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脑力锦标赛创始人、有“世界大脑先生”之称的东尼•博赞先生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从分类上,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图像、文字、图文结合。第一种(图1),比较适合演讲,能提供演讲的大纲、思路,漂亮的思维导图还能给演讲增添色彩。第二种(图2),文字适用于精准语言的表达。第三种(图3),图像的运用可以对重点进行解释和标注。做课堂笔记,常用后两种,特别是第三种,效果会更好。思维导图有哪些特点?
1. 结构发散性。突破思维局限,一览全局
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大脑语言思维的模式,而只有利用大脑自身的语言来思考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
思维导图中与中心图像连接不仅有主要分支,同时还有二级分支以及三级分支。这种突破行列式传统格局的思维导图有以下优势:
(1) 可以一览全貌,掌控全局,对整个知识结构、事物的进展有整体性的把握。
(2)有层次感的组织连接,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进行关联性思考(发挥联想力,增强记忆),让我们理清头绪,头脑不再是浆糊。
(3)放射状开放式的整体架构,便于资料的进一步补充和整理。
2.关键词突出。把关键词整理到思维导图上,就是一个思维过程.文字少,重点突出,记录方便,注重框架与关键词,理顺了知识点的联系,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能,整理能力,还有利于记忆。通过筛选、记录关键词,让学生更容易在庞杂的信息河流中抓住核心与关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让学生从记录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成倍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思考品质。
3.图与色并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极限的途径其实是“大脑的最佳语言”,即想象与联想。将语言和文字转化为图像,能锻炼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在思维导图中,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使人感到愉悦、高兴,这样可以在视觉和语言皮层技能之间建立很有刺激的平衡,改善你的视觉感触力,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极有效的方法。
用图像表达信息,也是现代大多数学生擅长的,他们看漫画、动画片长大,能迅速读出图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