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不仅如此,师父帮我一遍遍的打磨教学设计,一直到公开课前一天晚上11点,还在帮我逐字斟酌,甚至连导入语言的轻重缓急都反复培训,最终圆满完成了区级公开课的亮相。
一次公开课后能做的事很多,应教研员朱钻飚老师的要求,我撰写了《活思考 活课堂》的反思发布于小学科学网并获得精华帖。一年后更是收获了意外之喜,朱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作为典型案例发给他,最终出版在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中。
自此之后,我基本保持每学期一节公开课或一次讲座的频率积累经验。
时间来到2023年,我参与了自己的首次比赛,区新教师比武。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小学科学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比赛,我的板贴制作技能大幅提升,微课制作的技艺也大有长进。科学课堂的实验操作,比起老师的喋喋不休,不如一个1分钟左右的视频来得简洁高效。
赛后我总结了以下4点分享给各位将来参加该比赛的青年教师们。乐学:寻找网上课例视频、教学设计,善于收集信息。善思:有针对性吸取提供的思路,根据自己对课堂的理解梳理。勤行:反复试教打磨,从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聚力:集合教研组的智慧,获取区内名优教师的帮助。
第三部分,分享我的论文撰写之路。在23年之前我认为自己更擅长上课,所以一直没有撰写学科论文。23年首次试水,也只是像写课后反思一样的交了一篇作为任务。从区三等奖到24年的区一等奖,甚至后来送绍兴市获二等奖,我们可以怎么提升呢?
大家可以多看本学科相关的课题论文,我自己订购了《湖北教育》和《小学科学》,闲暇时间也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科学老师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除此之外,我们科学老师是一课一思的撰写,从日常课堂反思,积累课堂痛点难点,提炼重点。
以上便是我今天的分享,相信每一位老师只要行而不辍,必定未来可期!
天狼星
郭建军
廖鑫胜
小城夏日
旺旺大礼包
金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