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执教:龙泉市实验小学曹龙根
记录及评点:03号学员史佰友
注:限于本人的记录速度,许多地方并没有来得及记下,而是根据后来的回忆,甚至是主观臆测,和课堂的真实会有出入,特此说明,也请曹老师见谅。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1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你紧张吗?老师感到有些紧张,你有什么办法让我放松下?
【评点:上公开课,对部分学生本来就是很紧张的,老师不问反倒好些,老师一问,反而会更紧张。】
2. 老师认真地表演“沉浮子”的小魔术。表演前引出沉 浮。
3.揭题、板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评点:小魔术的表演很成功,学生完全被吸引住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个魔术表演,倒是真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忘却了紧张,可谓是一箭双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情。】
二、明确把物体放入水中的方法
1.出示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猜测。有说沉的也有说浮的。
师:谁来试试?(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放啤酒瓶盖子。)
一生把啤酒瓶盖子放在水面上,盖子浮在水面上。
师:说盖子是沉的是谁?也来试试?
一生吧盖子放入水中,盖子沉下去了。
2.讨论。应该怎样放?谁的方法符合要求?为什么?
【评点:第一次听到课题“物体在水中是陈海生浮”里的“水中”是这样理解的,十分正确。看来以后再研读教材时,要好好向曹老师学习。】
3.用正确的方法把木块放在水中间。
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把木块放入水中,来观察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一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察。
4.统一沉浮的标准。
师: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我们就说它是浮的。
【评点:利用一个小活动,明确了放入水中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比老师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评点:老师选择的材料具有典型性,有学生容易判断的正确,也有容易判断错的。我特别欣赏“带盖的空瓶”,这一材料虽然对本课的教学没有起到特别的作用,但对后续教学无疑是埋下了伏笔,我们期望学生能有所发现、有所思考。从中我们也看出曹老师在备课时,注意到了单元的整体性。】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评点:教给学生简便记录的方法很有必要,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3.学生小组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交流学生预测的结果。
有四个组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预测的。有学生说是根据物体的轻重、也有学生说是根据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来预测。
【评点:预测不是盲目的猜测,需要一定的理由。曹老师能较好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环节的设置,其实也是让学生讨论物体在水中沉浮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生:齐声回答“做实验“。
【评点:这样的过渡语,在科学课堂上听到的次数太多了,感觉成为一种套话了。初始年级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课堂上常常这样说说很有必要,到了高年级,是不是还要这样说呢?还有没有更好的过度语呢?我也在迷茫中。】
接着老师用幻灯打出了实验提示:(共5条)
l 1、小组完成这七种材料的预测。可以用符号表示沉浮。
l 2、将七种材料分别小心的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l 3、完成实验后,整理好器材,将萝卜和橡皮放在桌子上,其他材料装入信封。
l 4、把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l 5、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评点:5条提示,会不会太多?实验比较简单,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结果会如何?】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交流实验结果采用了统一汇报的形式。
【评点:改实验的现象比较明显,一般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采用统一汇报的形式比较高效。】
师:看来,回形针、萝卜、橡皮预测错误的比较多。
师:(马上说)想想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评点:可不可以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说说当时的理由。再想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物体的轻重。
生:物体是否空心。
生:物体的材料。
生:物体的大小。
生:吸水性。
生:水的多少。
【评点:面对这么多正确和不正确的猜想,我们该怎样处理?评价如何跟上?我认为能解决的马上解决掉,只有大家都有疑议的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师:这节课,我们选择物体的轻重、大小这两个因素来研究。
【评点:为什么要选择研究这两个因素?是不是学生最想研究的?还是学生的问题吗?归根到底,还是上一环节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众多可能的因素没有恰当处理的结果。】
2.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提问:这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萝卜是浮的,把它们切成一半大小,它的重量和体积减小了多少?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八分之一大小,又会怎样呢?
【评点:如何改变物体的大小?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老师引导后再统一吗?】
2.让学生把预测结果填写在表格里,并写上预测理由。
3.演示切分橡皮的方法,提醒学生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为了保护桌面不受到小刀的划伤,可以在桌面垫上硬纸板或者木板。
4.学生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评点:萝卜为什么要竖着切?我甚至怀疑竖着切容易改变材料的密度,萝卜皮和萝卜心的密度不一样吧?]
5.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交流环节,老师依然采用了全班统一汇报的形式。
【评点:这样的汇报方式能够省时,但是假如有不同的意见,该如何呈现呢?我们给他们机会了吗?】
小结:同一种物体,我们减少它的重量和体积,它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6.提问:我们对橡皮和萝卜进行了切分,得到了沉浮的一些规律;如果反向思考,把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叠加,沉浮会发生变化吗?
【评点:改变物体的大小,我一直是让学生切一切,把物体变小来研究。曹老师能引导学生研究把物体进行叠加,反向思考,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思维。学习了。】
7.教师给每小组提供一些回形针和小木块,让学生按照教科书第4页的方法进行操作,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8.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9.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评点:探究减少或增加物体的体积和质量会不会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同一层次的活动。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活动进行合并,留给学生更多更自主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效果会怎样呢?】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
【评点: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和老师牵着走太多有关?】
2.回到课堂伊始的小魔术
师:你明白了是什么奥秘?
【评点:我也没有明白,怎样用今天的课上的知识来解释沉浮子的沉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1 12:11: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