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美丽”武装自己——紫色鸢尾的读书专贴 [复制链接]

31#

学习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2#

又来夏姐姐的帖学习了,佩服,不断阅读、学习,还坚持记录,有恒心!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3#

品读二:李吉林的故事:《我,长大的儿童》


精彩摘录:


《穷孩子也会想象》——


“我想所有的人一样,曾经是儿童。尽管我的童年是清苦的,我仍然享受到作为儿童特有的幸福和快乐。”


“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象的翅膀部分贫富贵贱,同样赋予了穷孩子”


点滴感悟:


人的想象和贫穷富贵无关。我的童年和李吉林老师一样,虽然家徒四壁,但却充满了快乐。偷吃桑果果、捉毛毛虫、挖刺头蜜蜂……每一件,都充满童趣。贫穷并没有让我们丧失想象的权力,面对斑驳的墙壁,我们仍然可以像李吉林老师一样,想象着小屋里没有的世界。


 精彩摘录:


《我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


“小学老师的生涯,让我幸福地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看到孩子的笑脸,我觉得自己是在花丛中看花儿朵朵;听到他们的叫声,我仿佛来到小鸟的王国听啾啾鸟鸣;想到他们的明天,又觉得自己在小树林里徜徉。孩子们每日在我的身边,他们的眼睛却忽闪在我们的心里,那是会说话的眼睛,是好奇,是求知,是灵性,是多情,是纯真,那里面蕴藏着娇嫩的宝贝,那是不能忽略、不能挫伤、不能压抑的”


点滴感悟:


18岁就走上讲台的李吉林老师和其他新老师一样,教学生涯的开始,也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也不止一次伤心地哭过。但因为心里装着孩子,于是,课内她想出各种办法来吸引孩子,课外,她和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慢慢地,她赢得了孩子的喜欢。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了他们”。孩子的喜欢让李吉林老师觉得,自己是醉幸福的,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小花和小树浇水、施肥,让他们快快长大,诗情画意,没有穷尽。


 精彩摘录:


《我在爱孩子中长大了》——


“从此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泥土般的气息,稻谷似的的芳香,仿佛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让我享受着田园诗人般的纯净与甜美”


点滴感悟:


爱孩子,让李老师懂得了一个老师的责任;爱孩子,让李老师放弃了许多的休息时间,不断地去学习;爱孩子,也让李老师在小学语文这块天地中,作出了不凡的业绩。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正是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发展的更好的强烈的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精彩摘录:


《永远像儿童多么好》——


“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是的,正是儿童,是同心,给了我智慧。我想说: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


“我爱儿童,一辈子爱。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点滴感悟


每个人,都该应有一颗童心。只有像孩子那样,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不断地去学习,去思考;只有像孩子般那样,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设计教学,才能相出许多受孩子欢迎的好办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使我们获得成功。


朋友说,如果你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受孩子欢迎的老师,那么,你的外表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十岁,她的意思,其实跟李老师的想法一样,就是要保持一颗童心。

TOP
34#

品读三:于漪的故事:《思念》


精彩摘录: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力,着力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


“几十年来,我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本认真读,一点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为师之道,也品尝到其中无穷的乐趣”


点滴感悟


于漪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个在别人眼里是“问题学生”的小郝,经过她的种种努力,不仅成人,而且成才,在国外成为了博士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如果我们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缺点展露无遗;如果我们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那么,他们最终会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教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需要我们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智慧培育智慧。也许,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成功,才会让我们觉得特别富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TOP
35#

品读四:钱梦龙的故事:《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市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任上海市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现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钱梦龙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


故事一:《我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


钱梦龙初中毕业以后,因母亲病逝,家道中落 ,只读了3个多月的高一就失学了。在家呆了半年,上海解放,翻天覆地的变化激起了他投身社会的热情。当时,他唯一想到的,就是做老师。因为他的心中,装着一位教师的完美形象,是他让钱梦龙切身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不同寻常的意义。他就是武钟英老师。


武老师是五年级的时候开始教钱梦龙的语文(当时叫国文),那时,钱梦龙留了三次级,被其他的老师称为“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影响笼罩着他,让他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而这位武老师,却用自己的方式(爱和教育的艺术)帮助他一步步克服了自卑、自弃的心里。


点滴感悟


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用自己真挚的爱心和出色的教育艺术,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回想起自己的初中生涯,语文耿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颇深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不记得耿老师课堂上跟我们讲了些什么,但却时时记得他教给的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初中毕业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是颇受了他的影响,并且一直渴望成为像他那样,做一个受学生尊重、爱戴的好老师。


故事二:《我是怎么胜任高中语文教学的》


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青年教师,怎么可能胜任这样的教学任务?钱梦龙自己介绍:一是学生时代打下的扎实的语文基础;二是教学中采取了“反求诸己”的策略。他认为:一个人在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打下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面广,能读善写,对他今后的发展,其作用比通常想象的要大得多;第二,一个教师如果能从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悟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教育艺术家或教学艺术家。


点滴感悟


一个人的学历并不代表他的水平。初中时候的钱梦龙,就是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人。课堂上,他把单一的“聆听”变成了全方位的“思考”;课堂外,他旁搜博采,读了不少书。虽然,他只是初中学历,可他的“学力”事实上已经远远高于初中。而当他成为一名教师后,他更是结合自己读书时候的经验,课堂上“设置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悬念和情境,想方设法激起学生读书、求知的欲望和兴趣”。真得很佩服这样的人,永远不停止思考,永远不停止进步。如果,我们也能像他这样,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不断思考课堂与教学的问题,我们也会取得进步与成功。


故事三:《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979年下半年,钱梦龙的名字和“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钱梦龙的机遇好,如果没有两次市级会议的听课,他怎么可能脱颖而出?钱梦龙自己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展示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堂课,上课前也没有精心地备课,但为了上好这两堂课,我却准备了几十年……”


点滴感悟


我们很难明白其他人的成功究竟源于什么,我们也常常看不到人家的付出。事实上,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正如钱老师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什么时候来?也许是五年十年,也许是几十年,但只要你是金子,总会有闪光的一天。所以,让我们向钱老学习,从现在开始,“时刻准备着!”

TOP
36#

品读五:魏书生的故事:《自强不息》


魏书生,1950年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现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


精彩摘录:


我一直建议把教书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强放在第一位。


要自强不息,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和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要处理好和社会的关系,便要多看光明的一面,要实事求是的比较。从索取、从指责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容易觉得天昏地暗;从报恩、从适应的角度看,便觉得天高地阔,随时都有发展的空间。”


点滴感悟


魏书生老师的经历告诉我:凡做大事的人,都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其痛苦地去经历,不如潇洒的去工作,去生活。


精彩摘录:


处理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


人活在世上两件大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要紧的是守住平常心,做事就要处理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


第一,人们都盼望到最理想的岗位。人要到理想的岗位,一靠素质,二靠机遇,而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目前的岗位当做提高自己素质的训练基地。第二,要在主观上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最光辉的职业,把平凡的岗位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第三:语文课堂有无穷无尽的学问,语文教学每一个简单的环节都有一百种不同的做法。


点滴感悟


魏书生老师和钱梦龙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的确如此,不过,有几个人能像魏老师这样,“当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目前的岗位当做提高自己素质的训练基地?”。其实,最关键的还是“热爱”,只有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把它当成事业来做的时候,你才会深入的观察,认真的思考,不断的总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觉得,教学是一种享受。


精彩摘录: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不神化,二不鬼化,三要多互助,少互斗。


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我的助手,我也认定,我是每一位学生的助手。


我提出:凡是老百姓能做的事,普通班委不做;凡是普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情,我就不做了。


当我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天天生活在天堂里。


点滴感悟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魏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做孩子的助手,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别人当成天使总比把当成敌人要好的多。曾经听有个校长讲过这样的话:“与人斗,其乐无穷”,现在想起来,还是未达到魏老师这样的境界。有时候,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在于自己的一念之差。


精彩摘录:


处理好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人生最难处理的关系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人生最难管理的,实际是自己的心灵世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


精神网罗,全是自己编织的;精神监狱都是自己砌筑的;精神陷阱都是自己挖掘的。一个人不在精神上捆绑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会有第二种力量能捆绑住一个人的精神。


我珍爱自己的特长。我的长处只有教书一条,因为少,就更加珍惜,不像人家有二十条长处,丢掉一半,还剩十条。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所谓超越,就是在昨天做得好的基础上,把平常的观点强化得再牢固一些,把平凡的事情做得再好一点儿。


最主要的观念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一个人的物质价值=干的活儿—吃的饭,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给别人的快乐—给别人的痛苦。


点滴感悟


要做到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解放自我,就是要释放自己,“处天外遥望自己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很宽”,既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自卑自弃;珍爱自我,要珍爱自己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所拥有的优势;珍爱自己生存的每一处空间。而所谓的超越,我想,就是昨天比今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TOP
37#

品读六:于永正的故事:《盘点自己》


于永正,山东莱阳人,语文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并出版了《教海漫记》、《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荟萃》等著作。


精彩摘录:


人的理想虽然不可能都实现,但为之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


理想和追求在,动力就在,希望就在,充实就在,收获就在。


点滴感悟:


颇有同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追求,那么,人生就没有前行的方向。儿子在初中时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别的人,因为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学习缺少动力;而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所以,即便学习再苦,也甘之如饴。人是需要精神支撑的,如果丧失了精神动力,那么,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精彩摘录:


我最感谢母校培养了我思考的习惯。读书,我思考了,所以养成了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了,所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思考自己的明天了,所以养成读我身边的老师的习惯,记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思考他们的不足


点滴感悟:


有人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仅应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也应该成为老师的座右铭。阅读、思考、写作,于永正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如果一个老师每天能像于老师这样做,我相信,不出10年,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名师。向于老师学习,加油!


精彩摘录:


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不懈的追求。我的逻辑是:先让学生喜欢我,再“爱屋及乌”——喜欢我教的学科。


我对自己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对学生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爱。


老师的爱,是理解,是尊重,是鼓励,是宽容,是微笑,是跟学生打成一片,是与学生同欢乐、同忧愁。


点滴感悟:


于老师和其他的名师一样,都有一颗童心。于老师的童心表现在,他会蹲下来看孩子。就像他所说,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他做到了和学生相似,所以,他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啊,当教育者的,我们有没有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想想自己上学时最希望老师怎么样,最想老师做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通常,当我们自己也成为一名教育者之后,总是重复着自己孩提时所不喜欢的教育行为。这,也许就是我们和这些名师之间的最大差距啊!


精彩摘录:


学生说:他们永远忘不了的是故事——我给他们讲的故事,读的故事,还有我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因为故事——特别是老师的故事——是形象。


点滴感悟:


于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给孩子读故事能把故事中的人物读活,所以,没人不喜欢他的语文课。而于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故事,更是让人真切地感动,因为,这是一个个爱的片段,是一个个让人温暖的记忆。让人不由得想起郭振有先生的一句话“只有大德之人,才能干大事业”,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TOP
38#

现在什么事都干得多,就是书读得少,学习学习!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9#

梁实秋的一段话(转)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时间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要原因是懒。……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坚持读书!坚守寂寞!

TOP
40#

品读提升自我,我们来蹭点光。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