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0417在路上(一二三四五六.......) [复制链接]

1#

20130417在路上(一二三四五六.......)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着音乐,静静地让时间慢慢流逝。这个老师有点懒,工作快两年了,在教研员的多次游说之下,一直没有来这里留下点什么,哈哈,今天,我终于来了,那么,我相信要一发不可收拾了,哈哈。
      

     2013年4月17日,我参加了在义蓬一小举行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新教师专业成长研讨活动”。安排满满的一个上午,两堂课,两个讲座,第一堂课是义蓬一小的陈飞琴老师带来的《我们知道的磁铁》,第二堂课是瓜沥三小的莫旭东老师带来的《用水测量时间》,两位新老师的课堂简洁高效,让我们耳目一新。
      特别有感于两个讲座,义蓬一小杜志刚老师的《新教师专业成长感悟》,再一次让我清晰认识到该给自己好好规划一下了,做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老师呢?教研员杨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专业上的引领,不断提供各种平台让我们这些新教师成长起来。
      

      成长需要去学习,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经过近三个学期的科学教学,我发现我慢慢喜欢上了科学,也慢慢喜欢上了教科学,但科学博大精深啊,似乎什么问题都可以被称作是科学问题,而科学老师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那么,我怎么把自己打造成一本百科全书呢?我怎么去回答学生多种多样的问题呢?来吧,看书吧!哈哈,最近也开始坚持每天看点书,大多是和科学有关的。
     今天的活动,感触很深,但词穷的我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今后多来这里留下些脚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0 12:58:5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有感触好呐!能写下来更好,我们的网络研修版块有许多经典的感触,希望一起来共勉,因为我们都在路上!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3#

战舰起航了!
TOP
4#

战舰的确会一发不可收拾了!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

尝试的留下点什么也是一种进步,祝战舰满载而归。
TOP
6#

找准目标,扬帆起航,目标终会越来越近。

TOP
7#

欢迎来到科学论坛这个大家庭!相信小舟定会迎风起航!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8#

有想法,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

也来跟着沾沾起航的光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10#

这里的“坛”景独特好,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迷恋上这块“坛”地了。
TOP
11#

      在师父的委托之下,我有幸参加了在汇宇小学举行的小学科学教研组建设论坛。教研组,科学教研组,一个学校的科学教研组,在我的脑海里,总感觉是一个比较弱的群体,此“弱”,相信很多科学老师都深有感触,是的,也许我们比较弱势,但是,今天,现在,听了5位老师的讲座,让我开始反思,让我开始规划,让我开始想想明天该做些什么呢......

      五所学校的老师带给了我们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收获很多,也留给了我很多该去好好思考的地方。光辉的背后是一部"血泪史"(貌似夸张了点,哈哈),很多成绩背后都是每位老师点点滴滴的付出,哪怕是没有成绩,我相信我们都付出了很多,都经历过。

      一个学校的科学教研组的强大,不能只靠一个人,我们需要团队,是的,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羡慕汇宇小学的科学建设,如此的强大,实在是让我佩服,也明白这成绩的背后,沈洋老师和他的团队的付出;朝晖小学的金亚军老师,他们的科学建设也让我大开眼界,渔浦小学、高桥小学、闻堰镇小的科学教研组建设都是那么的强大。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应得的。

      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感受到教研组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和谐的氛围,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大家团结互助是多么的重要,我要和我的教研组共同前进,共同进步,也许现在我们并不强大,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厉害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相信这是最美好的回忆,加油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2 21:12:00编辑过]

TOP
12#

以下是引用银河战舰在2013-4-18 0:05:00的发言:

      哈哈,今天,我终于来了,那么,我相信要一发不可收拾了,哈哈。


     


战舰起航,勇往直前!


海儿在一旁静静地听你一路欢歌!

TOP
13#

以下是引用银河战舰在2013-4-20 12:56:00的发言:

            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感受到教研组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和谐的氛围,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大家团结互助是多么的重要,我要和我的教研组共同前进,共同进步,也许现在我们并不强大,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厉害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相信这是最美好的回忆,加油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0 12:59:21编辑过]

 


萧山的科学团队如此强大,正是因为大团队下有无数个如此强而有力的小团队——教研组。在进步的团队里,再加上你奋力拼搏的精神,你就是一艘全速前进的战舰。

TOP
14#

欢迎战舰,相信一定会远航的!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5#

    今晚我们中美广角又开动了,这次是我们的博士给我们带来了近四十分钟讲座,博士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但这次听起来感觉又别有一番滋味。

    鱼牛的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青蛙在外面周游的一番回来了,它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这时,在它的脑海里,出现的鱼牛的形象。

    看了这则故事,我们都很快的能为自己分配角色,现实中,我们就是这只青蛙,学生就是这条鱼,我们看来的,学来的知识很多就这样传授给了学生,却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学生,他愿意吗?他知道吗?他已经知道了什么?他是怎么学习的呢?再次听到这个故事,我们广角的成员都开始议论,这是在说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到底学什么?怎么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激烈的讨论,也让我开始思考这则故事,确实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发,博士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强调课堂上的前概念,也经常说要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但却忽略了暴露之后又怎么去处理这些前概念呢?那么,多少次,我也在教学中去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可是了解之后,后又对其置之不理或者是一带而过,是的,我应该继续追问,继续沿着学生的前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让课堂真的以生为本,看来目前我还是那只青蛙,哈哈。

    了解前概念,对症下药,学会追问,合理评价,以生为本。要学习的看来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觉得那条鱼想象力不错,哈哈,鱼牛,孺子可教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2 21:44:15编辑过]

TOP
16#

哈哈,你动作真快啊,我悠哉悠哉又过了一个小时。
TOP
17#

我是鱼牛,哇哈哈
TOP
18#

      今天我们中美广角工作站的成员在城东小学又相聚了,当然少不了我们的教研员杨春辉老师,杨老师在每次活动时都来指导我们,今天来了一位新客人,本来上课的陈老师和陆老师已经够紧张了,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的到来,相信更让他们亚历山大了吧!哈哈。

      说是迟,那是快,两节课很快上完了,两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我们每个小组都讨论了一番,也派了代表说了组内的想法,由于突然冒出了点急事,我不得不返回了学校,亏好,我们工作站有录像,回到宿舍,我就开始慢慢品味了徐老师的讲座,这个讲座真是让我收获巨大。

      听课,听什么?其实我听了也有一些课了,但是一直以来我认为对于听课笔记嘛,就写下上课教师的大致环节,亮点或者不足的地方,评课的时候就大致说下,但今天徐老师的评课让我也见识了,听课要听出问题,这点我记住了,他如此细腻的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真让我惊呆了,哈哈,真是非常有道理。

      “科学探究的要素是什么?科学探究=实验?科学探究要从动手升华到动脑,缺的是交流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要充分研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这些话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是啊,要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去想。评价很重要,真的很重要,那么怎么样的评价能充分发挥作用呢?听了讲座,我也开始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而且并不是“好,对,非常好.......”这些简简单单的评价词,可以用评价表,评价表格,每节课,每个问题都可以进行评价,把评价量化,让大家都看得到,激励学生,徐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评价以及他的课堂。

      坚持,一定要坚持,最后一定会有收获(徐老师如是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4 22:38:59编辑过]

TOP
19#

记录每一次学习的收获,希望能坚持不辍。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20#

好的,坚持再坚持。
TOP
21#



    今天在宁围一小参加了萧山区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的成立仪式,教研员杨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更多地是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宁围一小的陈荣林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观点报告—“电单元梳理课,陈老师在报告中谈了关于在电路图中用实物图画图还是用元件符号画图的看法,也很值得我们回味。的确,用一般的实物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学生刚刚在课堂上接触电器元件时,对于它们的连接还不是很熟悉,比如说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去简单连接一个电路,再通过画实物图的方式把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因为实物图和实际的情况接近度更高,学生会开始思考导线应该连哪里呢?而如果你让学生用元件符号画下来,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在用元件符号的时候,小灯泡的符号画好之后,接导线的位置很明显,就是连接这个圆圈。用实物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元器件的结构,更贴近生活(实物更有说服力吧),虽然我们一般最后都会把元件符号或多或少教给学生,学生或早或晚都会学会,但我们可以按着学生的思路走,他们喜欢怎么画就让他们去画,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忆,何不更好呢?

    第一堂课是杨君老师的《电单元梳理课》,这类课在公开课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觉得这类课就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完全由教师定(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定),而此类课感觉很能体现教师对于这个单元的理解和侧重点。想必要抓住重点,那么课程标准的把握要到位,核心概念要定到位。所以课的核心应该是本单元的和核心概念。杨老师把电子百拼带入了课堂,的确,以前我也一直想把这个好东西搬到课堂里,但一直没有实施,看到杨老师的课后,我也要下定决心回去好好尝试下。

    第二堂课是谢勇波老师的《摆的研究》,这堂课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前概念也暴露的很充分,整堂课我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心想要好好思考一下,下面我就写下来,值得回味:(学生猜测阶段)(以下纯属个人愚见,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师:摆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有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摆锤越重摆的越快。



    师:你的理由?



    生1:因为在山崖上扔下一个重的物体,一个轻的物体,那么重的物体先落地,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摆锤越重摆的越快。

   (这时一个学生马上起立反驳)生2:我觉得他说的是错的,伽利略曾经在一个斜塔上做过实验,他发现轻重不一样的两个物体下落一样快。



    师:你的意思是摆锤轻重对摆动快慢没有关系?



    生2:有一点关系。



    之后对于摆锤轻重的假设继续进行,后开始讨论实验中的不变量和变量。对于这里两个学生的理由,我觉得值得回味,也许很多学生都会这么想,如果这堂课对于两位学生的这个理由不加以解释,那么,在上完课后,我想学生1将会误解单摆与自由落体运动(当然这位学生说山崖上扔物体,并非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最后,我们上完课后,基本上可以得出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那么,我想学生1就会觉得我的理由不正确,看来山崖上扔轻重不一样的物体应该一样快,但是实际生活中,很清晰很明白的可以看见重的物体下落的快,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对比实验,因为这两个下落的物体其实就是一种对比,改变的条件是轻重,其他条件一样........(学生已经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单摆开始混淆)如果教师在这里适度分析(怎么做适度分析,值得思考),再引入到轻重,摆幅,摆长实验的改变条件和不改变条件是不是更好呢?所以这里我觉得对于这两位学生(应该还有很多学生的观点)的观点,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切入口,继续研究单摆,可以沿着学生的前概念走,课堂是不是更能体现以生为本呢?



    我也一直在思考摆重对于摆动快慢的影响与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会使学生想在一起?这两种根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为什么学生会纠缠在一起呢?想必轻重”“快慢,让学生不由自主想到了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暂且定义为前概念的模糊串联(哈哈),是的,很多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们就会拼命挖掘脑子里的已有素材,这样一些类似的概念或者观点就提了出来,那么,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说明这些概念或者定义的区别。这里我觉得也很值得我去思考通过前概念,灵活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将前行,也许前方依旧迷离,势必前行,也许会偏离航线,但别有一番风景.......

TOP
22#

以下是引用银河战舰在2013-4-28 19:54:00的发言:

       在上完课后,我想学生1将会误解单摆与自由落体运动(当然这位学生说山崖上扔物体,并非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最后,我们上完课后,基本上可以得出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那么,我想学生1就会觉得我的理由不正确,看来山崖上扔轻重不一样的物体应该一样快,但是实际生活中,很清晰很明白的可以看见重的物体下落的快,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对比实验,因为这两个下落的物体其实就是一种对比,改变的条件是轻重,其他条件一样........(学生已经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单摆开始混淆)如果教师在这里适度分析(怎么做适度分析,值得思考


   


   刚刚很想在评论的时候说的,憋了好多次,终于没说,看到小杰写下来,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8 20:59:16编辑过]

TOP
23#

“沿着学生的前概念走,课堂是不是更能体现以生为本呢?”


 


当然不是!个人觉得,那是教师的失职!


 


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运动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迷失呢!

TOP
24#

我也憋住了,哈哈,下次要尝试说出来,哈哈
TOP
25#

以下是引用银河战舰在2013-4-28 19:54:00的发言:

    今天在宁围一小参加了萧山区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的成立仪式,教研员杨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更多地是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宁围一小的陈荣林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观点报告—“电单元梳理课,陈老师在报告中谈了关于在电路图中用实物图画图还是用元件符号画图的看法,也很值得我们回味。的确,用一般的实物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学生刚刚在课堂上接触电器元件时,对于它们的连接还不是很熟悉,比如说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去简单连接一个电路,再通过画实物图的方式把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因为实物图和实际的情况接近度更高,学生会开始思考导线应该连哪里呢?而如果你让学生用元件符号画下来,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在用元件符号的时候,小灯泡的符号画好之后,接导线的位置很明显,就是连接这个圆圈。用实物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元器件的结构,更贴近生活(实物更有说服力吧),虽然我们一般最后都会把元件符号或多或少教给学生,学生或早或晚都会学会,但我们可以按着学生的思路走,他们喜欢怎么画就让他们去画,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忆,何不更好呢?


    第一堂课是杨君老师的《电单元梳理课》,这类课在公开课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觉得这类课就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完全由教师定(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定),而此类课感觉很能体现教师对于这个单元的理解和侧重点。想必要抓住重点,那么课程标准的把握要到位,核心概念要定到位。所以课的核心应该是本单元的和核心概念。杨老师把电子百拼带入了课堂,的确,以前我也一直想把这个好东西搬到课堂里,但一直没有实施,看到杨老师的课后,我也要下定决心回去好好尝试下。


    第二堂课是谢勇波老师的《摆的研究》,这堂课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前概念也暴露的很充分,整堂课我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心想要好好思考一下,下面我就写下来,值得回味:(学生猜测阶段)(以下纯属个人愚见,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师:摆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有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摆锤越重摆的越快。


    师:你的理由?


    生1:因为在山崖上扔下一个重的物体,一个轻的物体,那么重的物体先落地,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摆锤越重摆的越快。


   (这时一个学生马上起立反驳)生2:我觉得他说的是错的,伽利略曾经在一个斜塔上做过实验,他发现轻重不一样的两个物体下落一样快。


    师:你的意思是摆锤轻重对摆动快慢没有关系?


    生2:有一点关系。


    之后对于摆锤轻重的假设继续进行,后开始讨论实验中的不变量和变量。对于这里两个学生的理由,我觉得值得回味,也许很多学生都会这么想,如果这堂课对于两位学生的这个理由不加以解释,那么,在上完课后,我想学生1将会误解单摆与自由落体运动(当然这位学生说山崖上扔物体,并非真正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最后,我们上完课后,基本上可以得出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那么,我想学生1就会觉得我的理由不正确,看来山崖上扔轻重不一样的物体应该一样快,但是实际生活中,很清晰很明白的可以看见重的物体下落的快,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对比实验,因为这两个下落的物体其实就是一种对比,改变的条件是轻重,其他条件一样........(学生已经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单摆开始混淆)如果教师在这里适度分析(怎么做适度分析,值得思考),再引入到轻重,摆幅,摆长实验的改变条件和不改变条件是不是更好呢?所以这里我觉得对于这两位学生(应该还有很多学生的观点)的观点,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切入口,继续研究单摆,可以沿着学生的前概念走,课堂是不是更能体现以生为本呢?


    我也一直在思考摆重对于摆动快慢的影响与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会使学生想在一起?这两种根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为什么学生会纠缠在一起呢?想必轻重”“快慢,让学生不由自主想到了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暂且定义为前概念的模糊串联(哈哈),是的,很多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们就会拼命挖掘脑子里的已有素材,这样一些类似的概念或者观点就提了出来,那么,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说明这些概念或者定义的区别。这里我觉得也很值得我去思考通过前概念,灵活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将前行,也许前方依旧迷离,势必前行,也许会偏离航线,但别有一番风景.......


已转载到区网   小杰真是低调啊~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6#

      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成员,一样的精彩,今晚我们广角工作站又开始了研讨,两位上课的教师反思的很深刻,大家点评的很到位,博士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经常会听到了学生的想法,就接过了话题,以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继续回答,这样是不是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呢,要让学生继续说,让他自己表达清楚,用学生的话表达学生的观点,而且要表达清楚。

      因为自己也上过其中一堂课,所以对这堂课特别有亲切感,上课老师把其中一个环节,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气体,这里的目标设计为学生能知道产生了新的气体就可以了,而可以不明确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确在一堂公开课上,会因为很多原因,出现时间比较紧的状况,而对于这里要不要明确是二氧化碳气体,我想说说我的观点。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出现气泡,这个气体可能是白醋,可能是小苏打,还可能是水(当然指的的是这些物质的气体状态),在我们的课堂里(如果不是一节公开课,当然可以多花些时间去探究,此处只是针对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情况下),白醋,这个我们讨论的时候,有老师说了,可以闻下气味,是白醋的话,应该有酸味,那么,我想在没有收集产生的气体之前,怎么闻,难道是简单的闻,那白醋不是会挥发吗,那如果是简单的靠近闻下,我想未必能得出这不是白醋吧!看来否决不了白醋的可能性,同样的,小苏打,水看起来也否决不了,现在就到了怎么说明这个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或者直接不说明是什么气体,说产生了新物质—气体。我上课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说到产生了气体,有很多学生马上就说是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氮气等等,那么,很明显,学生出现了各种观点,有疑问,就有探究的必要了。那么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说明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呢?我想啊,思考啊!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来,有见解的老师不妨谈谈意见。教参里面说,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貌似这好笼统........上课的时候学生也辩论了很久,哈哈,最后我也就搬出了教参里的这句话。经过这么一想,我倒蛮同意上这节课的陈老师,产生了新物质就可以了,哎,实在有点搞不懂了,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 22:56:20编辑过]

TOP
27#

     个人觉得,每个老师对教材、教参有不同的理解无可厚非,怎么安排教学教师也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是教科书和教参毕竟是一个“行内标准”,我们教师不能随便逾越它。对于那种气体是一种新物质,并且这种物质叫做二氧化碳气体,就像给小孩子取名一样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种气体的性质有实验的性质展现出来,然后直接告知它叫什么物质就可以了。银河 觉得呢 ?
TOP
28#

哈哈,好久没来,为了忙点事情,终于结束了,我很赞同你的观点,要验证出是二氧化碳,感觉不怎么行,最后应该是告诉学生这种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