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听闻一小女孩在奶奶的怀里死去,疑似被次声波所害。赶紧上网查了些资料。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7 000 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如4 Hz~8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另外近日雷电比较频繁。找了些防雷措施。觉得写的很好,
防雷电知识
室内防雷:关闭门窗,不要冒险外出。不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最好拔掉电源线、电话线及闭路电视线、外接天线;不接触天线、水管、水龙头、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淋浴;不要收晾晒在金属线上的衣物,晾衣用金属线不要拉进室内;不站在门前或屋檐下,不站在灯泡下。
室外防雷:应进入有避雷装置的室内,不要使用金属骨架伞,不要把铁锹、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可大步跑,最好就地蹲下,远离烟囱、铁塔、电线杆,绝不能在大树下避雷雨。找不到适宜的避雷场所,应尽量降低重心,减少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不要从事水上作业,不要游泳、钓鱼;不要去山顶、坡顶、楼顶;在野外的人群应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在汽车内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我觉得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关乎生命。 大家不妨也向我们的学生宣传宣传。不要让悲剧重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3 14:32: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