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随笔集 [复制链接]

1#

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随笔集

 

舟山行随笔之一: 


感想在舟山


萧山区闻堰镇小 沈华梁


近日有幸参加了舟山的一次活动,活动中6位教师给我们带了三个观点报告、三节精彩的课,当然还有喻老师的精彩讲座,无论是观点报告、研讨课还是讲座,都很好的贯彻了长时探究这一主题,让我对长时探究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真的是饱餐了一大顿。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心中的感触却还依然在跌宕,不能平息。这次活动中3节精彩的课,带给了我学习的契机,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想法。


第一节课是舟山定海区廷佐小学王燕萍带来的《用水测量时间》。王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原先3个活动体调整为2个活动,挤出了时间让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进行探究。我对于本节课的想法在于实验的设计。王老师一开始让学生用200毫升的水,测试第一个10毫升所用的时间,再测试第二个10毫升所用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钱210毫升所用的时间,推测第一个1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和第二个1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那么能否把这2个活动整合成一个活动,首先让学生测试第一个1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再预测第二个1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并测试所用的时间,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推测第三个、第四个……10毫升水的时间,并测试。最后让学生把每个10毫升水所花的时间列出来,根据这组数据分析得出,随着水位的降低,水流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


还有我们以前都采用测试单位水量花费的时间来进行探究,事实上由于水在流动,学生很难精确的控制水量,那么能否采用测试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量来进行探究(例如在20秒内流出多少毫升的水量)。这样做避免了看不清水量带来的麻烦,同时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证明随着水位的降低,水流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第二节课是萧山区新塘小学赵海军带来的《我们来造环形山》,赵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对立双方的精彩辩论,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虽然这一节课最终没有结论,但是这样没有结论的课让学生经历了思维的深度探究,比得到结论更让学生有收获。在赵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一开始思考最多的是模拟实验操作。如何才能尽可能真实的模拟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我们科学教师采用了沙子、糊泥、面粉等来模拟月壤,再用鹅卵石、铁珠、弹力球等物体来模拟陨石撞击,为了让撞击更真实,我甚至提出了用塑料气压枪,射出BB弹来模拟,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真实的模拟陨石撞击,例如中央峰、陨石坑的宽而浅、陨石到哪里去了……这些现象都无法模拟出来。后来有了俞老师的点拨,我明白了在我们的课堂中是无法真实模拟陨石撞击的,模拟的程度是很浅的。


既然这样,教材中模拟陨石撞击的实验,不一定要在课堂中展示出来,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只要学生能科学的解释、自圆其说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那么本课的课题是否还合适?我们来造环形山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这节课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本课课题能否更改为《月球的环形山》?


第三节课是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倪章瑜老师带来的《米饭、淀粉和米饭的变化》,倪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当学生纠结于甜味的产生由于咀嚼时,倪老师并没有自己挑明什么原因,而是继续顺着学生的思路,来阐述这个甜的物质,(期间5个学生都说是由于咀嚼产生甜味的,并且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这种以生为本的理念很好的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在倪老师的这节课中,我感受对于小资料的出示时间,对课堂的影响很大。本课中倪老师在应用碘酒和淀粉的化学反应,来检测食物中的淀粉时,首先出示了4种食物,接着出示了各种食物的成分表,再接着做检测试验,为了证明少量淀粉也能产生化学变化,倪老师独具创新的把青菜叶脱色后,再进行实验,产生了蓝色的新物质。在已经知道了食物都含有淀粉后,再进行的验证实验,青菜叶没变色,学生已经能根据食物成分表(淀粉含量的多少)猜测出由于青菜叶淀粉含量少,因此没有发生颜色改变,后面的青菜脱色试验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把小资料放在后面出现呢?首先出示各种食物,让学生猜测它们是否含有淀粉,再用实验检验检验出胡萝卜、土豆和黄瓜含有淀粉。青菜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是否就不含有淀粉呢?教师在此时出示小资料青菜含有淀粉,学生还再有疑问的时候,出示青菜脱色试验来验证。


以上的这些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想法,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5 10:13:1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舟山行随笔之二:


在听课过程中找寻答案


萧山区人民路小学  徐瑶


201257,我们一行15人前往舟山定海区,参加为期三天的“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这次的活动主题是“长时探究”,而活动形式也和以往有所不同,不禁让人耳目一新,先是由一个教师做观点小报告,内容是三个地区对“长时探究”的一些理解和建议,以及阐述本课的设计意图和所需要传达的教学理念。一个观点报告后就是来自三地三堂不同风格的展示课,分别是定海区廷佐小学王燕萍《用水测量时间》、萧山区新塘小学赵海军《我们来造环形山》、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最后的压轴讲座也是重量级人物——省教研员喻伯军。


刚看到这个主题时,我脑中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是长时探究?怎样提高长时探究的有效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试图从三位教师的课中找寻答案:


首先,第一节课《用水测量时间》中,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教材,有效整合探究活动,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原教材安排了多次测量“300毫升的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一定的装置流出一定量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而王老师将教材中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两个活动,并对教材做了灵活处理:第一个实验改为“测量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所需的时间”;第二个实验改为“测量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我想,如果对教材没有足够的把握,是不会对教材做如此大的改动和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时间和互动时间,实现长时探究的有效性。而最后,长时探究的效果也出来了,通过两个有层次性的实验活动,学生对水流的速度受水位高低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第二节课《我们来造环形山》中,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非常重视长时探究中的研讨环节:包括实验前的研讨,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而且通过有效研讨,突破了活动中的重难点;实验后的研讨,赵老师则采用辩论这一独特的形式,使得实验后的研讨很激烈,大大提高了研讨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到最后,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比我们平常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却更有价值,因为在宇宙单元的教学中,重点关注的是课堂上学生不断出现的疑问,猜测假设,激烈的辩证,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对自然的那种敬畏。


在最后喻老师做的讲座——《长时探究的实质》中,我终于找到了更加明确的答案,所有的疑惑迎刃而解。什么是长时探究?长时探究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一种诠释,找到一种途径,有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和空间,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和我们实际的教学策略结合起来,使我们心中的理想结合起来。怎样提高长时探究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聚焦的问题,足够的材料,充足的时间,良好的研讨,合适的指导。


 每次参加完教研活动,总有许多想说的,但往往因为学校中的很多琐事,或是日常的教学工作而耽搁了,而过段时间要再想写些什么,却发现脑子一片空白。所以,一回来就要强迫自己写些什么,为了这次活动,也为了自己,留下些痕迹。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舟山行随笔之三:


把研讨机会留给学生


萧山区瓜沥三小  汪钢均


579日,在教研室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萧山的科学教师团队参加了在定海区廷佐小学举行的“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围绕“课堂互动交流”这一主题,来自三地的6位老师分别做了三个观点报告和三堂精彩的示范课。课后,浙江省教研员喻佰军老师与大家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报告,为我们科学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引领。


三天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对“长时探究,有效研讨”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我借用陈荣林老师观点报中“长时探究中研讨的三点意义”,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对三节课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请批评指正。


组织学生有效的课堂研讨,有助于我们突破教学难点。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采取了自制教具、改进实验等方法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这样的突破具有针对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的课堂同样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深入有效的研讨,进而来突破教学难点。定海区廷佐小学的王燕萍老师执教的《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利用滴漏装置进行两次10ml滴水计时,感受水流等时性之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尝试滴漏计时实验2分钟并交流操作经验。这一设计看似多余,其实不然,进行10ml水的滴漏计时,从操作层面来说是一个难点。10ml的水滴速很快,如学生操作不规范,合作不默契,那么肯定会导致实验出现大误差。而正是王老师花了短短2分钟的时间,是学生很快发现了实验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达成了实验操作要领的共识。这样的研讨,不仅仅突破了本课实验的操作难点,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还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体现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所以,最后在学生会汇报实验数据的时候,大大地提高了组内两次滴漏计时的准确性。


组织学生有效的课堂研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孩子在进入课堂前,他们的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在良好的研讨氛围中让每个人都有交流、展示自我的认知,同时也倾听、体验、感受同伴的认知体验,在研讨的过程中完善巩固自己的认知体系。我们新塘小学的赵海军老师执教《我们来造环形山》,赵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氛围更使轻松融洽。赵老师通过让学生正反辩论,寻找证据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支持撞击说的,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反对撞击说的,旁敲侧击,也是得理不让人。直到最后,双方还是各执己见,没有定论。赵老师的一句话“那么我们今天上了一节没有结论的科学课,是不是没有任何收获呢?”,更是让我们回味无穷。赵老师在《我们来造环形山》的教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研讨中明白科学研究需要“收集证据——有证据地推测——模拟实验(推理假设)”。无论是支持撞击说的,还是反对撞击说的,只要能提出有根据的推测就是一种有价值的研讨。


组织学生有效的课堂研讨,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科学教学提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以学生的前概念为教学的起点。当我们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我们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充分地做好课堂预设,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做好准备。瓯海区仙岩霞霖小学的倪章瑜老师在执教《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时,让学生探究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饭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学生有的说干巴巴的,有的说有淡淡的清香,有的说仔细咀嚼有甜味……从学生的研讨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米饭咀嚼后是什么味道的,这种生活经验是缺乏的,所以倪老师马上让学生进行品尝米饭活动,再出示温馨提示后让大家来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


研讨是思想的交流,是智慧的碰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让我们在探究中加强研讨,把研讨的机会留给学生,做一个学生的引领者,发挥研讨的价值。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

 

舟山行随笔之四:


青菜脱色实验再谈有效研讨


萧山区瓜沥三小  汪钢均


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中,来自瓯海的倪老师和廷佐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为我们精彩地演绎了《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其中,倪老师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探究多种食物和碘酒发生的变化时,对青菜是否含有淀粉?这一问题产生了质疑。全班10多个小组,只有1个小组的青菜叶上产生了一点点的蓝紫色。于是,倪老师在让学生进行简单猜测原因后,解释说:“在实验中,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我们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像青菜中的绿色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判断蓝紫色的产生。老师把青菜中的绿色去掉后做了滴碘酒的实验,结果会怎么样呢?”然后,倪老师播放了“青菜在酒精中的脱色实验,然后滴加碘酒变蓝紫色实验”视频。视频,确实对青菜遇碘酒是否产生蓝紫色即青菜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课后互动交流中,省教研员喻老师也提出了“你怎么看待青菜实验?”这一问题,倪老师和大家进行了观点互动交流。就这一环节,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倪老师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明白,在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排除一些干扰实验及结果判断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实验更接近于事实真相。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探究活动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探究精神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像科学一样来研究科学,学习科学。


其次,倪老师在自己做下水实验时也像初中老师进行了咨询探讨,青菜经过脱色实验并不会破坏青菜内部构造,也就是说青菜在脱色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后来实验中脱色菜叶产生蓝紫色仍是我们判断菜叶中是否含有淀粉的重要依据。


第三,我个人觉得倪老师的这一环节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视频““青菜在酒精中的脱色实验,然后滴加碘酒变蓝紫色实验””来寻找青菜中含有淀粉,这是老师预设的过程。应该说,这个预设是比较细致周到的。但是,这样的“脱色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整堂课下来,学生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根据“含有淀粉的物质遇碘酒变蓝紫色”,而是够真正产生了新物质,我们通过肉眼是无法判别的。那么在这里青菜由绿色变成白色,会动脑筋的学生他首先考虑的是菜叶在这一过程是否产生了化学变化?这样,学生是不是会留下一个印象,老师在这个实验中做了“手脚”,“偷换”了青菜?


预设是完美的,其实学生的生成也是精彩。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弃预设,根据“全班10多个小组,只有1个小组的青菜叶上产生了一点点的蓝紫色”这一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因为,在课堂上也有学生提出来再做一遍实验,看看青菜到底会不会变色?其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也正如倪老师说的,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我们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再做一遍实验的前提是排除干扰因素。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围绕“适度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研讨”来这样设计下面的环节:


1、当“全班10多个小组,只有1个小组的青菜叶上产生了一点点的蓝紫色”时,老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把变成蓝紫色的青菜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大家观察一下,然后来说从他们蓝紫色的青菜叶中有什么发现?也可以让各组回忆一下,你们在实验中是怎么操作的?


2、各组说说自己的实验操作,特别是实验成功的这个小组。其实,我们发现,产生蓝紫色的小组他们无意中把菜叶折伤,使碘酒渗进菜叶中了。其他小组的碘酒是在菜叶表层,很难进入菜叶。


3、还有其他因素会导致实验中青菜叶没有明显产生蓝紫色的原因吗?再次出现食物成分表,学生会发现青菜中淀粉含量极低,所以青菜变色会比较缓慢或没有明显变化。


4、再次实验,检测青菜遇碘酒是不是会变成蓝紫色,从而判断里面是否含有淀粉。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研讨氛围,或许学生给我们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5#

 

舟山行随笔之五: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萧山区南阳小学  徐署灵


有幸与优秀教师一起舟山学习,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感受颇多。


小学科学实施新课标以来,科学课堂讲求探究学习,而长时探究,又将科学学习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长时探究的涵义是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的、较长时间的、连续不中断的观察实验活动。长时探究讲求探究的连续性,让学生能经历如同科学家般的探究过程。


王燕萍老师的《用水测量时间》一课,从日晷的回顾联系到夜间计时的水钟,并将书本中的探究活动改成三个步骤。首先提供材料设计和试做实验,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探究中发现会影响自己的滴漏实验的因素,从而提出注意事项。再研究连续的10ml水滴出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水的等时性。最后根据之前的实验猜测并研究前100ml和后100ml水滴出的时间。从而让学生发现水位的高低能影响水的速度。学生探究时间长,而且效率高。


倪章瑜老师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对教材进行了改编,让学生了解米饭在口腔内的味觉的变化,并让学生通过比较淀粉,碘酒和两者反应物的颜色变化,领悟化学变化的含义。最后在出示多种食物让学生探究它们与碘酒发生的变化,并出示淀粉含量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与碘酒之间的变化不同。


赵海军老师的《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更是精彩。首先猜测年龄,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学生观看图片,发现特点并进行仿造,在仿造过程中得出结论。第二部分让学生对更好的仿造环形山选择实验器材,对环形山的形成做好铺垫。赵老师提出模拟实验的的概念,并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鼓励学生用证据证明观点,将学生分成两方,各自就支持陨石撞击说和反对陨石撞击说展开了精彩的辩论。


听完这三堂课,让我成长了不少。首先是三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掌握和整改,这是我们年轻教师很难掌控的一点,好的课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整课的内容。《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将原本的模拟实验分成了模仿和改进两部分,让学生选择材料,为后来的辩论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后期进行辩论时也变得有据可依。其次是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在探究中学生从暴露前概念到反思再到修正自己的已有概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如何安排探究活动也必须以此为前提。《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将实验细分,让学生的已有认知不断地得到修正。除此以外,赵老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课堂探究中,赵老师以环形山为依托,向学生传达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以及思考过程,积极地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课后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的讲座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各位优秀的教师对三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同样让我学到了很多。长时探究,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我们的教育不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能有科学家的精神么?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同样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理论知识不是很充实等等,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多充实自己,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更好地遨游科学的世界。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6#

 

舟山行随笔之六:


教精于思,成于行


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缪小杰


579日期间,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定海、瓯海、萧山三地小学科学联谊会暨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短短的几天,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小学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的活动主题是小学科学长时探究中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研讨,定海、瓯海、萧山的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他们的课堂,三位老师各具特色,学生探究氛围很浓,三堂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科学课可以这样开展,呈现了不同的风格,体现了相同理念—长时探究。


印象深刻之一:三堂课


第一堂课是定海廷佐小学的王燕萍老师,短短的四十分钟,学生总共进行了四次活动(练习操作:244秒,第一个10ml与第二个10ml时间比较:445秒,学生讨论预测:210秒,第一个100ml与第二个100ml时间比较:87秒),听了这堂课,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的课堂,在课堂里,我也让学生进行了实验,为什么不能像王老师这样收放自如,为什么学生实验失败的几率很高,原来实验前的指导非常重要,哪怕是很小的细节,这堂课我也上过,我回想自己的课堂,让我颇感惭愧,我总是抛出一个实验,指点几句,就让学生开始实验,实验开始后,学生问题层出不穷,十多分钟的实验,总是不停的在帮学生解决一些很琐碎的问题,而没有对实验过程多多指导,这让我意识到要上好一堂课,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我想我们科学老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前技巧。


第二堂课是萧山新塘小学的赵海军老师,赵老师的诙谐幽默让整个课堂妙趣横生,最精彩的莫过于最后在赵老师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之间那场精彩的辩论,使整个课堂就像开了一个学术会议,一个个小科学家都各执一词。赵老师的课堂让学生进入到了这个话题状态,打开了学生思维,让我想到在今后的课堂中也应该从学生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堂课是瓯海仙岩霞霖小学的倪章瑜老师,倪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一起去寻找化学变化,最喜欢学生在那接近十分钟的时间里对青菜、番薯、黄瓜等食物的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120分钟,三堂课,让我对科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科学课是学生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基础(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差异),要让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色。


印象深刻之二:互动交流


有幸能听到喻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很大。喻老师在讲座中抛砖引玉,评课老师的精彩观点,现场亮出的各路观点,让我对评课有了很好的认识,原来一堂课的背后还可以挖掘这么多东西,这也启发我如何对自己的课堂去反思。喻老师的讲座让我开始认识到了长时探究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有益之处,我想我在今后的课堂中也会去实行这个理念,以学定教,共同发展。


印象深刻之三:董校长


记得59日中饭时,董校长和我们几个萧山的老师聊了10多分钟,这看似很短的几分钟,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对于小学科学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也让我不禁惊叹这位领导对小学科学的重视,董校长说:“科学是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绝对错误与正确之分”,这句看似很普通的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很大,教学过程中,我想我也不必过多的将目光集中于一个问题的对与错,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董校长的很多观点让我感受到小学的科学是应该接近生活实际的,学生生活周围的环境,从那里来,回那里去。


最后,我想说这次舟山行,让我收获很大,我也开始思考自己教学的方向,科学课给学生带去什么?这堂课给学生带去什么?上完课学生获得了什么?这些问题已经开始慢慢浮现在我的脑子里,我想科学课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让我更加有动力前,相信有一天,我会慢慢的领悟科学的真谛,教学的意义,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将我的反思付诸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7#

 

舟山行随笔之七:


我的点滴积累


萧山区义蓬二小  张来标


想到要去舟山参加教研活动,着实让我兴奋了好几天。直到7日下午终于见到了教研员杨老师和参加活动的同事们,坐上了去往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区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暨定海区第十一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的大巴,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58,活动如期举行。一天的时间,让我感觉到很充实。我们听了来自定海的陈平军、萧山的陈荣林、瓯海的倪仙秋三位老师带来的3个观点小报告和3堂精彩的科学课。最后还听取了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的讲座。


在我见到活动主题是关于“长时探究”的时候,我并不能理会这种探究方法的内在含义、方法和作用。听了喻老师的讲座后才明白长时探究是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一种诠释、找到的一种途径,让学生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和空间里,结合我们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我们心中的理想而开展的探究活动。我们都知道,如果知识是由教师硬灌输进去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就算是迫于压力硬掌握了,持续的时间也不长。而长时探究却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触动他们内心的求知欲自己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会很高。在喻老师的讲座中我还学到了学生开展研讨活动的意义。


听完讲座再回想听过的三堂课,我才真正感受到三位上课教师的用心良苦。三位老师不管是探究活动的设计还是方法的选择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


定海王燕萍老师执教的《用水测量时间》,通过有效整合实验,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王老师把教材中多次测量“300毫升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的活动整合为“测量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所需时间” 和“测量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所需的时间”两个实验。这样做,既能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又能给学生让出了足够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真正达到“长时探究”的时间跨度要求。由于老师给的时间比较充分,学生能在开展实验的同时,记录好实验数据。王老师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水流动具有等时性”的结论。第二个实验再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让学生猜测“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水和第二个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认为这两个100毫升水流出时间是相同的,而且是简单的流出10毫升水时间的十倍关系。然后实测200毫升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与预测结果形成冲突,使学生产生想要解决这个疑问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但是,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首先,第一个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水流动具有等时性”是不是对第二个实验造成了干扰,甚至于在想是不是误导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学生在做第二个实测实验时是不是对“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理解地不够清楚就开展了实验?


我们萧山的赵海军老师执教的《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开展了一场自由辩论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赵老师在上课一开始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抓住了学生的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开展“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的环节中,以自由辩论赛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反驳对方的陈述,给学生以足够的“长时探究”空间维度。在辩论赛开始之前,对支持陨石撞击说和不支持的学生进行了分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的辩论也变得异常火热而又不失严谨。在这场辩论赛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也感受到了研讨的作用。虽然他们的论点有时候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我们看到了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享受了这个过程,使这节课达到了高潮。虽然在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但是这也正符合了科学前进道路上辩证发展的规律,让学生知道有时候没有确切的结论也是一种“科学”地做科学的体现。


瓯海的倪章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让学生通过口尝、手做、眼看等多种途径,给学生充分的感觉空间。倪老师以米饭放在嘴里会变甜和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两条主线,让学生亲身去感受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这样的亲历过程,加深了化学变化的印象。倪老师展示的“青菜脱色和遇淀粉变色”的实验也是这节课中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


以上是我在舟山三天的时间里,听课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一点积累,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专家和前辈们批评指正。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8#

 

舟山行随笔之八:


思考中前行


萧山区金帆学校  楼格思


前言:201257日,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定海,萧山,瓯海三地小学科学教学联谊会暨定海区第11届小学科学教研之春活动”。本次活动主题“长时探究”,一个体现课程“以生为本”理念的关键词萦绕耳际——


一、“长时探究”三个小报告


本次活动在每节课伊始,都安排了结合本课教学有关小学科学课堂“长时探究”活动开展的观点小报告。三个小报告细致剖析每堂课的教学设计生成过程及教学想法,同时阐述了有关“长时探究”的内涵及课堂操作的相关策略。从理论和实践让与会教师建构起课堂“长时探究”的新概念。聆听这些从小报告我们看到许多独特的“想法”与“思考”。


1 长时探究需要对教材再处理


无论是《用水测量时间》,还是《米饭、淀粉和米饭的变化》,亦或是《我们来造环形山》为保障孩子开展有效长时探究都对教材做了手术。比如《用水测量时间》教材安排了多次测量“300毫升的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活动。王燕萍老师的课做了这样的处理:第一个实验改为“测量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毫升和第二个10毫升所需的时间”;第二个实验改为“测量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改动是有其想法的:节约探究实验的时间。测定几次100毫升下滴的时间显然费时费事,两次测定10毫升下滴时间显然要要少得多。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样的改动是必要的。这为我们课堂“长时探究”提供一种思路:整合教材、整合实验、精简实验、精简过程为学生有效“长时探究”闪展腾挪。


    2、长时探究需要建构科学概念


长时探究不是简单的让孩子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探究活动,它需要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需要在探究活动中让孩子经历从科学前概念的此岸到达科学概念的彼案的过程,恰当的时机让孩子经历科学思想的洗礼,也就是“核心科学”概念的建构。《米饭、淀粉和米饭的变化》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带有这样的意图。《我们来造环形山》通过暴露学生前概念,采用找证据、辩论的形式帮助孩子来形成一些科学思想:事实说话;学会推想……没有科学概念建构的长时探究是低效高耗的。


二、“长时探究”三节课


1、这样的处理可以吗?


《用水测量时间》整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长时探究的时间保障,可取。但总有“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之嫌。教材要处理,但不能丢失教材的“核心价值”。


纵观本课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实验研究“水位高低影响水滴快慢”这一活动有失偏颇。教材的核心价值有两:其一,初步体验感受用水计时。(1、体验用水滴计时的等时性。这是教材多次测量“300毫升的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活动目的。)其二,体验感受用水计时工具设计与发展。(1、探究水位高低影响水滴快慢”;2如何改善用水计时工具,保证水滴的等时性。)而且,体验感受计时工具的设计与发展是本课的核心概念之一,需要每节课去落实,因此不可偏废。相反,从学生感性经验来说:水位的高低影响水滴的快慢,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思维判断。因此让学生通过预测并测定200毫升的水流出第一个100毫升和第二个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探究的价值不大。可以简单的操作让孩子“1234”数数下滴的水滴,孩子很快发现,水滴的速度会慢下来,自然孩子能想到水量多少、水位高低影响水滴快慢。恰在这时让孩子观图思考“水钟的设计”,孩子思维的落脚点就在“水钟”的改进、“水钟”的设计上了,最后思维提升到计时工具设计的核心理念——等时性,水到渠成为下节课制作等时性较强的水钟铺垫。因此个人认为本课古代水钟的发展史当讲;水钟的合理设计当探究;这些是属于课堂长时探究内容范畴,长时探究不单单指向探究实验。


2 模拟实验走向哪里?


赵老师的《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首先通过认识环形山特点,然后模拟实


验,再正反两方的辩论来帮助学生思考推想月球产生环形山的原因。月球环形山如何产生在当下也许没有确切的答案。因此教材中就把大多数人认可的“撞击说”作为主要探究内容并安排了模拟实验。这一模拟实验的价值是让学生找到这种学说推想的证据。同时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思考、质疑、完善推想。比如“陨石去哪了?” “撞击中,环形山的中央峰如何形成”……这些思考与辨析是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好举措。赵老师,没有答案的开放课堂也正是为了让孩子的探索继续、辨析质疑继续。


在赵老师上完《我们来造环形山》后,喻老师提出关于本课模拟实验的价值思考。有关地球运动及相关宇宙的探究内容总是有许多模拟实验。这些模拟实验与真实情境相距很远。诚如喻老师所说有些模拟实验价值也许还是当前的一些科教视频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那么针对这一课,模拟吗?是否可以演示模拟——辨析质疑(撞击说)——视频观看——课后留疑(了解模拟与真实情境距离,启迪推想思考)


3、“化学变化”是否早了点吗?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米饭的变化》教学中定位比较高努力通过长时探究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概念。比如面粉、碘酒、滴了碘酒后的面粉三色对比,到观察各种食物滴酒变色,来验证化学变化。以及教师通过“脱色”实验来验证青菜里确有淀粉,只不过含量多少、变色快慢的问题。如此上下来,“新物质”、“化学变化”这些概念得到一再强化,让我作为听课老师最纠结的是这种变化的“新物质”是什么?老师能告诉我吗?颜色变化就能判断产生新物质吗?把化学变化伴随的一些现像能作为判断是否化学变化科学吗?。因此,有这样感觉把“化学变化”的概念在本课出示还是早了点。不妨补充出示一段资料让孩子阅读了解一下产生的新物质。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9#

哈哈,谢谢,你一篇篇上传,我一篇篇学习。

TOP
10#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谢谢!
TOP
11#

活动之后都来写写反思,这样的活动效果就更好了!萧山老师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TOP
12#

学习着,进步着。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3#

写得都很认真,值得称赞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14#

 

    很奇怪!为什么我看见第一篇反思里的观点居然和网名“黄金牛”老师的很多观点是一样的?难道“黄金牛”就是沈华梁?解惑“黄金牛”=沈华梁?


    这第二篇、第四篇反思,我在论坛上也早就看过了,可恶的三江侠,反复发。过分!为了提醒我们记得多看看也不要这么欺负我们哈!嘻嘻


    不过还是谢谢辛苦的三江侠,做了那么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给我们大家学习!像萧山的科学老师致敬!


    如有说得不敬之处请楼主千万不好生气的呦!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5#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2-5-16 13:01:00的发言:
 

    很奇怪!为什么我看见第一篇反思里的观点居然和网名“黄金牛”老师的很多观点是一样的?难道“黄金牛”就是沈华梁?解惑“黄金牛”=沈华梁?


    这第二篇、第四篇反思,我在论坛上也早就看过了,可恶的三江侠,反复发。过分!为了提醒我们记得多看看也不要这么欺负我们哈!嘻嘻


    不过还是谢谢辛苦的三江侠,做了那么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给我们大家学习!像萧山的科学老师致敬!


    如有说得不敬之处请楼主千万不好生气的呦!


你没见过我,下次见到了你留意一下我的肚子,然后你就知道我会不会生气了!哈哈!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6#

以下是引用三江侠在2012-5-16 20:49:00的发言:

你没见过我,下次见到了你留意一下我的肚子,然后你就知道我会不会生气了!哈哈!


   猜猜你这家肚子一定很大的,是肚量也成正比例发展吗?呵呵!不许打我脑袋哈!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7#

很好的资料,谢谢分享,学习了。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