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研活动就该这样 [复制链接]

1#

教研活动就该这样

 2010-03-27 11:29  


昨天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听了两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踏踏实实、富有成效的常态课,可以让大家模仿的引领课。


课就在教室里上而不是在实验室,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在指导、解释、汇报等环节借助课件、视频、投影,集中学生注意力,高效完成任务。课堂中,教师设计引领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产生困惑,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而后教师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分析记录表得出科学概念。


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老师在解释的时候讲得精,毕竟是小学生,什么都让他们自己探究得出是不现实的,或者说这样只是没有目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在老师引导下的探究,目的性明确,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学会解决的方法,以后自己也能开展这样的研究了。学生的探究又是根据大家的猜测设计的,是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有兴趣。


科学课最后环节的汇报交流是点睛之笔,如果一节课下来,让学生玩了就下课,这是不可取的。没有结论的玩就不是科学探究,一节课下来我们获得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应该交流。一是强化,二是梳理。特别是实验后的数据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小组,给予原因暴露,这是学习的最好契机。问题产生于学生中,这时的点拨和纠正对学生来说是深刻的,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学生也能获得很好的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课后交流,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我对《磁铁有磁性》一课的实验数据提出异议,也提出一个建议。一根条形磁铁,学生在条形磁铁上均匀地取了五个点:ABCDE。实验结果10个组的结论是BCD处挂的回形针为零。两端AE可以挂1523个回形针,说明两端的磁性大。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学生在BD处为0C处磁性很弱挂不住回形针是正确的,BD处应该有磁性的,从数据分析,BD处如果是0,也就是没有磁性。这是不科学的。在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我发现放在BD处的回形针被吸到顶端去了,因为放不住,学生就认为只能吸0个。


我觉得这是老师没有考虑周全的原因。如果在BD点设置障碍物,回形针不被吸过去,就能在这个点上吸住3-5个回形针的。我让上课老师拿出实验器材,用手挡住做障碍物,BD点就能吸住回形针了。听课的老师们也都围上来,大家想出各种办法,有说用绳子系着,有人说用双面胶或透明胶贴着。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小组的数据是正确的,但是老师被另一小组的猜测数据吸引去了。而错失了一个良好机会。如果让那个小组学生上来说可能也会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小组的数据是五点分别可挂:1514854。其他小组基本是2200023左右。老师的处理还是很好,她让这个小组再到台上演示,原来他们小组报的是猜测的数据,通过演示就知道错了。


有老师提出两端数据的差异也应该值得深究,为什么有的小组只有十几个回形针,有的小组有二十几个。有老师上台演示,一个点往下挂的个数比一个面往下挂的个数少,在一个回形针上勾着挂的个数比一个接一个往下挂的个数多。原来是放的位置、方法不同造成的,这就是精益求精。通过大家的评讲、演示,我们对于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何设计、准备材料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借鉴。


在分析《温度和温度计》这一课,我们在讨论中发现教材的插图需要改进。当老师出示正确观看温度计的比较图时,我有些看不懂,俯视、仰视、平视的三个角度怎么到一点的?也有老师也反映当时看不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老师说这个图设计有问题,上课老师说是按教材下载的。我们翻看了书本,找到原因。一般看温度计眼睛应该对着刻度,书本里却是对着没刻度的一边。


为什么俯视温度会读高一点,仰视会读低一点?有老师解释并演示给我们看,眼睛所看到的红线水平面,就是温度计的读数,按照眼睛到水平面的角度,仰视时角度上斜,俯视时角度下斜,所以不准确。我拿温度计试着看,果然如此。大家一致认为给教材编写组提建议,把温度计的方向翻过来。


这样的教研活动和教研氛围,对大家都有促进作用。也真是我们所期待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 8:57:2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早上看了《[转帖]公开课:光环?枷锁?》,感触颇深,公开课的利弊被那些老师描述得淋漓尽致。呼唤常态课的心声该是大多老师的内心发出的,我们区已经走在前面。我的想法跟明霞的一样,上好每一节平常课,我也觉得课堂是师生心灵的碰撞,没有情感投入的课堂是乏味的,也是缺乏生机的!


贴出这个学期我们区教研活动后我写的感想,与大家分享下。因为我的主阵地在“1+1教育博客”,像“江湖一刀”、“明霞”都是1+1的博客明星,他们的教学理念,他们的思想都在影响着老师们。

TOP
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在科学中寻找快乐!
TOP
4#

学校不是一位科学教师,更何况仪器室、实验室的管理者又不是一个人,去实验室上课的机会也就少了,教室上课几乎占据了主体。许多时候能在教室与学生完整的上好一节课学科已经很不容易了……

TOP
5#

我觉得科学课中绝大多数的内容还是应该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本身就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而建的。


公开课,或者听课活动,是给大家去学习和交流的,常态课才是大多数的老师真正需要的。

博客:http://tianwang8hao.blog.163.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