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班(9.6周三)
1.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也有明确的见解。
2.很多学生有疑惑记录表里面的音叉应该怎么记录?教师应该要事先说明音叉还没有到后续再补充。
3.活动之前说到观察到的现象,不一定是看到的,还可以是其他器官观察到的,特别强调,可以用手去轻轻的触摸感受。所以很多学生记录鼓的现象是咚咚声。有学生认为是鼓内的空气发出声音。交流时问及鼓响起来触摸时鼓面有什么感觉?有学生知道是麻的感觉,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就知道那就代表的振动。
4.有学生把摆动和振动混在一起了,感觉钢尺在摆动。纠正应该要交给其他学生来,而不是教师。5.由于课前备着第三节课的内容,上课时不知不觉将第三课的知识引入其中,幸亏及时发现收手。
6.拓展内容阅读,因为课件里没有注明是科学书,很多学生以为是作业本里的对应页码。
7.漏了一个教育契机:午饭时有学生关注到盛汤的碗发出呲呲声,移动仍然有。上课伊始应该以此发问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的记录
学生的记录
所以还是小朋友的表达更丰富,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