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引起的经历+《里面是什么》】
1.孩子有一种愿望,总想通过触摸探索周围具体环境,材料会激发起动手的欲望,材料容易引起期望。因此科学课的材料无比关键,当我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不断地用这几个问题问自己。
2.“一个孩子可以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改变自己的看法”,目前我带的这批学生是从3年级接手的,现在已经6年级了,我发现6年级的孩子举手远比5年级要少。我反思:是不是我的课堂慢慢地只接受单一的一种观点了呢?从今天开始,提醒自己,面对不同观点多问一句,你的一举是什么?
3.“孩子们,”她用最坚定的口吻说,全班都静了下来,“赛丽娜对空气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过一会儿她会对大家说的。其他人没有必要再做这样压破口袋的实验。虽然我多带了几只口袋以防万一,但是不够给每个人再来一个。”————我的语言的丰富性还需要加强,要用不断鼓励的方式去开展探究,即使个别同学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也要用语言的艺术去处理,现在的处理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了。
4.课例中的“自由发现法”在空气的探究中比较有意思,在下一年度中可以尝试在三年级的课堂上试一试。
5.探究记录,平时的探究记录没有注意收集,原因是:1.有时记录在配套的记录单上,有时记录在自己打印的记录单上,有时让学生现场临时记录在画板上,各个地方都有,没有统一收集整理;2.有些课没有设计记录单。可改进的地方:1.有统一的实验记录本,可汇总收集的;2.每节课都值得记录,自己的观点什么的,尤其中高段,要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分享带学生做2个打气筒】
基础款


改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