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假期随便看看 [复制链接]

121#

看书是假期提升自我的最佳时机
TOP
122#

《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关要过。最近有这样一句歌词的闽南语歌曲到是挺火的,随时刷视频都能听见。
TOP
123#

回复 8楼胡璐佳的帖子

原来如此 人不能困在信息茧房里
TOP
124#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就由它去吧     一位理发师的智慧
“或许他们抱怨的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不是什么问题!或许本来就没什么问题。或许一切都很好,就像他们的发型一样。或许如果他们不那么努力想去改变一些事,他们反而会更快乐。就由它去吧。”
我思考了一下他说的话。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了一些真理。有些时候人们确实需要接受他们自己-以及别人-本来的样子。但有时,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你也需要有人给你一面镜子,让你好好看看自己-但不能像发廊里那种把人照得更好看的镜子。
TOP
125#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渴求的速度
我发现只要人们一感到孤独就会拿起一个设备来逃避这种感受。这通常发生在两件事中间的空档里,比如结束一次心理治疗的时候、等红灯的时候、在收银台等待结账的时候、坐电梯的时候。人们长期处于受干扰的状态下,似乎丧失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也丧失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设备就是手机,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占用,连过年聚会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拿着手机一直在刷,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没有那么频繁和走心了,手机使人变得越来越孤单。
TOP
126#

余华的书还是不错的,看完后久久回味
TOP
127#

回复 126楼小铁钉的帖子

是的,后劲有点大。
TOP
128#

心理学家詹姆士·普罗察斯卡的“行为转变阶段模式”(TTM)理论
通过一个连续的阶段性过程来达成改变:
未准备阶段
犹豫不决阶段
准备阶段
行动阶段
维持阶段
TOP
129#

论隐私和秘密之间的区别:隐私是每个人在一段健康的感情中都会需要的心理空间;而秘密则源自羞愧,常常会腐蚀一段关系。
TOP
130#



这段描述心理咨询师工作的机制其实和教师教学的机制是一样的。教师能为学生带来多少成长,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内心能有多少成长。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源源不断地活水”,也就是说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仅仅知识,还包括内心地充实和成长。
特别是在学校还做班主任的老师,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班主任老师的自愈能力得强,他才能有能量有能力去治愈班里哪些孩子们。
TOP
131#



我好像也在羡慕我的孩子。
TOP
132#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已经看完了,但是里面的许多章节仍在我脑海中翻腾。值得反复看,细细品。
TOP
133#

挺好的,看看书,感受书中不同的世界。
TOP
134#

开启下一本《生命是什么》作者:王立铭
TOP
135#

假期时间多,但真正静下心来看的时间不多。
TOP
136#

寒假陪孩子看了《神奇校车》系列,绘本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
TOP
137#


《生命是什么》
第一章 生命是什么:从灵魂论到物理学
科学之所以从诞生之日起不断推陈出新,恰恰是因为它的这种勇气和开放性。在科学的语言里,没有自古以来没有理当如此,在证据面前曾经倒下过数不清的科学假说和思想,但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深入探索却从未停步。
TOP
138#

看书可以让自己内心更加丰富
TOP
139#

看书真的能沉淀心灵
TOP
140#

推荐《万物简史》不错,与孩子共读,挺有意思的。
TOP
141#

回复 140楼大象骑驴的帖子

我们现在五年级的孩子也在看这个,随便翻了翻,确实不错。
TOP
142#

看书是个好习惯
TOP
143#

马伯庸的《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点烦》,字数都不是很多,假期的话一天就能读完一本,这两本书的主角和《长安的荔枝》的主角都有相似的特点,都是些小人物,但都是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面对现实有过妥协,但最终都会为了自我内心的执念坚持与社会的不公抗争。
TOP
144#

很棒的推荐
TOP
145#

余华的书后劲太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