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一课反思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厨房中的物质,并且感知物质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变化的特点比较变化的不同进而引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有新物质产生。为了让内容更具有整体性,且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任务来认识物质的变化,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贯穿整个活动——揉面团。在揉面团过程中观察物质的变化,寻找变化的证据,思考多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认识化学变化的特点。
经过尝试,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通过材料分层分发的方式,学生能有序地先观察后揉面团。学生能用关键词的形式归纳物质融合前的特点,如面粉是粉末状、白色,很分散,泡打粉是粉末状但比面粉颗粒粗一点,颜色更加纯白一点……通过多次加水揉捏后,面团颜色变深了、有了黏性、加热后黏性更强……这个活动也凸显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变化中学生可以找到新物质产生的证据。最理想的状态是加热面团后,学生会发现内部结构出现气孔,这也意味着有气体产生。但是在课堂中,由于时间和设备的关系,面团内部的气孔不明显。需要另备一组材料进行加热,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材料去发现气孔的产生,说服力不足。
改进:理想状态下每个小组都能配备一个加热工具(如小蒸笼);在加热过程全班交流,等加热结束继续观察加热后面团的变化,进而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