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
热的单元7课:
第一课《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水在100℃时沸腾,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在0℃时开始结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0℃),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2. 实验: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温度计等器材,加热烧杯中的水。(注意操作规范,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平视读数;酒精灯的盖灭操作2-3次;用酒精的外焰加热。)
3. 实验结果:水在100℃时沸腾(现象:冒白气、水翻滚、有气泡),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基本不变,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下降。
第二课《水的蒸发和凝结》
1. 水会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 对比实验:加热到50℃和100℃的水,静置5分钟,比较他们的质量变化。
3. 实验结论:温度高的水蒸发多,温度低的水蒸发少。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4. 对比实验:一组烧杯加冰块,一组烧杯加冰块和食盐(食盐能加快冰的融化,导致烧杯内的温度更低),观察烧杯外壁水珠的多少。
5. 实验结论:温度低的烧杯外壁水珠更多甚至出现了冰晶。温度越低凝结越快。
6.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衣服晾干;水洼变干;吹风机吹头发等。生活中的凝结现象:眼镜起雾;夏天冷烧杯外的小水珠;夏天棒冰周围的冷气;锅盖上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1. 实验:加冷水的试管放入加热水的烧杯中,每1分钟观察两者的温度变化。(操作规范:用塑料夹子固定试管,用塑料泡沫固定温度计;烧杯、试管、温度计不能相互碰撞;相互平视读数。)
2. 实验结果:热水温度上升,冷水温度下降,直到冷水和热水温度相同,再与室温相同。
3. 冷水与热水的温度变化是因为热量的传递,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 热水下降的温度不等于冷水上升的温度,因为由热量的散失。
第四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 实验:用铁架台、酒精灯、感温油墨等材料,加热金属条一端、加热金属条中间、加热金属片一端、加热金属片中间,观察热的传导方向。
2. 实验结果:加热金属条一端,热向另一端传递;加热金属条中间,热向两端端传递;加热金属片一端,热向不加热的地方传递;加热金属片中间,热向各个方向传递。
3.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热传导)。
第五课《热在水中的传递》
1. 实验:用试管、铁架台、茶叶沫、酒精灯、烧杯为实验器材。
实验一:加热试管中的水,观察热的传递过程(用茶叶沫的运动观察水的运动)。注意实验操作规范:试管加入三分之一的水,试管口离试管夹三分之一,试管向上倾斜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冷却后用试管夹取放;酒精灯预热试管。
实验二:加热烧杯中的水。两侧加热、中间加热分别有什么现象。注意实验操作规范:加热后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2.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底部热水上升,上面的冷水下降。一测加热烧杯中的水底部热水上升,上面冷水下降;中间加热烧杯中的水中间底部热水上升,两侧冷水下降。
3. 实验结论: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对流(热对流)。
4. 热对流可以在液体中发生,也可以在气体中发生。生活中热对流的例子:暖气、热空调房间马上热起来了;烧水;大气中风的形成。
第六课《哪个传热快》
1. 实验:金属勺、木勺、塑料勺分别涂上感温油墨,放入同一热水中比较热在不同材料中传递的快慢。
2. 实验结果:热在金属中传递最快,在木头和塑料中传递较慢。
3. 像金属一样传热比较快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各种金属、石墨烯、砂锅等),像木头、塑料一样传热比较慢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料、玻璃、陶瓷、棉花、空气、水等)。
4. 比较铜、铁、铝等不同金属的传热快慢,应控制长短、粗细相同。铜的传热性能最好,铁的传热性能相对较差。
5. 生活中我们一般用热的不良导体做炒菜锅手柄、保温杯、冬季的衣服等,用热的良导体做水银温度计、炒菜的锅等。
第七课《做个保温杯》
1. 实验:容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分别装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5分钟后测试水杯中水的温度,比较不同材料热的散失快慢。
2. 结果:不锈钢杯温度最低,塑料杯温度最高。塑料的热散失最慢,适合做保温材料。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保温材料。
3. 实验:用5个一次性塑料杯做无盖、加盖、外包毛巾、加盖外包毛巾、嵌入泡沫中的措施,加入相同温度和质量的热水,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结果:加盖外包毛巾的措施保温效果最好。启发:加盖、外包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热量散失。
4. 制作一个保温杯。考虑因素:饮用安全性、保温效果、成本、方便性、美观性等。比较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时要控制加入水的质量和温度要相同,尽量控制杯子的大小也相同。
5. 热水瓶减少内外热传递的措施:①用木塞:热的不良导体减少热传导、热对流。②真空:无热传导、热对流。③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