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阅读开始
“书到用时方恨少”
09年我正式成为教师,作为一个新教师,加入了学校新教师共同体。记得那时我最头疼的就是许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教学反思就是教学随笔。对于学理科的我来说,大学的几年已经荒废了写作,每次完成作业都感觉是在完成一件“挤牙膏”的大工程。每次要上交征文或论文时,我最能深刻的体会到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
“阅读是教师的一种生活常态”
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后也想好好的看些书弥补一下,但是忙碌的工作已让我疲于应付。自认为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也想好好的进行阅读,充实自己。可惜总感觉时间不够,于是想着等我有时间了再看吧,可是渐渐的会发现时间它不等我。
回头想想那几年,我真的没时间,一天到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总怕自己经验不足,学生的成绩会不好,上课按照教参与教辅资料进行“大满灌”,也因此我的备课本上总要写很多;课后要多布置练习,做了练习得讲解,科学课不够时间就找其他课。这样的拼时间、拼力气,没有新意的教学让我感到疲倦沮丧,感到无可奈何。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课堂纪律越来越难以维持让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所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样一句话:阅读是最长远的备课。这句话,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找到了我困惑的原因。我需要改变,我的改变要从阅读开始!
于是我重新翻开因为参加教师招考时才看的教育理论书籍,开始我的阅读。它们好像我久违的朋友,有点生疏,但还是敞开心扉接纳了我。与我尽情诉说教育中的悲欢离合,给我指点迷津,帮我释疑解惑。我得到了很多感悟,因为有了一些教育教学实践经历,这些文字带给我的感悟比以前理解的更加深刻,都是我以前死记硬背时所不能体会到的。
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这样,阅读改变了我的心态,改变了我的理念,改变了我的课堂。原来教学也可以这么美好!我不再一团乱麻,不再瞎折腾,开始理性的工作,学会反思自己:与其抱怨教学的繁重单调,不如行动起来自己给工作增添色调;与其埋怨学生难教,不如多寻求方法,对症下药;与其让学生一遍遍写概念做练习,不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的课堂从教师的知识灌输变成了孩子们的自由发言提问,学习摩擦力的课时,孩子们就摩擦力存在的好坏进行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辩论,热闹激烈;我的课堂从枯燥的学习场所变成了创新制作的展示大厅,孩子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轮船、纸桥、保温杯风格各异,创意十足;我的课堂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孩子们观察校园的植物、做恒星周年视差的演示,认真投入……
或许这些改变没有多大的新意,对优秀的教师而言,这些改变后的状态就是常态,但是对我而言,已经是一种进步。因为阅读,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处理问题更加机智,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因为阅读,我的教学材料得到积累,课堂语言、课堂资源得到丰富,课前备课变得轻松自信。因为阅读,我的教学方法更加艺术,课堂实践活动更加多彩,孩子们也更喜欢我的课堂。
如今我早已把过去抱怨的时间用在了阅读上,把过去监视孩子学习的精力用在了阅读上,把演练这永远也做不完的教辅资料的时间用在了阅读上。我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加忙碌,只是改变了生活的方式,充实了生活的内容。阅读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常态,我开始习惯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科学课》等经典著作摆在了我的书桌。每天清晨,用阅读这种独特的方式开始我的一天;每天晚上,等周围安静下来,认真读几页书来结束我的一天。
就这样,改变自己的科学课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阅读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6 20:28:2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