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3宁波市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研训活动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3宁波市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研训活动在宁波上海世外学校举行。
分享 转发
TOP
2#

进入会场,首先被这所“与光同行”的学校 校园文化所吸引。文化布置精致且用心,体现办学者的理念。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TOP
3#

没想到上午的三节课中,有两节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一节是《三棱镜》,一节是《光的反射》。正好与这所学校的“光”相呼应。所以我把这次听课之旅,取名为“追寻光”感觉好巧。









《认识棱镜》

执教者:宁波上海世外学校施伊莉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5-6年级: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

的光。

【教学思路】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五课。本课内容紧接着上一节《光的折射》的内容,继续让学生深入探索光的折射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引出研究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设计实验:如何在教室里造彩虹一验证实验:根据设计方案自主探究实践一分析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光带的形成——得出结论: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白光通过棱镜会被分解成七色光——聚焦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彩虹现象。这样的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实践,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探究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的折射现象,能根据这个现象推测光从空气进入棱镜中也会发生折射现象。且学生也看到过生活中的雨后彩虹现象,可能已经从课外书籍、家庭实验等途径中,知道太阳光的折射可以形成彩虹,但是并不知道太阳光包含了不同颜色的色光,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分解成七色光。学生对白光与七色光的关系较为模糊,对于七色光的具体现象往往没有细致观察,不能从光的折射这个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其次学生将在课上第一次使用棱镜这种光学仪器,对其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模糊,可能因不能正确使用棱镜,使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发现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通过认识棱镜,使用棱镜,调节材料,突破操作难点,分析白光通过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七色光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使用棱镜,知道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道太阳光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思维:通过猜测、设计、验证、分析等方法,能观察并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情况不一样,知道白光被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彩色光,初步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

探究实践: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自主设计“造彩虹”实验方案,按照要求“造彩虹”,并如实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白光通过棱镜能被分解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难点:理解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黄光手电筒、白光手电筒、一块棱镜、可调节手电筒、屏、一盒彩笔、实验方案设计表、实验观察记录单,彩色转盘

教师准备:三棱镜、长方形玻璃砖、黄光手电筒、白光手电筒、泡泡机、任务卡

【教学过程】

一、聚焦现象,激趣生疑

1.情境导入:雨后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发表意见:需要水滴,需要阳光。

3.提出任务:怎样在教室里造彩虹。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发思考,提出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制造彩虹任务一: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1.出示长方形玻璃砖、三棱镜、黄光手电筒、白光手电筒。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

2.请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引出新的光学仪器三棱镜。

3.学生领取三棱镜,观察外形,指出三棱镜的特点:有棱、有三角形的面和长方形E的面,透明的。

4.引出课题《认识棱镜》。

5.小组讨论如何用所选的材料操作,并准备汇报。

6.学生汇报并演示操作要点:

(1)依次摆放

(2)调整角度

(3)移动距离

(4)观察图像

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并明确可以根据小组最先造出彩虹的小组可以领取新的任务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明确实验操作要点,为接下来的验证打好基础。)

任务二:依据方案,制造彩虹

1.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2.教师及时协助学生调整实验效果,并指导学生记录实验单。

3.教师要关注造出彩虹的小组,并给他们新的任务卡。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验证一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使用白光和校镜观察到彩虹现象,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彩虹现象。该环节还提供学生新的任务卡,在他们完成实验的基础上,还能尝试其他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验证黄光通过长方形玻璃砖、三棱镜,白光通过长方形玻璃砖都不能造出彩虹)

三、交流研讨,联系生活

学生实验结束,整理材料。教師拍摄实验记录,学生汇報。

1.提问:

(1)你们造出彩虹了吗?观察到什么现象?有哪些颜色?

(2)一条白光是一條光束,七种颜色的光有几条光束?

(3)棱镜起到了什么作用?

(4)领取新的任务卡的小组,你们用新的材料造出彩虹了马?

2.教師出示在戶外,太阳光通过棱鏡的现象。(播放视频)

3.出示在生活中造彩虹的视频。

提问1:自然界中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提问2:小水滴相当于什么?

提問3:谁能解釋雨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4.教师出示生活中材料:镜子、水、屏、白光,怎么造出彩虹。请学生上来演示水棱镜。提问:谁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形成的?

5.提問:生活还有这样的彩虹现象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彩虹现象,解釋彩虹现象,再联繫生活造出更多的彩虹现象,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拓展衍生,合成白光

1.任務快速转动气色轉盘,观察现象。

2.解释三原色合成白光现象。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分享23#楼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aspx?topicid=66191&postid=677748#677748


最后编辑林杰 最后编辑于 2023-12-21 09:48:06
TOP
4#

这个光的反射装置有何巧妙之处
TOP
5#

研究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TOP
6#

期待看到更多的精彩,精彩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实验设计,精彩的教具设计……
TOP
7#

期待有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分享!
TOP
8#

期待看到课例,好好学习一下
TOP
9#

希望能看到课堂实录好好学习一下
TOP
10#

回复 6楼不睡觉的兔的帖子

好的陈老师,陆续整理,陆续添加
TOP
11#

回复 7楼月月鸟的帖子

好的,陆续整理添加
TOP
12#

高质量的课堂分享,教学设计、教具和板书都好精致呀~~
TOP
13#

办一所“与光同行”的卓越学校,赞!
TOP
14#

期待更多精彩!
TOP
15#

主题与理念高度契合,感觉课堂也在闪闪发光
TOP
16#

很想近距离看看实验教具。
TOP
17#

有意思的课堂构成
TOP
18#

回复 3楼林杰的帖子

希望有更多分享!
TOP
19#

老师演示的制造彩虹实验还是很震撼的
TOP
20#

很详细,很清楚的教学设计。
TOP
21#

感谢分享 内容丰富,学习了
TOP
22#

想看光反射这课
TOP
23#

《地球的结构》

执教者: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黄辉

【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5-6年级: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

【教学思路】

《地球结构》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二课,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地球的形状》中通过学习懂得了地球是个球形。从本课开始,学生将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的原因。本课通过做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地球结构模型的任务来驱动,探讨制作模型的计划与需求。通过需求,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的组成,了解地壳的运动,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再通过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增强对地球结构的感知。

本课以及后面的第3、第4课,研究地球内部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本课研究“地球的结构”,而第3、第4课主要研究地球内力作用的两种表现形式:地震和火山喷发。地球内部力量的产生与地球内部构造有着紧密的关系,本课的学习为第3、4两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奠定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经猜测地表形态会受到地球内部因素的影响,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也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有时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但学生对于组成地球结构的三个圈层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与地表地形地貌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对地壳由岩石组成有所了解,但具体到岩石的分类不是很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对按一定比例缩小并建模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降低难度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提炼关键信息、建立模型等方法,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科学思维:能对现有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地球结构模型。

探究实践:按真实比例画一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并做一个立体模型。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模型来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继续了解地球内部运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现有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地球结构模型。

难点:按真实比例画一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并做一个立体模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KT板、白板笔、透明半球、小木棒、超轻黏土(红、黄、蓝三种颜色)、尺子、透明刻度板;2.内部结构的相关阅读资料;3.记录单。

教师准备:比例尺贴纸、板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活跃气氛

课前谈话:

1.活跃气氛,教师组织说特长,找出绘画特长的学生。

2.指名指定区域画圆。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进师生间的距离;画圆为课堂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二、聚焦任务,引出问题

1.设疑:同学们,我们脚踩着一个庞然大物,你知道是什么?

2.揭题:科学家对于地球的研究从未停止,只有足够了解我们的地球,才能更好的生存。(板贴课题)

3.出示地球仪,布置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一件事,做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地球结构模型”。

4.制定计划:

(1)在做模型之前,你们有什么计划?

(2)小组讨论,把计划写在这块KT板上。

5.师生交流,教师归纳整理学生需求。(设计意图:通过直接了当地抛出本课的学习任务,研讨任务的需求,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探索任务,解决需求

过渡:  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需求,我地方也有一些关于地球的相关信息,看看能否帮助大家。

1.观看地震波视频。

归纳小结:地球的内部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提问:现在可以制作了吗?——不行——具体让学生说一说

2.学习资料,知道圈层大小任务一:完成各圈层数据及信息

(1)学生学习资料,把相关信息整理在记录单里面。要求:①填写地球的各圈层厚度、温度和构成物质。②在下面空白处以画图的形式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2)学生阅读资料完成记录单

任务二:按真实比例画一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图

(1)按照1厘米代表1000千米,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数字的方法,老师将

地核缩成3.5厘米、地幔为2.9厘米、地壳为0.017厘米(与一张A4纸一样厚)。

(2)指名一个同学按照缩小的比例在黑板上画出扩大5倍的地核。

(3)学生(以两个人一组)完成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图(画在透明刻度板上)。要求:按比例缩小,以。为圆心,画一画地球内部结构

(4)交流、展示地球结构模型图。

提问:现在我们应该可以开始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了吧——还不行——为什么?

任务三:按真实比例做一个地球结构立体模型

(1)出示红黄蓝三种超轻粘土、尺子、透明半球、小木棒、白板笔及透明刻度板。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做半个地球模型。

(2)全班交流,明确实验方案。

(3)出示评价要求:

①精准:比例正确

②美观:色彩合理

(4)提问:现在可以做了吗?——开始吧!

(5)学生制作、展示、交流及评价。

(设计意图:用视频、阅读资料,感知地球的内部结构,整理、分析数据,学会按比例缩小,绘制地球结构图,明确制作方案及评价标准,制作地球模型。学生经历从认知到动手实践的过程,思维得到了进阶。)

四、布置任务,拓展延伸

1.学习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2.布置任务:搜集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信息。

【板书设计】

TOP
24#

多多分享,共同进步
TOP
25#

听优秀老师的课对自己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关键是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感谢楼主分享,期待更多课堂实录。
TOP
26#

期待有更多精彩内容的呈现
TOP
27#

;老师还提供了长方形棱镜,黄光手电筒等材料,很有思考的一节课
TOP
28#

承办一次活动真的是要不来,前前后后需要忙乎好长一段时间
TOP
29#

感谢带来精彩的课堂。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机会。
TOP
30#

想看看光的反射一课,老师的板贴是不是用了立体的镜子,实物立体板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