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121#

 

参加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感受


塘甸小学  沈程辉


为期六天的集中培训,内容十分具体全面:有科学拓展、处理教材、观课评课、实验操作等,包罗万象,给每位老师上了一节节生动的课。这次培训,使我对科学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学理念得到了革新,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时间长,内容丰富,虽然持续不断的听课,人也感觉有些疲惫,但讲课的老师比我们辛苦得多,有些老师足足准备了一个月,这种钻研的精神让人为之佩服。培训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对自己在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谈谈我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


一、重新认识自我: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课堂的宝贵时间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成为一名引导者和领路人,陪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对科学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以问促学,以问导学,以问题为学习主线,教师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愿望去学习。那么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知答案,把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从问题提出,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到最终解决,这才是教学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教学目标就不难达成了。


  2.把探究摆在首位。科学课堂上没有什么比探究更重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和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当然探究不是唯一学习模式,他需要和别的教学模式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


  现在的科学课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研究自然领域,更多地于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如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这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充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感慨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经常看到好多老师拿着一本书去上课,整整20分钟的讲解,十分钟的作业外加十分钟的批改,偶尔会在一学期拿出一些实验器材出来亮亮相,将实验器材当成宝来使用。科学器材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小学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为小学生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服务,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学生上课的一份尽兴,一份热闹,它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应该为学生升入初中、高中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也不能为其服务而服务,那么势必会使小学科学走向应试教育的道路,那么科学课那光辉亮丽的一面肯定会被遮挡,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我们应该在彼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让它在中间徘徊,带着那一份神秘的色彩,带着一份心驰神往在其间游离。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又离不开好奇心的培养、实验习惯的培养、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实证习惯的培养。科学课讲究过程的严谨,特别是实验材料的操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需要个个都能熟练操作,但必须有一些正确的意识,如酒精灯该怎么加热、火焰怎么熄灭、滴管怎么使用等等。假如老师都是随便操作,不注意规范和法则那么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作用,所以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终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将伴随孩子们走得更远,走得更深,走得更轻松。


四、勿要忽视课堂实验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很多科学课因为实验器材的准备麻烦,都是在四十分钟的老师讲授中度过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似懂非懂,学生保持着一颗沉睡的心灵在上课,好多同学只是盯着眼睛看书本,最多做下科学作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而更多时候老师仍然以自己操作为主,当一件件实验器材被搬到课堂中来时,学生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他们心里在想:“老师,待会儿我也要摸一摸、碰一碰,我也会的,让我来做吧。”但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咱们的老师对实验采取了包办的处理,虽然时间节省了,课堂任务完成了,学生也亲眼所见了,实验对其结果也加以证明了,但教学目标是否真的达成了呢?学生对实验的结论是否真的信服了呢?这就要大打折扣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刻无形地被扼杀,他们带着一些遗憾结束了40分钟的时间,那些在他们看来难得的实验器材,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讲台上。下课了,甚至还会有几个同学难免凑在一块讨论这些玩意儿呢?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科学课还会有兴趣吗?对那些实验材料只有莫衷一是了。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小学生对知识容易遗忘,哪怕今天见过的,到第二天再让他回忆就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的孩子需要真实的体验,需要动手做一做,这样的学习他们兴趣会更加高涨,他们会更加觉得有趣,实践出真知,科学中许多结论都需要实验去加以证明,我们为何不慷慨一些,把探索的时间让给我们的孩子们呢?千万别把老师的探索外化为学生的探索,把老师的体验替代学生的体验。只有亲历亲为,才会有所感有所悟。这样的体验才是真实的,孩子们才会从中学的多,懂的多,收获的更多。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我要不断地学习,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争做一名优秀小学科学教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3 19:01:49编辑过]

TOP
122#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说得好!做中学让孩子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兴趣更容易激发!
一直努力中……
TOP
123#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4/8/23 20:47:00的发言: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说得好!做中学让孩子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兴趣更容易激发!

听说虫子的火箭做的很不错啊 呵呵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24#

以下是引用湖州熊二在2014/8/23 21:27:00的发言:

    
    
    

听说虫子的火箭做的很不错啊 呵呵


    

上次被海风抢了。哈哈
一直努力中……
TOP
125#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4/8/23 21:32:00的发言:

上次被海风抢了。哈哈

抢着帮你做广告啊!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26#

特别喜欢看老师们的感想与体会,那可是培训中的结晶。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127#

 

做好准备,向“教育研究”应战


湖州市飞英小学  张虹


 


今天是我们这次90课时培训的最后一天,虽然经过了连续6天、每天6个小时的高强度培训,但是老师们没有倦怠,反而内心的学习热情都被激发出来。浙江省小学科学教育的带头人喻老师用新鲜实用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专业的教学经验,大家不停记录的笔头、时而爆发出的欢笑,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喻老师的魅力。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喻老师上午做的“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教学”的专题讲座。作为一个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光会教书当然是不够的,没有教学反思,没有教法探索,没有经验总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可能提高,只能停留在“教书匠”的地位。因此,能够进行教学研究,是一个教师的必备技能。在不断的反思、探索和总结中提高,才能成为我们常说的“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一直惧怕教学研究。其一,我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研究问题,不知道去研究点什么内容,怎么研究。而今天喻老师的讲解给了我信心和方向。喻老师让我们在教学研究中,首先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点我觉得十分受用。对于我这种教研新手来说,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很多,但我以前不怎么注意积累。我想,我应该养成随时记录问题、感想的习惯,为教学研究积累原始素材,探索群球解决方法的途径,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就不失为一项好的教学研究。其二,虽然我在大学期间学过很多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但现在还留存在脑海中的东西已经很少了。这个缺陷阻碍着我的教研深度,使我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方法,下笔成文没有理论支持。这样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我的身上,也出现在很多像我一样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身上。今天就这个问题向喻老师请教的老师也有不少,喻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很多相关书籍。我知道,头脑中理论知识的富集需要多从书本中汲取。因此今后我要激励自己多看看教育学、方法论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胸中无墨”的窘境。


在最后,我们的朱老师还嘱咐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将听讲座时的心潮澎湃及时转化为世纪星多,趁热打铁才能有所收获。我希望自己可以多翻看这些培训的笔记和感想,将这段时间的所学记于心中,用于实践。

TOP
128#

 

培训有感


陈百康


经过这六天的培训,我感触良多,六位老师的讲座都各有特色,重点分明。


周宏亮老师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几处有争议问题》的讲座中所讲解的都是和我们切身相关的问题。不过我真的很佩服周老师的仔细认真,大到一整个实验,小到一个词语,周老师都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发现教材中出现的种种失误。这足以证明周老师真的把教材“吃得很透”,很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李霞老师的讲座,我了解了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基本心理,以及在不同的年级时要着重培养的内容。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小学生是我们接触得最多的对象,充分得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效。


而阮翔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感受了一把美丽而神秘的星空,当然我也看得出来,阮老师真的真的是打心底喜欢我们头顶的这片神秘的星空的。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天文发展史,相当精彩。


吴建伟老师的讲座是最有趣的,参与度最高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动手参与了,并且了解了一个新的课程“STEM”,讲座中的各个实验也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把“STEM”课程的魅力,一天下来让我们大家都记忆深刻而且收获良多。


杨海荣老师虽然都拿数学课当案例来讲,但教学方法是相同的。而且杨老师的举例也非常的幽默风趣。在我的认识中,课堂教学的有效交流真的还停留在“让学生充分的说话”这个层面上,但是通过今天我真的要好好考虑考虑今后的课堂上到底怎样让课堂上的交流真正的有效起来了。


最后一天的讲座,是我们的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教学》,这次讲座中我发现学生前概念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改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树立正确的概念。


在这六天的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很多的交流,除了专家的知识,还有一起的各位老师的各种很好的上课经验。

TOP
129#

 

《基于学生的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有感


八里店小学   朱佳佳


819日,90学时培训的第二天。今天的培训主要分为两大块内容,分别是基于学生的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和基于思维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通过今天李霞老师的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课堂的有效教学。


对于有效教学,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老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把知识学得更好。但是李老师提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解,让我反思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去好好的了解学生、研究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又希望学生能够如我所设想的一样去配合我的教学过程,却忘了虽然我们常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到底如何去体现老师的辅助作用。通过李老师亲身经验的总结和解说,我才知道原来老师的“说”并不单单只有口述一种方法,还可以用图片,用准备的实验器材等间接的方式去提醒学生。


第二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我发现我真的如李老师所说过于注重探究的形式和过程,而忽视了探究的内容及其探究过程的反思。就好像我们科学老师有时候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常说的“发现学生做实验很积极,但在做完之后却发现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因为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不足的老师,我对于课堂上时间的掌控力还相当的不足,有时候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我所准备的内容,我花在设计实验和分析交流上的时间会比较少,而是去急于得出实验的结论了。但是通过今天,我发现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分析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在这方面多花点时间,慢慢的改变我的习惯。


当然,通过一整天的学习,我还有很多的感触。希望在今后的几天中,还能学到更多更多。


 


 


 

TOP
130#

 

快乐科学


八里店小学   朱佳佳


今天的培训,吴老师让我在欢乐中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吴老师今天的主题是《小学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这时我第一次听说STEM这个词语,并且知道了原来所谓的“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综合起来的称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充分的体验了STEM课程的魅力。


一、            魔术水桶


往水桶中倒入碳酸饮料,但是流出来的确实透明的水。我们大家都觉得很不


可思议,并且纷纷做出了自己的各种猜想假设,当然大部分的猜想和假设都类似与生活中的净水装置。当然,吴老师也让我们自己动手试了试高锰酸钾和维C的化学反应,于是大家开始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可是当我们打开水桶,才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我们想的这么复杂,只是简单的运用的阿基米德原理,把里面本身就有的清水挤了出来。


忽然发现,年龄越大懂得越多的我们,很多想法都变的很复杂,很难再有孩童时期的简单想法。这个魔术如果让孩子们去想,可能他们的想法更容易接近事实的真相。


二、            做弹力球


这个实验我们都做成功了,大家都很开心的分享自己的成果。但也有人做的


很好,有人做得一般般。于是吃完饭回到教室,很多老师又开始坐起弹球来了,希望自己做的更好。我们也在“玩”中发现了很多,总结了很多。比如硼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硼砂和pva粉的比例在11时做出来的弹球弹性做好等。


三、            做小火箭


这个活动,我以前在社团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做过,但是那个时候我自己没有


亲自动手做过,所以当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在美观程度上真的是非常差强人意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会这样?不是很简单的吗?”


但是经过今天,我已经很能够理解我的学生了,因为连我们老师做出来的小火箭都并不一定都很漂亮,怎么还能够去苛责我们的孩子呢!


当然我们还进行了3D眼镜的制作、超级大泡泡等有趣的实验。今天的培训让我们老师也向孩子一样,玩的很开心,玩的很尽兴!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STEM课程的含义。吴老师,你下次再来湖州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4 9:07:29编辑过]

TOP
131#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培训感受


——“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介绍”培训有感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陈秀芬


今天是822,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暑期90课时集中培训即将接近尾声。今天,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课堂观察方法与诊断技术的讲座。老师通过生动的数学课堂观察的案例,让我们对课堂观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也让我们认识到平时教学中课堂观察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观察历来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这种观察,研究者能获得很多材料,并以此来清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课堂是教育行为最常发生的地方,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有效的起点。 课堂观察促使我们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可实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取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课堂观察包含了方方面面,我觉得要先做好观察工作才能将课堂效果达到最有效,正如老师报告中所说的,要观察学生的课前准备,如书本、材料准备、前外作业等;还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后课后还要观察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这样整堂课才完整,而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磨练,今天老师的讲座正好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带给我们深深地思考和启迪。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课堂还有前辈们的课堂,不断地获取经验。

TOP
132#

 

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教学培训感受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陈秀芬


今天是我们90学时培训的最后一天,这次培训虽然只有6天,但所学的知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使我对科学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天,喻伯军老师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讲座,主题为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生活中我们总感觉研究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高深,所以我们都不敢研究,其实我们都在研究只是没有老师研究的透彻。


一开始老师就从教学中的实例给我们上了一课,这一课让我深有体会,的确我在上摆的研究时就遇到这些问题,作为新教师的我就会让学生统一答案,忽略小部分学生的结果,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个知识点,也有很多学生的兴趣被打消了。老师就讲到问题出现了教师就要学会应对,不能忽略,也就是教师心中不要只想着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实证的过程,求得真实的结果;实证意识在此处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我经常发现学生对老师的结果总是质疑,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想自己研究探究结果,用事实验证,我们不能把自己认为的标准答案给他们,科学探究往往存在多方面的误差,那么结果也就难免有误差,这根本不是问题。


还有一个点让我感受颇深,就是什么是教学研究,原来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点:解决当前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经验和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在解决时很多青年教师经常会忽略学生的想法满足自己的想法,这真的对吗?其实不然,在教学中我慢慢发现问题出现都是与学生有关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所以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研究自己解决问题,老师辅导而已。


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教学,要在研究中不断寻找对的方向,适应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这样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4 9:11:08编辑过]

TOP
133#

                        用360度的课堂观察诊断


    发挥学生100度的思维热情


八里店小学  王鑫芽


今天杨海荣老师准备了精彩的讲座内容,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走进课堂坐到学生身边去做课堂观察与诊断。相较于之前的培训课程,今天杨老师的培训更偏重于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上午第一个环节中,杨老师通过一个数学课专题研究案例,逐层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第一次试教,老师是这样提问的“谁再来说一遍?”。很明显,这提问只是把老师想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加以巩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大多也是这样。有时只考虑让学生如何记住重点,甚至机械的重复也无所谓,心中大感惭愧。第二次试教,老师的提问改成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结果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用强大的思维想象力,给出了许多答案。正应了那句话“儿童生而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儿童缺乏的是知识和经验,而并不缺乏推理能力……”。接下来为了了解和掌握积极思维后的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如何帮助他们挖掘更深层次的思维,就有了第三次的试教。老师的提问改成了“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思维,在比较优化中,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这看似简单的案例,对我的科学教学触动很大。回想自己在教学时,总是处处牵着学生走,只为让学生能归纳出教案上早已写好的结论,表面上学生的自主活动挺多,可有多少是能真正的培养学生思维呢?在前几天的培训中,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也曾提到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不能进行表面上的探究。还有阮翔老师说过的:“在探究活动中,老师要心目中没有结论”。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是学生思路之优劣及其思考轨迹,而不是答案之对错,我离这些要求还很远。


下午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通过他的讲解,我发现原来课堂观察是如此精细和复杂:需要把课堂观察框架分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还要使用各种测量技术与工具,才能获得一系列的“硬性”数据,从而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间的差距。记得哈佛大学的校训中有这样一条校训: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对于已跨入第三个三年的我来说,正是要奋起直追的时候。我想首先要多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多用理论来填充自己的教学,就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开始吧。


[此贴子已经被湖州熊二于2014/8/25 13:47:49编辑过]

TOP
134#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知识(PCK)培训感受(二)


新风实小集团 沈伟坚


    8月23日,我们有幸聆听了省教研员、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的《以研究推进小学科学教学》专题讲座。


这里的“研究”不是课题研究,而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小点的研究,如喻老师讲到的《摆的研究》中的“误差”还是“偏差”,再从这一节课扩展到一类问题开展研究:“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误差”,因为在测量活动中,测量结果的误差是难免的,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聆听后,我觉得教师在有“误差”的测量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做铺垫让学生亲身感受误差——理解误差(正视误差,不是我们实验操作错误)——解释误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盯着自己心中的正确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意外现象、结果,我们应好好的利益这些“意外”,让学生通过实证来否定“意外”处理的好“意外”会给学生带来比正确结果更好的收获,当然老师也是。不过话要说回来,这需要教师的“功底”——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的“智慧”,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平时的积淀。

湖州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沈伟坚 313000 湖州港南路 1288号
TOP
135#

 

 重视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水平


            湖州市文苑小学   朱燕


跟喻伯军老师已经是第三次见面了,第一次听他的讲座是在2012年,那时候我还是个很新的新老师,人生新的篇章即将开启,他跟我们分享的成长历程恰到好处地为我指明了奋进的方向;第二次见面是在2013年的时候,在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科学教学之后,此时再见喻老师,佩服于他的幽默机智,也从他的讲座中吸取了不少教学的正能量;而到了2014年的90学时培训,非常荣幸又听到了喻老师的讲座,他依然是侃侃而谈非常亲切的样子。对于迎来教学生涯第三个年头的我来说,这一次我也收获了不少,我想这将为我下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喻老师的讲座以“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教学”为主题,出示《摆的研究》这一节课例,提出该节课当中学生对实验结果是误差还是偏差产生疑问时,老师该如何处理呢?当时喻老师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测一分钟,若摆动次数还是差一次就是误差,若摆动次数差4次那就是偏差)时,着实为他的机智佩服了一把,这就是优秀科学老师的智慧!由此我也认识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对于在课堂上遇到的疑问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同时还能让老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经验和理论,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讲座中,喻老师还为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支了不少的招,如从教学现象入手、从实际问题入手、从教学设想入手、从理论学习入手等,并以一些经历或实例作为佐证,让我更加明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留意多思考多积累,潜心研究发现的问题,以期上出更好的科学课。


 不知道与喻老师的下次见面会不会是在2015年,我会非常期待,同时也非常感谢喻老师给我带来这么多的教学正能量,在我心中我会一直把你作为我教学道路上的启蒙导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3:37编辑过]

TOP
136#

 

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培训感受(二)


                          青山学校薛晓丹


科学课是一门如果上的好可以让学生很开心的课,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稍微动一下心思可以让学生上得很开心,就像阮老师说的,让学生多出去看一下,在课堂上多活动,就会让学生对科学课更加有兴趣。如果纯粹的追求高分,划划重点,背背重点,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兴趣,这门独特的科学课一下子就会变得毫无特色。


  小学科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他时刻充斥在我们身边,不管多小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科学老师就要细化,矫正他们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把过程方法作为教学的目标,而不是科学知识,但同时也要像阮老师说的不能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方法.我觉得阮老师讲得很好的一个就是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个结论,但是不要急于去点破,不要觉得一节课一定要有下个结论。


从“扶”到“放”,我们老师不能一直跟在学生或在学生前面,我们要开始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习知识,所以我很赞同这条,但是作为一个新教师,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会慢慢来,给自己的目标设低一点
要适应开放的课堂教学


  民主宽松的交流质疑,课堂中最常见的是优秀学生滔滔不绝,很英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一些人不自信或者科学功底不扎实的学生就“沦落”为倾听者,所以对于这个“民主”教师要学会把握好,充分调动好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


  充分尊重的达成共识,学生总结出来的结论,有错也有对,对的也绝大多数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比较偏面,偏激的,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能有效的矫正和引导,做大不打击错的,并且自然的把最后的正确结论得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4:49编辑过]

TOP
137#

 

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研修感想


       湖州市环渚学校  谢作敏


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小学科学专业发展的90学时培训。虽然是第一次,但是我的感受却非常深刻。


今天,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老师为我们进行了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的培训讲座。老师讲到:观课必须是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有意的课堂观察。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教师,在以前的听课评课过程中,总是没有目的性,对课堂的观察没有针对的角度,虽然有较高的热情,但一节课听下来总是感觉收获不大。老师今天的讲座正是解决了我的困惑,从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内容出发,为我们阐述了课堂观察的各个维度、角度和观察点,让我明白了课堂观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课堂的性质,课堂的文化等等。


今天的讲座,理论知识丰富,参与程度高。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实践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我受益匪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5:16编辑过]

TOP
138#

 

“海风”老师STEM课程的魅力


——小学科学90学时培训感想


       湖州市环渚学校  谢作敏


今年暑假的最后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的培训,作为第一年的新教师,我感到很荣幸。


    在这段时间里,我聆听了许多专家和各位名师的讲座,同时也参加了交流讨论,并且也自己动手实践。


    今天,是传说中的“海风”——吴建伟老师,为我们做培训。我感到很兴奋,当然也受益良多。吴老师就“小学科学教育与STEM课程的融合”作了具体的阐述,让我开拓了眼界。所谓“STEM教育”就是科学、工程、数学、技术的教育。吴老师从美国的STEM教育讲起,让我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是很重要的。它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这正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


    为了让我们能亲身体会到STEM课程的魅力,吴老师为我们安排了“魔术水桶”、“高锰酸钾和维生素C的反应”、“小球弹跳高度与温度的关系”、“通电小球”、“做弹力球”、“小钢珠轨道”、“纸火箭”、“3D眼镜”、“超级肥皂泡”等等的一些课例。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我们所有老师都参与了其中。比如,“做弹力球”活动,我们每个人都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弹球,同时进行了弹球高度的测量。在“纸火箭”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拿着自己制作的纸火箭进行了喷射高度的比赛。在“超级肥皂泡”的活动中,我们两个人一组,制作出了许多的超级肥皂泡。


    在这一天丰富的活动中,吴老师成功地为我们展示了“STEM课程”的魅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不仅仅是只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结合工程、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5:54编辑过]

TOP
139#

 

培训小感


 


                                        湖师附小罗丽娜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看到这一培训主题,我相信,绝大多数同仁和我的想法是如出一辙:一定是讲观察这一科学技能的内涵、技巧、注意事项等等。但“杨头”不愧为“杨头”,给我们当头一棒,来了场头脑风暴。原来,这里的观察并非吾之所想,它是一种基于课堂评价之上的量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瞧,顿时“高大尚”起来了:因为这份课堂观察,学生做不了,一般老师也无从下手,行外的人更是不容置喙,只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才能操作,专业化水平迅速提升。


杨老师有个观点,我很赞同: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缺失是造成收入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确,物以稀为贵这是规律,如果一件事只有少数人能做,那按照经济学规律,自然所得较多,比如科学家。火箭只有钱学森及其团队能做,杂交水稻也只有袁隆平及其团队能研究,所以实现名利双收。回过头来看小学科学老师,貌似谁都能“客串”:学校缺科学老师,语数老师、代课老师、实习生似乎都能代替,所以就有小学老师收入低下之困窘。杨老师看问题果然犀利,如果真能实现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突飞猛进,让小学老师能做的事情别人不会做,或许比我们整天嚷嚷着提高待遇要有效地多。不过,我想,这将是一个很漫长过程。所幸,有杨老师这样的一批“弄潮儿”,且让我们这些奋斗小年轻有了希望和慰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6:36编辑过]

TOP
140#

 

培训小感


                                                    湖师附小   罗丽娜


今天,阮翔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专题讲座“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他首先指出:做一名科学老师是件很幸福的事。我质疑:这“福”从哪儿来?周所周知,小学科学老师对一个学校来说,典型的“师少生多”,但自然界稀缺动物受重视受保护的规律并未在小学科学老师身上得到印证:每位科学老师承担大量日常教学工作,此外还有各类巧立名目的培训等等诸如此类。阮老师给了答案:做科学老师的兴趣来自你对科学的兴趣。我醍醐灌顶:原来我没有职业幸福感是因为我对科学没有兴趣。


这貌似也不合情理。小学科学是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语数学科讲座只能是“讲”和“坐”,讲师之语如滔滔江水,好似老师们的茶杯都是泉眼,抿一口茶,可以有汩汩泉水流出。但我们就不一样啦,我们科学除了“坐”,更有“做”:户外玩玩纸火箭,吹吹肥皂泡啦,在运动中保持快乐,多有意思。我又怎么会没兴趣呢?


可见,科学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单单是兴趣这么简单的变量在影响着,可能还存在许多不可控变量的影响。当然,在阮老师身上,我确实看到了兴趣对一位科学老师永葆活力、激情常驻的神奇效果。他可以为观察月相一个晚上守在阳台,可以为拍摄日食照片奔赴内地,或许还有鲜为人知的疯狂举动。。。难怪我们科学老师长久以来一直都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奉为金科玉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广,我们容易变得麻木,对很多东西,甚至人本身失去兴趣,我们很少惊叹些什么,奇怪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或许会对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植物为什么会长大等等问题感到好奇而产生兴趣,我们却不会。“它就是那样”说完我们就会耸耸肩,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可见,来自好奇的兴趣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远,逐步消褪。


那么,像阮老师那样的“老顽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科学兴趣像地窖里的老酒越来越浓又该如何解释呢?我想,可能兴趣的背后有更加深刻的东西在支撑,或许是一种叫做信念和信仰的雏形。要知道,真正的科学并不排斥信念、信仰这一类宗教的思想,伟大的爱因斯坦晚年思想就能说明这一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7:13编辑过]

TOP
141#

 

六日培训感想


                                   轧村小学       潘云坤


为期六天的90学时培训,给我们每位老师都充了电。有效教学,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实验技术,听课评课,内容丰富。讲座老师学识渊博,幽默风趣,虽然讲座时间较长,身体上比较疲累,但是我们的收获也是十分巨大的。下面我谈谈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


对我来说,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具有时刻学习的品质,扎实的科学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兴趣辐射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伙伴,和学生一起探索科学。


对于教材,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发现以前自己对教材的琢磨还是不够深。我们应该吃透教材上的每一个字,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教学的理解。


对于学生,要建立起培养良好科学习惯的模式,良好的习惯促进优秀学习品质的产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能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成长很多,我要坚持不懈的学习,进步,以适应新时代教师的标准,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7:53编辑过]

TOP
142#

 

六日培训感想


                                   轧村小学       陈龙


为期六天的90学时培训,给我们每位老师都充了电。有效教学,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实验技术,听课评课,内容丰富。讲座老师学识渊博,幽默风趣,虽然讲座时间较长,身体上比较疲累,但是我们的收获也是十分巨大的。下面我谈谈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


对我来说,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具有时刻学习的品质,扎实的科学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兴趣辐射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伙伴,和学生一起探索科学。


对于教材,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发现以前自己对教材的琢磨还是不够深。我们应该吃透教材上的每一个字,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教学的理解。


对于学生,要建立起培养良好科学习惯的模式,良好的习惯促进优秀学习品质的产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能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成长很多,我要坚持不懈的学习,进步,以适应新时代教师的标准,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8:33编辑过]

TOP
143#

 

 “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介绍”有感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张晓霞


 


     90学时培训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专家、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顿丰盛的大餐,逐个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五天以来最大的感受真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荣幸的是,今天我们听到了杨海荣老师关于“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介绍”的专题讲座。


    讲座一开始,杨老师便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一则专题研究案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案例中研究团队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A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他们研究的开始。通过对三次A教师的试教中的语言深入分析,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再反思如何从学科角度去理解“交流”。可以说这个案例非常的形象生动,虽说举例的是一节数学课,而我在听时却一直在把自己曾经在科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套进去,发现我的课堂真的非常缺少有效的交流。那怎样改变现状呢?这是我很头疼的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年轻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杨老师的讲座真的是来得非常及时,有效。通过听讲,我知道自己接下来可以怎样争取改变现状——学会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学会课堂观察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在今天的讲座中,杨老师还通过一个个小详细地例子为我们讲解了课堂观察的内涵和方法以及注意点。我想在这一次次丰盛的知识大餐的营养补充后,我们的思维也已经被打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努力实践付诸于行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19:59:19编辑过]

TOP
144#

 

教有所思 思有所悟 悟有所行


              ——学习《以研究改进小学科学教学》心得


                  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张晓霞


时隔两年,又一次在我区小学科学90学时的培训活动中有幸聆听到喻伯军老师的精彩讲座。


记得上次听到喻老师的讲座时,我只是一名刚和任职学校签好应聘合同的即将上岗的新教师。那时的自己,心怀着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远大抱负,与此同时内心又充满着对教学工作的迷茫。直至今天,仍记得喻老师当时讲座中分享了他自己的教学生涯成长历程,他告诉所有在场的科学老师,只要确定目标就去追寻。正是那次讲座的精髓成为了我教师生涯起点的一个动力之一。两年后的今天,我又非常幸运聆听到喻老师的讲座,而我也把今天学习所得归为12个字“教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1、教有所思


教师心中不要只想着正确的答案。作为一名任教刚满两年的年轻教师,听到这句话不禁有些惭愧。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似乎经常有在“走教案”,心中只想着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运用实证的过程。甚至在给学生提供实证过程后,未给出提示或正确引导,而是又把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同学科组教师的课堂评价中也认识到了自己这个问题,但是我并没有做到喻老师说到的教学研究。要想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年轻教师的我需要并且学会教学研究。我想首先我就得先要做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有所思。


    2、思有所悟


   教学研究,需要用理论来反思。从现象到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只用经验来反思,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要寻找方法背后的理论,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把案例与理论协调,就完成了一次真正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就像活动中学员陈芳芳老师提到的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做到了教有所思,可是我们所思的很多时候真的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没有找到背后的理论依据。于是我们的方法有时真的也是治标不治本。通过学习,我想每一次所思,我以后真的需要去悟,悟其中的原因所在,努力通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寻找到理论背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真正的思有所悟。


   3、悟有所行


   喻老师给我们指引了很多行动的方向,从教学现象、实际问题入、教学设想、、理论学习四个方面都可以进行教学研究来改进小学科学教学。“用酒精灯哪个部位加热”、“数学课中的现象”、“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树上养蚕尝试”一个个都是我们教学可以做出研究的方向。在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可以进行研究,我们要在教有所思、思有所悟后,做到悟有所行


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不断思考。


    又一次觉得自己已是满腔热血,两年的教学之路上已经积累了了一些经验,接下来我要努力去尝试以研究改变自己的科学教学。朝着正确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5 20:00:02编辑过]

TOP
145#

很好的机会
TOP
146#

这样的区活动实在、有效,深受大家的喜爱!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47#

资料齐全啊!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