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差异化教学——《滑轮组》试教思考 [复制链接]

1#
我进行差异化教学尝试,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分成不同的组,给予不同的探究任务。先把教学设计贴上:


给学生前测:想要又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你有什么办法?请用图案和文字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前测情况进行分层分组。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是不省力,动滑轮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是可以省一半的力(PPT)。如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二、分层探究

1.要研究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滑轮组,你认为什么是滑轮组呢?【既有动滑轮,又有定滑轮】出示只用定滑轮,或者只有动滑轮的图片(由学生前测而来)。

2.滑轮之间怎么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出示错误的组装图片。

那到底应该怎么组装呢?我只给大家几点提示:1.线不可以交叉在一起。2.一个滑轮上不可以多次绕线。

3.每组按照任务单上的要求,完成滑轮组的组装,并探究它的作用。

【任务单在二楼】



4.
交流汇报

A组同学汇报一种方法,B组同学汇报另外一种方法,C组同学补充汇报发现。

5.实验结论:滑轮组的作用是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三、多组滑轮

一组滑轮组能省一些力,如果更多的滑轮组呢?(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总结多组滑轮组的作用吗?

【可以更省力】

四、生活应用

如果想要省更多的力,你会选择怎么办?

这么多滑轮组,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太长太占空间】

列举吊车,塔吊在生活中应用滑轮组的例子。(滑轮是并排,节省了空间,滑轮组越多越省力)

最后编辑迈克的阿妹 最后编辑于 2019-09-20 22:10:53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我的反思:
这学期,我们学校尝试推进分层作业,借着这个机会,我开展了科学分层教学尝试。我选择了六年级《滑轮组》作为首试。首先我对孩子们认知中的滑轮组进行了前测。前测在科学教学中我尝试过多回,每一次对于学生的学情和前概念都能很好得了解——我们的学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了解学情,是备课的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是常规备课所考虑不到的学生方面。根据前测情况,我把全班的孩子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孩子对滑轮组一点概念都没有,B层次孩子脑海中有“滑轮组是由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机械结构”概念,但是还有一些小错误的,C层次孩子能清楚认知滑轮组并正确连接(其实已经达成了课本中的知识目标)。上课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探究要求:每个层次的孩子完成符合自己层次的探究实验。

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在内容设计上,A层次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太深了,(我们的学生比我想象的还要弱)A层次的同学挑战探究A,(试教过后,我发现我的设计也有问题,实验步骤没有细化每一步过程如何如何操作,学生如何分工,学生测什么,怎么测等),小组四个人,不知道怎么实验,有的孩子习惯于看别人做,导致同一个层次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不做了。看来平时一视同仁的教育阻碍了这些基础较差的孩子表达想法。相对来说,BC层次的孩子适应得好一些,但是C层次的设立,对于学生的要求略高,有点超出要求。
汇报是一个难题,我采用分别让ABC汇报的方式,AB汇报顺利,但是由于C操作有些困难,导致结论有点难得出,由我代为给出结论,这个过程较为失败。
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根据听课老师反馈,我在授课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层次A的学生。分层教学的设计,本来就是意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任务完成。我们作为老师,要接受孩子们的水平,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毕竟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是由于怕做错,受批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他们不发言。分层的目的在于:在适合自己的任务中,有所发展。我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到学生的知识层面,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层面,没有给予那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恰恰是他们最需要帮助。
分层不仅仅是课程内容上的分层,我认为也是教师对孩子的认知分层,承认孩子的差异,耐心面对学生差异,努力成为孩子的阶梯,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最后编辑迈克的阿妹 最后编辑于 2019-09-20 22:10:27
TOP
4#

展示我们部分孩子脑海里的滑轮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