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政涛对话成尚荣: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守好教育的魂(转载中国教... [复制链接]

1#
         教育家精神如何照亮课堂、照亮生活,照亮教育者的心灵?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守护理想教育的魂魄?面对“文科衰落”热议,学科发展向哪里去?
当陶行知遇见DeepSeek,他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我们又如何构建新型的人机关系?
近日,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生命自觉”主题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成尚荣,直面热点,共话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实践转化。
分享 转发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

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如何发展?
李政涛:成老师,最近有一个话题非常热门,文科在衰落,理工科在不断崛起。3月初,复旦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一亮相,就轰动全国。但无论怎么改,我始终相信人文学科的价值。文科注重精神和价值的传承,教育家精神更需要传承、传承、再传承,而不只是像技术那样,迭代、迭代、再迭代。
成尚荣:你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人工智能为我们赋能,我们为人工智能赋魂。”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
李政涛:这句话背后倡导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我称之为双向式、互动式思维,而不是单向式、割裂式和静态式思维。当我们只是沿着人工智能到人的单向关系去思考,只是从“技术到教育教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时代的变革是不够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要从“教育教学到技术”这个反向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如何为数字技术赋魂。“魂”是什么?魂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魂就是我们讨论的关键词——教育家精神。不能因为技术的运用和它的快速迭代,让我们的教育“失魂落魄、魂不守舍”。守住“魂魄”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一个关键要点。
此外,我们还要改变以往“被动式应答”的惯性,当面对技术变革,我们首先去思考学校、课堂、老师如何改变,这是很被动的。我觉得还要反向思考,怎么通过教育的改变来引领技术的变革,如何通过教育变革为技术变革立法,为技术变革赋魂。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

如果陶行知先生遇到DeepSeek
成尚荣:你能想象一下:当陶行知先生面对迎面走来的DeepSeek,他会问什么问题?
李政涛:陶行知先生有“解放儿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大概念、大观点。按照这些理念去思考,我想象,陶行知先生可能会问DeepSeek:“到了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解放儿童?怎么以数智化的方式来解放儿童?”
成尚荣:DeepSeek会怎么回答?
李政涛:我想它会收集资料,把各种观点分门别类,然后把观点结构化。但是我们人脑不仅收集观点,还能创造观点——说到创造观点,陶行知先生可能还会问DeepSeek:你觉得有了DeepSeek以后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可以为今天的儿童提供什么样的理想生活?
成尚荣:也就是说,在你看来,陶行知先生遇到DeepSeek以后,他不会丧失对未来教育的信心?
李政涛:绝对不会,陶行知先生有教育家的自信。他还会追问DeepSeek如何传承教育家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承担教师的什么责任?
成尚荣:教育家的自信是强大的、可爱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会过时。你相信吗?
李政涛:是的,我相信。这就是文科的意义,精神的力量,它永远不会过时。哲学、历史学、文学永远与人类同在。
成尚荣:这样说,难道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在教育方面就没有优势了吗?
李政涛:人工智能的优势首先是科学,是科学的产物,体现的是科学精神,背后是强大的理性与计算能力。比如DeepSeek会收集资料,把各种观点分门别类,然后把观点结构化输出给我们。但是人脑不仅能收集观点,还能创造观点。
如果教育只追求人工智能背后强大的理性和精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科学知识之外,赋予教育以人文精神和丰盈的感性力量,再让教育把温度带给我们的孩子。
成尚荣:我有这样一个想象:DeepSeek可能会对陶行知先生讲:“因为有了我,让基础教育的毛病、缺陷、弊端一下暴露出来了。”你认同吗?
李政涛:在一定程度上,我是同意的。在人工智能时代,过去教育重视记忆、重视知识传授、重视刷题的方式没有未来。AI能替代人的许多工作,但有什么工作不能被AI替代,这是所有教育者要回答的。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

人类智能要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
成尚荣: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要记忆知识吗?
李政涛:还是需要的,首先,记忆有助于人脑的发育。人脑会偷懒,当它发现什么都可以通过查询得到答案,就不用记忆了,甚至不用思考了。一旦对人工智能产生过度依赖,人脑一定会用进废退。成尚荣:当我们不再注重记忆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放到什么地方去呢?
李政涛:不重记忆,不代表不要记忆。此外,注意力还要放在思维,强大的思维能力,还有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激情与热爱,热爱让一切事物都有了意义。赋予行动以意义,是人之为人特有的。
成尚荣:我们不是去“战胜”人工智能,而是要在技术的狂飙中守护好人性的光辉。是这样吗?
李政涛:是的,同时我认为还要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
成尚荣:讨论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不再用“战胜”这个词,我们也无法抵制它,只能拥抱它。我们要构建一种新的人机关系,要互相拥抱、互相信任。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和机器的关系,它有一个主语,这个主语是人。有位老师告诉我他的一个比喻,AI是神笔,人类是马良。
李政涛:没错,神笔马良昭示的是技术与人、机器与人的关系。这就像我们驾驶汽车,有主驾驶和副驾驶,人永远是主驾驶,信息技术是副驾驶,它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告诉你要怎么走。但最终的选择权、决定权、主导权是作为主驾驶的人类。
在人机关系中凸显人的主体性,再往前推进一步,还要凸显大写的人。今天的教师要“大”起来,大在精神,也大在思想,去守护教育价值观,守护理想教育的魂魄与精神。
成尚荣: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将更加凸显人的创造性、更加凸显教育的过程性、更加凸显思维的发展性、价值的引领性。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家精神是永恒的,教育家精神是不朽的。我们在教家精神引领下,一定要做立德者、立功者、立言者。
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我们的一生交给祖国,让我们的生命为祖国而澎湃,让我们的青春为民族复兴而歌唱!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5#

抱着一个好奇心,我问了以下的话:到了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解放儿童?怎么以数智化的方式来解放儿童?”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

五个维度的回复如下:一、提升数字素养:从“被动管控”到“主动赋能”

  • 基础教育数智化转型
    窦桂梅提出,儿童需从小培养数字素养,包括虚拟空间的社交礼仪(如网名规范、网络思政教育)、信息甄别能力等。清华附小2015年建立的“互联网学校”即通过模拟场景训练儿童健康“触网”行为14


  • 媒介素养教育
    需将网络素养纳入教育“全链条”,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如识别算法偏见、信息茧房)帮助儿童成为数字世界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消费者5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7#

二、技术驱动的个性化教育:打破“标准化”桎梏
AI赋能的因材施教
深圳通过智慧教育系统(如科大讯飞的精准推题、学习轨迹分析)实现“数据驱动”教学,教师可针对个体弱项定制方案,释放儿童学习自主性2。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普惠性
教育部打造的全球最大资源库(如“在线教研”“AI学习”专栏)让偏远地区儿童共享优质课程,通过“双师课堂”缩小城乡差距38。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8#

三、构建“有温度的防火墙”:技术与人性的协同
防沉迷的“破界思维”
孙宏艳建议用AI大模型替代“一刀切”的青少年模式,例如动态调整使用时长、推送个性化内容(如科普替代短视频),并联动家长端反馈5。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



四、保障弱势儿童的数字权利:技术普惠与社会公平
精准帮扶困境儿童
广东“粤伴童行”项目通过“数字关爱券”让留守儿童自主选择物资,并搭配“爱心妈妈”的情感陪伴,实现“从我们想给到他们想要”的转变7。

心理健康数字化干预
福建“无忧平台”通过年龄分层的游戏化设计(如情绪管理闯关)辅助心理疏导,并联动家长、学校形成支持网络9。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0#


五、家校社协同的生态重构:从“孤岛”到“共同体”
家庭数字素养共建
关工委调查显示,仅25%家庭能有效监管儿童网络行为。需培训家长掌握技术工具(如算法逻辑认知),避免代际鸿沟加剧沉迷。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1#

用AI打败AI
TOP
12#

工具而已。
TOP
13#

思考和创造,理想和温度,是我们的优势。
TOP
14#

AI可能会替代我们人脑的记忆库,但应该不能替代我们人脑的创造库。
TOP
15#

AI可能会替代我们人脑的记忆库,但应该不能替代我们人脑的创造库。
翁昌舟 发表于 2025/4/25 8:55:08

经典诶
TOP
16#

用AI打败AI
TOP
17#

AI能够帮助我们让教学更加个性化,但AI替代不了人的创意和思考
TOP
18#

有意思的思考。
TOP
19#

技术为我们赋能,我们为技术赋魂,一语成谶
TOP
20#

“人工智能为我们赋能,我们为人工智能赋魂。”这句话归纳的真好
TOP
21#

人脑 更有情感的交流
TOP
22#

AI本质上还是为人所用
TOP
23#

人类智能用好人工智能。
TOP
24#

其实想要实现人工智能在课堂的应用,硬件设施也是一关
TOP
25#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将更加凸显人的创造性、更加凸显教育的过程性、更加凸显思维的发展性、价值的引领性。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家精神是永恒的,教育家精神是不朽的。我们在教家精神引领下,一定要做立德者、立功者、立言者。
TOP
26#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TOP
27#

文化也非常重要,是孩子们需要重视的
TOP
28#

人工智能下的教育,确实留下了深思
TOP
29#

回复 13楼喻伯军的帖子

一直觉得教育是极有温度与感情的事情,这个是AI完全代替不了的。
TOP
30#

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