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沈银彬专帖 [复制链接]

271#

一下谁轻谁重----称一称的方法有哪些

称一称的方法有哪些

一上谁轻谁重20190312

(一)摸一摸和掂一掂

比较物体谁轻谁重有哪些方法?

生:用眼睛看(预测)

生:用手摸

师:可以用手摸出轻重吗?

生:可以

于是我让这个学生摸一摸物体(我用手拿着物体,他只是用手指轻轻摸了摸),他说可以比较。我怎么看不出这也可以比较?

于是,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他这个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吗?

生附和:可以。

我真是苦笑不得。不是掂一掂吗,怎么变成摸一摸了。

反思:我可能没有听清楚学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倾听出现了问题;也或者是我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区分摸和掂的不同。

(二)称一称的方法有几种

比较物体轻重,用称一称的方法,学生都能想到。但是都想到了,把两个物体直接放在天平的两端称,而没有想到课本插图中的天平使用方法。我干脆就用学生想到的方法来称一称,结果比较轻重的结果还是有部分学生出差错,当然大部分同学测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大部分同学的结果都是对的。最后勉强总结得出,相对而言,称一称的方法比掂量、预测的方法好一点。

下节课用课本插图中介绍的方法试一试。





TOP
272#

五下《给冷水加热》——为什么气球皮会鼓起来

为什么气球皮会鼓起来

五下《给冷水加热》20190312

装满冷水的试管插入热水盆里,试管口气球皮会鼓起来。有学生坚持说气球皮鼓起来,水的体积没有变化。



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冷水和热水的重量,学生读数就会出现偏差,有些同学说重量变化了。用天平或许可以掩盖这个问题。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3-12 21:37:37
TOP
273#

这个学生说到摸一摸,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掂,但是可能他说不出这个字。可以让他摸,看他怎么摸,摸表面还是放手上?提问:怎么摸更能比较。放手上,然后说这就是掂的方法。
TOP
274#

还有下面称一称,你用直接两物体称量,发现有些学生弄不清了,是不是可以顺势引导,那要是有10件物品还分的清吗?再提供回形针,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下节课再试试。
TOP
275#

如果一节课要完成,可以让一个学生来示范两物一起称的过程。如果学生弄清了轻重排序,就问要是物品增加呢?或者问那重的物体比轻的重多少呢?引出左物右码的科学方法。如果学弄不清,那引出的更快。这样你看可以吗
TOP
276#

回复 275楼章俐鑫的帖子

真好,这样引导,自然顺畅,下节课我试试
TOP
277#

回复 275楼章俐鑫的帖子

确实,排序是低年级的弱点,太过复杂,回形针的使用是教材编写组的匠心所致,但为何要用回形针,还得经历你说到的步骤,那将印象深刻,符合认知需要。
TOP
278#

一下谁轻谁重——给材料找茬

给天平秤找茬

一下谁轻谁重20190314

你能发现两幅图中天平秤有什么不同吗?我是课后才发现,怪不得学生数据会不一样!

    
TOP
279#

回复 278楼沈银彬的帖子

类似杠杠尺,一个不是等力杠杆
TOP
280#

回复 278楼沈银彬的帖子

这是同一个吗?用前的调平对于一年级孩子有些困难吧
TOP
281#

称一称的方法有哪些

一上谁轻谁重20190312

[color=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3/12 21:05:46

这个思考好,学生的认识和我们的认识有差距!这时候要让学生体验一下,摸是不是能摸出轻重!
TOP
282#

沈老师对课堂教学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收获了很多的资源,赞一个。
TOP
283#

上过这课,比重认识很难,曾经直接天平称重量
TOP
284#

一年级下册《认识物体的特征》木质螺母平铺数量是多少

一年级下册《认识物体的特征》木质螺母平铺数量是多少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3905.aspx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3-19 16:23:54
TOP
285#

回复 280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同一个天平,却出现平衡和不平衡两种不同状态
TOP
286#

回复 283楼严益锋的帖子

是否可以用电子秤直接秤啊
TOP
287#

实验效果很明显

实验效果很明显

五下空气的热胀冷缩20190319


刚刚烧开的热水,食堂冰柜里刚刚取出的冰水(冷冻箱里放了50分钟左右),太阳底下晒了一个小时的自来水,做起来时,实验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TOP
288#

回复 287楼沈银彬的帖子

期待学生实际测量的记录单的呈现
TOP
289#

实验效果很明显

五下空气的热胀冷缩20190319


刚刚烧开的热水,食堂冰柜里刚刚取出的冰水(冷冻箱里放了50分钟左右),太阳底下晒了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3/19 16:33:26

提供学生活动的材料很严谨,赞!有结构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要素之一!
TOP
290#

实验失败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实验失败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3926.aspx


TOP
291#

回复 284楼沈银彬的帖子

下个星期要上这节课,正好翻到了沈老师的关于认识物体的特征的帖子,运气真好
TOP
292#

看了沈老师的课堂照片,感觉好丰富啊,让我也很有冲动想要好好记录一堂课了!
TOP
293#

一下《认识物体的特征》木质螺母平铺数量是多少

       再上一年级下册《认识物体的特征》

20190321



木质螺母平铺数量是多少?



这是爱牛科学工具箱里的木质螺母,立起来平铺一层,到底算几个呢?20个?24个?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3-21 22:06:11
TOP
294#

       再上一年级下册《认识物体的特征》

20190321[/font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3/21 20:59:26


个人觉得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孩子动手操作是重点!怎么摆只是方法问题,做了才能更好的找到方法!
TOP
295#

银彬,上课真认真,支持
TOP
296#

向沈老师学习啊,这么认真
TOP
297#

回复 293楼沈银彬的帖子

一年级没有上过,三年级都很难管,一年级更难吧?
TOP
298#

五下《浮力》教学反思

五下《浮力》教学反思


一、优点

用推压测力计,容易实验操作,用塑料量杯代替泡沫测量浮力大小。

二、困惑

聚焦一:泡沫浮在水面上,泡沫受到得浮力和重力谁大谁小?

              生:浮力比重力大,所以泡沫浮在水面上。

             老师举例拔河得例子,学生勉强得出:浮力=重力

聚焦二:泡沫压入水中,浮力与重力又是谁大谁小?

               学生一头雾水,懵了。

               师引导下勉强得出:浮力=重力+压力

聚焦三:结论分析时,学生的回答,还是与设想有很大差距。

              生:浮力与压力大小有关;与重力大小有关。。。

三、问题

问题:时间不够,第一班级上课时,只做了一个实验。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1.新工具的出现——推压测力计,介绍花费了一些时间;

         2.理解浮力与重力之间关系,花费了很长时间;

         3.教师扶的太多,实验要求讲的太多。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3-27 08:42:44
TOP
299#

一下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20190326

一下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20190326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本课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将之前用到的物体进行分类,进一步清晰、有序认识它们的属性。先让学生说说物体的特征,然后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本课,用到了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分类。所以本课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用一个特征给物体分类,暗线是通过分类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属性。

        本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认识到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依据相同的特征,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怎样才能让大家统一?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深入。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19-03-26 21:37:33
TOP
300#

五下《浮力》教学反思


一、优点[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3/26 20:41:40

沉浮单元的知识学生理解有难度!关于漂浮物体浮力等于重力的理解,拔河很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如果有现场操作,更利于学生理解。
还可以拓展分析用浸没大部分的物体动态演示:重力大于浮力,下沉,物体排开的水量增加,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直至物体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开始上浮;上浮过程中,在浮出水面后,物体排开的水量减少,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又开始下沉……在反反复复的下沉和上浮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浮力=重力!这时物体既不上浮也不下沉了!


关于压力计的使用,可以用于教师演示和多个实验的验证性操作,如果学生操作的话,要说明:这个压力其实就是教材中的拉力。


泡沫塑料块一般不能悬浮在水中,图中的是压入水中,不能称之为悬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