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
——《身体的结构》教学课例[1]
瓯海区潘桥涤清希望小学 郑曼慧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
《身体的结构》是教科版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1.观察我们的身体。2.身体是怎样工作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一)定位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科学概念: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细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对照我设计理念,我有点摸不着头绪了,这么多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建构,如何把它们梳理成一个整体即“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让这节课有自己的“灵魂”?此后我又细看了单元教学目标,终于有所收获,单元教学目标的第一点:“人体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各个不同的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生活。”让我茅塞顿开。“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人体是一个合谐的整体”这一科学概念不仅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科学概念,是连接其他教学目标的桥梁。确立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根据教材的安排,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
(二)重组教学内容
1.省略了“感受人体是左右对称”这一活动
省略这部分内容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这部分内容学生三年级已经接触过了,可以省略。二是这部分内容夹在观察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之间,很难实现顺利的过渡,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三是要探究这部分内容对本课的目标达成帮助不大,感觉象鸡肋。
2.淡化了“身体的外形特征”这一内容
淡化这部分内容,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身体的外部结构的前概念认识已经比较充分了。只是一些专有名词他们没有接触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前概念知识进行挖掘,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3.深化了“内部结构的认识”这一内容
学生对人体的内部结构是有所了解的,但他们的了解大多是间接的、肤浅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学生把透过皮肤表面能观察到的墨绿色的静脉称作“茎”,不知道“茎”里面也流着血液。知道人体内有心脏和肺,但不了解它们的形状。知道胃和大、小肠,但不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只有充分了解人体内部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从整体帮助学生建构“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一科学概念。
4.改编了“身体是怎样工作”这一活动
教材中的两个活动分别是跳绳和学生自选一个活动。通过实际的教学发现,“跳绳”这个活动在课堂中开展难以调控,活动的热闹和快乐冲淡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自选一个活动”作记录的,汇报和总结成为一个大难题,很难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参与进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条件,我将第一个活动设计为“向上跳”。这个活动有一定的活动量,身体内外部的各个器官的变化在活动前后能明显观察和体会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记录。第二个活动设计为“做记录”。也就是第一个活动的记录,信手拈来,回想刚才在记录时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两个活动动静结构。学生通过第一个活动的交流和讨论,全班集体完成“做记录”活动的气泡图。他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参与,从而建构起“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一科学概念。同时两个活动后教师的提问:在两个活动中哪些器官共同参与了,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把两个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做功能的不同人体器官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二、教学现场
(一)认识人体外部结构及特点
1.看阴影猜物体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物体阴影的图片,猜猜它是什么?(幻灯片出示房子、大象、人的阴影)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小结:刚才,大家根据阴影的外形猜出了物体,真会观察。
(点评:采用“看阴影猜物体”游戏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上。)
2.人体的外部结构
师:人的身体从外形上看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头、身体、手、脚(板书)
师:你说的身体指哪一部分?(让学生指一指)你们所说的身体在科学上称为躯干。
手和脚在科学上我们称为上肢和下肢,统称为四肢。
师:再仔细观察,还忽略了哪个部位?
生:还有脖子。
3.师小结,我们的身体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在人体图片上显示各部位名称。)
(点评:学生对身体的外部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的前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二)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
1.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人体的外部结构,那我们人体的内部又有哪些器官与结构?
生:心脏、肺、胃、大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电视、看书本。
师:这些知识都不是通过亲身观察得来的,想不想亲身观察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师:在课堂上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人体的内部结构?(看、摸、听等)
师: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观察我们身体的内部结构有吧!
2.温馨提示:安静观察,真实记录。
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安静观察,真实记录。
生:就是观察的时候要安静,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地很好!我们观察时尽量不出声音,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点评:真实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然而身体内部结构很难观察到,学生很容易为了迎合老师而把平时生活中的经验当作自己观察到的填写到记录单上。因此,观察之前强调真实记录。)
3.学生观察并记录。
我观察到的身体内部结构有
4.师: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构和大家分享一下。汇报的时候最好能指出你观察到的器官。
第一组汇报:眼看到了茎(边说边指着手上的静脉)
手摸到了骨头、脉搏。(生边汇报边摸了一下自己的骨头)
师走到汇报学生的旁边说,你能再指一指自己茎吗?你们也都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什么颜色的?
生:青绿色的。
师:其实你们平时说的茎就是血管。我们摸到了脉搏,其实也是摸到了血管。血液随着心脏跳动在血管流动就形成了脉搏。这样的解释你们能接受吗?
生:能接受。
师她还摸到自己手上的骨头,你们还摸到哪里有骨头。
很多学生开始摸自己的骨头了,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就举手回答了。
师小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骨头,你们知道吗,人体共有206块骨头,所有的骨头组成了骨骼,骨骼支撑起了人体。(板书:骨骼)
师:别的小组对这小组的记录有什么疑问或补充。
组2:我们小组还摸到关节。
师:你们指一指自己的关节吗?
学生活动了肘部,指了指肘部。
师:骨头和骨头的连接处就叫作关节,关节能使人更好得活动。关节也是骨骼的组成部分。
师巡视,发现学生没有举手了。于是摸了摸自己的手臂的肌肉。很多学生也开始若有所思的摸自己身上的肉。
组3高兴地说:我们摸了肌肉。
师:大家都摸一摸自己的肌肉。
师:摸到了吗?在哪里摸到了肌肉。(学生说出了很多)
(这是发现有一个女学生很想发言)师:你还什么疑问?
生:老师我摸不到自己的肌肉,能摸一摸你的肌肉吗?(学生问了两次)
师尴尬了一下,在学生第二次问的时候走过去让学生摸了一下,学生满意的坐下了。
师:我们人体大约有600块肌肉。肌肉为人体的运动提供了动力。
师:还有新的补充吗?走到了一组的旁边说:在他们记录我发现记录记录了听到心跳。你们组哪位同学听到了心跳?
小组同学说:她写的。
师;你听到了谁的心跳?
生1: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生2:老师,不可能,自己的心跳怎么能听到呢?
生1:是能的,我手放在这里(生将手放在心脏位置),就有嘭嘭的心跳。
师: 心脏的位置在哪里?大家都试试看。
学生试着用手感受心脏的跳动。
师:准确地说,应该是通过手感受到了心脏的跳动。
师:大家想不想在课堂上亲耳听听自己的心跳
全体学生:想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能很清楚听到心跳声的听诊器。。
师拿出听诊器介绍使用方法:把有薄膜的一端贴近心脏的位置,把听筒塞到耳内。只有在安安静静的时候才能很明显的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能做到吗?
(学生非常安静地听心脏的跳动)
师:谁愿意把自己听到的心跳声模仿一下。
(点评:因为教师给了学生一种安全放松的氛围,交流时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巧妙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交流在不断地质疑和补充,显得精彩不断。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习惯)
7.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了解了人体的一些内部器官与结构,可惜有些器官与结构在我们的课堂上很难观察到。(停顿几秒)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人体内部结构图(电脑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图)。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之后,渴望了解更多的内部器官,可是许多器官观察不到,也感受不到。在这时候出示人体内部结构图,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人体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人体。)
(三)人体是怎样工作的
1.我们了解了人体内外部的结构,这些器官是怎样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的?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个活动来感受一下。
考虑到在教室里面,场地受限制,我们选择向上跳吧!
教师说要求:
(1)跳的时候不说话
(2)边跳边思考哪些部位或器官参与了活动。
(3)活动结束后填写好气泡图:把参与活动的部位或器官填写在气泡图上
2.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跳吧。(向上跳活动)
3.学生记录
4.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成果?(一组学生把自己的记录单递给了老师)
师:汇报的时候有一个要求,最好用:通过感受什么知道了哪个器官参与了活动。
生:我感受到心脏跳动快了,知道心脏参与了活动。
感受到呼吸加快了,知道肺参与了活动。
感受了肌肉累了,知道肌肉参与了活动。
关节、骨头在动,知道骨骼参与了活动
还有四肢也参与了活动
师:对这一小组的汇报有疑问或补充吗?
生:心脏跳动加快了,所以血管也参与了活动。
……
教师只好在气泡图上不断的进行补充
师:其实还有一个器官重要器官参与了活动,用手指了指大脑。让我们跳动的命令是哪里发出来的?
生:大脑大脑!(学生很兴奋)
师:小结:一个跳跃活动就有需要这么多的部位与器官参与了活动。(指着填的满满的记录单说)
(点评:学生能够有这么高质量的完成气泡图,得益于学生对人体内外部结构的充分认识,得益于向上跳活动的运动量比较大,身体的器官在活动中起了比较大的变化。)
5.刚才我们还做了一个活动,大家都动笔做了记录,在记录时又有哪些器官部位与器官参与了活动?先静静思考半分钟。
6.生:手、肌肉、骨骼、心脏、血管、大脑、肺……
师记录一张空白的记录单上。(一张气泡图上的气泡更不够用了)
(点评: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这个活动不是前一个活动的重复。前一活动伴随着剧烈的运动,这个活动却是“动”的“静”。通过这个相对静活动,学生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也有这么的器官参与了活动。学生就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人体的活动需要各个器官的共同参与。两个活动动静结合,很好地帮助学生建构了人体的活动需要各个器官共同参与这个一个科学概念)
7.师:哪些器官共同参与了这个活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8.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文字资料:人体的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
(点评:文字资料的出现,让学生初步知道了人体的八大系统,在为本单元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四)总结
师:这节课是我们的身体单元的起始课,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人体各个系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生1:我知道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很重要。
生2: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的作用,谁都不能缺少。
师:是啊,我们的每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各个器官相互密切配合协同工作,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体的某些器官缺失或者功能不正常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关系帮助残疾人。
三、总体评价
一节课下来,学生非常投入,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很好地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定位适度准确
把“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人体是一个合谐的整体”作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不仅把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也很好的完成了作为单元起始课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跳一跳。
(二)活动安排合理有效
活动一的简化处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两个观察活动,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使两个看似重复的活动变的有层次有深度。很好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归纳法按照功能不同给器官进行分类。
(三)情感体验真切深入
在观察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安静观察,真实记录”。学生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对人体的观察,决大部分学生都很投入,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有一个女同学为了更明显的感受的肌肉,要求摸一摸老师的肌肉。在两个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真实的观察进行记录,在汇报时能够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种真切深入的情感体验,很好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有深度有价值。
有了科学概念的支撑,科学课就有了灵魂,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更有效。
[1] 本课获得温州市首届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