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三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总帖 [复制链接]

181#

6月4日参加了靖江三小的二年级下新教材研讨活动,针对傅老师的课谈个人的看法:傅老师的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普普通通的一样材料都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玩不各种不同。从翻拍手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再进入课堂学习,抓接力棒,接力棒的选择,一出示学生就很激动,激动是一个很好的点,让学生说说怎么玩,说了玩法后再加入游戏元素,提出游戏的公平,让孩子思考,如何抓如何放,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讲解,并示范,怎么抓,怎么放。结束这个游戏后得出反应又快又慢,那么同是抓住的,如何知道谁的反应更快,学生再思考讨论,在原来简单的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加入数字的元素,用数字来表示反应快慢。学生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二年级的孩子还是需要把要求说清楚。其次是要科学课堂老师是不是也可以更多注重孩子的心里,因为在第一轮的时候有些孩子几次没抓住,孩子明显情绪有变,后面孩子抓的分数有高低,低分的孩子的心理,教师是否可以做适当安慰,因为我上的过程中,有个孩子抓的分数低,孩子当即很失落,所以老师也可以强调反应快慢也是可以训练的,这样会使得我们的科学课更加完美。(戴村镇小,李佳瑜)
TOP
182#

今天在靖江三小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分别上二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比较》和《测试反应快慢》,两位老师课堂流畅,目标都有效达成,第一节课外分辨真假水果时,个人觉得如果把假水果给学生,让学生用感官分辨,并说出假水果假买哪里?用什么感官发现的加水果,这样或许能和更好得达成教学目标!第二节课,一开始如果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并且让大家指出孩子们操作时的问题并且纠正,这样后面学生实验操作时,结果可能不会失真!
TOP
183#

6月4日在靖江三小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不但听了两堂课,课后还与小组同伴热烈地讨论了这两堂课中:孩子们在怎么学?孩子们40分钟有否发展?科学特质明显吗?这三个问题。结合各个小组的发言,记录下几点想法1.莫小丽老师的“观察与比较”一课中,让学生从单一感觉器官的运用到各个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最后一个活动辨认水果是放手给学生综合应用的活动,学生体验是不段在升级的。2.莫老师对于活动较多的课堂的掌握也比较自如。学生学习有序,习惯的培养引导到位。3.傅老师的“测试反应快慢”一课中,为了记录反应快慢,学生从次数记录到分数记录的改进,是学生主动发现并体验了的一种提升。4.傅老师最后的研讨环节中,只出示了一组分数两组次数,从这些数据中得出反应速度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可以提高,有些证据支撑不足之感。不足以充分研讨。5.这个活动体现反应速度之外,专注力也是非常重要。这一点没有被提到。
最后编辑思思 最后编辑于 2019-06-04 11:26:49
TOP
184#

2019年6月4日
    今天在在靖江三小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期间听了来自城东小学莫小丽老师执教的《观察与比较》一课,靖江三小付东海老师执教的《测试反应快慢》一课,应该说两节课上得都非诚精彩,学生的反映也比较热烈,以下我主要针对莫老师的那节《观察与比较》记录自己的几点想法:1、莫老师前面几个环节找不同、辩物体、排顺序主要让学生分别学会运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这几个感官来辨别物体的特点,这个环节我感觉递进层次明显,条理清晰明了,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2、最后一个活动挑假果莫老师想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几个环节来辨别真假水果,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感觉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供每个小组真假水果的材料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差距,在讨论中交流成长。
                                                                            益农镇小   韩良
TOP
185#

6月4号,在靖江三小参加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莫小丽和傅东海两位老师课堂精彩展示,学到很多:注重科学习惯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这方面,两节课老师都有专门提示,给出汇报句式引导学生科学规范完整表述自己的发现或想法,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每一节科学课堂上一点点的渗透培养的。对于傅老师把尺子换成接力棒觉得很不错,比我直接用爱华的材料袋里的测量尺教学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接力棒上的刻度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学生意识到反应快慢可以有一定的量化,不过在研讨环节,我觉得可以用学生的数据制成统计表,会更直观、简洁,有利于学生开展分析。还有杨老师提出的三个交流的问题:孩子们在怎么学?孩子们40分钟有否发展?科学特质明显吗?值得我好好思考!  新塘小学赵丽娜
TOP
186#

今天在靖江三小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听了莫老师的《观察比较》和傅老师的《测试反应快慢》,总体感觉两位老师课堂思路清晰,特别是对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规范性都有自己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在材料方面,两位老师为了让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阶段性的提升,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例如莫老师把酱油改成了醋,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比较不同,傅老师用接力棒来代替尺子,更易操作和直观。在思维方面,我觉得莫老师的课是在情境中不断深入,从单一的感官到多方面的感官,让思维呈阶梯状发展,如果能重点突出某个活动,加强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我想思维的结构化还要明显。傅老师在两个活动之后的研讨环节,如果能多花时间,抓住学生知识的矛盾点,那么在思维的生成上还要出彩。
TOP
187#

6月4日上午在靖江三小参加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课堂展示+互动评课的模式让今天的收获更加丰富!首先是两位优秀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对二年级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莫老师在学生掌握比较观察方法、傅老师在培养学生实证搜集、观察比较中,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在后面的评课环节,充分说明的团队的力量。在如此优秀课例的基础上,小组老师们有些意见以及专家杨老师的意见,感觉十分中肯也很有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1.为增加比较观察的挑战性可以是一堆水果中找出真果,增加对比观察的难度,搜集各种感觉比较的信息,可能孩子们的体验会更加丰富。2.在课堂提问上针对性的提问,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开放问题和针对性的问题如何把握?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部分!课堂的思考没有止境,期待下次的盛会!
TOP
188#

6月4日,在靖江三小参加了二年级新教材试教活动,在活动中,由莫老师和傅老师分别执教了《观察与比较》与《测试反应快慢》,在莫老师这节课中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升:1.活动从单一感官观察---综合感官观察。2.能够使用准确的句式描述。3.板书罗列了板书用感官去观察什么。在傅老师这节课上,在数据处理上需要适当优化,更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后,参加的老师就杨老师提出的3个问题孩子们怎么学,孩子们在40分钟是否有发展,科学特质明显吗,进行了讨论与发言,通过半天的活动,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收获满满。
TOP
189#

今天在靖江三小展示了自己的一节课《观察和比较》,很久没有在大型活动上上课,多少有点紧张与激动。这节课主要分为4个活动,前2个活动,是用单一感觉器官去观察与比较,后面2个活动是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与比较。活动上呈阶梯状发展。在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自己也有点困惑,本节课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那么如何让活动加大难度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们学有收获。今天听了在场老师以及杨老师的点评,我觉得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些修改:1.排顺序活动中,将米醋换为白醋,提升用鼻子闻的难度,活动更具挑战性。2.排顺序活动中,将讨论方法这个环节后置,先放手让孩子观察,在交流中讨论方法。3.挑假果环节总觉得有些随心所欲,还需要再思考各个环节。感谢各位老师和杨老师对我课的肯定以及提出的宝贵意见,一次课堂展示,是一次锻炼,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收获。

                                                          萧山区城东小学  莫小丽
TOP
190#

6月4日参加了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收获满满。第一节课城东小学莫老师的课堂围绕各种感觉器官环环相扣进行了一个个挑战游戏,吸引着每位学生进行科学游戏,充分参与活动中。再则,材料准备非常充分。从一个个真假水果挑战开始游戏,运动各种感觉器官来判断水果的真假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第二节傅老师的反应能力快慢的测试,这堂课接力棒很好的让学生体验了活动,而且适合小学生的握手大小,材料选得很精妙。同时,也有一些小建议,莫老师观察与比较课后期能不能添加一些生活中现实活动的内容,如挑水果等。傅老师的活动之前能否把活动的要求细化拍个微视频,这样孩子们进行读数和活动时有没有一个参照依据,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活动,有效的进行。
TOP
191#

6月4日,在靖江三小参加了二年级下新教材研讨活动,一上午时间,听了城东小学莫小丽老师执教的《观察和比较》,以及靖江三小傅东海老师执教的《测试反应快慢》,两位老师准备的都非常的充分,莫老师课堂的细腻和傅老师课堂的大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老师的课做到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从单一的感官测试到多种感官的运用,通过几个小活动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就是站在了学生的立场来进行教学,课堂中材料的丰富也使得课堂很有趣。傅老师的课也非常有特色有讲究,教学重点把握的相当合理,其中第一个活动是测试学生的反应能力,傅老师没有去真的通过数据来分析反应能力,我们下面讨论的时候说为了能跟后面活动衔接的较好,建议将反应能力分类,后来听了杨老师的一句话,教育要公平,我们才恍然大悟,还好听了傅老师的课和杨老师的分析,要不然真的要犯错误了。非常有幸能参加这一次活动。
TOP
192#

      6月4日,在靖江三小参加了二年级下新教材研讨活动。上午聆听了两节科学课,分别由城东小学莫小丽老师和靖江三小的傅东海老师执教。莫老师上的《观察与比较》一课,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让孩子们了解了身体里的一些感觉器官,还有用这些器官去分辨物体,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她还用了一些句子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节课是傅老师的《测试反应快慢》一课,这节课直到结束,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问他们这节课是什么感想,他们就回答“开心”,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喜欢这节课,傅老师做得很成功,而且傅老师在这节课上很巧妙的把尺子换成了接力棒,这样既降低了孩子们的难度,又贴合实际,材料攒则的很棒,学生们在两次实验中测试自己的反应快慢,总的来说这两节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听课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TOP
193#

今天在靖江三小参加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第一节课是由城东小学的莫小丽老师上《观察与比较》,这节课里面总共安排了4个活动,前门两个活动是用一个感觉器官观察,后面两个活动是用多个感觉器官观察,在观察和比较中知道了解周围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第二节课是靖江三小傅东海老师带来的《测试反应快慢》,傅老师用接力棒来替代刻度尺,实验的效果上更加好,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非常高。虽然活动只安排了半天的时间,但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TOP
194#

2019年6月4日,我参加了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首先聆听了莫小丽老师执教的《观察与比较》和傅东海老师执教的《测试反应快慢》。我觉得两堂课都非常精彩,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对莫小丽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想法:莫老师引导学生从单一的感官观察比较,到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比较,环节层层递进。充分准备的材料,通过一个个挑战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科学课堂。在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最后一个环节,“挑假果”我认为水果种类可以减少一些,然后添加一些真水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是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样真假有个对比。如果,有一个真榴莲的话,可能效果更好。
TOP
195#

6月4日,我参加了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首先听了莫老师执教的《观察与比较》和傅老师执教的《测试反应快慢》。我觉得两堂课都非常精彩,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语言能力表达的规范性。莫老师的课从找不同、辨物体、排顺序、挑假果四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从单一的感官观察比较,到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比较,环节层层递进,通过一个个挑战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科学课堂。傅老师的课从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比一比谁抓的分数高两个活动展开,让学生将次数和分数与反应快慢和反应能力对应起来,通过两次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用数字来表示反应快慢,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
TOP
196#

6月4日,二年级新教材试教活动在靖江三小举行,莫小丽和傅东海两位老师精彩展示执教了《观察与比较》与《测试反应快慢》,在莫老师课中学生学会了从单一感官观察---综合感官观察,能够使用准确的句式描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感觉器官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感觉器官的作用和意义。傅老师通过把尺子换成接力棒,更有助于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在研讨环节,可以用学生的数据制成统计表,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比较分析。
TOP
197#

今天在靖江三小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分别上二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比较》和《测试反应快慢》,课后还与小组同伴热烈地讨论了这两堂课中:孩子们在怎么学?孩子们40分钟有否发展?科学特质明显吗?这三个问题。傅老师的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再加入游戏元素,提出游戏的公平,让孩子思考,如何抓如何放,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莫老师的“观察与比较”一课中,让学生从单一感觉器官的运用到各个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 活动较多的课堂的掌握也比较自如。学生学习有序,习惯的培养引导到位。
TOP
198#

6月4日,参加了咋靖江三小举行的二下年级研训活动,莫小丽老师执教的《观察与比较》,傅东海老师执教的《测试反应快慢》两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老师把整堂课的活动分成四个小活动,在观察的比较的方法以及器官的运用上层层递进。同时对实验的材料也进行了合理改进,将活动三的酱油换成了醋,让学生能运用多种器官来进行比较和排序。傅老师的课整体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涨,傅老师也将实验材料进行改进,将纸质的测试卡换成了接力棒,并且在第二个活动中也运用了带有分值的接力棒,让学生抓握更容易,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两节课的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让孩子用规范的语句进行汇报,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TOP
199#

今天因为一些原因未能参加本次活动,但是通过萧山小学科学网和别的老师的回帖,我也学习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莫老师通过通过找不同,辨物体,排顺序,挑假水果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了单一感官观察比较物体和使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让孩子们逐步感受到综合作用各种感官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莫老师还提供一定的句式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非常值得我学习。傅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非常符合二年级孩子爱玩的天性,然后让学生通过玩抓接力棒的游戏提出公平性问题,并通过提升游戏的严谨性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趟好玩又有思维含量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高春雅
TOP
200#

6月4日参加了靖江三小的二年级下新教材研讨活动。两节课,二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与比较》和《测试反应快慢》。课后根据:孩子们在怎么学?孩子们40分钟有否发展?科学特质明显吗?进行了讨论。《观察比较》这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利用感觉器官收集到信息后,还可利用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如,比较、分析等),从而对事物进行更准确的认知,这也就是一个人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我觉得前面几个活动做得都比较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观察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与比较。通过老师课前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最后一个活动,比较真假水果,还有待改进。
            新街三小  王晓峰
TOP
201#

6月4日,在靖江三小参加了二年级下册新教材研讨活动,一上午,听了城东小学莫小丽老师执教的《观察和比较》,以及靖江三小傅东海老师执教的《测试反应快慢》,莫老师让孩子们了解了身体里的一些感觉器官,还有用这些器官去分辨物体,通过一个个游戏去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找不同、辨物体、排顺序、挑假果四个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科学课堂。第二节课,傅老师用接力棒来代替尺子,教具的改进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的小手更好的抓握。之后的研讨环节,杨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孩子们怎么学?孩子们在40分钟是否有发展?科学特质明显吗?在场的老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看到了一节课可以挖掘的深度,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TOP
202#

6.4,靖江三小的二下研训活动中,莫小丽老师执教《2-3观察与比较》,傅东海老师执教《测试反应快慢》,两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语言的规范与表达,“物品通过_____感觉器官,发现_____不同”,“我在本节课_____做得不好,下次_______”,类似这样的句式,都在两位老师课堂中出现,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有些孩子有想法,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给孩子回答的句式,也是帮孩子整理思路,同时也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莫小丽老师的课设计了“找不同、辨物体、排顺序、挑假果”四个环节,前两个是运用单一感官观察比较物体,排顺序是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挑假果是综合应用,四个环节条理清晰、脉络连贯,内容看似简单,孩子们都很顺利完成,但是二年级的孩子无论是观察还是比较时的特性都是无序、片面的,通过这四个环节,渗透给孩子的是,在比较观察时,要仔细、有序、全面,培养科学的理性思维。                                                    所前二小   赵海芳
TOP
203#

6月4日,在靖江三小参加了本次二年级研讨活动,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小丽老师上的《观察与比较》一课,通过层层递进的四个活动,让孩子们能运用之前学习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进行观察和比较。莫老师将教材中的酱油换成了醋,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进行观察活动。傅老师的《测试反应快慢》一课,课堂气氛较好,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也很高。傅老师将尺子换成了接力棒,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点。不仅降低了难度,也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完整和规范性,让孩子用一定的句式来进行汇报。长此以往,能较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表达。
TOP
204#

6月4日靖江三小遗憾未能参加,通过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到莫小丽老师执教《观察与比较》,傅东海老师执教《测试反应快慢》。这两节课在学生语言的规范与表达的培养上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物品通过_____感觉器官,发现_____不同”,“我在本节课_____做得不好,下次_______”,类似这样的句式,在常态课中也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发掘科学课的深度,关注孩子在科学课中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TOP
205#

半天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的就属老师对孩子语言规范的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非常重要,莫老师和傅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语言进行训练,用规定的句式进行训练,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另外两位老师对精心设计,对材料进行细微的改动,事半功倍。傅老师吧尺子换成接力棒,符合孩子的生活习惯,更好的完成这个游戏。傅老师通过两个有阶梯的活动,逐级体现课堂中心思想,让孩子的思维呈现阶梯式上升,用手记的方式代替直接展示孩子的记录单,既保留了孩子的隐私,又展现了实验结果,是一个非常人性的举动。莫老师通过一个一个又梯度的活动,让孩子们慢慢的用一种感官观察事物逐渐增加到用多种感官参与,孩子的感知得到全面的应用,相信孩子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够有一个大大的提升。
                                                                 新塘小学 富燕飞
TOP
206#

回复 2楼杏仁的帖子

写的很详实,说明听得很认真
TOP
207#

学习
TOP
208#

能学而有所记,有所得,很赞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