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讨科学课堂的问题 [复制链接]

1#

探讨科学课堂的问题

新课程已实施多年,我们的科学课也快教了三年了。科学课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着悄然变化。向前走了,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许多科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或因操之过急、或因方法不当,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自然课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在科学课中落实新课程的精神理念,课堂教学迷失了方向,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却一无所获。

新课程究竟倡导什么?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困惑,继而引发了一些教学行为上的偏差。现在,笔者就科学课中的一些问题罗列出来,并作一些反思,希望与科学老师们交流,以期在科学教学方面更有效,引起大家对科学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8 22:13:5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2#

借花献佛,我先来!

探究任务都要学生提出来吗?

课堂现象: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是从课本中找出问题来研究,或者直接由教师给出课堂任务,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着学生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科学课程改革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把课堂学习任务提出的权利都让给了学生,因而也就造成了另外一种现象,教师往往完全由着孩子走,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叫好,而不敢做任何的评判。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敢想象具体有多少问题,但思考一下:究竟有价值的问题有多少呢?教者是否对这些问题作出整理、归纳,课堂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哪些是不用研究的,课后只要去查查资料就行了;哪些是需要成人的帮助才能完成的。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教师受尊重主体的影响而不敢说,往往都是好,请坐,让学生提过就算了,不加肯定又不予否定。

大家谈谈自己的对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8 22:17:35编辑过]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3#

其实,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由学生提,有时也可以是教师直接给出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开门见山,而绝大多数我们研究的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问题究竟由谁来提,是完全由着孩子走,还是把书本上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内心的心理需求,成为学生想研究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情境的作用,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教者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一班,课一开始,“对于水中的物体,你想研究那些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却又不着边际;二班,师生在共同研究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后,教师出示钩码,先让学生猜测他会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有猜测可能会,也有猜测不会,可当他们通过实验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像他们刚才猜测的那样,这和学生头脑中的“以为”相互冲突。这时,教师就开设了一种问题情境,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教师提出“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呢?”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进而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怎样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而这个问题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探究的问题。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问题就很集中,而不会出现一班课堂开始“我想知道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树叶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等这样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3 12:16:56编辑过]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4#

其实,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由学生提,有时也可以是教师直接给出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开门见山,而绝大多数我们研究的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