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收看体会 [复制链接]

1#
寒假期间,收看“2022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录像,充充电!
https://mp.weixin.qq.com/s/5OsDrS5bNFdG6dhG4LwJaQ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3/1/16 21:47:5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何得帅+专家评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3800&idx=8&sn=4347bb58d193dce451e07feb3dfbe7e1&chksm=e9eb95a7de9c1cb107683605d8a41d5914ebf81d7eb5bdcbfa2fd2c4461174246983458d6ba9&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小音箱发出声音,体会通过空气传播声音。小音箱放入密闭空间,逐步抽干密闭空间的空气,声音就听不见了,逐渐放入空气,又能听到声音了,演示实验体会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敲击一根长木条,能听到声音,轻轻摩擦长木条,声音却听不见,而用耳朵贴紧长木条后又能听见声音了,对比发现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那么液体能传播声音吗?在水中敲击石块,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音又是怎么传播的呢?青蛙呱呱叫,引起水面的振动形成水的波纹。让声音在物质上传播可视化。
如果在某星球上大家怎样传播声音?进行综合应用,并延伸到下节课。

优点:长木条的使用非常巧妙。
疑惑:这里没有比较液体传播声音比空气传播声音效果好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01-15 21:00:55
TOP
3#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认识常见的岩石》云南 沈芮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16360&idx=3&sn=50c856dd039dca925b1b17ebc4229a76&chksm=e9eb88b7de9c01a1f3bbb76037fc5b40e106e68b69771de93f1351b5b259782ce7148a44d5d0&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哪里见到过岩石?老师也捡到了一块大岩石,全班欣赏。
出示任务认识3种常见的岩石(直接告知岩石名称)!先小组观察,然后汇报。
教师发现学生汇报的信息不全,于是出示材料盒,内有辅助资料单盒其他各种岩石帮助大家研究,期间又分发平板,学习软硬和光泽的判断视频。
通过以上观察方法的学习后,再汇报观察内容,并出示记录单,分组观察研究记录3种常见的岩石。汇报2组,发现不同软硬不同和颜色不同,得出要抓住关键信息来判断是那种岩石!
再根据大家的学习判断老师带来的大岩石属于什么岩石?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接着出示只显示编号的两种岩石,课后继续观察记录这两种岩石。

优点:给学生搭建了各种学习支架,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探究时间!
疑惑:一组硬,一组较硬,我们最后确定为硬还是较硬呢?理由是什么?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01-15 21:01:11
TOP
4#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观察我们的身体》营群+专家评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3800&idx=2&sn=4104144592bcb2dac2e0471eda951339&chksm=e9eb95a7de9c1cb1000d63da226afc054f7e2bd3e639701a6c0caff05716ae8f49624b9f2fb5&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摸沙包游戏导入,如何观察身体?用看,摸、听、闻,尝,闻尝的方法要慎用。

接着分别用看、摸、听的方法观察我们的身体,看外观、摸骨骼关节肌肉、心跳、声带等、听内脏心跳等。

用单脚转动、用单手系纽扣、用单眼观察体会身体的对称、关爱身体和残疾人

有没有其他的观察方法?借助仪器观察。

优点:气质很好,始终微笑,不断鼓励

疑惑:教师是不是讲得太多呢?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01-15 21:01:22
TOP
5#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海南 孙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16360&idx=6&sn=e928a0c0bc0b9f1548d88158de1b0353&chksm=e9eb88b7de9c01a13cbcaf5ab78e4e78b083db6141b822ba962b153061754e817de3a1eb9151&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气球大小,小车质量,喷嘴粗细,都能影响小车行驶的远近,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同样研究气球大小,得到截然不同的数据。

全班比赛谁的小车行驶得最远,意识到要综合运用各种因素。

生活中的反冲力,进行科技教育,最后游戏渗透课外。

优点:用气球驱动小车,这节课的材料很关键,其次课堂密度很高,抓住要点亮点,不拖泥带水。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01-15 21:01:42
TOP
6#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食物的旅行》张露 苏教版(贵州省上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6161&idx=1&sn=0fcde3b696d02a96521fe536abb5ac7e&chksm=e9eb6f6ede9ce67874964c8e92eaf5846067db77419b11f0f04d488e03407eb13c8d65307d9c&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要:

创设西瓜家族的旅行情景,经历了哪些地方呢,学生画图记录。

发现各自想法有不同,然后老师出示微课介绍正确的经历。收看微课后提问具体经历哪几站?板书: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提问,食物怎样从口腔进入食道的?通过吞咽的方法进入食道的,引出“咽”,肝,胰腺。

接着进行消化器官名称游戏,而后再次小组内进行西瓜旅行描述,汇报的时候借助西瓜和消化器官模型图介绍西瓜旅行。

那么,人体如果倒立,西瓜在消化道内如何运行呢?用乒乓球和冰袖进行模拟实验,找到乒乓球如何在平放的冰袖里运行?发现通过的各种方法,那么哪种才是食物真正通过的方法呢?蠕动。最后,选择图片判断,哪些做法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哪些有害!


优点:这节课利用了“游戏”,“借助道具汇报”,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比较喜欢。

疑惑:老师讲得较多,是否可以多让学生讲一讲。各种消化器官的介绍比较抽象,比较单薄,记得有老师拿来消化器官实物,学生可能收获会更多,更有感触。对于蠕动一词是否可以再深入一下?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01-19 20:51:40
TOP
7#

哇哦,宝藏贴啊!感谢分享,过年大礼包
TOP
8#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空气占据空间吗?》辛冠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4593&idx=2&sn=cfd467187757b68cd92344d27ec93602&chksm=e9eb688ede9ce1980515e1976309dc3c87887df8e950bef19d146f9578787aca253cbf99aacb&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要:
1.乌鸦喝水故事引入;
2.教师演示垂直扣杯入水,杯底纸团没湿,杯子倾斜,纸团变湿,用图示的方法解释原因。
3.吹气球,气球大小改变,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实验吹套在瓶内气球吹不大,用图示法解释原因,空气占据了瓶内空间。
怎样将套在瓶内气球吹大呢?学生实验剪开瓶子或扎小孔吹大瓶内气球,,并解释原因。
4.去底瓶子垂直压球入水,乒乓球在什么位置?学生实验发现小球在瓶底,并用图示法解释。
学生实验让小球上升,学生打开瓶盖实验。教师演示不打开瓶盖也能让小球上升。为什么?瓶盖扎孔。
不移动瓶子,让小球下降!教师演示打气筒往小孔打气,让小球下降。学生用塑料袋里空气让小球下降。
5.小结,空气占据空间吗?找到哪些证据?
6.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空气占据空间?


优点:正反实验证据充分;图示法暴露学生思维。
困惑: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节线上教学课。线上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实验反馈相对线下教学比较匮乏。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3-01-15 21:01:59
TOP
9#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顾小英+评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3800&idx=5&sn=03bbbb9a97905cc83b95c684e1f0fa00&chksm=e9eb95a7de9c1cb1b6135d20c6d4d6e124882f1ff9040e99db239fd760b2cb30a0db4e5a7977&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马铃薯分别放入3杯不知名的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沉沉浮),为什么?猜测液体内放入不同物质,比如盐。怎么证明呢?不建议偿,提议加热。

学生实验,发现分别留下痕迹,盐,糖等类似物质。一定是盐吗?寻找更多证据,学生实验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怎样使马铃薯又沉下去呢?小结,液体浓度改变,沉浮状态改变。

教师演示3杯不知名的液体制作分层液体,再次放入马铃薯,处于悬浮状态。学生制作分层液体。

拓展,回家调制一杯分层饮料。



优点:树立证据意识,通过多种方式举证,来证实!

困惑:不尝,就能断定一定是盐水吗?

TOP
10#

宝贵资料宝贵财富,谢谢分享
TOP
11#

好帖,感谢沈老师分享,可以看起来。
TOP
12#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何得帅+专家评课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3800&idx=8&sn=4347bb58d193dce451e07feb3dfbe7e1&chksm=e9eb95a7de9c1cb1076
沈银彬 发表于 2023/1/15 20:35:54
原来一根长木条就可以比较固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了,比书中敲击桌面对比更明显啊!
TOP
13#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认识常见的岩石》云南 沈芮同[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16360&idx=3&sn=50c856dd039dca925b1b17ebc4229a76&chksm=e9eb88b7de9c01a1f3bbb760
沈银彬 发表于 2023/1/15 20:39:56
利用平板,科技应用于科学课。
TOP
14#

这样的概要简介方式推介好课,有效导读!
TOP
15#

假期充电,不断学习。
TOP
16#

干货满满,一课一思,学有所得
TOP
17#

沈老师是有心人,整理收集了优质课资料,利用寒假认真听,潜心悟,相信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下次再一起磨课!
TOP
18#

假期充电,不断学习。
TOP
19#

假期这样观课,对自己的帮助确实很大!
加精!
TOP
20#

谢谢沈老师的分享,寒假仍坚持学习
TOP
21#

假期这样观课,对自己的帮助确实很大!
加精!
喻伯军 发表于 2023/1/16 21:47:46

感谢喻老师的鼓励
TOP
22#

沈老师是有心人,整理收集了优质课资料,利用寒假认真听,潜心悟,相信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下次再一起磨课!
酸牛奶 发表于 2023/1/15 23:54:21

感谢朱老师的鼓励,磨课更能促进教师 成长
TOP
23#

这样的概要简介方式推介好课,有效导读!
金亚军 发表于 2023/1/15 21:31:23

谢谢金老师的鼓励,这种方式能督促自己坚持看更多优秀的课例
TOP
24#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导体和绝缘体》陈忠贻 冀教版(湖南省上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4940&idx=1&sn=9f0462c16f971147674c0ddcad9ea086&chksm=e9eb6a33de9ce325b4db5c84d2d16753ed227f6b523300e47e7906a1ad848cf846716e1007bd&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出示断路的霓虹灯线路板没亮。不用导线连接,如果用钢尺和塑料尺,选用哪种材料连接能点亮霓虹灯?学生上台演示验证,并集体记录(渗透记录表的填写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10多种物品,哪些可以使灯亮起来,哪些不行?小组讨论预测,汇报并用板贴记录,有争议的材料放中间。如果要验证,需要怎样的验证装置,需要什么材料,怎么检验?小组讨论验证方案,并汇报。接着小组实验,依次检验,并记录,汇报结果后调整板贴位置。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将物品名称的板贴替换为材料名称的板贴。得出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灯泡引出钨丝。老师出示插线板,学生小组实验打开插线板,发现里面的导体和绝缘体,老师引导乘机引出短路。

出示安全用电宣传图,为什么不用沾水触摸插座?可能水导电或人体导电,学生上台检验,发现自来水导电,医用纯净水不导电,说明食用的纯净水不够纯可能会导电。人体会导电吗?学生上台检验,不亮。老师出示新的验电装置(验电球),教师示范人体可以使验电球变亮,接着一个小组手牵手也可以让验电球变亮,全班师生手拉手围一圈也可以让验电球变亮,如果全班师生中间加一根钢尺,也能让验电球变亮。

优点:

1.从单一物品到组合物品,从物品到材料,从插线板到用电安全,从一般物品到水和人体

2.验电球的使用达到高潮

疑惑:

学生提到钨丝是否可以记录

TOP
25#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测量降水量》王立 教科版(广东省上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6799&idx=1&sn=fb3a2edb6032513b7a92d2a794f323d5&chksm=e9eb61f0de9ce8e66ddc5e67741609c6392b9e2a0a8e7f9412fad45825b1b85eb4b46d1eaf11&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两张不同的下雨图片,比较哪张图片中下雨大。根据天空明亮情况,水面波纹大小等情况可以判断,还可以通过比较降水量来比较下雨的大小。

降水量怎么测?得出有刻度的杯子来测。出示类似啤酒瓶,不透明的圆柱体陶瓷茶杯,透明的圆柱体高玻璃杯图片,你们会选择哪种瓶子来制作雨量器?引出透明,直筒型。老师板贴直筒型杯子和刻度,怎么贴刻度呢?老师故意贴错。一学生上台更正,并说明理由,0刻度要与开始接水的位置对齐。接着播放制作有刻度的雨量器的微课,学生实验,贴刻度制作雨量器。

接下去,模拟实验,测量粤港澳大湾区12个地方的降水量。微课介绍操作方法,材料有雨量器,有盖的降水桶(通过瓶盖的开闭控制降水),记录条(需要板贴),剪刀等。收看微课后提醒细节:什么时候拧开瓶盖,怎样读数。学生分组实验,记录24小时降水量,完成后板贴记录条,形成降雨量柱状图。学生根据记录单有模有样地汇报,并预测是大雨,中雨,小雨。然后全班学生分析降雨量柱状图,能发现什么?(降雨量最大,最小的地区。)

哪些是大雨,哪些是中雨,哪些是小雨呢?有标准,出示区分大雨中雨小雨的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制作粤港澳大湾区降水等级图,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各部分降雨量。学生根据此图分析发现什么情况?

这是我们模拟的降雨量分布图,真实的降雨量分布图是怎样的呢?出示动态的广东省雷达回波图(降雨量),学生又从中发现降雨量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此图有什么作用呢?

刚才我们用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生活中测量降水量又会遇到什么新问题?雨量器会被风刮倒,雨量器的水满了溢出来等情况,怎么克服呢?教师提醒,雨后太阳出来,雨被晒干,又该怎么办?课外去想想办法,如何测量一场真实的降水量。

优点:

1.学生在不断往前进,不断提升。

2.巧妙的降水桶,辅助汇报的记录单,降雨量柱状图--降水等级图--动态雷达回波图地不断提升

3.老师声音有磁性

TOP
26#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赵茜(北京市上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4623&idx=1&sn=003698d3e2a774b59ae84b5a94754455&chksm=e9eb6970de9ce066d932894669100a710b72160f9898f1ea28e1370de27bf48f41d5a2203630&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课前板贴所有的空气相关特征,教师提问无盖的矿泉水瓶里有空气吗?如果挤压这个无盖的矿泉水瓶,会有什么现象,空气会有什么现象?根据空气的哪条特征来判断?如果挤压拧紧瓶盖的矿泉水瓶,又会有什么现象?学生预测捏动一定和捏不动两种不同结果。一生上台演示可以捏动一点。明明拧紧了瓶盖,瓶内被空气占据,为什么只能捏动一点?空气在瓶子里发生了什么?
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汇报,形成空气占据空间不变和空气占据空间变小两种不同观点,到底哪种正确呢?集体讨论后发现捏瓶子造成鼓瘪,会影响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要避免鼓瘪该用怎样的材料来研究呢?需要硬的物体,但不能捏了,怎么压里面的空气呢?小组讨论方法后汇报方法,引出注射器。接着学生用注射器进行小组实验,发现空气占据空间变小了,空气被压缩了。一生上台在没推注射器和推注射器里贴小磁铁来表示空气微粒情况,说明空气微粒间距由大变小,占据空间变小。
生活应用,出示瘪的篮球,现场充气后鼓起来。还能继续充气吗?为什么?空气可以压缩。继续现场充气。用小圆点分别表示篮球内空气的前后变化,老师出示板贴。如果把篮球里空气放出来,空气占多少空间呢?演示用透明塑料袋装放出来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变了,变成2个篮球空气+1塑料袋空气,占据空间变大了,引出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出示另一个充满空气的篮球,同样高度放开,发现回弹的高度不同。用刚才的矿泉水瓶也让它产生弹的力量,教师在瓶口塞塞子并在上端放神舟五号,用力一挤压,神舟五号弹起来飞远了。充满更多空气的篮球弹起来和挤压矿泉水瓶弹起来,两者一样吗?
结题,空气有确定的体积吗?
优点:注重思维引导,捏瓶子产生思维冲突,使用注射器拨云见日,给篮球打气和放气进一步体验,“气火箭”进行拓展。
困惑:学生活动时间是不是太少了?如果改成家常课,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如此集中吗?

TOP
27#

2022年全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展示《运动的小车》丁言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06896&idx=6&sn=073bec84b5153f81e33e1212f9e3b8a2&chksm=e9ebd3afde9c5ab9e6fe73fcd56f9a5427e4a7ea02927864f79307f889bf57c33bd2e1410d64&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要:

课前活动,出示静止的风扇模型,不用电也能让它运动起来,用打火机的火驱动风扇运动,让光驱动风扇运动,人体接触也可以驱动风扇运动,为什么这些能让小风扇动起来?它们具有能量。板贴能量两字。
正式上课,平时喜欢运动吗?喜欢什么运动?老师也喜欢运动,你猜老师喜欢什么运动?一种刺激的运动—赛车!(出示老师坐赛车的图片)一段视频感受赛车!喜欢吗?但我遇到一个烦恼,赛车风驰电掣,但到了校门口看到限速10码的标牌,什么意思?限速10码只比走路快了一点点,骑自行车能超过10码。我们喜欢风驰电掣,为什么要限速呢?小车可能会与行人碰撞,小车具有能量!

小车真的具有能量吗?小组实验模拟小车撞击自己的手,有什么感受,感受一下能量!学生实验后反馈运动小车具有能量!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实验,用身边物体感受运动小车的能量!期间提示可以用抽屉里的小木块试试。学生实验后反馈,运动小车撞击物体,使物体移动?为什么会移动呢?小车具有能量!当学生提到速度,就板贴速度。小结校门口限速,是因为小车具有能量,小车与人发生碰撞,就会把能量传递到人体,我们就会受到伤害。

刚才有同学提到速度与能量有关系,真的是,我开到马路上发现限速80码的标牌。为什么这里限速是80码?如果80码的车开到校门口,会有什么后果?速度快,能量大,产生的后果会更严重。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与能量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集体预测!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小组讨论后反馈,不同速度小车撞击小木块,看小木块移动距离的长短不同。老师介绍实验材料及组合方法,这个实验该注意什么呢?先学生回答,然后老师统一小木块运动距离的判断标准,取中间数,及温馨提示,班级汇总表记录。
学生小组实验后,一小组汇报数据和结论,接着根据班级记录表汇报班级数据总体情况和结论,集体分析一个特殊数据,中坡度中各个小组数据的差异属于正常范围,难免的!总结,速度快能量大,速度慢能量小!接着老师演示用电子设备能记录能量数据,同样证明结论正确!这个结论对于你生活中有什么启发呢?引出安全意识!
是不是只有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呢?看视频。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能量?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引导出需要遵守“规则”(板贴“规则”)。出示三个规则图片(高空抛物,带好安全头盔,禁止跑步),说说跟今天学习的有什么关系?所以规则的背后隐含科学的道理(板贴“规则”翻转变成“科学”)!
除了运动的小车,其他的物体具有能量吗?引出课前小风扇,火,光,人体具有能量!出示棒冰,也能驱动风扇运动起来!说明棒冰具有能量!
出示图片,点亮灯泡,食物,拉开的弓,点亮的蜡烛,也有能量。如果没有能量,就没有这个精彩的世界!
出示,大型小型车的不同限速标牌,引出重量与能量有关,下课去研究!
优点:
1.学生的反应能说明一切!教师善于用语言、肢体等调控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2.创造性使用教材,删除了敲击音叉实验,紧紧围绕小车,用手感受,用木块体现,不同坡度实验,更顺畅,更集中!
3.神奇小风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突破了难点,不断鼓掌和惊呼神奇。
4.行驶限速的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安全教育。

TOP
28#

2022年全国科学优质课《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董婷+专家评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23800&idx=6&sn=331a6147a46fe2562ea9a63e7f6979d8&chksm=e9eb95a7de9c1cb18d76ce1c5ac8b8a9c2fd34d30952d5bc6b729d9395946752fac36267cb84&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内容摘录:

燃气灶上的锅,火直接加热锅底,手拿锅柄为什么会烫?猜测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然后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路径。
真是这样吗?用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需要“热源,传热物体,显现传热现象的物体“。用实验材料(酒精灯,铝棒,蜡环.感温变色橡皮泥.凡士林火柴)替代生活原型,怎么替代?学生回答老师连线。怎么组装这些实验材料呢?老师出示一组加铁架台后的组合图片。
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请两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蜡环掉下来的时候铝棒的温度是多少呢?怎么测?老师出示温度传感器。播放微视频指导实验。接着提问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温馨提示,一生读。小心烫伤,需要做三个实验,每个小组拿出报告单,看清实验步骤,收看视频,填写注意事项。全班填完后直接小组实验,完成报告单。完成后汇报数据、现象和结论。每种实验派一组来汇报。接着看全班各组的数据折线统计图,并总结。
应用刚才所学知识,解释2种生活现象。接着设计安全饮用杯子,在纸上画一画,汇报发现加了温度计,但是温度计没有固定,课后想一想。
优点: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较好,不光有现象,还有数据,证据更加充分。

TOP
29#

沈老师认真看了这么多全国优课,充电充得满满的,向认真充电的沈老师学习。
TOP
30#

认真的沈老师,利用寒假充电,观看优秀课例助成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