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联合成长协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1#

今晚有幸聆听了卢巍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卢老师开篇不讲条框定式,不讲理论源头,反从契文造字趣谈,让我们去思索教育的真谛。卢老师从汉语言文字源头出发,追溯了“概念”、“观念”的本意,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核心概念的含义和价值。接着,卢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核心概念的基本特征:概括性、统摄性,以及核心概念的基本功能—素养发展,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基于核心概念进行科学教学改革?基于核心概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结构化。在实践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思维探究、发现科学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科学知识、规律,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应用解释,同时也在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学生学习不止是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和现象,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需要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进阶的设计,通过学习进阶,可以发展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度理解科学概念、提高解決问题的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概念教学设计的引领下,我们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意义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我们要积极厘清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课程内容、教材中提取学科概念,更好地将大概念教学落实到课堂。(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分享 转发
TOP
2#

每月研修:实干、担当、思考——自我成长之路(2024.02.15)
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 杜百顺
本月的每月研修,聆听了杜百顺特级教师向我们分享的自己从一位教过多学科的普通教师转变为区教研员,再至市教研员的成长经历。杜特对讲座主题的个人理解是:认真:不糊弄,不苟且;实干:不期好、不空谈;担当:不推诿,不抱怨;思考:不盲从,不肤浅。他从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自己对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与践行。杜特不论是做一个科学老师,还是跳绳、主持、评委等,都以百分百的努力和认真来对待这份工作,不敷衍不应付,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探索,抓住一切机会去锤炼自己,过程很辛苦,但是收获很丰盛。最后,杜特鼓励我们要保持好的心态,坚守教育阵地,坚持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要“实”不要“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品位、不苟且、多读书、多户外运动、多到海边和山上,要时刻保持清醒,要付出,要真做,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说、能写、能做、能研、能导的全能型老师。(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3#

2024年3月15日每月研修——李德强《科学课堂教学之思》
李特主要从课堂之“观”、科学课堂之变、课堂突破之思考三方面展开本次讲座。
对于“课堂之观”,李特提出我们在教学时要看到教材背后的逻辑,特别是指向的大概念,梳理出一条基于学生立场的认知路线。李特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一观点:从卵石的概念→卵石形成原因→介绍不同区域岩石的大小、形状→岩石的来源)→推想山洪暴发结果→卵石的形成原因→推测高山的未来……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建构认知,发展科学思维。关于这一点,我深感赞同。作为老师,因为会提前备课,对教材内容也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时,不自觉地就会“牵着”学生往我预设的路去走,总是想快点把这节课的知识点揭示出来,没有关注到学生真实的思维发展过程。遵循新教材“聚焦——探索——研讨—总结”这样的教学思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有益于他们建立概念。
关于“科学课堂之变”,李特强调了现阶段科学教学的逻辑起点——素养本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其中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去纠结他们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学生的结论和我们预设的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间进行“辩论”,在一来一往的质疑、反驳中,我们想要的答案可能就出来了。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有时候在课堂研讨环节,当学生的想法与我的“正确结论”相左时,我会直接指出他观点中的问题,而不是让其他的同学来思考和质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最后是关于课堂突破的思考。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着眼长线,考量课堂,接受孩子们的胡思乱想,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设计具有引发功能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通过情景设置,将科学概念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4#

20240322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修活动(文博小学)
本次活动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教研主题,不仅有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领域的大拿——郭华教授的高位引领,还聆听了吴旭辉和董晨晖两位老师的实践经验分享,并有李佳瑜和孙萌老师的课堂展示,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融入科学课堂教学。
1.运用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这是郭华教授提到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种基本类型,两位老师的课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李佳瑜老师执教《做个手电筒》一课,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通过密室逃脱需要借助手电筒来照亮环境这一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习得的电路知识来解决问题;孙萌老师执教《做一个指南针》的课,导入环节开门见山,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指南针的作用,也掌握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动手制作的兴趣。
2.评价设计: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李佳瑜老师的评价量表设计清晰明了,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任务要点,这将有效引导他们进行设计、制作和反思,这样的评价设计旨在围绕学科知识培养学生问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孙萌老师在活动前出示了制作指南针的评价标准,在探讨环节通过投影将全班各个小组的作品一同展示出来,再依次按照评价标准的内容,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判。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也能有效促进制作失误的小组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所在。
3.材料准备:两位老师都为学生活动准备了丰富、可选择的材料。李佳瑜老师的材料准备有结构性,比方电池是1节还是2节,开关是松开就断开还是要再按一下才断开等等,这能驱动学生在设计环节选择材料时进行认真地思考,将材料与其能发挥的功能关联起来。李老师还给每种材料设置了价格,并在任务里明确了不超过6元成本的要求,只不过这样的要求在学生实际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似乎意义不大。孙萌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可用来支撑小磁针的材料,猜想本来孙老师应该是想能够呈现出不同效果的作品的,但从最后的小组作品来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吹塑纸,原因可能是这个吹塑纸的形状跟指南针的磁针一样,学生没有去思考其他材料的可能性。
短短40分钟想要能充分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元素是不现实的,但是将“跨学科”作为学科教学组织方式的实践样态,可以增强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促使学生获得统一、整合的观点、理解和经验,是很有价值的。(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5#

2024.4.15每月研修《科学课该为孩子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
安吉县外国语学校 叶军
叶特引用了章鼎儿老师提出的走向探究的课堂结构,特别是主要活动后的信息加工处理(交流研讨)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主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包括整理各种发现、想法、问题的过程。为了能有效地通过主要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素质,叶特提出以下三点思考:1.主要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儿童立场,指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2.主要活动学习记录单的设计,这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后续交流研讨的重要载体;3.交流研讨的组织,既要通过交流呈现学生发现、观点和问题,也要促使他们趋同存异,思维进阶。但是在当前的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学生没有问题、学习活动设计指向结论、交流研讨追求结论和教师介入太早。这不禁让我反思我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想着怎么把学生往“正确”的路上走,交流讨论环节,如果学生答不到点上,就急着把正确的结论抛出来,全然忘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消化,这也有悖于学生认知建构的规律和逻辑。
接着,叶特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一节优秀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他的思想和采取的具体措施。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研讨环节的处理。既要在研讨中让学生趋同认识,形成共识,又要让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想法。要达成这样的研讨交流的效果,就需要学生在主要活动中有观察和思考,他们的思维需要全过程介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只有当学生把“为什么”和“事实性的现象”链接在一起时,他们才真正进入了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6#

2024.05.15每月研修
本期每月研修活动,诸暨市姚江镇直埠小学徐磊老师和诸暨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祝海丽老师分别为我们做了观点报告。
徐磊老师以他执教的《船的历史》一课为例,为我们带来题为《素养导向下落实探究实践的思考》的观点报告。徐老师先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设计思路:整节课隐藏了两条线,一条是工程实践线,学生要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胡萝卜小船,通过分类比较、模型制作、承载能力和阻力测试几个环节,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另外一条是课程思政线,围绕着船层层递进,从店口骄傲的白塔湖上泛舟,到诸暨骄傲的西施故里坐“画舫”夜游,再到浙江骄傲的看船找地区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船的历史与文化,激发了学生对船历史的探索欲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学科中渗透德育的一个很好的示范。
祝海丽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从《船的历史》一课谈“素养导向下的课例实践”》。祝老师强调老师要在课前以大概念、大单元的视角去研读教材,把握好这节课要聚焦的问题是什么,这节课的内容和前后课有什么联系等等。同时,我们要立足于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水平,在核心素养引领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素养
,利用研讨交流,实现师生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7#

2024.07.15每月研修《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
本月的每月研修聆听了由管建林老师带来的题为《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与选题策略》的讲座。管老师从科研方案设计启示、科研课题设计要素、课题研究选题策略三大方面深入浅出讲解了一线教师如何做好科研课题的要点和方法。管老师指出科研课题设计的要点是课题表述规范、有理论性和操作性价值、核心概念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要注意课题研究的结构思维力,从理解、重构、呈现三个角度力求达到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管老师还突出强调课题研究选题的重要性,要以求小、求实、求新为原则。管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多角度、全方位对课题给予专业指导,让我对课题的选题与撰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8#

本期的每月研修,聆听了高云峰教授带来的《跨学科学习模式与案例》为主题的讲座。高教授从“跨学科探究的重要性”、“跨学科探究设计方法”、“跨学科探究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有关“跨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教授认为,随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而跨学科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整理零散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教授指出,“跨学科构筑了一个更加综合的视角,拓展了我们的认知,提高了我们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概念,从更高角度理解具体学科的概念。
高教授还给出了三条课程综合化学习的可能路径,即学科内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他指出真正的跨学科,是把不同学科的信息、数据、技能、工具、观点、概念和理论综合起来,是知识和概念的整合,是思想和方法的整合。(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9#

王伟兰《给植物画张“像”》课例
一、融入情境,丰富教学模式
低段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家种了什么植物?”“老师家的植物跟我们家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课堂参与感更多,通过语言引导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二、任务驱动,提升学校兴趣
以“留住植物的美好印象”为核心任务,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
1.对吊兰的示范画像
2.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画像
3.“猜植物”游戏活动
三、多维评价,培养科学习惯(认真倾听 交流合作 观察记录 规范表达)
口头表达的语句要清晰、指向性明确
小组表扬 黑板展示
提供表达句式

黎作民老师点评了这节课,强调要培养学生客观记录、尊重事实的品质。低段学生在科学观察记录时,容易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也画下来。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看到什么画什么”,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和生态关系。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明白任何结论都需要基于实证数据或观察结构,而不是主观臆断或想象。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信息港小学 楼倚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