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上科学教学反思汇集 [复制链接]

1#

三上科学教学反思汇集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一群刚刚进入科学学习的小不点学习《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带给了他们学习科学的憧憬,盼望着科学课堂的有趣,盼望着科学课堂的活动。这不,在第一节科学课就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到课外去探索。学生非常兴奋,但这个兴奋不是去玩的兴奋,学生带着学习去看一棵大树。我也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资料,特别是设计的一张表格,这个表格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曾经教过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记录纸,就让他们到室外观察的话,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开始观察。所以,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这张表格设计得非常实用,课上完后感到这张表格在这节课甚至是下一节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我观察的大树记录表


记录员:             日期:          
































































内容


树叶


树干


果实


颜色


 


 


 


形状


 


 


 


大小


 


 


 


气味


 


 


 


声音


 


 


 


厚薄


 


 


 


光滑度


 


 


 


软硬


 


 


 


量一量


 


 


 


高矮


 



不足之处:其一是课堂时间掌控不是很准确,四个班级都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的现象。思考是学生记录的速度比较慢,导致学生观察记录时间较长,寻找原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分工不好,所以大家都在记记录,记好一样内容大家都在写。所以,非常浪费时间。

其二是小组合作能力有待加强,初次接触科学学习,科学课上的小组合作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后面的上课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学习,是三年级老师重点要抓的一项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2#

 

《大树和小草》课后反思


课中过程一:接触了两节课的大树,这节课要接触小草了。书本准备了四种小草,我只找到了两种小草,一种是非常常见的狗尾草,另一种是三叶草。在课堂上我一开始就叫学生认认这两种草,如果不认识就按照小草的特点给它们取个名字。结果每个班级都有一小部分同学认识三叶草,狗尾草由于比较常见,大多学生都能认识。借住取名让学生说了说这两种草的特点。学生说得非常形象,很到位地说出了特点。


课中过程二:由于今天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在实验桌上摆好实验观察对象,学生的兴奋程度很高,过了一会儿,学生开始意识到不能随便动实验材料,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很自觉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老师上课。


课中过程三:重点观察的是狗尾草的特点,学生在说狗尾草的特点的时候说得比较好,但课堂作业本上有一个练习要求学生写出狗尾草的特点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不知该怎么表达,很大一部分孩子非常聪明地参照黑板上的板书,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出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狗尾草和香樟树的特点比较也很全面,最后引导所有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本节的目标完成得非常好,学生能在课堂中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


思考一:板书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板书有一幅大树的图、大树与小草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还有草质茎和木质茎的概念描述。学生记录笔记的习惯还不是很好,要教师讲了之后才开始记录,这难怪他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记笔记了,什么时候不用记笔记。所以,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记笔记。

TOP
3#

 

《校园的树木》课后反思


教材简要说明:从教学目标来看,学生能用语言和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一棵树进行描述,并比较所有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教材的活动安排上看,不难看出这节课的活动是不多,但是每一块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而且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一个活动,就比如拓印树皮,这在美术课里可能需要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拓印的技巧,而在科学里要求学生用一节课里的其中一个活动来完成,几乎不太可能。另外写观察一棵树木的日记,它的难度也偏大,学生还不会写作文呢,所以,写这样的一篇观察日记是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时间,因为要求教师做指导之后,学生才会写观察日记。


我对教材的处理:首先拓印这一活动完全删除,留给学生的回家作业完成,要求在家长的指导小完成拓印树皮的活动。其次主要活动放在写观察日记,原本要求学生在校园里观察一棵大树之后把观察到的信息写下来,并整理成一篇类似与书本第7页的日记。在前两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校园里的其中一棵树,然后回到教室写观察日记,结果出现了一节课20分钟时间是学生在校园观察,有几个组甚至在浪费时间。所以,大大影响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最后导致课堂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甚至是最后比较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来不及教学。好在大部分学生早就已知大树的相同点是有根茎叶(树根、树干、树冠),需要阳光、水、空气等。不同点是树叶、树干等不同特点。后面两个班级上课时我调整了教学过程,其中让学生到校园观察这一环节删除,改为回忆第一节课同学们观察的大树的特点,参照第一课的一张表格直接整理观察过的香樟树的一些特点,并写成观察日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还有一些时间正好来说说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话教学目标只能说基本完成。课外作业是拓印树皮,有必要请学生在课外到校园或公园观察一些树,并写出树的特点。


学生完成活动和作业情况来看。学在这一课要求学生书写的部分比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书写成这样的语言表达,应该还是不错的了。


思考:继续指导学生对书面表达科学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不可松懈,这点在现有的中国教育来看,是非常要紧,原因在于考核是靠书面表达来评判成绩,而非语言表达。

TOP
4#

 

植物的叶

课前我步骤学生每人找2片叶子,上课用,大部分学生带的叶子数量比较多。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上我问大家数数自己带来了几片叶子,学生数的很正确。再问,你带来的这些叶子有几种呢?开始有部分同学分不清楚。我拿着树叶4片叶子问说三种的同学,为什么不说4种而说3种呢?他们说有两片叶子的形状,叶缘是一样的。那一样的就分为一种,再看看自己的叶子有几种?同桌帮着分分?看两个人分的一样吗?有问题的再举手。还真出了问题。我看着有些相同的两片叶子,带来的同学说她不是从一株植物上采的。所以不是一种叶子。我没见这两株植物。没有表态。现在想来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很好,不是从一株植物上采的,不见得他们不是一种植物。如果他们是一种植物的话,那也该是一种叶子。对于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我重点强调了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比较新鲜叶子和落叶时,学生除了看出颜色不同外,还说叶子大小也变化了,老叶子小。该是水分蒸发的缘故。
对于叶子一生的生长变化,让学生看的插图,因为在看小叶黄杨时,学生把黄色的叶子看成是老叶子,这是不对的,黄色和老叶子不能划等号。上课时间很紧,只好看了课本的插图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错误认识下节课要先解决。
TOP
5#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年之中,植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一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对于他们来说,秋天,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


对于变化明显的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也因此,观察中的变化这个活动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变化,需要测量和记录,才能在对比中发现,而这一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持续时间太久,完成比较困难。


因此,这一课,对于科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是指向于科学技能的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完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还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所以书本16页的记录表对很多孩子来说形同虚设。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张表格,那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概念的发展会更加完善。

TOP
6#

 

                                          植物单元总结反思


从教学这个单元的情况来看,通过一次单元的测试反应出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还可以,这张试卷的难度系数是在8左右,学生的测试成绩也还算不错,课堂上研究的内容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一点学生课堂上的确是在消化老师提出的和同学一起研究的问题。另外,这一批三年级的学生对待科学作业的态度算比较认真,在作业本上能看出学生的基础很扎实,从这一单元的写对大树的观察日记可以看出,学生语文底子很扎实,学生写出来的日记非常好,写得比较具体,大树的一些观察内容都能从日记里反应出来,并能用语文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清楚。


带给我的思考:1课堂上还需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把更多的提问留给学生。2三年级的学生还很小,尽量用故事的形式来导入,通过几节课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发现学生喜欢老师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讲解,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每一位学生能在不用老师组织纪律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老师。能否用故事来做一个课题研究,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教学以故事,儿童化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TOP
7#

 

《寻访小动物》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复合学生的实际,一开始我用故事的形式引入,由于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比较多,而这一课的教学基本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较多,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有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学生知道的比较多,课堂上的发言人数明显增多。就是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外出活动的,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小朋友的兴趣很高,而我的要求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寻访,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趣高的情况下居然忘记自己要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就出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是自己顾自己外出活动,好在学生的观察还是能够围绕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学生的记录也是比较详细。


思考一:三年级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科学讨论和学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过渡,好在三年级学习的知识植物、动物之类的,学生在不讨论的前提下还能够积极发言,并且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思考二:动物单元的课堂纪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因为是把动物带入课堂,而课堂上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能认真听同学的意见还是非常重要的。纪律仍然采取加分制度。仍然思考这个问题,学生有必要让他们坐的端端正正吗?是不是不坐端正只要能听得进,回答得出也是可以的。
TOP
8#

 

《蜗牛(一)》课后反思


蜗牛(一)一课是新老师教学三(3)和三(4)两个班级的,由于3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比较好动,而实习老师又没有课堂组织的能力,所以,整个课堂有些凌乱,该讲的内容没有讲到位,学生听的和回答的不多,只是在课堂上围绕蜗牛在玩了一节课。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是设计到学习蜗牛的身体形态特征,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对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蜗牛的身体部位。4班学生学习时比较好,纪律本身就比较好,再加上老师课前进行组织,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比较落实,蜗牛的身体部位分析得还是比较好的。


在这节课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养蜗牛并写观察日记,由于家长比较配合,基本每位学生都养了蜗牛,并认真写观察日记,其中有几个学生的观察日记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只要学生认真养过蜗牛,他对蜗牛的一些习性就有一些了解,特别是养白玉蜗牛的学生,对蜗牛的身体结构观察得就比较仔细,因为白玉蜗牛的身体比较大,观察起来就比较清晰,不需要借助放大镜就能很好地观察到蜗牛的身体部位以及它的生活习性,比如吃食物,拉粪便,睡觉等。


整节课学生比较活跃,摆在面前的蜗牛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的观察带来很大的好处。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好的。试想在三年前我也教三年级,叫学生养蜗牛,带蜗牛,几乎没有几个学生是会带蜗牛和养蜗牛的。所以我觉得这批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是很高,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也还很高,这点我值得庆幸,只有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意识,科学的学习才会有很大的进步。想来可能是今年我用了一个家校通与家长紧密沟通会不会有一点关系呢。


TOP
9#

 

《蜗牛(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蜗牛是怎么吃食物,吃哪些食物,以及蜗牛的气孔和排泄孔的部位等。由于学生已经开始养蜗牛,所以,这节课的课堂上几乎是人手都有蜗牛,每位学生明白这节课的观察任务后,立即展示观察蜗牛的吃食物,特别是白玉蜗牛的学生观察蜗牛吃食物的时候观察得非常仔细,很明显地能够看到蜗牛的嘴是一张一合地把食物吃进嘴里。这时学生观察到他们吃食物的样子是非常兴奋的,当场叫上老师去与他分享他的重大发现。还让蜗牛吃一些面包、苹果等食物,结果蜗牛居然也能吃这些食物,学生对于这个发现感到很惊奇,因为在学生的印象中蜗牛是吃新鲜叶子的,而突然发现蜗牛也吃苹果之类的,就感到是发现新大陆了。我想这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学生研究的一个过程和结果。


更有趣的发现还在后头呢,就是观察蜗牛是否有气孔,我组织了一个比赛,比谁先观察到气孔,一声令下,学生马上展示观察,由于这个气孔比较隐避,学生比容易察觉,所以观察需要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没有给我失望,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先观察到了,马上又与我分享他的重大发现。我走近一一指正学生发现的是否气孔,有几个学生甚至是跳跃起来,那高兴的劲都没法形容了。同时也出现极少数几个孩子还没有找到气孔,这时我就指点给学生看,他看了之后有些惊奇,“哇”的一声,说明他也发现了。这样的课堂一一指导,让学生都能观察到蜗牛的气孔,并仔细观察气孔一张一合的样子,于是就知道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针对课堂上我采用一一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自己感觉效果很好,这样即节约时间,又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如果出现观察动物的后面几节课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TOP
10#

 

《蚂蚁》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准备充分的器材,而是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蚂蚁,的确是要让学生自己准备蚂蚁的。让学生自己准备蚂蚁我发现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学生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在哪里有蚂蚁抓,怎么才能抓到蚂蚁,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寻找蚂蚁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二是知道怎么来养蚂蚁,通过前一晚的抓蚂蚁,到第二天早上带到学校里来,蚂蚁要在学生手中待很长时间,在这么长时间里,学生要把蚂蚁养活,并不让它死去,还有一套方法,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的蚂蚁通过一个晚上的摆放已经死去,这也为他们的蚂蚁寻找记积累了一个经验。知道蚂蚁需要氧气才能活,不然的话蚂蚁是要闷死的。这个过程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教师自己为学生准备蚂蚁,学生的学习会更有效。


这节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蚂蚁在水盆中间的瓶盖上,让蚂蚁在瓶盖上,防止蚂蚁逃离而不容易观察,我在上课时是在教室上课的,没有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器材,给学生的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是教师疏忽的地方。


从科学概念的落实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用肉眼观察到蚂蚁的身体部位,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带放大镜,所以给观察略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学生观察蚂蚁,在分析蚂蚁身体上有6条退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据他们原来的知识前概念,认为6条腿中其中后2条腿是长在腹部的。另外学生对蚂蚁的身体部位能分三部分非常清楚,但三部分的名称并非很熟悉。根据三年级的孩子的知识水平,这三部分的名称要求记住也实在是有些困难的。

TOP
11#

 

《蚯蚓》课后反思


当教学进度轮到上这节课的时候是一周的后半周,而那几天正好是天晴,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带蚯蚓,可能带来的蚯蚓不会太多,如果没有蚯蚓观察学生观察起来会比较吃力,而且目标文章会受到一点限制,所以,我把第三单元的一课提前上了,蚯蚓一课留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学习,果然双休日就下雨了,我刚好布置家长在双休日寻找蚯蚓,这时家长带领孩子寻找蚯蚓,并能寻到蚯蚓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寻找到蚯蚓。当时布置寻蚯蚓的作业时我就在想学生是不是对蚯蚓会感到害怕而不敢带蚯蚓,结果令我惊奇,全部学生基本带了蚯蚓,只有极少数几位学生没有带蚯蚓。这样的课堂学习有了材料的充分保证,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于是乎我让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部位,蚯蚓是怎么样爬行的等等,实地观察,并一起研究,学生学习就比较容易。教学目标达成非常成功。

另外我请学生通过画蚯蚓来加深巩固,而且在课堂上看着蚯蚓的样子画,有几个孩子甚至是把蚯蚓放在记录纸上描画蚯蚓,这样就更加逼真了,为大胆的孩子表扬,有一种探索的精神而赞扬。在课堂中,有一个孩子的蚯蚓居然生小蚯蚓了,我马上抓住这个话题,让学生知道环带的作用,原来它是生小宝宝用的。这点让学生又一次恍然大悟。学生学习时的那股劲非常好,学习时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真正起到了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TOP
12#

 

《金鱼》课后反思

当我教学到这一课时,带金鱼的小朋友并不多,我似乎有些纳闷了,三年级的小朋友向来是很乐意带动物到课堂上的,我问了几个小朋友才发现原来他们自己家里有大金鱼缸,不方便把金鱼捞出,如果再去买又太浪费,所以就没有带,不过我相信他们在自己家里肯定观察过,但不会有目的地观察。好在课堂上还有些小朋友带了金鱼,方便课堂上的及时观察。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是这样:导入,用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开始,一直过渡到金鱼。然后一句话抛出让学生来回答,我问道:“小朋友,你们说我们今天课堂上要研究金鱼的什么呢?”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真是多,其中说到研究繁殖,和排泄时,我辩解:“课堂40分钟能正好观察到它的繁殖吗?那排泄呢?”学生说:“不一定”。学生提出了研究金鱼的身体结构、运动、吃食物、呼吸这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目标。所以,就顺势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至二个问题进行研究,这时我就在巡回指导,刚开始我的想法是学生肯定能发现金鱼的特点。可是我在指导中发现学生最不能理解的是鱼的呼吸用鳃,并且还不清楚用鳃怎么来呼吸,以为金鱼是用嘴巴喝一些水。通过我的指导学生明白了许多,我想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自己发现怎么呼吸,可能一节课也研究不出所以然来。用甘金福老师在2008《科学课》第11期《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达成》里的一句话说:“在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应适当增加必要的讲授的意识,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教学也未尝不可,我在这节课中就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通过这节课的指导,也感受到小组讨论研究时,老师的干预和做适当的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像蜗牛(二)里叫学生观察蜗牛的气孔时,找到气孔的学生非常兴奋,而没有找到气孔的学生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当他们在我的指点下看到气孔,那个兴奋啊!我想这完全是达到了学生学习时的那种兴奋状态,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TOP
13#

 

《哪种材料最硬》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好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节课的最后有一个环节是认识金属的特性:金属比较硬、有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能传热等。当我尽力想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这些特性的时候,我感觉我快窒息了,学生怎么也想不到以上的一些特性,就是答不到这些特性上来。唯独比较硬和能传热这两点特性在我的引导下还能说上一两点,而金属比较硬、有延展性、能导电这三个特性,学生根本就想不到,在我尽力的引导下也很难说到点子上来。所以,我认为教材在三年级就让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的这些特性是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基于此,教材上又是要求学生完成,所以我只能是自己说出来让学生听,学生听完我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似乎又明白了一些,但是我认为这时学生是属于记忆一类,根本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这些金属的特性。


另外对于金属特性有延展性、能导电这两个特性的描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专业化了,学生很难记住这样的特性,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想能否改为容易变形和能通电更通俗易懂。

TOP
14#

 

《比较柔韧》课后反思


首先在这节课里我认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柔韧”的理解,学生对柔韧这个词并不是很熟悉,说成柔软的有许多,而“柔软”和“柔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柔软”是指:,“柔韧”是指:。所以说柔韧的概念首先要解决,这样才能为这节课开一个好头,学生学习柔韧才会有感觉。

其次我在这节课里做得比较出色的是实验材料,我精心做了纸板和塑料两种材料的尺子,目的是与钢尺保证一样的形状,一样的粗细。我首先在档案盒的塑料上剪了一条,画上刻度当作尺子,又找了纸板来做尺子,通过我的精心准备塑料、纸板、钢三种材料做成了一样大小,一样粗细的尺子,而且连尺子末端的孔都打出来了,通过我的演示之后成功体现了塑料的弯曲度最好,其次是纸板,最后是钢。课堂上当我把三把不同材料的尺子出现在学生的面前的时候,学生齐声喊了“哇”的一声,这一声我知道学生是在称赞我怎么能找到如此相像的尺子。接着是引导学生比较柔韧的方法,学生想了一些方法,最后被一些变量否定了。为了达到比赛的公平,有学生提出要用一样重的东西挂在尺子的末端就能达到更公平了(这里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有一个班的学生说得非常不错的)。然后我按照学生说的方法来演示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学生先看了材料伸出桌面5厘米的时候它们的弯曲大小,这时不是非常明显,但能看出效果了,当我把材料伸出桌面10厘米的时候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又一声“哇”,当我把材料伸出桌面15厘米的时候,学生发出长长的“哇”。从学生的连续的惊叹中我知道,这节课的比赛成功了,比赛不仅达到了公平,而且比赛的效果也很明显。这就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这些惊叹声中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他们在惊叹声中学到了科学知识。这就是实验的效果带来的效应,如果我事先没有做这些材料的准备,效果不明显甚至是产生不良效果,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而且还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不喜欢的情绪。
TOP
15#

 

《它们吸水吗》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培养学生对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的体现就十分明显,比如我在三(1)班上课的时候其中说到如何比谁更吸水,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其中朱函清这位孩子说:“每种材料上滴水滴的时候要四个同时滴。”王泽晗说到:“每一种材料上滴的水滴大小要一样,不然不公平。”刘书扬说到:“四种材料上的水滴最好是四个人一齐滴。” 这些话正是体现了对比实验的公平性,这几位同学的思维也是非常严谨的。可惜的是我材料准备上,或者配套材料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施,枉费学生能想出如此好的方法。所以,只能让学生拿起一根滴管依次地滴到每一种材料上。我明知道这里有一个时间的差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也破坏了实验的科学性,但是我为了达到课堂的完整性,还是让学生去这样“不科学”的操作。

其中在三(2) 班上课的时候,黄剑的发言真是令我吃惊,当我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操作才能使每一种材料上的水滴大小一样呢?”黄剑回答:“老师,我用滴管来滴,看滴管上的数据,每一种材料上都滴一小格,这样的话就很公平了。”我的又一个问题:“那怎么样才能判断哪种材料吸水多呢?”黄剑又答道:“过一会儿看材料上的水,用我的滴管吸每种材料上的水,如果小于刚才的一小格就说明这种材料吸水了,如果等于一小格说明这种材料不吸水。比一比这些水在滴管上的多少就能看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了。”黄剑的这个回答真是很精彩,从来没有听到黄剑有如此严谨的思维。因为他向来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作业也不会认真完成,今天的课堂他的精彩让我大为吃惊,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从而树立他在全班面前的威信。
TOP
16#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用了许多的材料,有木头、塑料、铁、蜡、牛筋、橡皮等等。结果第一个实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浮在水面的有蜡、木头、牛筋,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三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呢,跟什么有关系呢?其实在这节课里用蜡烛、牛筋来测试沉浮没有一定的依据,通过教学反而让学生解释不清楚沉浮的原因所在。在后两个班教学时,我取消了蜡烛和牛筋来测试沉浮,专门指向木头、铁、塑料来进行教学,并围绕这三种材料展开研讨,为什么沉浮,沉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特别是三(1)班的学生,对于沉浮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如木头浮的原因学生会说:是因为木头里有缝隙,有缝隙就用空气。所以会浮。还有学生说:是因为木头里的缝隙像水葫芦的气囊一样,所以木头也会浮起来。在这里学生说到像气囊一样,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怎么也没有想到学生会这么说,这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TOP
17#

 

砖瓦和陶器、瓷器

这一课教学学生是没有实物的情况下进行上课的。由于砖瓦比较难找,所以没有提供给学生操作的材料。这使得这节课的教学略显一点逊色,上起来没有一定的说服力,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只是硬帮帮地听我说。所以我对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想法。
TOP
18#

 

谁流得更快实录片段


片段一:设计实验方法


师:水流得最快得第一,可是有同学说油得第二,也有同学说洗洁精得第二,那我相信谁呢?


生齐声:做实验


师:我们怎么来做这样的实验呢?你有好方法吗?


生:一个方法是在三个杯子里装液体,看哪个流得快。


生:还有一个方法是把杯子倾斜,看他们流了几秒。


生:拿一块玻璃,在玻璃上滴液体,把玻璃斜过来,看哪个先流到桌子上。


生:三个人,各拿杯子,把杯子摇一摇,看谁溅出来的水花最多,那这个就是流得最快的了。



    片段二:讨论实验的公平条件


师:我们同学想了那么多的方法,都很不错,而且都可以操作。今天就选择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胡佩灵的用玻璃的方法,你说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操作的时候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怎么样才能使比赛更公平,更公正?


生:每一种液体要平等。板书:同样多的液体


生:他们的高低要一样。板书:同样高度


生:要快慢一致,同时滴。板书:同时流


生:以上的问题都很好,但很难完成,我有一个方法是这样的,把长方形的玻璃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滴一滴一滴滴好,然后用尺子量一量,量好后,再把玻璃拿起来。


师:你指的是把液体滴在三块玻璃上,还是滴在一块玻璃上?


生:是滴在一块玻璃上,这样举起玻璃的话,三种液体就同时流了,要不然的话,三块玻璃三个人举起的话,肯定会有先后,就不一起流下了。



片段三:讨论水流第一,洗洁精流第三的原因。


师:为什么水会得第一,洗洁精得第三呢?思考过了吗?


生:上次我们不是比较过,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摸了一摸,水很快就流下了,我认为跟滑度,跟粘和不粘的关系,洗洁精最粘,水不粘的。


师:那你们认为水得第一的原因是跟黏度有关系了。


生:如果黏手的话就流得慢,如果不黏手的话就流得快。


师板书:黏度大,流动速度慢,黏度小,流动速度快。



片段四:引入同种液体(洗洁精)比赛。


师:如果用同一种液体,他们流得快慢呢?


生:是一样的。


师:给你两种洗洁精,他们都是洗洁精,只不过是牌子不一样,他们流得快慢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一样的。


师:现在就来比赛两种洗洁精,一号杯子的洗洁精是雕牌的,4号杯子的洗洁精是奇强牌的。(举起两种洗洁精的瓶子外壳给学生看)



片段五:汇报两种洗洁精的比赛结果


师:其他组都是4号快,为什么3组的同学会做出1号快呢?什么原因?


生:量不一样


生:可能是滴错了。


师:来看看他们滴的量多少。举起3组的玻璃片给全班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原来是1号滴得多,所以他们组的实验操作失败了。


师:为什么会4号杯的洗洁精流得快?


生:1号洗洁精很粘的,4号洗洁精不太粘。


生:4号洗洁精看起来稀一点。


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1号和4号洗洁精哪个更粘一点。


学生汇报1号更粘一点。


最后总结组织下课。

TOP
19#

强人
TOP
20#

反思很好啊!只可惜一起发上来,最好是与教学进度同步贴上了,这样就更好了。
TOP
21#

谢谢喻老师的提醒,下学期争取与教学同步贴上。供教师们探讨。

TOP
22#

一品轩真是认真啊,这么多的教学反思,而且都很实在,赶紧赞一个:)


 


当初我也准备做5年级教学反思的,可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自己羞一个!

TOP
23#

邵老师真的很认真细致。


那么多教学反思,叹为观止~

QQ:1449115571 e-mail:julian227@gmail.com
TOP
24#

每篇都一一地看了,称赞一品轩的认真劲,虽然我做不到这样每篇都写,但也争取随时写一点,这样对自己的提高很有帮助的.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25#

感谢邵给的反思学习贴,自己开始上三年级,自己的思路与你的结合学习,取长补短真是好!非常感谢啊!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6#

《植物的叶》一课我认为学生一开始分不清种类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没有学过本课,不知道如何去判断,就算判断正确也是模模糊糊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他会知道凭什么说这是同种叶,那是不同种叶,之后再让学生统计所带来的叶,学生的正确率会高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7 13:08:12编辑过]

TOP
27#

楼主有心人啊,能对自己的每节课进行反思,相信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多益处。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28#

反思多多,赞!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9#

没教过三年级,看到老师的反思收藏了,以后可以用,感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