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喜欢科学课
杭州市大江东(原萧山区)义蓬二小 杨永多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有的老师反映科学课太难上了。有的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如何如何的调皮,如何如何地不重视科学课。在有的家长甚至老师的心目中,科学课仍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学校安排科学老师的课务相对较重,学校的科学书至今还没有人手一本。所以,学生认为这门学科不重要,因而不加以重视。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作业拖拉;有的学生甚至不做科学作业。其实,科学课不能把它看成是副课。中考的分数所占比例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课比语文、数学课还要重要。再说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情况,也直接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将来,从大的方面讲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那么,怎样让学生爱上科学课呢?
一、正面引导,提高认识
科学课作为新课程下的一门新的学科,是中学科学课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因此,它的学科地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对学好科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消除科学课是副课的错误想法,把科学课与语文、数学、英语课放在同等的位置。告诉学生,小学科学课是中学科学课的基础。小学科学课没学好,会直接影响中学科学这门学科的质量。同时,讲一些科学家如何刻苦钻研科学的故事,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科学课的重要。
二、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科学老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把微笑带进课堂。大家知道,小学生最怕的是老师绷着脸、虎视眈眈地进入课堂的。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是面带微笑,充满智慧、带着幽默的老师上课。是呀,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我们在教学中,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喜所教的老师。六(2)班有位学生这样说道:“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讲课幽默、经常给我们讲笑话、不会骂我们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应该是面带微笑的、带有幽默感的老师。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有多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呢?为了成绩,有的老师的方法真的是太简单,太粗暴了,这样怎能让这些生真正地喜欢上你教的科目呢?
三、把魔术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人皆知。要想学生喜欢你上的课,你除了微笑外,还必须把趣味带进课堂。在课堂上能结合教材内容变变魔术,那是学生最喜欢的事了。我在上四年级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时,就变了魔术。上课铃响后,我带着一些实验物品走进教室。我先向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大家看看,大家喜欢吗?”“喜欢!”学生齐声回答。我把准备好的一杯清水和一根一端粘有高锰酸钾颗粒的小棒拿在手里。神秘地同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要把这杯清水变成紫水。”这时,学生都拍手称好。我故意把小棒没粘上高锰酸钾颗粒的一端浸入杯中搅拌,不使杯内水的颜色改变。并在嘴里喊:“呀!怎么变不出来了?”这时,一些调皮的学生就说:“我知道老师骗人的,他又不是魔术师,当然不会变啰!”其他学生也笑了起来。我拿起杯中的小棒,指着学生说:“怎么会呢?”顺势将小棒调了个头浸入杯中一搅,杯内的清水马上变成了紫水了。学生个个睁大了眼睛,要我说说是怎么变的。我说:“好的,我把这个魔术教给你们。”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学生都听得很专心,看得很仔细。当同学们听完真相后,个个都开心地笑了。有的说也要把这个魔术变给爸爸妈妈看,也有的说要把这个魔术变给别班的同学看。我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把话转入教材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变这个魔术吗?有的同学说:“老师是给我们乐乐。”我笑着说:“没错!但老师不仅仅是给你们乐乐,更是为了使你们更快地掌握知识。你们在这个魔术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高锰酸钾能溶解与水。”另一个学生说:“搅拌能使高锰酸钾溶解更快。”还有一个学生说:“观察要仔细、要动脑。因为老师把小棒调了个头,我们都没发现。”……这时,我叫学生打开课本,指导他们看书,再作适当的讲解,学生很快地把课文知识掌握了。
四、设计新颖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例如我上四年级的《天气日历》的时候,我把四人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具体分工为:设制并粘贴天气符号,记录风量,记录气温,记录降水量。课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气象记录和在“天气日历”表上粘贴。最后,把各组对天气日历中所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说说所记录的那个月天气变化的特点。此次实验,由于学生兴趣浓,他们都能自觉完成,效果不错。
总之,只要教师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消除错误的观念,在充分利用各种科学仪器设备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变魔术、做有趣的实验的方法,让这些可爱的孩子爱上科学这门学科不是很难的。
(此文曾刊登于萧山小学科学网、杭州科学网、被转载于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被许多教研室和科学老师转载。现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