:学生真的去花坛找过吗?花坛中真的有这些生物吗?老师你去找过吗?这样的体验远比食物链有趣和重要多了。


尾号1398:我觉得短信平台应以发现优点为主,平时我们对学生提倡鼓励式,对教师也应如此。


尾号262:在食物链中有些明显不存在的关系,该不该当堂指出?


尾号1801:请问:教师怎么把学生说的谁可能被谁吃转化成确定?也许做个课前调查会有所帮助。


尾号395:我觉得不是要让学生了解一下这几种生物的知识。


尾号8236:麻雀能被蛇吃吗?蛇能吃鹰吗?


尾号6228:那么本课要把课桌放花坛旁了,即省时间又有体验。


尾号3063:稻螟虫和蝗虫没食物关系,孩子错了,纠正了吗?一分钟凭自身经验如何自我纠正。


尾号5661:把每周三课时的科学课放一块儿上,时间问题不就可以了。


尾号8007:这样的课其实我们十年前就这样上的。


尾号1835:新瓶装“老酒”,老理念跟不上先进设备!


尾号3685:这样的课应征了金华教研室王主任说的,培养不出诺贝尔奖。概念式教学。


尾号7779:前一节内容是蚯蚓的选择,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在安排将蚯蚓放回大自然时,观察花丛中的生物。


尾号6023:蛇和鹰都被人吃'这样的人文教育为什么不设计进去'以提醒学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尾号350:披着科学课外衣的常识课。


尾号6797:哥们要求苛刻了点,我认为能达到这个程度不易,几百号人看着呢,难道一起去花坛?


尾号1765:很多课,都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要想当然的把自己想法强加于他人。课后让学生再到实地去观察体验,这无疑也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


尾号8816:以科学知识为主的课,让学生不断“修正”前概念其实就是探究呀。


尾号2007:要是能插播点《动物世界》的相关视频,增长点学生的感性认识会更好点吧!


尾号8236:生态平衡不是本课内容。


尾号0731:这节课的思路和结构是老师给的,而不是一种生本理念,越到后面越明显。学生很优秀


尾号9768:学生表现比教师好,超越教师的预设一:关于能量循环,二:能量金字塔概念,以及涵义:低一等级动物的数量等,为孩子们喝采!


尾号8093:老师太累了,学生配合老师上了一堂科普讲座!


尾号5803:感觉教师为了引出生产者、食物网的概念费了不少力,感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亲口说出来,其实有些东西教师可以自己说出来,不一定非得让学生说出新概念新名词。


尾号9736:蝗虫会吃稻螟虫吗?


尾号9082:王老师的课是建立生态平衡的高度来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我觉得立意好。


尾号1663:蝉是吃树汁的,课件中用树表述不科学。


尾号1582: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看,亲自到大自然探究肯定是最好的途径,也是最有可能培养出诺贝尔奖的,但今天有700多人观摩,这的确是难以做到的。但课前让学生去花坛观察应该是可行又有效的。


尾号9696:这节课前面应该有一节实践课吧?


尾号5470:食物链要以凶猛动物为终止,到虫为止,肯定不行的


尾号6929:科学课的?食物链?与常识课的区别在哪?这才是选这一课的目的。从王老师的课里看不出课改多年有什么变化,这是有普遍性的。


尾号0395:一接课下来,感觉面面具到,重点在哪呢?


尾号4669:王老师教学目标完美达到了,学生通过考试没有问题,不过我看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老师过度崇拜教材,真想知道如果这堂课在美国,老师会怎么上?


尾号6768:强烈呼吁:请专家们说说上节课的优点吧!


尾号6228:上节课可以事先去花坛去找,上课后可以说找到什么,然后说说食物关系。


尾号8029:教师的价值观决定了课的设计和效果。


尾号4898:不知各位同仁注意没:好像当今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学初中化…我们是不是能在科学课某些环节幼儿化,比如螳螂捕蝉头饰小品表演,还学生童真!当然更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尾号1582: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看,亲自到大自然探究肯定是最好的途径,也是最有可能培养出诺贝尔奖的,但今天有700多人观摩,这的确是难以做到的,但课前让学生去花坛观察应该是可行又有效的。

TOP
6#

 

《食物链与食物网》



执教者: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王伟文


 东苑小学四年级学生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今天同学们很有精神,谁用话筒和下面的老师打招呼。


生做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挑战五年级的内容,有没有信心?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它们有什么关系?


食物链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课堂教学


请看,这是我们东苑小学的一个花坛,在这个花坛里,可能会有哪些生物?你想不想上来找一找。


——想


老师这里有一个放大镜,请一个同学上来找一找。


学生在PPT中找,


——花、草、西瓜虫、蚜虫、鸟


什么地方没有找过


——蚯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这些小动物会吃什么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


——蚜虫吃小草。蚯蚓吃落叶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们刚才都用了相同的表达方式:谁吃谁


你能不能把这种关系倒过来说


——蚯蚓被小鸟吃、草被蚜虫吃、落叶被蚯蚓吃


是的,科学上就是用谁被谁吃来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文字,有没有更简便的表示方式


有一种表示方式就是画图


谁来表示一下


谁能改进一下


这样既表示出了,谁被谁吃,你和科学家想到一块去了。


你会用谁被谁吃,写一写吗?


——能


请你记录在记录纸上


记录纸


写一写


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上箭头记录花坛里的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


好,停,谁来展示下


这位同学,你能不能来展示下


——落叶被蚯蚓吃,小草被蚜虫吃


这位女同学,你来展示下


——草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小鸟吃(食物链)


这位同学写的有什么不同


——不光写出了谁被谁吃,还写出了谁又被谁吃。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食物关系,你觉得像什么?


——像我们刚开始说的成语故事


——像一条链子


是一条反应什么的链子


——食物关系的链子


我们就把他叫做食物链


是的,科学上就把这种生物之间像连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PPT)


我们再来说一遍


那么草的食物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阳光和水分


是人家给它的,还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自己生产的


——自己生产加工的,我们叫做生产者(PPT)


……叫做消费者


你能不能写出其他的食物链


——树叶被蚯蚓吃、被小鸟吃


在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落叶是生产者、蚜虫、瓢虫、小鸟是消费者


这是和我们前面不一样的,你能写吗?


——蝉、螳螂、黄雀


在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没有生产者


为什么


那你觉得这个生产者应该是什么?


——应该是蝉停着的这棵树


对了


——树被蝉吃、螳螂、黄雀……引导学生往下说:鹰


鹰可能被谁吃


——被蛇吃


谁能说食物链有什么特点?


——很简便、很清爽、生物链就是什么吃什么


他表示的就是一种食物关系,从什么开始


——生产者


生产者往往是什么


——植物


到什么结束


——消费者


往往是比较强的


你能不能举出别的例子,有关大自然的


——草被羊吃、蛇吃


你想不想走到大自然当中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想一想,这里可能生活着什么?


——羊群……


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水稻田里的生物,书本的图片)


你能找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吗?你说,王老师画


——水稻、蝗虫、青蛙、蛇、鹰


还有什么?想不想自己动手找一找。


——想


怎么画,请看王老师(演示)


老师演示,到老师这里领材料


学生画(5分钟)教师巡视


哪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下自己的作业


学生展示


——水稻、蝗虫、青蛙……


你觉得还有什么?


——虾被蛇吃。


——有可能是水蛇


谁还有补充


他们这组同学画的好不好?


——好


汇报的也很清楚,给他们一点掌声


还有别的组也想来展示


——鹰和蛇两个是互相的吧


恩,再仔细看,有点不同意见


——我觉得麻雀也应该被蛇吃


恩,


还有,王老师想问一个问题,我们食物连从什么开始?


——植物


那你觉得这里哪个有问题?


从老鼠开始行吗?


——老鼠不是生产者


——应该从水稻开始


恩,是的,水稻被老鼠吃


还有意见吗?


其他同学也修正一下自己的意见,给一分钟的时间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组的研究成果,我们共同做了修正,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有很多天敌的昆虫,往往是繁殖率很高的……


你们看看,这么多条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像什么一样?


——像网一样。


我们就给它一个名字叫——食物网


是的,在科学上,就是把……食物网(PPT),想一想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关系?


——食物网是由食物链多了才形成的。


你发现还有其他地方有食物网?


——海洋里、森林里


我们就来看一下森林里,这是一群美丽的梅花鹿,可是与他相伴的凶残的老虎,我决定进行除恶行动,行不行?


——不行,因为鹿会无限的生殖,吃光了草……


正是因为……生物之间要保持平衡,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TOP
7#

 


转帖:《食物链和食物网》听课感受 绍兴县孙端镇小   陈强)


王伟文老师一课:


老师的课,第一眼的感受是用上了我们从来没有用的过东西——电子白板,后来特地问了一下那边的老师,这家伙的价钱要三万多元。当然,这东西并没有白用,给这堂课添色不少。从一开始的学校花坛引入课时,让学生用放大镜去看看花坛里有哪些生物,再到后来所展示的一切东西,我对课件中形象的动作,漂亮的转换,以及活灵活现的界面表示深深的羡慕。所以说能够吸引人的东西,第一眼就要把人的心给勾住,这样成功就成了一半了。同时在这里说一点不足,放大镜给人的感觉不太真实,因为观察到生物时,只看到了一样,而与这样生物相联系的环境都给省略掉了。


再来谈谈王老师的设计。老师整堂课的设计非常清晰明了,就是通过谁被谁吃这个说词让学生明白食物链,再由彼此交错的食物链联系到食物网,教学过程流畅顺利。老师在谁被谁吃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说了很多,也写了很多,从一开始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谁吃谁,到后来逆向的谁被谁吃,花了好些时间,终于让学生明天食物链中应该是这种写法。但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句“科学上谁被谁吃用            表示。”我对这句话颇有疑义,既然让学生花了那么多时间来表达食物间的这种链式关系,到最后竟然用这句话来解释箭头的作用,是对前面活动的全部否定,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在前面就说出来,并不要太多的时间来探讨说法问题。他的这句话没有把箭头的实质内涵提示出来,所以说这点我觉得是课堂中的一个败笔。


老师在整堂课中师生的交流也较频繁,但方式比较单一,建议师生交流的形式要多元化。同时有些问题的价值不高,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这种单向的交流方式。要给足学生考虑的时间,教师的提问要做到牵一发而引全局,更多的时间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冲击。


或许是前面所花的时间太多了,课堂中对食物链受破坏时的教学我觉得都没有到位。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更重视环境的教育,人类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当其中一环出大问题时整个社会就会无序,导致极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课堂中对学生的作业不可忽视,如果换作是我,宁愿在时间上多扣点分,也要对这块内容有适当的讨论时间。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为什么要强调谁被谁吃的问题呢??


这个不是箭头指向的真正原因哦!!

TOP
9#

    王老师好厉害!我们得好好向你学习!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