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2019年暑假余沁阅读专帖 [复制链接]

1#

最是书香能致远——2019年暑假余沁阅读专帖


又到暑假,又到读书 黄金期。这次暑假想自由读书,少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以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为主。
读书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下帖展示。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6 14:09:57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9/7/22 12:47:1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的一些读书体会

余沁

<>读怎么样的书

       “你讲书讲得这么好,平时看的书一定很多吧?”面对人们的夸奖,顿生羞赧。相对一些阅读达人,我的阅读起点既低又迟。大学以前,多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被推荐阅读的书自是本本经典,但因为是必读,带着做作业的心情,总觉得自己不算喜欢读书的那类人。到了大学,读书有了自由性,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感觉读书很有意思,更乐意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所以做个数学题,大学四年、工作两年,以每年读十本书计算,能拎出来与大家唠一唠的也就60本书。还算上了有些不得其法,读着收获有限的书。但想到自己今后还有数十年的读书时光,便不是很着急,因已然养成了读书的爱好与习惯。


       对自己比较宽容,觉得世间有看不完的景,读不完的书,而自己的精力是用得完的。于是就按自己的性子,读有用、有趣的书,知足而乐。


       读有用的书。


       温儒敏教授认为:“读书是分类型的,起码有四类,一是‘学习型阅读’; 二是‘职业型阅读’;三是‘检索型阅读’;四是‘消遣型阅读’。”我认为前三类阅读——‘学习型阅读’、 ‘职业型阅读’、‘检索型阅读’。都是旨在读有用的书:能促进知识和能力提升;能促进成年人的业务;能通过浏览检索获取信息。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职业型阅读”的书籍,帮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孩子们,你们好》、《教师阅读地图》、《薛瑞萍班级日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等教育学的书籍为我顺利步入教师行业奠定理论基础。同行经过现实教学整理出来的案例、感想比起大学课程里的纯理论要更接地气。


       “学习型阅读”的目标是促进知识和能力提升。大学以前我看的书多半是这类,为人生做准备,为今后更广泛的阅读打下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虽然站在我现在的角度,我觉得大学以前读得书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其作用是无形的。我现在能够读完一本书,当即写下百把字条理清晰的读后感,有赖于彼时的阅读。


       “检索型阅读”,当我需要写一篇教学论文时,那段时间我便会读大量此类书籍。比如《科学课》、《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


    读有趣的书。


       读有趣的书,也就是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慢慢地就可能读出自己的个性空间了。


       总有熟人说我都20几奔30的人了,感觉还是个小孩样。我觉得那与我喜欢读“小人书”——即儿童文学有关。读儿童文学真的会让人变得开朗、活泼,你会觉得书中的一个个小主人公真的太可爱了。同样一本书,不同出版商出版,一本纯文字,一本配以精美的插图,我定是被那些插图迷得神魂颠倒,我最近读过的《我是白痴》、《小英雄雨来》都是插图特别精致的童书。人靠衣装,感觉我读书也看“衣装”了。而且这些书也特别受我学生的喜爱,我觉着好,推荐给学生人手一本。来一次师生共读,然后互相分享读书心得,读书的喜悦经过分享而扩散。教室中氤氲着满满书香。在此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林帝浣的《初相遇·若重逢》的漫画集,一页一句暖心话加一小幅简笔国画,阅读完全无障碍,但是你能接受到一句句简短话语带给你的感动、感悟。我把这类“有趣”的书细归为“有意思”的书。


       但这类书算是温儒敏教授所分的四类阅读中的第四类——消遣型阅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读有意思的书,内容一般都比较浅显,读出来比较轻松,你不会去想很多,不太费脑,是人们喜欢呆的阅读舒适区。但这类作品读多了,无法挑动思绪,推进思考,会磨蚀读者的思考能力,着实算不得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好书”,登不上豆瓣TOP250的好书书单。用上虞区语文教研周颖老师的话来说,成年人得读“难”书,这样你才能想很多,用其分享的余秋雨的话来解释什么叫“读’难书’”——“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择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我对二战还有文革时期的书籍特别感兴趣,它们是符合“难书”标准的。当然,我喜欢读这类书不是因为它难才喜欢,只是它正好是“难”的,我喜欢的原因是可以从这些书中我了解自己不曾经历过的历史与生活。比如讲述二战的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文革背景下的余华的《活着》。这些有深度的书有时会翻拍成电影,文字与画面结合着看,体会更深。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我当时是与奥斯卡影片《至暗时刻》一起看的,看书看到丘吉尔所做的决策后,在电影中看到丘吉尔在战略部署关键阶段顶着压力做决策的表情时,更细腻地感受到了丘吉尔当时的心情。除了看情节,在“啃”此类难书时,因不短的一段时间都与书中的人物“朝夕相处”,你会感受到人物的精神与魅力,人物好的做法、思想会影响你在遇到类似情境时,选择与之类似的做法,算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在某个黄昏,漫步图书馆,静静地面对那一排排书架,你会发现有些书注定这辈子都没时间阅读,有些书记录了某些故事,有些书则时时翻检,有些书可能还有要来占个新位置。我们的价值理念是由我们的出身、阅历和阅读滋养而成,读怎么样的书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成为怎么样的人。生命有限,我会读些让自己感兴趣的有趣书,读些让自己感兴趣的引发思考的书。认认真真地读,用切实的生命感悟精读一二作家,或许也能明白人生的努力方向。


       文学更是一杯水,是我们的生活日常最是书香能致远,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慢下来,静下来,浸润在书香气里,让灵魂触摸经典,触摸文字,触摸思想,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怎么样读书

       作为一个小书虫,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相对高质量的书,跟着阅读达人读书是比较省心的一种阅读方法。周颖老师会在学期初给语文教师推荐一些书单,我有空的时候便会照着读书。


       旅游时见到格调别致的书屋,我会被吸引着进去,运气好的时候会在书屋自由转,随意翻时遇到合自己口味的书。 比如我去过宁波枫林晚书店、湖州图书馆、杭州钟书阁,都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仿佛掉进了一个与俗世隔绝的时空洞。印象很深的是在钟书阁待了很久就要走了,随手翻到沈熹微的《人生本来如寄》,瞬间被其清新的文字风格所吸引。因这一次缘分,回到家我把沈熹微的很多本文集都买来看了。


       我也会与小伙伴结伴阅读,开展专题性阅读。参加读书分享活动,看看志同道合的阅读之人最近有在读什么,有什么心得。阅读的收获经交流而扩大,阅读的喜悦经分享而加倍。


       我还会与我的学生一起阅读,阅读同一本书,互相交流体会。阅读的方式真的是很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看书时我经常会将word放在边上,遇到自己喜欢的句段便会打下来做笔记珍藏。读完,深有感触的也会写篇笔记,梳理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我总觉得,读完一本书,不留下只字片语,这本书总似没读过一般,当时读完或澎湃或悲悯的心情不被记录,一段时间以后,那感触便会淡化至无痕。尤其当遇到与人分享书籍的时候,便无从交流。


       看完书,我会把书名记在自己制作的《已看书》文档,算是一种看完书的仪式感。方便自己回忆自己看过哪些书,算是一种整理习惯。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6 14:52:42
TOP
3#

上贴提到,我在看书时喜欢将word放在边上,遇到自己喜欢的句段打下来做笔记。接下去我会将我之前所摘录的读书笔记复制上来与大家分享。虽然内容都是摘抄,但字都是自己打的。所以看书的时候速度属于不是很快的那种。
以书为单位分享。
TOP
4#

《开学三十日》茹茉莉

                                                 余沁摘录

1. 蒙台梭利教育法里,有一种静寂游戏:比如放学排队:“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想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

2.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因斯坦

3. 戴尔·卡耐基曾强调人最应养成的其中一个习惯是:整理你的办公室,清理掉那些和你当前工作无关的的文件。因为混乱会让你紧张、焦虑,进而觉得有做不完的事。

教一年级,别抱怨,别惧怕,心平气和,学会享受吧!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16 14:31:22
TOP
5#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1)

余沁摘录

1. 教育的现状绝不会因你的抱怨而改变,不如改变自己、改善工作,这样的改变和改善一旦开始,不仅是你希望的学生和环境,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本身也终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节,不妨让我们一起提醒自己:在检验孩子们是否感恩之前,先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值得他们感恩吧!

2. 一树之荫,前世之缘。

3. 首批少先队员发展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55人,30个名额——单双周值日生刚好10个小组,或者6人,或者5人,让他们一组一组上来站在台上。“看好了,想好了,你们一共可以举三次手。

4. 惩罚:上课点名思想开小差的名,点两次名的下课面壁3分钟。

5. 管纪律:搬来录音机,音量调到适度,闭上眼睛专心欣赏钢琴。哪边声音大了,就说一声:“谁在吵?我都不能听音乐了!”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31 20:17:55
TOP
6#

可以多分几个楼层发帖,这样看的人会很轻松,一段一段的。
TOP
7#

可以多分几个楼层发帖,这样看的人会很轻松,一段一段的。
儒衣飘飘 发表于 2019/7/16 14:21:24
好的
TOP
8#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2)

余沁摘录

6. 乐单:洞箫《月夜愁》、《小龙人》、《乱世佳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父》、《雪绒花》、《春野》、《月河》。

7. 日记里绝不记录不快乐的事情——想忘还来不及呢。

8. 到现在为止,只在开初收过一次作业——也就是说,只用红笔改过一次作业。作业都是当堂当面完成。以后的作业,我准备尝试着轮流批阅,一次改一组,或者一次改一半。——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轮流批改作业。

9. 家长会一般说什么?睡前浮想联翩盒和一觉醒来再不能入梦,这是用脑过度的表现,现在是416,我知道自己再难入睡,干脆起来了。

10. 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31 20:18:30
TOP
9#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3)

余沁摘录

11. 李子涵说,做我的学生之前,她永远想不到语文课也可以让人发疯;李江涛说,我们的语文课好像一幅画一首歌,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很幸福;姚文婷说,坐在薛老师的课堂里,唯一担心的是下课的铃声响起。这些来自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我所能想到的最高褒奖。

12. 每字一排,音节两遍,字八遍,为什么一定要分左右两边两次完成呢?左边音节一遍,字四遍,所有生字写完以后,右边再来,这样等于写了两次作业。如果一气写完一排,到后来成了机械运动,从书写质量到记忆效果都差了不少。

13. 以后对他们要有耐心,要直面孩子之间的差异。要他们直呼熟练地读出儿歌,就像要我在一眼之下,顺畅地读出《易经》呢!

14. 教学不能逆性而行,做教师的,该示弱时就得示弱。

15. 上午第三节课考试。先带着学生把题目从头到尾读、讲一遍,然后他们自己做。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31 20:21:03
TOP
10#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4)

余沁摘录

16. 卷子改出来了,成绩不一,对此我不意外,我知道,只要课外阅读跟上了,他们会更好。

17. 组词,除了作业中出现的,绝不搞遇到生字就口头组词——书面做,因为组词、造句、分析这些无中生有的破事,就如盐粒子,只要书读得够多够熟,统统不是问题。你的组词提问,对于那个发言的孩子,只是在展示固有的词汇量;对于其他孩子,更是春风未必过驴耳——纯粹的浪费时间。

18. 爸爸妈妈们记住了:人在骨子里都是自我中心的,没有比“读自己”更能激发孩子识字、写作兴趣的了,所以你们要开动脑筋,让自己的文字优美、丰富起来哦。

19. 所以,直到现在,每天每天,我都不厌其烦地用语言——更用行动让儿子知道:“妈妈爱你”。

20. 家长会:老师主持家长会,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选出家长委员会,请四位家长就如何教育孩子作讲演,放孩子们最爱听的《春野》,老师就四位家长的发言做了点评,并补充一个一个孩子的故事,一位家长做家长会记录。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19-07-31 20:21:4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