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课”
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1号学员 毛剑梅
因为没能参加3月23日到3月25日在庆元县城东小学举行的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而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幸好还有这样一个网络的平台让我进行一些补习。虽然未能得其精髓,但也在尝试着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努力。
曾在《科学课》杂志上看到喻老师的文章《追求简约的课堂》,当时虽有一些想法和感触,但激情过后又很快回到了原点。从网上看到这次研修的主题和喻老师的讲座,已经平静的心又泛起了涟漪,开始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课该是怎样的?
一、内容简约,有效取舍
科学课的许多课文是经典的教学素材,但有些也编排不尽人意,有时候,敢于取舍,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而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与编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教师才会有对教材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蜗牛》(一)、《蜗牛》(二)、《蚯蚓》、《蚂蚁》、《金鱼》五课的教学目标相似,教学内容并列,都旨在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这些小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可以选其中一到两种动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同样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蚯蚓》、《蚂蚁》两课中分别安排了蜗牛和蚯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在实际教学中,蚯蚓和蚂蚁的观察活动也比较多,可能没有时间对蜗牛和蚯蚓、蚂蚁和金鱼进行比较,这两个比较活动可以一起放到后面一课《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作为复习导入部分,减轻《蚯蚓》、《蚂蚁》的教学量。通过减少教学内容留出更多的宝贵时间保证重点的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能有效开展。
2.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将其中的科学知识目标定为知道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认为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至于在报纸上和其他纸上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研究,另外在比较水和油的轻重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木棒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况来比较水和油的重量,也可以省略或作简单介绍,因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学生分析不出水比油重的原因。实验中如果减少了这两个内容不会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反而让教学显得更简洁,过程过清晰。
二、设计简约,有效探究
1.实验简约,把握重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安排了三个实验活动,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同时还要求学生画注射器内空气的变化,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没有时间的保证无法达到有效的探究。在这一课中可以将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在学生设计好实验装置后,教师出示请同学上来演示如何吹出水来。在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个分组实验上,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
2.过程简约,突出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视之为标准模式,不敢忽视更不敢漏掉其中的一个环节,并视图充分展开,越充分,越能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探究过程,简约的设计,是为了有效的探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有教师这样来设计实验的: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固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生:有。
生:没有。
师:你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证明气体有或者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这样的设计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等探究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实验探究中,重点突出。简约的探究过程,是有效探究的保障。
三、材料简约,提高效率
1.精选典型材料
典型的材料应该是有结构的材料。挑选材料时,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探究材料的数量,从而实现材料简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要准备的材料有七种。七种材料是为了让学生在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过程中发现排列的顺序与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材料选得典型,是可以简少材料数量的。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四种典型材料:泡沫塑料块(体积最大,重量第三)、石块(体积第二,重量最大)、蜡烛(体积第三,重量第二)、回形针(体积最小,重量最小)。学生根据这些简约但不简单的实验材料也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而且由于材料变少了,学生对沉浮规律的分析看得更清楚,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
2.寻找替代材料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工具箱,即使有,工具箱里的器材也有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例如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利用烧杯装水替代三棱镜,光通过装水的烧杯后发生色散,学生也能观察到美丽的光谱,实验装置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很有效。
四、形式简约,讲求实效。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句话告诉我们简单、有效是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标杆,科学教学同样如此。
除了常规的科学教学行为,科学课堂还存在相当多的教学辅助形式,教学技术类的比如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电脑、音响等;语言类主要指串连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性语句。这些教学辅助行式是教师行为细节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辅助行式也是教师追求简约有效课堂中可以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1.善用教学技术手段促进简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金鱼》一课,观察的材料是金鱼,如果为每组学生买一条金鱼,在一般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如果没有金鱼,借助电教手段和图片也能达到探究的效果。金鱼的运动观察可以通过播放教参备课光盘里的视频进行,具体的身体结构的静态观察借助书中和电脑里的图片进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观看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也十分重要。多媒体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善用技术手段,几段视频,几张图片,可能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更高效。
2.巧用过渡性教学语促进简约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而其中教师过渡性的语言往往是探究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转折点。巧妙地运用过渡性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
一位教师在教授教科版三下科学《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在完成了第一个教学活动之后,告诉大家:同学们真的很能干,很聪明。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小磁铁搭长城”放松一下。看,哪个组搭的长城又长又好!请用桌上2号信封里的材料。利用一个小游戏,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要求搭长城。希望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并能在接下来解决问题。游戏结束时,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看都搭好了长城)同学们搭的长城真长真好!那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在搭长城时,当红色的一端和红色一端接近,两块磁铁就跑开了,当蓝色和蓝色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也跑开了。只有,红色和蓝色的两端接近时才吸到一起。
……
(众生发表了赞同的意见。)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看来磁铁的两极之间相互接近时真的还有秘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精心设计的过渡语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对上面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又能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
真的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已的科学课堂简单起来,简洁起来,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抖的包袱,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一种宁静,让孩子的心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进步的力量,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让简约有效成为我们科学教学的本色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