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气象日--3月23有感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作者:  林方曜(中国气象学会科普部离休干部)

春风吹绿了原野,迎来了又一个3月23。经过20余年的对外开放活动,如今,这个世界气象日不仅是气象人的节日,俨然也成为万众参与的气象节了。

气象人对3.23这个日子很有感情,每年都有很多人为此忙碌,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作为退休的气象人,今天我和许多公众一起走进中国气象局大门,参加园区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看一看都有啥新鲜事。



如今的气象日是啥模样?

春光明媚。今年3.23清早,一车车,一队队还有一群群的人流开始涌进大院,院子里简直热闹非凡。在局门口登记后,年轻的气象志愿者手持彩旗,带领着一队队的公众开始参观各个展区。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是什么呢?哦,“太阳、地球和天气”,不错,毕竟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与这三样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围绕这一主题,大院开设了各个展区。

在主会场的启动仪式上,一群小学生正在朗诵二十四节气的歌谣,清脆的童声悦耳动听,博得阵阵掌声;

在气象展示展览区,各展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有吸引眼球的科普材料;有现场答题赢奖品;

有大人孩子向专家咨询着各种问题。

气象观测场的各种仪器更是吸引了不少人,人们好奇地问这问那,有的学生还在认真地记。



在气象互动体验区,各展台排起长长的队。

气象纸模拼装大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孩子们神情专注,手疾眼快;

台风虚拟VR体验、自动站观测VR体验等颇受欢迎,都需耐心排队等待;

气象游艺区的猜谜、快闪围了不少人;气象小剧场的精彩节目也让人眼前一亮;气象卫星展区吸引了不少学究型的人,他们围着工作人员不停地探讨着;

还有气象读书角,小朋友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浸在气象书籍的乐趣中;

气象设施展区也不示弱,气象飞机模型、气象应急车、气象高空观测车都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与往年一样,最火爆的还是气象影视展示区,在那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请气象主持人签字,更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排在模拟天气预报演播厅前,无论老少都想体验一把天气预报主持人;旁边的梦幻小屋里,一些幼儿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描绘“我心中的小云朵”。


整个大院的科普活动实太丰富了,简直目不暇接!据了解,除了请公众走进来,各单位还开展了不少走出去的活动,比如在世界气象日之际开展的气象科普进校园、 进社区、进农村、进公交、进列车等,不断扩展了气象科普的传播触角;比如连续5年举办的“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还有今年开展的“太阳、地球和天气”青少年手抄报大赛、首届全国气象摄影大赛、气象知识线上线下抽奖竞答等等。真是好棒哦!





沐浴着和煦的春光,眼前的这一切不禁令我感慨万千,世界气象日的巨大变化,何尝不是气象事业的缩影呢?

以往的气象日都有啥?


说起世界气象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

仅仅几个人在街边摆两张桌子,向过往的群众发放一些活页纸样的资料,那时没有什么人关心气象,也缺乏科普的意识。


上世纪九十年代

1997年3月23日,北京气象台率先打开大门开展对外开放活动。


1998年,中国气象局园区正式开展世界气象日对外开放活动,受条件所限,最初几年没有什么像样的科普资料,更谈不上科普活动,只是请参观者进来转一圈而已,参观人数不足千人。


自1998年起,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每年向全国发文,要求各地气象部门在世界气象日之际开展对外开放活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

科普法颁布后,科普的重要性渐渐为人所知,气象科普也开始提到日程上来。此时全国各地的气象台站纷纷打开大门请公众来参观。由于对外开放活动,气象科普基地应运而生,这就是后话了。



近10来气象科普与气象事业一样发展迅猛,科普手段从单一到多样化,科普形式从乏味到有趣,科普产品从一无所有到数不胜数。参与科普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前来参观的公众也越来越多,从院士到百姓,从年过9旬的老人到婴幼儿,从过去的数百人到近年的上万人,热心科普、关心气象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


前来参观的人怎样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气象呢?

我觉得也许一是大家天天关心天气预报,现在生活好了,想搞清楚天气预报是怎么报出来的,毕竟气象与人们的关系最密切;二是气候变暖、沙尘暴、雾和霾啦都让人烦心,想弄明白咋回事;三是人们的素质提高了,想了解气象科技这些事。

这些年来参观的人有各种说法

交大附中几位初二的学生说:“天天都看天气预报,今天总算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了。”

来自海淀的文大爷说:   “我是个气象迷,所以过来看看。来了才知道,象我这样对气象着迷的人太多了”。

来自通州、年近八旬的孙大爷发自内心地说:“我是《天气预报》节目的忠实观众,它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太密切了,今天总算大致明白了”。

在气象科技展厅,一位家长带着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说:“就是不想走,在这儿呆了半天了”。

一位中年人说:“我以为你们气象局要养些小动物预报天气呢,原来气象没那么简单”。

东城区一位姓赵的女士说:“孩子小,没见过今天这样的沙尘天,专门带孩子到气象局参观咨询,收获真是不小”!

农科院附小的一群学生惊喜的说:“哇  看到电视上的气象主持人啦”,他们争相和主持人签字照相。

一位航天部的科技人员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是现在的热点,这两点都和气象有关系,所以过来了解一下”。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仅仅领取宣传品、纪念品、或者出于对气象局的好奇心了,他们开始想探究更深一些的问题,在专家咨询台前,有人不断地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人甚至与气象专家探讨气象问题;在气象观测场中,不少人央求着工作人员打开雨量筒等观测仪器,希望真正弄懂气象观测是怎么回事。

气象日开放为了啥?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你们气象局可真不嫌麻烦”。的确,打开大门搞开放确实很麻烦。要说为了啥,不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气象、认识气象进而理解气象吗。自1998年起,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坚持开展对公众开放,大约上千万公众通过参观接受了气象知识的熏陶,还有不少小朋友通过参观气象局,长大选择了与气象相关的专业,甚至成长为一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单说这一点,的确见成效。在参观留言簿上,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留言,他们写道:“非常感谢气象局”“今天真快乐,我很开心”“我还会再来”“我要蓝天,不要雾霾”“真希望北京多些蓝天”“气象真的很重要”“希望气象局越办越好”“祝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祝祖国的气象事业蒸蒸日上”……。从这些留言中可以看到,通过坚持多年的开放活动,气象意识、气象情结正在走入越来越多人的心中。

结束语

,思绪拉回,30多年的气象事业和气象科普真是翻天覆地。今后又会是啥模样呢?我相信,气象让生活更美好!插上智慧翅膀的气象和气象科普,我们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分享 转发
TOP
2#

贴近生活的科学
TOP
3#

精彩的气象小报
TOP
4#

科普活动,让科学更贴近生活,让人们都崇尚科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