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细致的观察,奇妙的发现 [复制链接]

31#

哇,有这样的发现,孩子肯定很兴奋。
TOP
32#

观察得好细致啊
TOP
33#

好仔细的观察,之前从未注意过蚯蚓的卵
TOP
34#

太神奇了,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TOP
35#

蚯蚓的幼体是透明的,是血液系统和环境适应还没完全建立?
TOP
36#

小时候就经常挖蚯蚓喂鸭子,童年乐趣
TOP
37#

真的细致,蚯蚓的卵都找出来了
TOP
38#

只要留心观察  他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
TOP
39#

探索大自然,对动物充满兴趣
TOP
40#

有意思的活动,学起来
TOP
41#

蚯蚓是常见的小动物,对孩子们也没有危险,适合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TOP
42#

蚯蚓的身体结构,繁殖方式,再生能力等等,有许多的秘密
TOP
43#

细致的观察,尽然有蚯蚓卵的惊喜
TOP
44#

蚯蚓的繁殖方式以有性生殖为主,但具有独特的雌雄同体特征和复杂的交配过程。以下是蚯蚓繁殖的具体方式:

1. 雌雄同体
蚯蚓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动物,即每条蚯蚓体内同时具备雄性生殖器官(精巢、储精囊)和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囊)。尽管自身可以产生精子和卵子,但需要异体交配完成受精,不能自体受精。

2. 交配过程
蚯蚓的交配需要两条蚯蚓协作完成:

交配姿势:两条蚯蚓头部反向贴合,通过体表的黏液和环带(生殖带)紧密连接。

精子交换:雄性生殖孔释放精子,通过体表黏液传递到对方的受精囊中储存。

分离:交配完成后,两条蚯蚓分开,各自携带对方的精子。

3. 产卵与卵茧形成
卵茧分泌:交配后,蚯蚓的环带(位于身体前端的膨大区域)分泌黏液形成卵茧(一种蛋白质胶状囊)。

受精过程:卵茧从蚯蚓头部向尾部滑动时,依次包裹卵子(来自自身卵巢)和储存的异体精子,完成受精。

卵茧释放:卵茧被排出体外,落入土壤中,形似淡黄色或棕色的椭圆形小颗粒。

4. 孵化与发育
卵茧内含有多个受精卵(通常1-20个,因种类而异)。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2-4周),受精卵发育为幼蚓并破茧而出。

幼蚓无需变态发育,直接生长为成体。

5. 特殊情况的再生能力
虽然蚯蚓主要通过上述有性生殖繁殖,但其强大的再生能力常被误认为无性繁殖:

若蚯蚓被切断,含头部且保留足够体节的部分可能再生出尾部(需有环带区域)。

仅有尾部的一段无法再生头部,最终会死亡。

再生并非繁殖方式,仅为生存适应机制。

繁殖与环境
最佳条件:湿润、疏松的土壤,温度15-25℃,pH中性。

繁殖频率:受种类影响,例如赤子爱胜蚓(常见堆肥蚯蚓)每年可产卵茧数百个,繁殖力极强。

总结:蚯蚓通过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繁殖,借助卵茧保护后代,具有高效的环境适应性。其再生能力虽强,但并非繁殖手段。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生态修复和堆肥中的关键物种。
TOP
45#

  二年级学生通过抓蚯蚓、饲养蚯蚓并观察其特征和生活习性,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蚯蚓的生物学特性,还能通过观察蚯蚓卵的孵化过程,体验到生命的奇妙和科学探究的乐趣。这种亲身体验和观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科学观察在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木叶 发表于 2025/2/10 11:29:32
其实这个活动也可以结合五年级下册“蚯蚓的选择”这一课内容尝试做一做探究活动。
TOP
46#

学生观察的好细致,土壤的变化、蚯蚓卵的发现都是学生细心观察到的收获
TOP
47#

去观察才会有发现,发现会促进观察的欲望。
TOP
48#

找蚯蚓,认识蚯蚓,非常好的科学实践项目
TOP
49#

低段孩子确实需要更多的直观教学
TOP
50#

观察真细致,胆子好大啊,我 到现在还不敢抓蚯蚓
TOP
51#

很多孩子们都怕蚯蚓的,软软的吗,有点恶心可能觉得
TOP
52#

太可爱了,小朋友铁锹都拿不动,努力挖呀挖,居然还能看到蚯蚓的卵,真有意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