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全球科学新报道(及时更新中) [复制链接]

1#

[分享]全球科学新报道(及时更新中)






科学家发现巨型乌龟化石 曾以捕食鳄鱼为生



美国古生物学者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发现了一种巨型乌龟化石,据推测,这种乌龟生活在6000万年前。


据外媒5月17日报道,美国古生物学者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的一座矿坑中发现了一种巨型乌龟化石。据推测,这种巨型乌龟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体型庞大,甚至可能以捕食鳄鱼为生。

 

据悉,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的一座煤炭矿坑中,发现了这种巨龟化石。据推测,这种巨龟是在恐龙灭绝500万年后出现的,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时代。

 

古生物学者表示,这种巨龟体型庞大,大小如同一辆汽车一般。它的头骨就有一只足球大小,下颚骨相当有力,可能以软体动物、小型乌龟,甚至是鳄鱼为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30 11:57:2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国发现亿年前小盗龙化石 羽毛具有彩虹光泽



北京时间3月19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小盗龙是一种浑身长满羽毛的恐龙,它生活在大约1.25亿年前。以前的研究认为,这种动物长着宽大的泪滴状尾巴,但是通过2010年在中国东北发现的一具新小盗龙化石进行的研究,发现其实这种恐龙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会发出彩虹色光芒,而且尾巴的末端是两根长长的翎羽。

 

1.带彩虹光泽的恐龙


据一项最新研究称,长羽毛的四翼恐龙小盗龙(Microraptor)生活在1.25亿年前,就像这张图中所示,据说它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早出现彩虹色光泽的恐龙。最近的研究指出,鸽子大小的小盗龙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黑色和蓝色光芒,这与现在的乌鸦或者美洲黑羽椋鸟类似。这项研究的领导者、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茱莉亚-克拉克称,这一发现是有关任何动物-鸟或者恐龙具有彩虹色光泽的最早证据。

 

克拉克及其同事还指出,这种色彩斑斓的光泽或许能让小盗龙的尾羽对交配对象更有吸引力。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将小盗龙化石里的微小色素结构——色素体与现有鸟类的色素体进行对比。该科研组发现,小盗龙的黑素体很长、很窄,并以片状方向排列,这是现代鸟类产生虹色光泽的几大特征。该研究的科研组成员、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部的主席马克-诺勒尔说:“这项研究让我们对这种动物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有了空前的认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2.尾羽


这张插图显示的是一只小盗龙展开四翼,展示它那具有彩虹色光泽的羽毛和两根长长的翎羽。研究论文的联合作者克拉克解释说,翎羽线索在更早的小盗龙化石里也能看到,但是并不完整。她说:“事实上你能够认出它们,但是它们已经破损,因此你无法看到翎羽的末端。”直到2010年在中国东北发现新小盗龙化石,科学家才获得这种动物尾部特征的第一张清晰图片。它的尾部曾被认为是宽大、像泪珠的表面,但是最新化石显示,实际上它更加狭窄,尾端是两根长长的翎羽。这项最新发现还支持了克拉克2006年首次提出的理论:早期鸟类的尾羽进化主要受到性选择的驱使,而不是空气动力学。根据这一观点,尾羽是一个非常奢华的构造,直到后来它才变的对飞行特别重要。

 

3.被时间尘封的小盗龙


科学家通过2010年发现的一具小盗龙化石,确定这种恐龙拥有闪着彩色光芒的羽毛。该研究队成员、中国北京大学的高克秦(Ke-Qin Gao)说:“就在几年前我们还没想过能进行这样的研究。”尽管它的解剖学与鸟类的解剖学非常类似,但是小盗龙被认为是一种非鸟类恐龙,被归类为奔龙属(Dromaeosaur),该属包括凶猛的伶盗龙。克拉克称,有关小盗龙的羽毛,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我们不知道是否(它们拥有)更多绿光蓝光泽,还是更多略微发紫的光泽。”

 

4.质地精良的羽毛


这项最新发现与以前的理论——小盗龙是一种喜欢夜间出没的恐龙相矛盾。这是因为黑色、有光泽的羽毛不是喜欢夜间活动的现有鸟类的特征。现代鸟类能够看到人类无法看到的波长的光和颜色,也许小盗龙也具有相同能力。克拉克说:“我们理解这种动物的方式和它的近亲曾经看到它的方式可能并不一样。至于如何不同,我想现在我们还不清楚,但这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有趣问题。”

 

5.带斑点的恐龙


另一种长羽毛的恐龙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生活在侏罗纪中期,比小盗龙早大约4000万年,该图显示的是正在飞行的赫氏近鸟龙。2010年对这种恐龙化石进行的黑素体研究显示,这种动物的翅膀带黑色和白色斑点,头部长着铁锈颜色的羽毛。布朗大学的卡恩(Carney)表示,这项最新的小盗龙研究将会令我们对带羽毛的恐龙和早期鸟类有更加正确的认识。他说:“该研究为科学家重塑恐龙的颜色所用到的调色板增加了另一种颜色——彩虹色。”
TOP
3#

春波,你的课外关注也很有特色的,已经发了一系列的东西了,谢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

开眼界了!地质世界就是一本翻不尽的历史“书籍”!
TOP
5#

真的还是假的啊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6#






地球40光年外发现钻石行星 表面温度超两千度



这是行星巨蟹座55e的示意图,展示这颗行星的地表被厚厚的一层石墨覆盖,下面是一层全球性分布的钻石圈层  
 
北京时间10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我们的宇宙财富似乎又增加了一些,因为近期科学家们在一颗近距离恒星附近发现了一颗似乎是由钻石组成的行星。

 

这颗行星就是巨蟹座55e,其直径约为地球的两倍,质量则约为地球的8倍,因而被归入“超级地球”的行列。2011年时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它从恒星的面前经过,测算显示其公转周期仅有约18小时。这样一来其表面温度将达到3900华氏度(约合2150摄氏度),这样的环境,加上极高的碳含量,造就了形成钻石的绝佳条件。

 

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收集了关于这颗行星轨道距离和质量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得到了有关这颗行星化学组成的信息。该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尼科·马胡苏汗(Nikku Madhusudhan)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他说:“科幻小说中人们幻想钻石星球已经由来已久,因此当我们真的在宇宙中发现这样一个目标时确实让人感觉不错。”他说:“这是我们首次发现此类特别的行星,它主要是由碳组成的。这一发现将对我们对行星化学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

 

这颗行星围绕运行的恒星距离地球仅有大约40光年,位于巨蟹座方向,这个距离相对而言是非常近的。在夜空中,这颗行星围绕运行的那颗恒星,即巨蟹座55星可以用肉眼清晰地观察到。

 

钻石行星的怪异化学成分

 

新的模型显示这颗行星绕转的恒星拥有很高的碳含量,远远高于我们的太阳。马胡苏汗表示:“如果我们假设这颗恒星和这颗行星都是从同一个原始星云盘中形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地推测整个行星系统都是富碳的。”有关这项发现的论文将会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通报》上。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大卫·斯普基尔(David Spergel)相信这一钻石行星的发现可能代表了一类全新的行星类型,这样的化学组成是前所未见的。他说:“和太阳系中氧和硅占据绝对主导的情况不同,这一行星系统中满是碳。尽管在目前阶段来说,这一发现将会对我们未来对行星系统演化的理解产生何种影响还尚不清晰,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朝向理解行星多样性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TOP
7#

非常丰富又有趣的课外资料!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8#






科学家首次发现一行星与四颗恒星相伴



 

英国牛津大学10月15日发布公告说,研究人员确认了一颗与4颗恒星相伴的行星,这意味着该行星的天空上有“4个太阳”。这是首次发现此类天体系统。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这颗被称作PH1的行星位于天鹅座,距地球约5000光年。它被认为是一个气态行星,体积比海王星稍大,半径是地球的6倍以上。

 

研究人员发现,这颗行星绕着一个双星系统旋转,而同时还有另一个双星系统绕着它转动,这意味着同时有4颗恒星照亮它的天空。

 

双星系统是两颗恒星互绕旋转的系统,这种系统并不罕见,但拥有行星的双星系统并不多。在数以千计的已知行星中,此前只发现有6颗行星是绕双星系统旋转的。而本次发现的行星PH1是第一颗同时还伴有另一个双星系统的行星。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克里斯·林托特说,想象这颗行星的天空上同时有4个太阳的情景是让人着迷的,但这样的系统也让天文学家困惑,不明白这颗行星如何能在4颗恒星的引力下稳定存在而没有被“撕碎”。

 

据介绍,这颗行星是由两名美国天文爱好者在分析Planethunters网站上的数据时发现的。该网站向公众提供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图片,借助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力量分析海量信息。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随后验证了这个发现。
TOP
9#






最新科考显示珠峰生物多样性水平超预期

 

自2009年开始,一场20年来最全面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科考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考察的最新阶段性成果显示,珠峰保护区食物链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水平甚至可以媲美热带海岛。

 

科考负责人之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研发中心主任胡慧建说,发现新的物种是本次科考的最大成果。在此之前,珠峰保护区历次调查记录的脊椎动物有360多种,而在这次科考中发现、记录到的脊椎动物超过460种。

 

“这次新发现的物种主要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沟谷地带。我们这次对一条沟调查得比较细致,其余3条比较简略,”胡慧建说,“我们还想一条沟、一条沟地做下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肯定还有更多物种在等待发现。”

 

此外,根据阶段性成果报告,本次科考还发现了蛇类新物种一种、中国近40年未发现的蛇类一种、中国鸟类和蛇类新记录各一种、未确定的新物种或新记录(种)4种。

 

据胡慧建介绍,除了物种丰富外,保护区内的食物链也保存得非常完整,说明保护区依然保存了较为原始的生态,没有遭到破坏。

 

珠峰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844米,最低海拔约1800米,平均海拔42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地高山生态系统。全世界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有5座位于该保护区内。

 

这里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生态和生物热点区域之一。此前,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曾对珠峰地区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但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仅有1975年以及1991年至1993年的两次,且受交通、设备等条件限制,调查区域较小,结果并不完整。

 

珠峰保护区生态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曹天堂说,本次科考希望在发现物种、评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勾画生物资源轮廓方面取得进展,为保护区未来的规划和科研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TOP
10#

这些最新资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莫辨真伪,随着观测工具的改进,发现也越来越多,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正确率缺越来越低,华南虎等类似事件让我们都有点无所适从!


 


有的时候最新的真实性值得大大推敲!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1#






研究称行星与地球相撞产生月球 进而诞生生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7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分析登月项目中采集回来的20块月球岩石后发现新的证据,证明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早期地球相撞后形成的。

 

分析发现,月球岩石含有一种锌同位素,这是数十亿年前大碰撞的标志。与地球或火星岩石相比,月球岩石中锌的含量更低,但这种锌同位素却更多,这很可能是月球形成时发生了整体融化的现象。锌同位素研究支持这种理论,即一颗相当于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发生巨大撞击,从而创造了地月系统。

 

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就不会有生命。月球诞生后,与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近得多,引发更大潮汐。而这些潮汐对海岸线周围的盐度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类似原始DNA的生物分子进化。
TOP
12#

科技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3#






基因测序仪成人类“解密神器”



 

定制型基因诊断          图片来源:昵图网

 

■本报见习记者 王庆

 

神器,网络热词之一,形容特别好用的工具。目前,基因测序仪可谓生命科学的神器,帮助人们越来越快速准确地解开生命的奥秘,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拉登被击毙后,如何确定死者就是其本人?德国暴发大肠杆菌疫情背后的元凶是谁?怎样为不同患者有针对性地治疗?这些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基因测序仪都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答案。

 

据透露,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基因测序产业将是重点领域。然而,在测序仪器方面,我国却乏善可陈,我们或许可以带着上述疑问来看看先进生产商Life Technologies的基因测序仪器应用于某些领域的故事。

 

广泛应用于确定身份

 

拉登也许想过自己会死在美国人手里,这一刻终于还是到来了。

 

就像在电影中一样,美军特种部队幽灵般潜入拉登的藏身之处,并且很快把他堵在了房间内。

 

抵抗很有限,拉登中枪身亡。这一消息轰动了世界。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疑问接踵而至,拉登真的死了吗?或者说,被击毙的真是拉登本人吗?

 

毕竟,拉登多次被传出死讯,却都被证伪。他也一次次被美国特工接近但又屡次成功逃匿。

 

美国政府对舆论作出的反应很迅速,事发后第二天下午,美国总统国土安全与反恐助理布伦南表示,基因检测结果证明“该尸体和拉登本人达到‘99.9%’的匹配率”。

 

做出这一快速反应依靠的正是Life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基因测序仪。

 

据Life Technologies公司有关人员介绍,利用测序技术,美军和美国中央情报局首先提取拉登的DNA,然后再将DNA与来自拉登家人的DNA参照样本对比,随即便得出了上述结果。

 

其实,这对于基因测序仪来说不算什么,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警方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打击犯罪的日常工作中。

 

找出致命元凶

 

也许你会觉得,上面的内容和普通大众的生活还是比较远。

 

那么,疾病控制和食品安全呢?近些年国人简直谈之色变。

 

即便发达国家也受上述问题困扰。就在去年,德国暴发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

 

患者倒下了,黄瓜随后“躺着中枪”,被认为是带有病菌的“毒黄瓜”,虽然后被证实冤枉,但瓜农的经济损失已然严重。

 

一起“中枪”的,还有中国产的豆芽。造成“误伤”的部分原因是疾控人员一时难以确定疫情背后的元凶到底是什么病菌。

 

这时,科学家们再次掏出了基因测序仪这把枪,事实证明,这一枪打中了目标。

 

据Life Technologies公布的信息显示,该公司使用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合作进行的基因测序得出的数据有力地表明,一种新混合型致病大肠杆菌菌株是导致德国致命疫情的原因。检测结果表明,典型的基因存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这种细菌的侵略性并阻止疫情进一步暴发。

 

“快速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使我们在几天内发现细菌毒力性状的独特组合……使德国经过此次疫情暴发克隆了一种来自不同大肠杆菌致病变型的独特混合类型。”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科学家Alexander Mellmann说。

 

基因测序仪也被用来确诊中国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的第一例甲型 H1N1流感。

 

目前在我国,众多医院的临床实验室已经使用基因测序产品检验乙型肝炎病毒DNA。

 

此外,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以及今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基于基因测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用于大会的食品安全保障。

 

把医疗带入个体化时代

 

在基因测序仪的帮助下,大众的健康有了更多保障,但总有不幸的人被罕见病瞄上。

 

1996年,一对龙凤胎在Beery一家诞生了。惊喜过后,阴影随即压了过来:两个孩子经常呕吐,并伴有腹部绞痛。

 

直到2001年,罪魁祸首才被发现—— 一种名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疾病,并通过服用了小剂量的左旋多巴而缓解了很多症状。

 

但乐观的局面并未一直持续下去。女孩Alexis患上了严重的呼吸问题,男孩Noah的情况也令人担忧。他们又重新求医问药。巧合的是,孩子的父亲正是Life Technologies公司时任首席信息官。随后,在其建议下,基因测序仪这一“神器”再次被“祭出”。

 

当对双胞胎都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和他们的父母、哥哥进行对比研究之后,研究人员和医生建议做出了针对这两位小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增加补充小剂量五羟色胺药物,并使这对双胞胎回归正常生活。

 

基因测序所带来的个体化医疗正在扩展到常见和多发疾病领域。例如肿瘤,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曾在《肿瘤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的报告中表示,肿瘤实际上是基因组改变的一种疾病,找到分子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和个体化医疗,癌症的治愈率就会高很多。

 

“如果把肿瘤比作一座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是通过临床诊断等手段可以诊断出来的肿瘤,诊断之后进行治疗。”他指出,“如果我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了解水面下的冰床,就能找到分子靶点进行靶向治疗,从而大大提高疾病的疗效。”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表示,基因分析是个体化医疗的前提,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在驱动着个体化医疗的进程。

 

今年,台式基因测序仪 Ion Proton在中国推出,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时间成本下降到一天之内,经济成本下降到了1000美元。

 

基因测序服务距离普通人又近了一步。
TOP
14#






美探测器于银河系核心发现未知质量黑洞



一个双星系统中黑洞吸取其伴星物质的示意图


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该局所属的“雨燕”探测器近期在银河系核心附近天区探测到一个强烈的高能X射线源。这一爆发是由一个罕见的X射线新星引发的,这说明该区域存在一个此前未知的恒星质量黑洞。

 

雨燕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尼尔·格瑞里(Neil Gehrels)说:“明亮的X射线新星案例是极为罕见的,在一颗探测器的整个工作周期内也不一定能碰到。而这次是雨燕探测器首次发现此类目标。这真的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所谓X射线新星是一种短寿命的X射线源,它突然出现,迅速达到辐射强度峰值并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逐渐衰退。这种爆发是由于大量气体突然爆发性地涌向宇宙中的致密天体,比如中子星或黑洞时引发的。这一X射线源的明亮信号在9月16日的清晨两次触发了雨燕探测器上的“爆发警报望远镜”设备,并在第二天再次触发了警报。

 

这一目标目前被编号为“雨燕J1745-26”,这一命名是根据该天体目标所在的天区赤经赤纬数据编排的,该天体位于靠近银河系中心的位置,属于人马座。尽管目前天文学家们尚不清楚该天体的具体距离数据,但是他们给出的初步估算认为该天体位于距离地球约2万~3万光年的银河系核心位置。地基望远镜可以在红外和射电波段进行观测,但是大量巨厚的宇宙尘埃气体云限制了天文学家们对该目标开展可见光波段观测的行动。

 

9月18日,此次爆发的能量峰值出现在硬X射线波段,能级超过1万电子伏特,这相当于可见光波段的数千倍,此时其爆发强度已经和著名的蟹状星云相接近。蟹状星云常常会被用来作为高能天文观测的校准目标,并且一般都被认为是太阳系之外在这一波段最明亮的辐射源之一。

 

根据雨燕探测器的数据,尽管随着在更高能级上的强度逐渐减弱,但这颗新星在更低一些的能级上,即软X射线波段上仍然显得非常明亮,这是X射线新星的典型特征。截止上周三,“雨燕J1745-26”在软X射线波段的亮度仍然比它被最初发现时高出30倍以上,并且仍在持续增亮。

 

鲍瑞斯·斯巴鲁法提(Boris Sbarufatti)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布雷拉天文台(Brera Observatory)的天体物理学家,他目前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其它雨燕项目科学家一同工作。他说:“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中央是一个黑洞的X射线新星类型特征。”

 

这个黑洞必须是一个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LMXB)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个正常的类太阳恒星。来自这颗正常恒星的物质流会逐渐被黑洞吸引过去,在其吸积盘上慢慢积聚。在大多数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这些吸积盘中的气体会盘旋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加热升温,并因此产生稳定的X射线辐射。

 

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黑洞吸积盘的稳定取决于源自正常伴星的物质流供应。有些时候黑洞的吸积盘会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下降物质流,于是这些物质就开始在两个极端情形之间跳转——要么物质在吸积盘的外侧边缘聚集,就像河水被大坝阻挡一样,此时吸积盘的温度更低,电离程度更低;或者反过来,都聚集在吸积盘的内侧,大量物质涌向黑洞,此时温度更高,电离程度也更高。

 

约翰·卡尼兹奥(John Cannizzo)是一位来自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说:“每一次这样的爆发都会清理出一部分堆积在吸积盘上的物质,而随着这样的过程继续进行,已经没有物质继续落向黑洞,于是这一系统也就不再成为一个明亮的X射线辐射源。”他说:“数十年后,随着足够多的物质再次开始堆积在黑洞吸积盘区域,这一系统将再次转入高温活跃状态,并将大量气体送入黑洞,从而成为一个新的X射线辐射源。”

 

这一现象帮助天文学家们解释很多天体系统中存在的间歇性爆发现象,如围绕年轻恒星的原行星吸积盘,以及中央天体是一颗白矮星的矮新星等等,甚至这一理论还可以被应用于位于遥远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情形。

 

雨燕探测器于2004年11月发射升空,由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负责管理工作。其日常运行工作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以及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共同运行,除此之外,该项目还拥有一些国际合作伙伴,包括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TOP
15#






土星出现迄今规模最大温度最高涡旋结构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表面上看起来,土星似乎非常平静。然而天文学家们却在这颗行星上观测到了太阳系历史上最为巨大、温度也最高的涡旋结构。这让科学家们认为这颗行星上实际正在发生的变化要远比从外表观察到的多得多。

 

这一椭圆形的大风暴是由两个温暖区域逐渐相互靠近并合并之后形成的。这个巨大的风暴系统在人眼观察的可见光波段是看不到的,但是在红外波段却非常明显。这是一个温暖区域,温度高于周边,大量的能量向外辐射,就像是土星在经历剧烈风暴之后打了一个嗝。

 

所有这些都和2010年和2011年期间肆虐土星北半球的“春季大风暴”有关。当时的这个风暴系统是1903年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它甚至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就是它竟然不断生长延长,风暴系统的头部甚至绕过整个土星一周,接触到了后方自己的尾部。当这一切在肉眼观察的可见光波段完全消退下去之后,人们都认为这个风暴系统终于尘埃落定了。

 

然而自从2011年5月份以来,天文学家们使用卡西尼探测器配合一些地面望远镜设备,在土星的云层中观测到两个温暖区域。这种温暖区域在土星上会周期性的重复出现然后一般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冷却并消退下去。然而此次的情况却非常不同,它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在合并之后迅速成长,其规模甚至逼近著名的木星大红斑。

 

测量显示这一风暴的温度大约为华氏150度(约合65.5度),并且观测还发现这一区域出现了大量的乙烯物质,而这种无色无味的化学物质平常在土星上是不常出现的。这一合并后形成的巨型风暴系统中产生的乙烯的量已经超过了科学家们原先认为在土星上可能出现的最大量的100倍以上,目前没有人知道这些物质究竟是从何而来。在这一涡旋结构周遭区域同时也观测到其它一些成分混杂的气体分布。

 

目前科学家们预期这一红外波段的亮点将会逐渐消退,并在2013年彻底消失。不过天文学家们也不清楚这一结构是否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让人意外的变化。本月将有两篇描述这一土星涡旋结构的论文发表,一篇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另一篇则发表于《伊卡鲁斯》杂志。
TOP
16#

关注世界前沿,了解最新科技,让我们与时俱进。


谢谢楼主的资料。

TOP
17#






中国成功发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



图为发射前,星箭组合体在发射场进行联合测试。陈本科 摄


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表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中国正按照“三步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计划,形成突出区域、面向世界、富有特色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底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0次航天发射。
TOP
18#






俄美数名科学家称“雪人”确实存在

 

据俄罗斯《晨报》10月29日报道,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美国爱达荷大学三家世界著名的实验室在对俄罗斯库兹巴斯“雪人”(中国称之为野人)留下的毛发进行DNA分析后均承认,在当地确实存在“雪人”。

 

参加此次鉴定的俄生物学博士、瓦连金·萨普诺夫教授表示:“三家著名机构分析后得出统一的结果,这些毛发既不属灵长类动物,也不属于人类。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接近人类的动物毛发,同时也是黑猩猩的近亲。”

 

萨普诺夫教授认为,人类应积极寻找“雪人”存在的证据。因为未来它们能够帮助人类预测自然灾害:“‘雪人’具有极高的直觉,会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及时做出预测。”

 

一些科学家认为,“雪人”又称“大脚怪”或者“北美野人”,是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之间缺失的一环。因为当地许多居民表示曾多次看到过“雪人”,去年10月份,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们前往俄罗斯库兹巴斯地区寻找“雪人”。这次,他们声称找到了这种生物存在的无可争辩的证据———毛发,但仍有专家对这一结论表示怀疑。
TOP
19#

春波,做成这样真棒呢!自己看了是不是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呢!嘻嘻!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0#






科学家警告称载人任务将威胁火星生命



科学家尚不清楚地球微生物将对火星产生何种影响



一些私人公司希望在15年内将宇航员送上火星



    人体携带数万亿微生物,帮助消化食物和抵御细菌。目前,还没有任何方式能够在登陆行星前将宇航员身上的所有微生物清除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传回的照片,展示了壮观的火星地貌


北京时间10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载人火星任务将对这颗红色星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实施火星登陆任务时,每名宇航员将把多达100万亿个微生物带上这颗星球。在地球上,这些微生物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和抵御细菌侵袭。地球微生物将与火星环境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

 

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辛西娅-菲利普斯表示:“我认为我们对火星负有责任,包括火星微生物在内。我们不能因为寻找火星微生物而导致这些生命死亡。如果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没有任何方式能够彻底清除他们身上的微生物,他们每秒将向外释放数千个微生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虽然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航天机构已开始考虑如何将污染风险降至最低。2008年,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通过一项协议,旨在保护地球免遭来自火星物质污染,同时也保护火星免遭地球物质污染。根据这项协议,宇航员应避开冲沟,潜在地热区以及其他任何允许地球微生物生存的地区。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于8月5日登上这颗红色星球。经过杀菌处理,“好奇”号的任何一面携带的细菌芽孢数量不超过30万。这些细菌芽孢将进入火星环境。火星车尚且如此,宇航员的彻底杀菌更是比登天还难。“好奇”号以及未来的火星车获取的火星地形地貌数据将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火星地表对污染的敏感程度。

 

希望在未来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私人公司也需要遵循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的协议。私人太空飞行公司SpaceX创始人和CEO艾伦-马斯克表示,他希望在15年内将宇航员送上火星。荷兰公司“火星一号”(Mars One)希望在2023年将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这是他们在火星建造一个永久性殖民地的第一步。“火星一号”计划通过真人秀的方式抵消火星之旅的成本。

 

根据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签约国对本国私营公司的行星际探索活动负有责任,如果污染另一颗行星,将被送上国际法庭。美国宇航局的行星保护官卡西-康利表示:“我们有责任保护其他行星的环境。如果你希望成为太阳系的一位优秀公民,你需要保护行星环境,这就像你不能四处扔垃圾一样。”
TOP
21#






日本研究证实日本人是混血儿

 

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研究人员11月1日在日本《人类遗传学期刊》网络版上报告说,基因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当地居民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绳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0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庞轮廓清晰,眉间(前额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双眼皮,嘴唇稍厚,颚骨发达。

 

而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与绳文人相比,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弥生人的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日本、中国、欧美等500多人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数据。结果显示,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不断混血形成的。
TOP
22#






美研究称数学可引发生理疼痛



研究人员说,不得不做数学的预感可触发和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患有和数学有关的焦虑症。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害怕数学可激活和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伊恩·里昂斯和西恩·贝洛克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撰文说,一个人对一项数学任务的焦虑越高,和检测内脏威胁有关的大脑区域就越活跃。

 

这些研究报告的作者说,以前的研究显示,社会排斥或创伤性精神崩溃等其他心理压力类型也可引起生理痛的感觉。但他们在这项新研究中分析了和预感一个诱发焦虑事件有关的疼痛反应,而不是和压力事件本身有关的疼痛。这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结果表明数学任务本身并不令人痛苦,但对它的思考却令某些人很不开心。

 

他们在名为《数学伤害》的研究报告中说:“数学可能很难。对那些患有高度数学焦虑症的人而言,数学和紧张、忧虑和恐惧有关。有趣的是,这种关系不会体现在数学成绩中,这意味着数学本身不会造成伤害,是对数学的预感令人不快。我们的研究显示,激活疼痛网络使人产生期待一个可怕事件令人痛苦的直觉。这些结果可提供一个潜在的神经机制,解释高度数学焦虑症患者倾向于避免数学和数学有关情形的原因。我们提供了表明数学焦虑主观体验本质的最早神经证据。”
TOP
23#

春波老师的帖子就是不一样,非常前卫!


关注科学最新动向,提升个人科学素养,


大家又能网络共享,好事多多啊!赞一个!

TOP
24#

了解科学动向也是科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长了很多见识哦,感谢!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5#

科技就是不断在向前迈进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6#






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或为红河支流



金沙江生境孙航供图

 



 

皱叶醉鱼草陈高供图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航课题组与孙卫邦课题组近期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或为红河支流。该发现首次从植物学角度提供了中国西南河流演化的新证据。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植物学报》上。

 

据介绍,我国西南地区河流系统纷繁复杂,三江并流地区更以高山峡谷的自然景观闻名。但在地质历史上,这些河流都是红河的支流,流入南中国海,而雅鲁藏布江是否也是红河的支流,目前还存在争议。

 

很多研究者认为,古金沙江和古红河应该是联通的。古金沙江和众多支流以及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和雅鲁藏布江都是古红河的支流。它们发源自正在隆起的青藏高原地区,向南进入红河主河道,并注入南海。后来,随着青藏高原进一步快速隆起及其主导的复杂地质运动,如横断山隆起等,导致一些河道高度发生变化,加上溯源侵蚀的作用使临近河流袭夺了上游,从而使原河流成为断头河。

 

“我们对皱叶醉鱼草居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该物种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居群与位于怒江、澜沧江上游和滇中高原附近的居群在遗传背景上形成一个谱系组。”孙航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各个谱系组的分布模式表明皱叶醉鱼草的居群结构与古红河水系的假说结构高度吻合。

 

该研究首次从植物学的角度证明,远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曾经是古红河的一条支流,两大水系在距今两百万年前分开,进而形成现在的河流模式。
TOP
27#






全球人群扩张早于农业文明

 

《自然》杂志出版的一个新的网络学术刊物最新一期《科学报告》刊发了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成果。这一研究发现,在非洲、欧洲和美洲,人群扩张早于农业文明。此前科学家大多认为,农业文明产生导致人群增长。去年该实验室发现东亚人群扩张早于农业产生。

 

据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金力教授介绍,考古学研究发现,农业最早出现在1.1—1.2万年前的西亚,世界各地的农业在以后的数千年里独立发展起来。东亚的农业最早出现在8千年前的大地湾文化。该研究团队去年曾发现,东亚的人群扩张始于1.3万年前,早于东亚农业文明的产生。

 

此次研究团队对全球各地1000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通过重构的系统发生树,估算了线粒体基因组支系扩张和不同地区人群扩张的时间。结果发现,非洲的人群扩张始于1.5万年前,而非洲最早的农业文明来源于中东,大约出现在距今7—9千年前;欧洲人群扩张始于1.3万年前,而欧洲的农业也来自于中东的农业人口流入,出现在距今1万年左右;美洲的人群扩张大约在8千到1.2万年前,而美洲的农业起源最早在中部墨西哥和南美洲北部独立起源,距今大约4—5千年前。可见,非洲、欧洲、美洲三个地区的人群扩张均明显早于各地的农业起源的时间。

 

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研究生郑鸿翔同学介绍,大约在距今15000年前,过去100万年间最寒冷的末次盛冰期结束了,全球气候变暖,动植物数量开始增加,为全球各地的人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推论,丰富的食物直接导致了人群的扩张。而人群的扩张,又造成了对食物进一步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也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动因,使农业成为人类获得食物的主要来源。而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群的继续扩张,为人类的现代文明的产生打下物质基础。
TOP
2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
TOP
29#






我国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技术获得成功

 

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

 

据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介绍,这次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雌雄亲本都是农业部中华鲟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养殖的子一代群体优选培育个体,中心近期对其实施人工催产和授精,总计获得了受精卵6.25万粒,目前已经陆续孵出子二代中华鲟仔鱼2.3万尾。与此同时,中华鲟雌雄亲本产后健康存活。

 

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意味着今后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保存物种,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对中华鲟以及其他濒危淡水鱼类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被称为水中“活化石”。目前中华鲟仅在长江出现,栖息地已经消失80%以上,中华鲟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TOP
30#






美探测器于水星发现“笑脸”陨石坑











 

天文学家在水星上发现了一个“笑脸”。美国宇航局(NASA)近期发布的一张最新图像上清晰地显示出一个陨石坑,这个陨石坑看上去非常像一张微笑的脸。这张图像是由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拍摄的,这一探测器还在水星上发现了一个类似美国儿童剧《芝麻街》中饼干怪兽样子的陨石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