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通式观察促发散——“独木舟载重量能否变更大?”
变通度作为发散性思维的维度之一,表现在能横纵向比较以触类旁通。变通式观察的核心在于主动变换观察的角度、方式与深度。在教学上要采取主题式任务,即在“造一艘载重量最大的独木舟”主题上进一步深化——“能不能让你的独木舟载重量变得更大?”进而让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上要营造鼓励创新与敢于试错的氛围,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见解时,即使观点存在偏差,也不应急于否定,鼓励其尝试新的观察思路,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变通的意识与能力。


联想到我们学习过船只历史过程中,最早的渡河工具叫腰舟(如图8),如果当时的人们想要运输更多的物品过河,应该会选择更大空间的葫芦来做腰舟,还有一组学生是通过生活经验来想的,暑假我们出海去玩,如果想要载更多的人,就要选择更大的船,于是我们认为船的载重量和船舱的大小是有关系的。
结合本课《船的历史》中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以推动船只发展的历程,以此达到纵向观察,还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触类旁通,完成变通式观察,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足够轻松愉快、鼓励试错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通过观察来生发自己的思维,做出修改,以提高发散性思维的“变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