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说》第二章第四小节“回音”主题的补充文献 [复制链接]

1#

本贴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听说》这本书第二章第四小节“回音”这一主题的补充文献——《通过回音来调整学习任务和参与状态:对一个课堂对话策略的分析》。我将利用文献中几段对课堂对话的微观分析,向大家阐释“回音”这一对话策略到底是什么,其结构是什么,在课堂中应该怎么用。


例一:某班学生一直在通过制作柠檬水来研究比例,现准备将柠檬汁和白糖的数值填写到图表中。Paulina把自己的数据弄丢了,只记得舀了两勺白糖,忘了加了几勺柠檬汁,但能确定在10到22勺之间。

Lynne老师带领大家讨论Paulina是应直接从10到22中取平均值作为柠檬汁的数据,还是应该尝试重建原始值.Sarita认为如果直接在10-22选一个数值,这就不是Paulina最初的制作的柠檬水的浓缩比例了。

Steven说到:如果Paulina保留白糖的数据,即两勺,然后从10到22之间取一个平均值作为柠檬汁的数据,这样的话也可以作为Paulina的柠檬水浓缩比例。

Lynne老师给出回音:所以,你不同意Sarita的观点——如果直接在10-22选一个数值,这就不是Paulina最初的制作的柠檬水的浓缩比例了。

Lynne老师的回音创造了新的参与结构,与传统的IRE不同,在这个新的结构中:

    1.Lynne老师可以对Steven的观点进行进一步推测

    2.Steven也有权对Lynne老师的推测表示赞同和反对

3.通过回音,Steven被置于与Sarita观点相对的立场


例二:Zelda:They live in the Northeast.

        Debby: Oh okay. So you have a lot of family up in the Northeast.

从这例子可见,Zelda说他们都住在北方,而 Debby则给出回音——好的,所以,你有很多家人都住在北方。Debby回音中的这个"So/所有"就是回音最为显著的标志。

So/所有这个词语的出现就标志着:

    1.推理者所说的话联系了前者所说的话,是有根据的。

    2.前者有对这个推理表示赞同或反对的权力,两个说的人是平等的。(与IRE不同,IRE中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力)

3.前者有机会开启下一个话论。(前者可以对推理表示赞同,也可以反对,从而开启下一个话论)    


例三:Annette:And Arthur said that you said that I was showin' off just because I had thatbl:ouse on.

在这段话中,Annette对Benita说“我听 Arthur said/说你说我穿那件衬衣是在炫耀”

Annette用“said”这个词语将自己定位为原告,把Benita作为被告,而Arthur就是证人。

因此,在回音中,老师可以用“think, say,agree”等词语为学生定位。


例四:Steven:如果Paulina保留白糖的数据,即两勺,然后从10到22之间取一个平均值作为柠檬汁的数据,这样的话也可以作为Paulina的柠檬水浓缩比例。

Lynne老师:所以,你不同意Sarita的观点——如果直接在10-22选一个数值,这就不是Paulina最初的制作的柠檬水的浓缩比例了。

在这里,老师回音的两个作用:

1.通过回音使Steven和Sarita的观点相对立,从而有机会重新提出Sarita的观点。

2.两种观点的对立更有利于将没有发言的孩子拉回课堂讨论主题,积极思考学习任务。

从老师的回音可以看出,回音将学生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结:

1.回音指的是教师通过重复或者重新组织语言对学生话语内容的重新表达。

2.回音策略的构成——老师利用标志性的词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推理,学生有权表示赞同或否认,推理内容必须要与学习任务相关。

3.回音的作用:

(1)创建新的课堂话语结构I-R-Rv-E.

(2)将学生的观点置于对立面,进一步激发课堂互动。

(3)将没有发言的孩子拉回到课堂的学习任务中

(4)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以学术化的回音给与学生自信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4.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没有解决学生平等参与课堂互动的问题,没有回答什么情境下老师可以高效地利用回音,没有回答回音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何具体作用,没有谈到回音对于高等教育有何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2#

请问最后总结的4个没有,是作者本人总结还是哪位(些)研究者提出的?对第2个没有和第3个没有的依据,来自哪里?
TOP
3#

第三个例子没有看得很懂,能再解释一下吗?
TOP
4#

学习了,尝试研究下
TOP
5#

回复 2楼健言善谈的帖子

李老师,这几点不足之处都是文献里面总结那一部分写的。但是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1993年左右,所以当时“回音”对话策略存在的问题放到现在的话,可能一定程度上已经得以解决。
TOP
6#

回复 3楼蒋亚彬的帖子

其实我不知道第三点我总结得到位不,其实文献里面用的不是“定位”这个词语,它用的是“animate”这个词。这个词翻译过来是“动画”的意思,如果译作动画,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把它和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称为了“定位”。正如我的例三所说,Annette说“Arthur said that...”,她通过“said”这个词语来描述Arthur所说过的话,从而控诉“Benita”说自己在炫耀。这个过程中,Annette把自己作为原告,Benita是被告,而Arthur是证人。另外,如例一,Lynne老师给出的回音是“so,you don't agree Sarita that....”,老师又用了“agree”将Steven和Sarita至于对立面。这就是我所说的,老师在回音中可以用这些必须来给学生定位。
TOP
7#

回复 6楼杨柳POPULAR的帖子

最后一句是“老师可以用这些词来给学生定位”
TOP
8#

回复 6楼杨柳POPULAR的帖子

明白了,谢谢!
TOP
9#

谢谢,收获了新的观点。
TOP
10#

推理和验证,又学到了一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