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城北片区组织开展小学科学“强师精研”一周跟班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中,城北片区立足研修学员个体需求,精准研训,从小着眼,以“关注生成,有效理答”为主题,通过“观摩反思-示范引领-实战演练 -智能评价” 为脉络,多元实践与创新形式,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助力课堂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一、他课评析,剖析理答策略
研修首日,教师们化身 “课堂观察员”,对两节精心挑选的磨课视频进行逐帧拆解。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提问逻辑、学生回应、理答策略展开深度剖析。何海玲老师结合课例提出减少无效提问、把握提问时机等实用策略;许婷瑶老师则聚焦核心概念、板书引导等细节分享感悟。导师陈君芬总结提炼出 “目标导向提问、精准预设学情、深度复盘反思” 三大理答要点,为教师们指明改进方向。
二、导师示范,演绎理答巧思
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成为活动“灯塔”。在示范课环节,导师陈君芬、王娟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生动演绎 “关注生成、精准理答” 的实践路径。陈君芬老师的《动物的繁殖》课堂以舟山禁渔期新闻引入,激活学生动物繁殖旧知,收集疑问后,借助 AI 数字人 “童第周爷爷” 答疑解惑,通过小组分类实践、科普阅读拓展,明确卵生胎生知识,延伸至特殊案例,最后关联人类繁殖,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实现知识与情感双提升。王娟老师的《厨房里的物质和变化》课堂以“物质与物体”视频引入,结合厨房场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虾、食盐、白糖、白醋等真实物体,结合家庭实验室成果,探究物质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区分物理与化学变化,结合实例巩固知识,深化概念理解。
导师们或巧妙追问引导思维,或结合实例深化理解,生动诠释了 “关注生成、有效理答”的实践智慧。青年教师在观摩中直观感受到理答艺术的魅力,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三、模拟实践、提升理答应变, 实战环节包括两个方面,模拟上课和真实课堂。在模拟上课阶段,教师们交替扮演师生角色,模拟真实课堂情境,面对“学生” 的奇思妙想与突发提问,“教师” 们迅速调用所学,灵活应对,提前预演课堂实景。当学员在应对难题陷入困境时,导师及时介入,通过示范教学给予针对性指导。实践上课时,何老师《岩石、沙和黏土》以《岩石历险记》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分享岩石、沙和黏土的常见场景,通过三组实验,借助感官与工具观察干燥样本特征,探究三者联系,引入黏性概念;再通过潮湿样本实验,揭示颗粒大小与黏性的关系。最后结合舟山沙雕节,探讨材料应用与稳定原理,实现知识迁移。在《点亮小灯泡》课堂上,许婷瑶老师设计三次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在试错与探索中逐步掌握四种点亮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从对灯泡结构一无所知到自主建构知识,深入理解通路、短路与断路的原理。课堂中,学生沉浸于探究,每当取得成功便欢呼雀跃;许老师精准把握理答时机,通过适时追问与引导,让知识自然生成,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与知识传递。


四、智能评价,校准理答方向
研修压轴启用 AI 评课系统,从 9 个维度对教师课堂表现进行可视化分析,精准定位亮点与不足。系统肯定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机会,同时提出两点优化建议:一是增加分析、评价、创新类高级认知问题设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二是改进无认知价值问题,转化为启发性问题,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探究。




此次普陀城北片区小学科学研修活动,通过 “学-研-练-评”一体化设计,构建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范式。从他课评析的理性反思,到导师示范的实践引领;从模拟课堂的实战锤炼,到 AI 评价的精准赋能,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区域教研团队的智慧。未来,城北片区将持续深化此类研修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破茧成蝶,为普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通讯员:普陀区城北小学 陈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