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拯救大兵瑞恩 米勒上尉的手为什么老抖 我猜错了 [复制链接]

11#

继续来影评 米勒上尉的手为什么老抖?

机枪手(左)抱怨上尉(右),为什么要用八个人去救一个人。(最后只有机枪手和翻译兵活下来。注:机枪手始终是一个勇猛的战斗员。)

作为有文化内涵、历史内蕴、艺术成就的经典奥奖战争片,除了故事的展开,理念的表达,人物的塑造等等情怀的因素以外,战争戏同样也是出色的。很多场景成为后来的战争影视剧的模仿来源。


首先,米勒上尉的连队,还有后来拯救瑞恩的八人突击队,战术水平是影片所着力描述的,特别是米勒上尉的指挥艺术,有点像我们抗日神剧中的那些个指挥员,但都是合理的,经得起推敲的。士兵中,基督教狙击手(瞄准时总要说,上帝啊,愿你和我同在)的战斗素养也得到了重点表现(他最后在教堂楼顶窗口被德军坦克的一发炮弹撕成碎片)。


其次,从撕开德军滩头阵地开始,到最后小镇防守小桥,战斗中的很多“梗”成为后来影视人的“宝”。比如,用小镜子粘在刺刀上,探出去观察敌人碉堡情况;三人分三路冲击,引敌机枪扫射,等敌人换弹匣的时候,集中扔手榴弹消灭敌人机枪阵地;抱着(轻)机枪边跑动边射击;迫击炮炮弹在底盘上磕一下扔出去,当炸弹用;用枪多次射击,击碎坦克观察窗玻璃,再一枪消灭坦克。


虽然有些“梗”受到了某些网友的质疑,但好莱坞斯皮尔伯格的团队应该有这样的底子,所以我暂且认为他们的叙述是符合战争事实的。


最后,从经常写些东西的眼光看,有些地方是明显编的故事和情节。但这是允许的,故事影片嘛,又不是记录片。不编怎么拍?拍了怎么掏观众口袋里的钱?!



不过,上尉的右手到底什么原因老抖,我还是不明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