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黄哲锦专帖(三四年级) [复制链接]

1#

三年级第一课中,水蒸发的对比实验。由于我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就好操作多了,利用学具袋里的量杯、橡皮筋、保鲜袋,同桌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并放在教室后面,方便观察。
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14 16:12:40

为科学班主任点赞,一般班主任落实任务的质量会更高!建议编号!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2/9/25 14:11:0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四上 第一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一课一思
优点
        1.教学环节之间层层联系,层层递进,课堂内容能串联成一个整体。
        2.教学环节设置吸引学生兴趣,比如“听音大赛”、“将声音文件进行文件夹分类”等。
        3.其中一个亮点是,对声音分类的思维培养中,我从文件夹的页面中获取灵感。这个环节,在我还没有说出分类声音这个目的时,学生们都能异口同声的说出,给声音分类,目的明确,而且从现实出发,以现实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4.在整堂课中有重点放在描述声音,体会科学词汇中,并把科学词汇贯穿整堂课。
        5.最后是能承上启下,抛出一些问题,既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明确之后的学习方向。
缺点
        1.联系生活实际做的不到位,声音其实就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就在学生身边,要是能在课堂中很好的利用身边的声音,相信效果会更好。
最开始的引入部分,带领学生听周围的声音,但是4个班在听的时候,周围静悄悄,都没有鸟叫声,太安静了,以至于有学生自己发出声音。
        2.课堂拓展做的不够。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的发声方式很神奇,或者动物的声音很奇特,可以作为拓展的部分,同时也可以作为科学词汇的应用,去描述声音。
        3.认识音乐中的数字代表的音调,这个环节安排不是特别合适和流畅,没有把这个环节安排到位。一开始是直接展示小星星的乐谱,很多学生还没等我提问,就开始唱歌,秩序较乱。后续改进为,数字在音乐中也有声音,还不同,你能先说一说1-7在音乐中各自代表什么吗?交流后,再去唱小星星结束这节课,会秩序井然的多。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14 16:34:25
思考深入,从反思看,黄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组织策略有效,学生对比分类意识强,科学词汇掌握效果好!大赞!
自己发现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了解决的策略!大大赞!

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一些问题争议?
TOP
3#

四上  第一单元 《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课一思
优点
     1.课堂注重学生探究与体验,不再纠结于概念。课堂中利用多个物品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在实验中获得经验,获取事实证据。不拘泥于概念的死记硬背。
      比如需要学生认识到不振动就不发声。于是在“敲锣”实验中,采取比一比谁能最快让锣停止发声,即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积极性,烘托课堂气氛,也能在实际中增加学生的体验和经验,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概念或者获取这条事实证据。
     2.实验材料的简单化和就地取材。
对于“橡皮筋发声”实验,将实验支架去除,改为就用一双手和一根橡皮筋,学生同样可以找到发声的方法,而且方法会更多,不被限制。
对于“敲鼓”实验,根据教具箱的说明,用手敲,但是实验效果不明显,在尝试后发现,用笔敲击效果明显,声音清脆。其中,用泡沫球让鼓面振动更明显,由于实际操作中泡沫球容易滚落,给教室卫生和材料回收带来麻烦,所以就地取材,用学生们的橡皮屑代替。效果也不错,而且是平时被学生们扔掉的橡皮屑,竟然也能在科学实验中起作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实验兴趣。
缺点
     1.实验散乱,缺少目的。第一遍上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说明,导致学生拿到橡皮筋就在玩,实验很散乱,没有探究目的。所以之后改进:直接抛出课题,并说明通过4-5样物品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目的明确,探究有任务,效率较好。
     2.没有完全培养证据思维。在最后的总结处,其实需要让学生根据经历的实验进行总结,但是课堂中有几次变成了验证实验,缺少了探究的意味,效果不是很好。可以改进:明确提示学生,回应开头的课题,你的结论是什么?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吗?
     3.没有充分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学生发现“敲鼓”的振动不明显时,我请学生思考可以如何让振动更明显。但是课堂上,我在抛出问题后,紧接着给出了答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改进:有学生说可以加大敲鼓力度,可以让学生尝试,再引导可以用轻小的物体让振动更明显。
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14 18:43:06

探究实践在科学课中尤为重要,特别是思维性探究实践!多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多让学生做更重要,这个反思很好!
橡皮碎屑是很好的放大振动材料!每一次表述可以试着提炼核心词,多读读课标!
TOP
4#

四上 第一单元《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14 17:00:01

如此认真的备课本,可以经常亮亮相!
TOP
5#

四上第一单元《声音》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课一思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实验+一个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哪里传播,以什么形式传播。

亮点:针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这一难点比较难理解。我采用环节是“让声音现形”,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实验——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放到水面上仔细观察水面出现的现象。同学们都能看到水面出现的波纹,那么这就是“声音的原型”,声音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的。

改进点
1.本节课应在开头引导学生探索声音如何传播的好奇心,而不是变成验证声音如何传播。导致学生对实验结果有了预期和答案,从而减弱了实验的探究意味。

2.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能得到的结论应局限于空气、桌面、水,无法拓展到气体、固体、液体,我认为是不够严谨的,所以在后两个班的教学中进行了改进。

3.在实验中,学生对“传播声音的物体”不太理解,引导的不够到位,需要做好铺垫。需要对声音“传播”进行引导和铺垫。

4.最后因为课堂时间不够,拓展环节不够到位,“土电话”只来得及在课后进行尝试,也得不到效果反馈。

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25 11:09:32

思考很深入,改进出成效,优秀!的确这课的论证材料还可以大大丰富,这样获取的结论可接受程度会更高!

建议进行土电话制作展览,让孩子们做一做,再改一改!搞个展览!
TOP
6#

四上第一单元《声音》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一思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视频认识“耳的结构”,再深入分析声音传到耳中如何被我们听到,从而去探究其中两个“耳郭、鼓膜”的作用。

亮点:

1.简单通过视频,认识耳朵的各个结构。比直接看图的效果要更好。

2.对耳郭作用的引出比较能引起学生的疑惑。吸引学生兴趣。首先以声音为主体,认识声音传入耳朵后经过的各个结构,但是在最开始没有提及耳郭,因为声音直接进入外耳道,于是产生疑问,耳郭是否是没有用处的?带着疑问进行模拟探究,效果就好很多。

改进点:

1.对于耳郭的作用,引出的比较生硬,学生能通过实验认识到的是,加大耳郭声音更清楚,更强。而耳郭的作用就是收集声音。在这里,我发现,可以通过,纸筒放在嘴上,发出的声音很明显能被收集,从而由此引导到耳郭的作用。

2.对于模拟鼓膜振动实验,实验效果较好,但是学生们自己对于发现缺乏整合能力和思考能力,总是等着我来引导他们发现,而不是自己观察实验记录后的发现,缺少能动性。

3.课堂结构还缺乏拓展或与实际相结合的部分,个别班级时间来得及就尝试了听诊器,来不及的就没有尝试拓展环节。

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25 11:22:30

直接用视频好呢?还是发掘学生的前概念,作出自己的分析,再来看图好呢?耳郭是收集声音,和用纸筒说话减少声波扩散,原理是否一致?
思维型实践探究课是我们的方向,一起努力!
TOP
7#

小朋友的记录有些还是蛮不错的。
冥王星 发表于 2022/9/25 11:48:01

优秀的学生活动记录可以经常晒一晒!

最好图文结合,放在一起!
TOP
8#

黄老师的专帖记录特别用心,大赞!
建议经常分享备课本照片、课堂反思(学会用核心词提炼观点后再说明)、分享学生活动图片、分享学生记录图片!
TOP
9#

请黄老师在坚持看帖回帖之余,坚持做好一课一思,简要记录并反思自己的课堂会让教学思考更加深入!
TOP
10#

四下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像科学家一样观察。

明确观察目的:用更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岩石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与特征。

根据观察记录表格,认识多种观察方法,从而展开观察活动。

交流观察结果,以一块新的岩石作为拓展,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亮点:

1.创设“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观察”的情境,吸引学生的观察兴趣与对自身观察专业度的关注。

2.在课堂开始前明确观察目的与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指向性与指引,从而明晰这节课要做与要学习的内容,从而高效的进行观察。

3.突出重点,对于平时经常使用的感官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以非重点的形式快速带过,将新出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重点突出,重点指导。

教学不足:

1.对于岩石的刻画方法,应该录一个演示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操作方法。

对于岩石的刻画方法和划痕判断,在课堂中进行了讨论:什么才是刻画出的划痕?只划岩石的一面还是多面?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而部分问题我也有存疑。

2.观察时间不够充足,由于时间问题,无法保证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这点需要改进,必须充分的让学生去观察。

3.交流讨论环节,对于观察到的各个岩石特征,多少是有出入的,没有统一明确标准,但是需要改进的是,需要明确各个岩石,最明显的特有的特征。

冥王星 发表于 2023/5/7 21:03:28
重点和难点可以明确一下!像科学家一样精心观察——这个情境创设好!
刻画还是刻划?
刻划的是软硬——一般在新断面上刻划,能不能被刻划出痕迹是判断岩石硬度的标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