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讨论]对《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编排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原创][讨论]对《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编排的思考

 

对《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编排的思考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有四个实验,按课本的编排分别是:乌鸦喝水、往吸管中吹气的方式把瓶中的水从另一根吸管压出来的实验、杯子倒扣水中的实验和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是引出“空间”和“占据空间”的概念;

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引出空气也是要占据空间的;

第三个实验是再次证明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

第四个实验则是空气可以被压缩的,被压缩了的空气有弹性。

看起来,这样的编排很准确,但我觉得可以编排得更好。我认为把第二个实验调整至最后更合理。为什么呢?

第一,从学生的认识难易的程度来说,第三个实验比第二个实验更能体现出空气能占据空间的这一概念。第二个实验,虽然也能说明,但里面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仅仅是空气会占据空间。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第二个实验水的喷出,实际上是因为空气压力过大的问题,如果要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释的话,用压缩空气的性质来解释也许会更科学,更容易理解。

第二,将两个内涵一样的实验放在一起有重复的感觉,当然,真正的科学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但实在要这样的编排,要体现这样的理念,也应该呈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顺序。

第三,把第二个实验放在最后可以起到总结、回顾、运用的作用。第二个实验体现着压缩空气的性质。这又将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训练点,注射器中形成的压缩空气是因为空气量不变,而空间减少的原因。那么瓶里空间并没有改变,为什么也能形成呢?是因为空气量在大小不变的空间里增多了。而水的喷射也是对压缩空气有弹性,有“膨胀力”的最好体现!

行文到此,忽又想到一点,编者在教材中将第二个实验这样的安排,是否处于这样的考虑:在学生猜测解释瓶中的水为什么会喷出来的过程中隐含占据空间和压缩空气两大因素,继而让学生思考方法证明之?这样的考虑,我觉得也是可以,但总觉难度大了点。

分享 转发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