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科来探讨:开学日论应试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小科来探讨:开学日论应试


一、背景

面对科学抽考的预知学期,你选择科学探究,还是应试教育?
21 个评论 - 3849 次查看 2017-01-22 19:01 - 金亚军 - 教师之家

应试教育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27 个评论 - 1586 次查看 2020-07-23 08:42 - 金亚军 - 教学研究

我们的应试教育在“滚雪球”吗!?
22 个评论 - 1403 次查看 2022-05-09 15:14 - 金亚军 - 教师之家

应试教育和社会大生产之间是否有脱不开的关系?
3 个评论 - 299 次查看 2022-09-30 09:08 - 金亚军 - 教学研究

    回过头来检索旧帖,
    发现金老师问题意识很强,特别是有关应试教育相关话题,近年一直提出问题并探讨之。但是也
    发现该问题参与探讨的同事却不太多也不太深——或不敢或不能,毕竟都是体制中人。。。
    本人加入小科论坛也晚近,暑假时间也充裕,也就弱弱了加入最近一期的讨论【如下】主要是跟随大家学习尔尔


从知识中心的教学走向素养导向的教学。
喻伯军 发表于 2024/8/31 21:01:18
金老师提问还在知识中心体系
喻老师回复已在素养导向体系
跳出旧有问题才能立足更好角度破解之 👍👍👍


当AI起来后,老师教育的功能性,就体现在道德品质这方面
朱斌 发表于 2024/8/31 16:01:15
朱老师的解答近于喻老师的角度 异曲同工之妙👍
少说点知识 多来点方法 加强下素养
从知识中心的教学走向素养导向的教学。
喻伯军 发表于 2024/8/31 21:01:18 http://lt.zjxxkx.com/images/common/bac
稻草堆里的鱼 发表于 2024/8/31 21:48:39 [
金亚军 发表于 2024/9/1 6:58:40
金老师 大哉问
回归小学甚至小科教育
如果还是知识体系,那么该学还是要学,需要多点引领……
如果可选素养体系,那么可以引入更多的古代德育(经史子集择优入选)和最新科技(比如AI大势所趋不可不知),加强德育,提升素养,引起兴趣,才是目的。
从知识中心的教学走向素养导向的教学。
喻伯军 发表于 2024/8/31 21:01:18 http://lt.zjxxkx.com/images/common/bac
稻草堆里的鱼 发表于 2024/8/31 21:48:39 金亚军 发表于
[color=#99999
金亚军 发表于 2024/9/1 12:51:58
也不能一概而论吧
先举个例子:
祖咏违反试帖诗标准,“半首诗歌”破格中进士。
如果变破格为常态,这种考试方式 也许未尝不可。





二、探究
    以上主题可大 大到可论而难再论;
    以上跟贴可小 小到细论且开新帖
    且待下文
    说点文学 谈些科学 再论主题

①原文【文学

终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补注:《唐诗三百首》唯一应试诗

②论阴【科学
    古语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现代地理学来看,中国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从南照射而来。【本可拓展详论之,比如“坐北朝南”。。。此处暂且打住】
    诗人在唐长安(今西安)应试,终南山在城南,诗人望山北,所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补注:
    古语又云: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我家富阳 古称富春 后因名讳 改春为阳——县治位于富春江之北也。【各位所在也应有类似情况,请您回帖举例之。

③论寒【政制
    回看本诗背景,当为唐开元十二年科举真题。
    题目0:以《终南望馀雪》为题,写诗一首。
    要求1:政治正确,思想健康,内容积极。
    要求2:押平水韵,五言十二句律诗。

    再看本诗格式,只为五言绝句,格式不符;诗人回复意尽,意尽则笔停、不为束缚。
    再看本诗寒字,名为城中慕寒,实为考生体寒、更为科举制寒,批判而不能明言矣。

补注:
    从科学上的山“阴”,
    文学上的应试诗,
    再到社会学上的“寒”【城寒、人寒、制寒】,读书人不可不知也。

三、讨论
    其实诗人是否因为本诗而中进士 史实还待商略
    如因半部诗歌而破格中式,则可借鉴也——变破格为常态。
    如因格律不符而名落孙山,也可理解矣——毕竟当今应试考试亦如此。可以理解但是并不认同,不合理总该被改变。例如当今应试教育 总要从知识体系切换到素养体系,教学更多德育,学生更多兴趣,等等,不如各位如何看待,期待您的回帖。


四、补充
    今日9月1日开学日,大家应该大多了解其缘由;仅因回应本帖讨论于开学日,以下简单引述相关史实。
1、清末张百熙【曾荐举康有为 曾主持京师大学堂】制定《癸卯学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颁布实施。【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2、民国蔡元培【辛亥革命后被国父孙中山任命为教育总长】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壬子癸丑学制》划定学期时间【可为9月1日】和寒暑假时间。
3、共和国教育部1950年及1987年确定9月1日开学日,如此全国形成惯例。
最后编辑稻草堆里的鱼 最后编辑于 2024-09-02 08:24:11
分享 转发
TOP
2#

主要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考试不仅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也是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愿这不是长久之事。
TOP
3#

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TOP
4#

可以尝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TOP
5#

可以尝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木子立方 发表于 2024/9/1 19:35:52
是个能落地的办法
TOP
6#

科学教育之路漫漫
TOP
7#

主要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考试不仅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也是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愿这不是长久之事。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4/9/1 19:13:17
嗯嗯 短期不可变 多元化评价之外 则希望能 多点自由度 少点死板统一
TOP
8#

科学教育之路漫漫
蒋昌盛 发表于 2024/9/1 19:38:40
路漫漫其修远兮 谁将上下而求索
TOP
9#

明智明理
TOP
10#

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370558447 发表于 2024/9/1 19:24:06
发散:谁能任重 道远何远
TOP
11#

明智明理
经恬 发表于 2024/9/1 20:46:37
是为育人目标 大善
TOP
12#

对于一般家庭还是需要的应试教育,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TOP
13#

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TOP
14#

希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改变一些现状
TOP
15#

教学评价需多元
TOP
16#

希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改变一些现状
TOP
17#

应试教育也有好有坏,各有利弊
TOP
18#

有考试就会有应试,关键是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要灵活多样。
TOP
19#

大环境就是这样
TOP
20#

应试和探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应试何尝不是一种成就感,也是最快体现科学教师价值和教学成绩的一种途径。
TOP
21#

应试教育也有好有坏,各有利弊
桑桑 发表于 2024/9/1 23:36:47
嗯 希望利远大于弊咯
TOP
22#

大环境就是这样
王燕飞 发表于 2024/9/2 0:59:37
嗯嗯 所以有顶层设计 制度决定论之说
TOP
23#

应试和探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应试何尝不是一种成就感,也是最快体现科学教师价值和教学成绩的一种途径。
翁昌舟 发表于 2024/9/2 7:45:24
哈哈 听翁老师这么一说 应试问题可以一分为二看待
应试考试考得不是学生 而是老师 相对教师群体 应试有可量化及很不错的一面
另外针对学生呢 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多元化必不可少 虽然如何多元是个更具体的更难的问题
TOP
24#

有考试就会有应试,关键是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要灵活多样。
喻伯军 发表于 2024/9/1 23:51:58
先请教喻老师前半句 素养导向是否也有应试之说呢
如此不管内容和方式如何变化 本质上是否难以改变
TOP
25#

应试和探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应试何尝不是一种成就感,也是最快体现科学教师价值和教学成绩的一种途径。
翁昌舟 发表于 2024/9/2 7:45:24 http://
稻草堆里的鱼 发表于 2024/9/2 7:52:05
考核一分为二 好像也不太对
实际落实中 考核老师最终总是变相成考核学生
TOP
26#

我们评价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实光看考试成绩,也是不全面的。个人觉得义务教育没必要有专门的纸笔测试环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学分制之类的方式。
TOP
27#

我们评价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实光看考试成绩,也是不全面的。个人觉得义务教育没必要有专门的纸笔测试环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学分制之类的方式。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4/9/2 9:32:28
郭老师这个办法切实落地不全屏推翻又有所建设
TOP
28#

对于一般家庭还是需要的应试教育,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毛翠 发表于 2024/9/1 21:49:58
毛老师这个提醒很及时! 相对普通家庭可能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还好现在有网络,所以能相对公平。
TOP
29#

教学评价需多元
小锅子 发表于 2024/9/1 22:19:53
嗯嗯 分解之 教学/过程多元 评价/结果多元
TOP
30#

学生的心理与考试,谁重?大环境与小考试,谁重?做为老师,只能观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