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联合成长协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301#

2025.4.15每月研修学习体会:
2025年4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素养课例与讲座的是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部副主任小学科学教研员何曙君老师和东阳市外国语小学何霞霞老师。
本次研修活动为我们展示的课例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课堂从真实的问题驱动开始,由根据天气引发的穿衣困惑为难题,逐步引申到对天气观念的思考。针对任务一: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和任务二:当小小气象员,巧妙的通过角色体验,达到了学习实践的目的。再到天气预报的发布,研讨各地天气的差异,深入分析其中的各个原因,学生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课堂的最后通过视频展示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资料,在感受祖国强大的才是幸福生活最大的依靠,是一种在科学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很好体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随后是两位何老师的说课与讲座。说课中,谈到创建了多个维度的支架,辅助学生的学习,做到了很好的思维引领。将原本无趣的流程排序,通过有趣的角色体验来进行替代。在过程中搭建了流程的支架、学习单的支架、体验式的支架,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学思并进,深入感知。讲座中,的三句话对本节课进行高度深刻的概括:从资料阅读走向真实体验,从单一任务走向多维实践,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提升。(长沙小学 方佳)
TOP
302#

每月研修20250415有感:何老师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形成的》一课,将简单内容丰富有趣,值得回味。
课的一开始,何老师以穿衣服引入,依次展示提前一周、提前几天和提前一天的天气预报信息,并将其与实际天气做对比。同学们纷纷惊讶地发现,提前一周的预报和实际天气情况常常有较大偏差,而提前一天的预报则精准许多。
紧接着进入关键的任务一,何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了内容详实的资料,其中包含气象卫星、地面监测站收集数据的原理,以及超级计算机如何进行运算分析等知识。小组成员们迅速围坐在一起,认真研读资料,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起来。为了梳理清楚天气预报的流程,大家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到了小组汇报环节,每位同学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各司其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主动站出来,负责整理思路,站在讲台上条理清晰地讲解从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到预报发布的整个流程;动手能力出色的同学则在黑板上进行板贴,将复杂的流程以直观的图表和文字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天气预报的专业知识,更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激励着学生在今后不断探索科学的广阔海洋。
竞潮小学 沈菲
TOP
303#

2025年4月5日,如期参与了本次每月研修。发现何老师这堂课当时我是在线下有幸聆听,那时候最大的想法是这个课从没见过哪个老师上,很难上,但听完这堂课,就被折服,没有难上的课,如何构建素养导向的课堂才至关重要。从天气预报的制作最后升华到科技力量、国家力量。老师的下水实验——如何制作天气预报去气象局实地学习令人叹服。
(一)问题驱动·真实情境:从“穿衣困惑”到“天气观念”的浅层感知
(二)多维支架·思维可视:从“流程排序”到“角色体验”的实践路径
(三)跨域融合·动态生成:从“地图发布”到“气温差异”的深度学习
(四)技术解析·责任渗透:从“天气预报”到“风云卫星”的素养升华
四方面共同搭建科学阶梯,最终指向科学素养的提升。
何曙君老师分享《从知识教学到素养教学的转变》。从看到的风景走向最终的终点。素养学习的三方面:联结、生成、迁移。对于此课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情境创设的适切性,问题驱动的生成路径,构建流程支架让思维可视化。
认知升华:从卫星技术一自主创新→国家实力
情感升华:从科技成果一科学家奉献→集体荣誉
价值升华:从气象监测一全球责任→人类福祉
(瓜沥三小吴旭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