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02复星桂馨奖学金“苏湘科韵”活动记录贴 [复制链接]

211#

我们的第11期简报,内容超丰富!!!欢迎围观~~~
4月第11期简报.jpg (, 下载次数:0)

(2016/6/13 12:59:07 上传)

4月第11期简报.jpg

TOP
212#

桂馨2组“苏湘科韵”小组5月份学习简报出炉啦~~求围观

桂馨2组“苏湘科韵”小组5月份学习简报出炉啦~~求围观

TOP
213#

重读《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系列

《“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与点评》读后感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这本书是去年桂馨基金会科学师范生线下活动时的赠书,对我来说是十分宝贵,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一本书。

暑假无事,重新翻开看,依然觉得受益颇丰。这篇读后感仅仅只是其中《“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与点评》这一小节的读后感。

首先,我认真的阅读了《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并写下了评课,然后参阅名师点评记录,

借此来发掘自己在评课上的弱势和不足。

对比我的评课与名师的评课,我更侧重于挑毛病和考虑实用性。名师们的评课格局远远高于我,他们站在改革的角度深刻的肯定了这节课。他们认为这是一节理念十分先进的科学课,教师的胆子很大,留出了大量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并且做到了言之有物,学生的配合度也很高。

我对这样的课堂十分向往,既希望自己参与这样的课堂,也希望能上出这样自由的科学课。但摆在我面前的两个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我没有胆量给这么多活动空间给学生,担心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也就是说我的教学机变性还不高。我仍然对科学课抱有一种希望把课堂局限在自己的剧本以内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也源于很多学校领导对科学课的认识不够,太活跃的课堂会让领导质疑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二、我没有能力创造出真正自由而不空洞的课堂。过去我尝试过给孩子更多的活动空间,但课堂会变得很空洞。太紧凑的安排,让我觉得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太自由的安排又觉得学生很无聊,无所事事。我始终没有找到教师指导合适的度,太过自由的课堂往往使我丢失了教师角色应有的作用。

这篇教学实录十分专业,规范,对教师和学生们的行为做出了非常详尽的记录,尤其是活动环节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十分全面。对比我自己书写的教学实录则十分简洁和偏激,仅仅记录了自己面前的学生情况,缺少对整个课堂的把控和观察。唯一的遗憾是本书没有留下记录人的信息,这是一个多么认真负责的教师啊!

TOP
214#

我是桂馨人-第十小组-梁仕儒

加入桂馨科学教育,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我努力去缩小我与优秀导师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训练自己的师范生综合技能。包括,试讲、备课、微课等训练。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一代名师,给大家讲我成功的经历与我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TOP
21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桂馨2组 苏湘科韵 朱玉洁

    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魏老师送我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 一书。通读全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他所给出的一切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一遍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就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作为教师,每个月要买三本书:(1)执教的学科方面的书(2)学习榜样的人物类书籍(3)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确实,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才能挺直腰杆,站稳讲台。

    教师不仅要读书,还要带着学生读书。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有些书籍善于运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选择、借助这些书籍,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阅读,让他们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上课,这样会更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生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对于“要让学生阅读”这一点的深刻体会与我的实际教学相关,在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学生难以掌握书上的科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复述和理解,我曾多次问自己是不是讲解得不够透彻或者实验不够直观?在检查复习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读完苏霍姆林斯的建议,我才明白要让学生复述、理解一个概念本身就是困难的,它需要大量的积累、内化和理解。所以就让学生阅读这一点,我也开始想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在课前布置一些轻松的科学阅读任务下去,当然阅读的主题都是与下节课科学学习的主题相关的,打开学生对某一现象认识的大门,让学生多阅读、多接触、多思考。

    整本书,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TOP
216#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虞相如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虞相如
               “  提出问题常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爱因斯坦如是说。之所以说提出问题问难难度大且非常重要,原因在于,提出新问题是指教师站在旧的角度,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去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教育实习,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队伍的新兵,做好提问的有效性是一大问题,通过自身教学经验,我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提问题的氛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科学问题融入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或将故事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有效问题教学情境等,都有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答问题。
创设学生探究问题的氛围,亦可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当学生学习新知之前,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原有认知结构,故此,学生们常常按照已存在的认知结构路径同化对新知的理解,当原有认知不能解释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里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集合自身经验,我观摩一位名师的小学科学课堂,将有效提问的氛围创设的十分灵活,准确。授课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将会怎样?”
                  生:沉浮状况不一样。
                  生:大马铃薯的沉,小马铃薯的浮。
                  教师演示将两个马铃薯都放入清水中,它们都沉在水底;再把两个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它们都是浮的。
                  师:马铃薯的沉浮与它们本身的大小有关吗?
                  生:无关。
                  师:那么是什么液体导致马铃薯的沉浮状况不同呢?
                   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了矛盾的情境,把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竟然会发生“沉”和“浮”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并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液体使马铃薯的沉浮发生了变化,问题直接,精炼,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和实验探究过程提供了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2.抓住时机,合理追问
                  小学科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及时,若问题提出之后学生无法及时反馈,该问题则是无效性问题。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将问题设计好,明确在什么时候提问也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提问的时机不恰当,该提问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抓住时间,合理提问。例如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追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而非以一个“错”字让学生无话可说,教师作为课堂得组织者,应当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有效提问纠正的方法达到纠错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执教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一课的部分案例。
                师:水蒸气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气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冬天嘴里哈出来的白气和水壶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生:是!
              师:我们平时看得见“白气”吗?
              生:看得见。
             师:水蒸气看得见,摸得着吗?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那“白气”是不是水蒸气呢?
            生:不是。
            师:那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白气”到底是什么?
            三年级的学生,对建立抽象概念“蒸发”、“水蒸气”较为困难,教师本节课主要的任务就是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在学生无法建立新知的时候及时引导、纠错。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灵活运用提问方法,掌握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效能。
            3.问题难度适宜,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育实习阶段我发现,上公开课时,许多教师害怕学生冷场,害怕时间拖延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于是在设计提问时,不考虑问题的难度是否适宜于大部分同学所接受,而是有意地把回答问题的权利交托给优等生,把他当做顺势往下滑的滑梯,急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中。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无法回答问题的同学,这样做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致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
              以上,请指正。
2.jpg (, 下载次数:0)

(2016/8/12 14:33:18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0)

(2016/8/12 14:33:18 上传)

3.jpg

4.jpg (, 下载次数:0)

(2016/8/12 14:33:18 上传)

4.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