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库(1-38) [复制链接]

1#

1、探究磁铁的两极

可参见: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30166&idx=1&sn=88eb7b0b28624b630056a255698132c7&chksm=e9eb7ec9de9cf7df9706cce07b33a3d0fe38f502b70b7e80db499639893d0cf9be1803cfa755&token=816630588&lang=zh_CN#rd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的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出条形、蹄型磁铁的两极。

1.探测条形磁铁的两极

(1)选用合适的材料探究出条形磁铁的两极;

(2)向评委说明探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探究蹄形磁铁的两极

(1)选用合适的材料探究出蹄形磁铁的两极;

(2)向评委说明探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供选器材


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1个,回形针1盒、装有铁粉的透明塑料盒1个、铁珠10个。



探究磁铁的两极——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选择合适的器材(0.5分)


针对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使实验效果明显。(0.5分)



探究条形磁铁的两极

2.5分)

1.回形针放置位置合理(或用铁珠、密封的铁粉测试)。(0.5分)

2.推动条形磁铁用力均匀,不出现明显倾斜。(1分)

3.注意适时停顿,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

探究蹄形磁铁的两极

2.5分)

1.利用密封的铁粉分别测试蹄形磁铁的不同部位(或用回形针、铁珠测试)。(1分)

2.观察不同部位铁粉的分布,并及时汇报。(1分)

3.总结陈述蹄形磁铁的磁极位置。(0.5分)


整理

0.5分)

将实验器材进行分离,有序整理。(0.5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7:13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3/3/27 19:37:4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2、探究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测定磁极方向

1运用悬挂的方法探究蹄形磁铁的磁极方向;

2运用悬挂的方法探究环形磁铁的磁极方向;

3运用悬挂的方法探究条形磁铁的磁极方向。

供选器材

旋转支架(包括底座和旋架)1个、包有白纸的条形磁铁1个、方位纸1张、U型磁铁1个、环形磁铁1个、塑料支架1个、棉线1根。




探究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针对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使实验效果明显。(1分)



探究蹄形磁铁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2分)



1.能固定住蹄形磁铁、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1分)

2.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



探究环形磁铁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2分)



1.能固定住环形磁铁、正确组装实验装置。(1分)

2.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



探究条形磁铁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2分)



1.能固定住条形磁铁,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1分)

2.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



整理(1分)



将实验器材进行分离,有序整理。(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7:25
TOP
3#

3、水沸腾了

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按照正确的步骤加热水,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1组装加热装置;

2加热水直至沸腾,记录加热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填写记录单。

供选器材

秒表1个、温度计1个、装有水的50ml烧杯1个、火柴1盒、酒精灯1盏、三脚架1个、石棉网1个、不同高度的小木块(用于垫高度)2-3个,废物杯1个。

实验记录单

时间

初始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水沸腾时


温度



  



  



  



  



  



水沸腾时现象



水中:



水面:



水面之上:






水沸腾了——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 15分钟  分值: 1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组装加热装置

2分)



1.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1分)



2.烧杯平稳地放在石棉网上(1分)



点燃并用酒精灯加热(3分)



1.取下酒精灯帽,把酒精灯放入三脚架下方,调整位置(1分)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将火柴放入废物杯中(1分)



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1分)



用秒表测时、温度计测温并记录(4分)



1.能正确使用秒表,按时间要求测量温度(2分)



2.视线水平读数(1分)



3.在实验记录单上正确记录温度(1分)



填写沸腾时的现象

3分)



1.水中气泡自下而上越来越大(1分)



2.气泡到达水面就破了(1分)



3.水面上冒白气1分)



熄灭酒精灯(1分)



小心移除酒精灯,盖灭两次(1分)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整理材料(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7:40
TOP
4#

4、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实验内容及要求

观察和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在试管中加入纯净水,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并向评委读出此时的水温;

2用提供的器材让试管中的水结冰,读出刚结冰时的温度;

3对比实验前与实验后,水的变化,完成实验记录单。

供选器材

记号笔1个、碎冰块若干、盐5-10克、烧杯1个、干毛巾1个、温度计1根、试管1根、纯净水1

实验记录单

水的初始温度:


水开始结冰时温度:



实验发现:



冰比水的体积(     )大/小。

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为(     )。






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2分钟 分值:12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将水加入试管

1分)



能将纯净水装入一支试管,约四分之一(体积不作为评分标准,不加得特别多就行),并做标记(1分)



测温,并准备冰盐混合的容器

3分)



1.测量初始水温时视线与液面凹陷处水平读数,(1分)正确记录初始水的温度计示数(0.5分),单位摄氏度/℃0.5分)



2.将试管插入碎冰中,保持试管竖直状态,在碎冰中撒上盐(1分)



温度计的使用

4分)



1.温度计插入试管的水中,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部1分)



2.温度计插入试管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结冰(1分)



3.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视线与液面凹陷处水平读数,(1分)正确记录此时温度计示数(0.5分),单位摄氏度/℃0.5分)



结冰后冰柱的高度(1分)



试管内的水完全结冰时,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1分)



实验结论(2分)



实验发现:冰比水的体积(    )(1分)

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为(  0摄氏度/℃   )。(1分)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整理材料(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7:59
TOP
5#

5、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实验证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量取50毫升水;

2测试食盐在5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

供选器材

水、20克食盐、小药匙1个、100毫升量筒1个、塑料杯1个、8张正方形小纸片10cm*10cm、搅拌棒1根、装水的容器1个、胶头滴管1

实验记录单


溶解份数


食盐是否完全溶解(打表示)



1


2

3

4

5

6

7

8










50毫升水溶解食盐能力



约(       )克






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 13分钟 分值: 13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50ml

3分)



1.小量筒量取50毫升水,用胶头滴管滴定为50ml1分)



2.视线与凹液面水平读数(1分)



3.将测量的水平稳倒入塑料杯中,不撒漏(1分)



分盐(2分)



采用每次取一勺的方式,将20克盐均分到8张纸上,食盐是否均分(2分)



溶解食盐

4分)



盐按份放入塑料杯中,用搅拌棒搅拌,直到完全溶解(1分)



1.搅拌时搅拌棒没有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



2.完全溶解后再加新的一份盐,再搅拌并记录(1分)



3.直至无法再溶解(1分)



记录(2分)



1.正确记录下一共溶解多少份盐(1分)



2.估测50毫升水溶解食盐约18克左右,数据不能超过20克(1分)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整理材料(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8:12
TOP
6#

/6、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按照正确步骤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2观察比较食盐在不同温度水中溶解的快慢;

3将结果记录下来:

)(冷水/热水)溶解食盐快速。

供选器材

2份相同质量的食盐(5g)、1份食盐(10g)、常温水、热水、100毫升量筒1个、250ml烧杯2




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9分钟 分值:9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选择盐(1分)



选择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1分)



测量水(3分)



1.100ml的量筒测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1分)



2.测量相同体积的常温水和热水(1分)



3.分别加入烧杯中(1分)



溶解、

观察记录

3分)



1.将盐同时加到不同烧杯中(1分)



2.静置不动,观察比较(1分)



3.记录( 热水 )溶解食盐快速(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8:28
TOP
7#

7、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按照正确步骤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2观察比较食盐在水中搅拌与不搅拌溶解的快慢;

3将结果记录下来:

)的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快(搅拌/不搅拌)。

供选器材

2份相同质量的食盐(5g)、1份食盐(10g)、常温水、搅拌棒、100 ml量筒1个、250 ml烧杯2




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0.5分)



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0.5分)



选择盐(1分)



选择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1分)



测量水(2分)



1.100ml的量筒测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1分)



2.测量相同的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1分)



溶解(3分)



1.将盐分别加入烧杯中(1分)



2.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个烧杯,不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



3.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1分)



观察记录(1分)



观察并记录搅拌烧杯中的食盐溶解速度。(1分)



整理实验器材

0.5分)



整理材料(0.5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8:50
TOP
8#

8、分离混合的食盐和沙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正确步骤将混合的食盐和沙分开。

1设计实验并逐步分离食盐和沙;

2将最终分离出的食盐展示给评委看。

供选器材

500ml烧杯2个、混合的食盐和沙(颗粒较大的沙和细沙)、滤网纱布1块、搅拌棒1根、蒸发皿1个、三脚架1个、酒精灯1盏、筛子1个、火柴1盒、水、A41张、护目镜1个、废物杯1个。




分离混合的食盐和沙——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6分钟 分值:1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

1分)



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筛沙(1分)



在桌面上放一张A4纸,用筛子将较大的沙砾筛除(1分)



分离食盐和沙

6分)



1.将白纸上的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较多水,(1分)



2.搅拌一段时间,直到食盐完全溶解(1分)



3.搅拌时搅拌棒没有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



4.静置一会儿(1分)



5.用滤布和烧杯组装过滤装置(1分)



6.过滤:将液体缓慢倒入过滤装置中,将沙分离出来(1分)



分离食盐和水

5分)



1.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1分)




2.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1分)



3.调整酒精灯高度,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加热(1分)



4.将火柴放入废物杯中(1分)



5.边加热,边搅拌(1分)



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粉末

2分)



1.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将撤离酒精灯,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1分)



2.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两次(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22:29:04
TOP
9#

9、验证空气能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验证明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1通过器材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现象,写出实验结论。

供选器材

透明塑料杯1个、纸巾1盒、塑料水槽1个、水、双面胶1

实验记录单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单

实验现象A

纸团湿了吗?纸团(      )(湿了/没湿)

实验结论

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能/不能



验证空气能占据空间——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选择合适的器材(1分)

实验操作:空气占据空间?(2分)

1.在塑料杯底放上纸团,保持纸团不脱落。(1分)

2.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观察现象并记录(1分)

实验结论(1分)

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1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10#

10、模拟风的形成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风是怎样形成的。

1组装模拟风形成的实验材料;

2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供选器材

一只蜡烛、未组装的一个长方形纸盒(相邻的两个面各有一个圆洞,正面有个方形洞贴有透明塑料薄膜)、一段蚊香、一束纸条、铅笔1根、火柴1盒、废物杯1个。

实验记录单



模拟风的形成——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合风形成的模拟装置(4分)

1.选择所需要的实验材料(1分)

2.将纸盒组装起来,保证上面和一个侧面有洞(1分)

3.先将蚊香放在一侧的圆洞口,将纸条放在顶端的圆洞口(1分)

4.观察纸条和蚊香的变化(1分)

观察风形成时的实验现象4分)

1.用火柴点燃蜡烛,将燃烧后的火柴放入废物杯中(1分)

2.将点着的蜡烛放在盒中,上面洞口的下方(1分)

3.将蚊香放在一侧的圆洞口,将纸条放在顶端的圆洞口(1分)

4.观察纸条和蚊香的变化现象(1分)

画图解释风形成的原因2分)

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1分)





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来,形成了风(1分)


TOP
11#

谢谢分享~
TOP
12#

这个操作库题好详细真好
TOP
13#

期末学生实验操作测试可以参考了,谢谢
TOP
14#

谢谢分享,有评分标准可以更加细致的进行实验指导了
TOP
15#

谢谢分享,看到了你的这个我在想是不是也能根据课标最后的必做实验目录来创编对应的实验操作题
TOP
16#

11、测量气温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了解气温计的结构并正确使用气温计。

1观察气温计,填写气温计的构造;

2用气温计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下来。当前温度(    )

供选器材

气温计1

测量气温实验记录单

1.观察气温计,填写气温计的构造。


2.用气温计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下来。当前温度( )

测量气温——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填写气温计的结构

2

在实验记录单上填写对应的结构(2分)




正确测量当前室内温度3

1.正确放置气温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取(1分)

2.平视读数(1分)

3.记录温度,度数及单位正确(1分)

最后编辑火柴盒 最后编辑于 2023-03-27 12:42:46
TOP
17#

12、影子的秘密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验产生影子并让影子发生变化。

1选择实验器材,制造出影子;

2采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一个影子,位于图纸的正东方,长度为6cm

供选器材

手电筒1个、小木块1个、方向纸1张、铅笔1根、直尺1

实验记录单





影子的秘密——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选择实验器材

1分)

选择实验器材手电筒、小木块、方向纸进行组装,将木块放在中心点上(1分)

制造出影子

1分)

将小木块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木块产生影子(1分)

改变影子方向和长度(2分)

1.用直尺测出东方6cm的位置,做上标记(1分)

2.用改变手电筒的角度,使影子长度为东方,6cm1分)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整理实验材料(1分)

TOP
18#

13、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认识各种月相并能给它们排序。

1观察月相图片;

2根据月相变化规律给7张月相图片排序。

供选器材

7张月相图卡、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序号

1

2

3

4

月相图








序号

5

6

7

月相图





按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观察(1分)

观察月相图(1分)

排序(4分)

1.按时间顺序给月相排序

1-3-5-7-4-6-2  3.5分)

2.记录月相序号(0.5分)

TOP
19#

14、模拟制造环形山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制造环形山并画出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

1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

2试着用球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3画出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

供选器材

细沙、托盘1个、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实验记录单

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





模拟制造环形山——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 5分钟 分值:5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铺沙(1分)

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约2cm厚度(1分)

撞击(1分)

从不同的高处,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1分)

画出环形山(2分)

画出被撞击后月球表面(2分)




整理实验器材(1分)

整理材料(1分)

TOP
20#

很好的资料,收藏!
文档中的图片不可见。
TOP
21#

操作题终于可以有参考资料了。
TOP
22#

感谢分享好资料,本帖加精!
TOP
23#

可以有word版或PDF版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24#

这个分享太有用 啊
TOP
25#

学习了,以后可以参考了
TOP
26#

学习了,以后可以参考
TOP
27#

评分标准清晰,非常实用的资料,谢谢分享。
TOP
28#

感谢分享
TOP
29#

很好的资料,我们实验抽测很重视。
TOP
30#

探究斜面的不同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斜面的不同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关系。

1组装两个不同高度的斜面,展示给评委看。

2用所提供器材在不同斜面上运动,观察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

3观察现象,总结:斜面高度与运动的关系,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供选器材

斜面组装材料一套、正方体木块1个、小球1



实验记录单

物体形状

斜面一上运动方式

(滑动/滚动)

斜面二上运动方式

(滑动/滚动)

正方体



球体



物体在不同高度的斜面上运动,发现什么新变化

斜面高度越高,物体运动(          )。






探究斜面的不同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1分)

组装斜面(2分)

把两个斜面插脚分别插在斜面连接口上,组装两个高度不同的斜面(2分)

摆放物体(2分)

1.把正方体木块,小球放在斜面一上端,观察现象并记录1分)

2.把正方体木块,小球放在斜面二上端,观察现象并记录1分)

结论(1分)

斜面高度越高,物体运动越快。(1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