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学习与实践
——————《摆的快慢》教学目标制定与课堂实践 听完张教授的讲座之后,让我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单课时的教学目标应从大单元视角立意本节课的地位,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并且教学目标在书写时应具体,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落实;还应具有可评价性,能判断学生经过学习之后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里的要求。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活动,应指向学生的真实探究,而非机械操作。
刚好执教到《摆的快慢》这节课,就想着这节课按照张教授的思路来进行目标制定并进行课堂实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前几课中介绍了燃香钟和水钟这两种计时工具的构造和原理,从《机械摆钟》一课开始,4-6课都是对计时工具——摆钟的研究和探索。上一课,学生经过测量自制摆1分钟摆动次数时,已经发现各小组摆动次数是不一样的。沿着上节课的问题,本节课将直接聚焦到“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经历“讨论-猜测-验证”,以对比实验方式分别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和摆绳长短的关系来修正自己的猜测,最终得出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短,摆动快;摆绳长,摆动慢,而与摆锤质量无关。本课学习也为下一课《制作钟摆》奠定了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能依据证据推理,找出规律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制摆的摆动,推测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会制定对比实验,探究摆绳长短和摆锤质量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2.在对比实验中,会根据记录单的引导精确控制变量,减小实验误差;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会与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
3.会基于得到的数据,分析出摆锤质量对摆的快慢没有影响;摆绳越长,摆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得越快。通过其他小组数据的补充,知道结论的得出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撑;同时通过对差异数据的分析,反思实验操作过程,知道规范的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解决钟摆走时不准的问题,体会科学学习对生活问题解决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