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有些实科学验的操作步骤在教材中是有图片会或文字提示的,但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中的模拟实验,很多老师阅读后难以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教材原话:
如果地球真是围着太阳公转,当它从轨道上的A点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B点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天空中远近不同的1号星和2号星,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
我们到操场上去做一个模拟实验。
1. 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心放一个红色的圆纸片,代表“太阳”。
2. 找两根木竿,分别立在离圆圈远近不同的地方。在木竿的顶端分别贴上两个蓝色的圆纸片,代表远近不同的两颗星。在远处的星上,横着挂上一个木尺,并在木尺上每隔10厘米竖着贴上一个木条。
3. 我们在圆圈上背对着红色圆点转动一周,表示“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
当我们从A点运动到B点时,两颗星在怎样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站在A、B两点,仔细观察两颗星,并分别记下1号星相对于2号星的位置。
其实,教材中的上述文字交待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主要问题是: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每一个参与者是模拟地球的,而地球只有一个,教材上的插图中却却画了两名学生,给师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点障碍。
我在教学时,向体育组借了两根跳高用的标杆和两把米尺,绑上用乒乓球用来模拟远近不同的两颗星。我把实验的场地设在了空的音乐教室,设计好“地球”运行的路线后,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把自己当做地球,在设定的公转轨道上做逆时针运动,观察两颗星在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从而认识恒星周年视差。
附:我在教学时拍下的照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8 22:42: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