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摆的研究》与《做一个钟摆》两个细节的处理 [复制链接]

1#

[讨论]《摆的研究》与《做一个钟摆》两个细节的处理

教科版五下《摆的研究》这一课中,在研究了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的关系后,最后有一个类似课堂延伸的环节:插图所示的是两个摆,摆绳长短一样,而摆锤的长短、轻重不同,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现在摆绳长短一样,摆的快慢却不同了!而在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中,课的起始又有类似的装置和实验。(见图1)在教学中,我合二为一,把前一课最后一个环节省了,合到后一课开头演示,引发认知冲突,觉得这样更妥当。原因是学生刚刚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一下子又要被“否认”,而且课到这里又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探究,又要听老师解释“重心”“、摆长”,不少学生会越听越糊涂。另外一个细节是《做一个钟摆》中金属圆片的上下移动导致重心移动和摆长变化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在上课中有没有明确告诉学生”重心“大概在哪个具体位置?(见图2)我听到过两种情况,一是模糊处理,只是告诉学生重心随着圆片的移动而上下移动;二是错误处理,直接告诉学生重心就在金属圆片的中心点(事实上错的)。我觉得既然讲到了重心和摆长,不如把重心的位置告诉学生,我是采用”手指尖平稳顶起摆锤的方法“让学生找重心,并感受到重心在移动,自认为效果不错。





(图1)



(图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7 23:32:3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达到目的,并且有效果就行
TOP
3#

我很同意楼主的意见,我认为小学生接受一些科学专业术语的了解是很好的。沉浮单元中,我就跟他们说了密度(比重)。解释起来轻松多了。
TOP
4#

以下是引用谢勇波在2014-5-8 8:37:00的发言:

    
    我很同意楼主的意见,我认为小学生接受一些科学专业术语的了解是很好的。沉浮单元中,我就跟他们说了密度(比重)。解释起来轻松多了。
    

对老师来说解释是简单了, 但学生真的理解了密度(比重)吗?
一直努力中……
TOP
5#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4-5-8 8:56:00的发言:

    
    

对老师来说解释是简单了, 但学生真的理解了密度(比重)吗?
    

我是这么想的,相同体积,不同的重量的物体和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也是做过实验,进行过探究的。是在有一定基础上认识密度(比重)的。学生对密度(比重)这个词的理解就跟他们对“速度”这个词的理解道理上是一样的。
TOP
6#

只是个人的教学方法,应该不存在拔苗助长吧!
TOP
7#

教材中的摆有点过于复杂,可以考虑改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8 9:51:35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

教学中有些术语,比如“密度”、“重心”等如果自己觉得告诉学生能让自己教学更轻松、更得心应手,那告诉学生又有何妨?模糊些也没关系,但前提是不能错!每个学生理解程度不同,等他们长大了,会慢慢去了解全面的。至于那个要加小圆片的摆,我们上课用的是配套学具箱里的那个从钟摆模型上拆下的一个细铁棒和一个(内嵌铁垫圈的)黄色小圆片,没用到木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8 10:41:33编辑过]

TOP
9#

课本上有点拔高,可以分层来讲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0#

楼主有自己的改进,是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来的,非常好啊!适应自己的学生就是好的。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1#

教材要求的确有些高,老师们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材的,但是对于普通的老师来说,挺难的。
TOP
12#

这个就涉及到如何建构科学概念的问题了,由浅入深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13#

我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达到好的效果,什么方法都可以
TOP
14#

用”手指尖平稳顶起摆锤的方法“让学生找重心,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重心的变化,比课件演示或者老师讲解要有效的多。
TOP
15#

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这样说也没有错,我们实验的物体一般质量都是均匀分布的物体,太细的就深了。
TOP
16#

王老师很会动脑筋,简单的改进,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