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02号学员陈建秋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02号学员陈建秋研修专贴


学员简介


 


姓名:陈建秋


工作单位: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邮政编码:323000


联系QQ:173692760


电子邮箱:jycjq@126.com


教学感言:有做才有为,有作为才有地位!


部分荣誉:丽水市第二届教坛新秀(2002年12月31日),全国劳技教育优秀教师(2003年11月15日) ,丽水市第四批学科教学带头人(2005年12月30日),全国学会系统优秀教师(2009年11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1 19:21:3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个人研修目录:


 


(两年中自己的作业、新闻报道、论文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和精彩主题贴等资料)


  


[公告]丽水市小学科学2010年度课堂教学评比结果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8763


20101020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开班仪式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8734


[公告]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每月沙龙”(3楼汇总) 


 

 

不睡觉的兔:2011年六上科学教学随笔兼工作日志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005


 


3楼:陈建秋:以网为媒 齐心协作 打造团队名片(学员代表讲话)


8楼:龙泉曹龙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听课笔记)


9楼:景宁陈兴建我们周围的空气(听课笔记)


10楼:刘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听课笔记)


11楼:云和陈园园抵抗弯曲(听课笔记)


12楼:莲都区蓝剑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听课笔记)


13楼:缙云马丽杰声音的变化(听课笔记)


14楼:松阳蔡锋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听课笔记)


15楼:遂昌蓝智俊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听课笔记)


16楼:青田吴丽芬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听课笔记)


17楼:大洋路学校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18楼:“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之我见(听课体会)


19楼:20101104区教研组长会议讲座:接受现实,追寻可能


21楼:2010年大洋路学校纸飞机大赛活动方案和讲座


23楼:《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初稿)


24楼: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第一次听课笔记)


25楼: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第二次听课笔记)


26楼:济南的冬天(听课笔记)


27楼:胡津彩电能和能量(听课笔记)


29楼:陈美丽我们周围的材料(听课笔记)


30楼: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案(二稿)和课件


31楼:陈建秋:学科带头人严鸟小学送教体会


32楼:姜向阳: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听课笔记)


33楼:陈建秋:家长会科学教师发言20101123


34楼:陈建秋:亲子共读让我重新走进孩子的心灵


35楼:大洋路学校小学生劳技手工作品比赛概述


36楼:莲都区小学科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小结


37楼:喻伯军《声音的变化》课堂实录


39楼:赵清泉校园生物大搜索(听课笔记)


40楼:20101214李建荣导体与绝缘体(听课笔记)


41楼:20101214夏志明空气占据空间吗?(听课笔记)


43楼:大洋路学校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获奖名单


44楼:新闻报道:全国科学小论文竞赛大洋路学校喜获佳绩


45楼:快乐分享:来自《智慧树》的新年问候


46楼:[原创]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48楼:欢乐天地走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大洋路学校暨大洋路学校2011年纸飞机大赛


49楼:2011年大洋路学校纸飞机大赛活动综述


52楼:“减负增质”论坛发言:实现有效做功  追求快乐教学 


53楼:市教育网新闻报道:莲都区大洋路学校:我校举行“减负增效”论坛活动


54楼: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57楼:20110317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专题讲座)


61楼:2010学年第二学期莲都区小学科学教师集体备课会综述


62楼:陈建秋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阶段小结  


63楼:马丽杰《斜面的作用》听课笔记


64楼:徐巧媚《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听课笔记


65楼:《区域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有效研修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66楼:研修班作业:戏说如何追求简约的课堂


67楼:学科教研活动计划呈报表“有效活动 简约课堂”活动主题


68楼: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评比综述


69楼:教师论坛:有效活动简约课堂.ppt


70楼:五下第三单元第一6课摆的研究课件和教案


71楼:有效活动  简约课堂——大洋路学校小学科学校本教研观摩活动综述


72楼:专家把脉会诊  指导常态教学——莲都区教研室来我校开展常态调研


73楼:携手共进  深度交流——小学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研究的一次尝试


74楼:零距离感知课堂  为孩子家校联手——大洋路学校举行一、三、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75楼:201101大洋路学校纸飞机大赛汇编


76楼:201104大洋路学校小学科学校本教研资料汇编


77楼:研修班作业:找差距修炼技能   常反思实现提升——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观摩体会


79楼:讲座《把握契机 立足现实 追求发展》 PPT


80楼:2010学年第二学期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81楼:《铸造基地品牌,引领全区教学》2010学年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20110706)ppt


82楼:给林美琴心理健康讲座的几点建议


83楼;欢乐“变形”记——参加“欢乐天地”开播六周年晚会有感


85楼:短暂相聚 美好回忆——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暑期科学考察活动综述


86楼:随笔:戏说“领导” 请勿入座


87楼:2011年游记之松阳箬寮原始林


89楼:2011年游记之海南行 


90楼:2011年游记之神龙谷飘流


91楼: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93楼:闲庭信步聊科学,别具匠心获信息——小学科学六年级开学第一课随录


94楼:全程参训,亲历实践,受益匪浅——2011年莲都区小学科学备课会培训体会


95楼:2011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98楼:《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及反思


 


其他资料发在以下贴中,就不在本专贴重复发贴了,特此说明


 


不睡觉的兔:2011年六上科学教学随笔兼工作日志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005


 


不睡觉的兔: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日志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82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1 23:31:34编辑过]

TOP
3#

陈建秋:以网为媒 齐心协作 打造团队名片


 


(2010年10月20日,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在龙泉举行开班仪式,我作为学员代表之一讲话)


 


陈建秋:以网为媒齐心协作打造团队名片.rar (, 下载次数:120)


 


 




以网为媒  齐心协作  打造团队名片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背景介绍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


开班时间:2010年10月20日


机构组成:班主任(1人)+学员(22人)+顾问(10人)


学员类别: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课堂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


学习周期:2年


组班目的:通过学习与研讨,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队伍,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市小学科学教师的不断成长。


发言主题和提纲


主题:以网为媒 齐心协作 打造团队名片


提纲:一、我市网络教研现状分析


二、网络教研交流平台介绍


三、市研修班网络教研管理


一、我市网络教研现状分析


1.我市有一批在省、市舞台上有一定名气和影响的的优秀小学科学教师。


2.我市没有科学网站,各县市区科学网络教研参差不齐、各自为政。


3.我市小学科学教师参与浙江小学科学网和论坛的人员比例极低。


4.丽水科学教师联盟QQ群(群号1445794)教学研讨氛围不浓。


5.技术骨干严重缺乏,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难以开展大型教研活动。


倡议:现状不容乐观,同学一起努力


两年规划:需要从0开始,齐心加上协作,打造团队名片。


二、网络教研交流平台介绍


1.浙江小学科学网    http://www.zjxxkx.com/


网站首页 | 科教新闻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科学论坛|  


探索博客 | 在线投稿 | 嘉兴科学 | 新视野网刊 | 视野播客 |


2.浙江小学科学论坛   http://www.zjxxkx.com/bbs/index.asp


科技与投稿、资源中心、教学研究、网络研修、教师之家、站务交流


3.小学科学教研QQ


(1)丽水科学教师联盟(群号1445794)


群规:本市人员的群名片为县(区)名+真名或网名,非丽水市的请改为省(市)名+真名或网名。


(2)教科版3-6年级交流群


三①群3294661   三②群52593032  四①群10550442  四②群100377430


五①群13671221  五②群2684830   六①群513903    六②群20163684


群规:各群人数上限为200人,请加对应的任教年级群,申请时请说明任教年级和单位,兼教几个年级的教师可加入对应的多个年级群,但严禁同时加同一年级群的两个群,发现者一律清除。建议各群员积极交流研讨,原则上要求一个月最少发言一次,长期不发言或发病毒消息、无聊信息、恶意捣乱者一经查实立即驱逐出群。


(3)综合群


小学科学交流中心(500人超级群),群号46603692


科学教师之家(500人超级群),群号47054499


浙江小学科学网和论坛,群号11508129


4.资源中心(重点推荐)


网站资源库     http://www.zjxxkx.com/kejian/


里面有教科版的每课课件,还有各种培训资料和专家讲座


浙江小学科学论坛资源中心


http://www.zjxxkx.com/bbs/index.asp?boardid=2


三、市研修班网络教研管理


1.建立研修专贴


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的“网络研修”版建立“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综合贴”,每个学员建立自己的个人研修专贴。


(1)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个人研修专贴。统一格式和要求为:


贴名: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姓名)研修专贴


要求:第一楼附上个人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联系QQ,电子邮箱,教学感言等。第二楼建立个人研修目录,把两年中自己的作业、新闻报道、论文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和精彩主题贴等资料用链接的形式综合在一起。其他楼层自由发贴。


范例: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陈建秋研修专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8728&page=1&star=1


(2)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综合贴


说明:此贴由网络委员负责建立,第一楼是相关说明,各学员把自己的个人研修专贴和链接地址在本贴后回复,网络委员负责整理在第二楼。


[公告]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学员综合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8727&page=1&star=1


2.开展每月沙龙


以丽水科学教师联盟群(群号1445794)为阵地,每月组织一次网络沙龙,由每个县的学员轮流负责,确定研讨主题并提前公告,沙龙时间原则上定于每月15号(若有变更另外通知),组织本市科学老师参与研讨。


具体要求:


(1)在月初在群和论坛上发出通知,标题为“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月沙龙:************”,内容包括沙龙主题、主持人、记录人、活动时间、相关材料等。


(2)在公告的活动时间组织沙龙,尽量做到有序有效。


(3)活动后及时做好沙龙的记录整理,并贴在论坛上。


3.参与省网站、省论坛的建设


(1)及时把自己县市区的活动报道发表在省网站,每发表1篇加1学分。


(2)积极向省网站投稿,发表优秀论文、教案等文章每篇加1学分。


(3)积极参与省论坛交流,被精华的主题贴每贴加1学分,被评为优秀会员每人次加5分。


四、其他说明


有困难,找兔子。


QQ:173692760   电子邮箱:jycjq@126.com   手机:15024604027


博客:不睡觉的兔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198162303?retcode=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3 14:35:03编辑过]

TOP
4#

      兔子真是神速啊!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今天开班,现在就见到了你的研修专帖。研修班中有这么一只领头的兔子,丽水的科学教育将要开始腾飞了,我们大家共同期待着这一天。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0 9:51:29编辑过]

TOP
5#

像兔子老师学习。

TOP
6#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0-10-20 9:51:00的发言:
研修班中有这么一只领头的兔子,丽水的科学教育将要开始腾飞了,我们大家共同期待着这一天。加油!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丽水的小学科学老师共同努力,打造我们丽水科学团队名片。

TOP
7#

网络直播关键还是设备和技术。设备只要有钱都能解决,技术问题也不大,毕竟那么多老师,学几个出来没问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1 7:59:16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

1听课笔记:龙泉曹龙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执教:龙泉市实验小学曹龙根


教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20101021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沉浮子”的小魔术导入。


[评点:趣味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做这个魔术时,教师把表演用的塑料瓶拿在手上,估计有部分学生不好观察。]


2.出示啤酒瓶盖,分别让两个学生上台把啤酒瓶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讨论放入的方法。)


[评点:明确放入水中的方法,为后面的活动扫清不必要的障碍。]


3.用正确的方法把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小组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评点:在预测错误这一节环节的反馈中,主要有回形针、萝卜、蜡烛、橡皮,老师其实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说明一样自己预测的物体和当时的理由。]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提问:这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萝卜是浮的,把它们切成一半大小,它的重量和体积减小了多少?它在水中的沉浮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八分之一大小,又会怎样呢?


[评点:在预测错误这一节环节的反馈中,主要有回形针、萝卜、蜡烛、橡皮,老师其实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说明一样自己预测的物体和当时的理由。]


2让学生把预测结果填写在表格里,并写上预测理由。


3演示切分橡皮的方法,提醒学生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为了保护桌面不受到小刀的划伤,可以在桌面垫上硬纸板或者木板。


4学生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评点:在实验要求中,教师提出“萝卜要竖着切”,如果有学生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话,教师该怎样去解释呢?]


5.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同一种物体,我们减少它的重量和体积,它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6提问:我们对橡皮和萝卜进行了切分,得到了沉浮的一些规律;如果反向思考,把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叠加,沉浮会发生变化吗?


[评点: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同一种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的沉浮状态会不会改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提升,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完整建构。]


7教师给每小组提供一些回形针和小木块,让学生按照教科书第4页的方法进行操作,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8.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9.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评点:让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有点冷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在前面热闹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并没有真正自己主动去思考和探究,而仅仅停留在被探究的层面呢?]


10.回到刚才的魔术,你明白是什么奥秘?


[评点:从整堂课的内容来看,前面的魔术和本节课内容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个人观点可以略去,直接引题。]

TOP
9#

2听课笔记景宁陈兴建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科版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师:景宁县民族小学 陈兴建


班级:龙泉实验小学31


时间:20101021日上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老师带来的礼物,这些是陈老师每天都很需要的,猜猜是什么?


2.分别拿出;茶叶罐、乒乓球,另外还有就是空气。


[评点: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出彩,准备了三种物体,避免了活动过于简单明了,从而顺利地导出课题。正如教师预设的那样,实际教学中有学生一开始就猜袋里的是空气。]


二:教学新课


活动A:空气什么样


1.师:关于空气,同学们能再介绍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吗?


2.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归纳板书,填写空气知识气泡图。(板书:透明无气味无色、看不见摸不着)


[评点:板书空气特点时,教师前面把“透明无气味无色、看不见摸不着”分成两点记录,似乎不妥,因为这里是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到的,比如有视觉、嗅觉、触觉等。另外“透明无色和看不见”这里有交叉。]


活动B:空气占据空间


1.在水槽里放了塑料小球,然后拿塑料杯倒着把小球压入水中,猜测小球会在哪里?


[评点:“不湿的纸团”实验和这个“压小球”的实验,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并占据空间,那么到底哪个更恰当,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


2.学生分组实验。(每个组有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的底部有个小洞。)


3.组织反馈,并用课件演示两个杯子的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板书:占空间


活动C:用实验空气的存在


1.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空气的存在?


2.小组讨论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研究。


3.组织反馈,并请学生演示,补充板书:会流动,无处不在。


[评点:学生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证明了空气的存在,而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取了成就感。]


4.各种材料中也有空气(组织观察砖块、木头和粉笔都有空气。)


三、结课


从现实中污染空气的现象拓展,引导学生一起来关注空气的质量。


[评点: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加入触目惊心的图片,真正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TOP
10#

3听课笔记刘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庆元县左溪镇中心小学刘红


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三单元第二课


时间:20101021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一学生上台敲小鼓,并按要求敲出轻重的变化。


2.揭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简单的猜测。(敲击、摩擦、振动)


[评点:课题往往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线或核心,但是许多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注意题目的内涵和层次性,轻率地揭示整个课题,不妥。其实这一课题应分为两个层面:(1)感受声音,(2)探究声音的产生。]


二、动手探究、归纳原理


1.活动要求:使尺子、橡皮圈发出声音。


2.学生分组用各种方法去研究,让尺子、橡皮圈产生声音。


3.组织反馈,板书:


    很多尺子


    上下动、左右动


用力   振动


[评点:板书是一节课中教学知识的浓缩,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不能随意的把学生交流中的口头化语言作为主板书记录。]


4.概括:上下来回的运动、抖动、颤抖这些现象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振动。


5.尽管不同的物体使用的方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但他们发生声音都有什么共同的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结板书:声音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验证原理、扩大用途


1.师:是不是有声音就有振动呢?声音真的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我们来验证这个结论。


2.(师敲击音叉)提问:音叉发声音时有在振动吗?如果有的话,有没有办法让我看到或感觉到音叉在振动?


3.生动手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师小结:有很多的物体和音叉一样,发声用肉眼看很难观察到,但他们发出声音时却都在振动。


[评点:在后面的教学中,有以下的对话——“师:物体是振动产生声音这句话对不对?生:对。师:物体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只研究这三样,够不够?生:不够。……做了几种后,师问:现在能不能说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吗?大部分生说能,还有个别同学说还不够。”这里把学生带入一个思维怪圈,教师不应该让学生说这话对不对,而应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验中概括出这一结论。]


四、应用原理、扩展延伸


1师:老师对声音这种现象也非常感兴趣,并且根据对声音的研究自制了一件小乐器,看,这是音乐瓶,想听听它的声音吗?给你们演奏一曲《粉刷匠》。


[评点:音乐瓶的活动确实很好玩,但是和这节课的教学有紧密的联系吗?]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可以提出来。(生发言)


3.师:看来我们的研究还不能结束,声音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一个问题,其它的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也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些小乐器去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及时告诉老师好吗?


[评点:这节课教师在教学中有个错误的结论,认为“用力不能产生声音,振动才能产生声音”。其实,用力和振动是有先后因果关系,振动是因为用力而导致物体的形变,但用力不一定让物体产生振动,而教师把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比较,自然就不合适了。]

TOP
11#

4听课笔记云和陈园园抵抗弯曲


 


 


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


执教者:云和江滨实验小学 陈园园


时间:20101021日上午第四节


教学过程:


一、观看各种各样的建筑


1.丽水的风景很美,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


2.学生观察后作答。


3.是的。我们将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它们共同支撑起整个房子和桥梁。


4.猜测:如果这些桥承受的重量过重,会出现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认识柱子承受的压力是把柱子压短、压碎,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所以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所以我们要让建筑物更坚固,就要研究如何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了。


二、探究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师:如果我们用一种纸做一座纸桥,你认为它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出示不同的纸张)(桥墩之间的距离、宽度、厚度等等)


(一)实验一:探究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1.如果我们要用这三张纸分别造三座纸桥(一倍宽、两倍宽、四倍宽),你猜猜谁的抗弯曲能力最强,谁最弱?为什么?你估计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2.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评点:感觉在讨论实验设计时,学生有些茫然,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再组织师生小结?]


3.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评点:把每个组的实验数据都记录在课件上,用数据来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4.汇报,比较。


5.小结:纸梁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二)实验二:探究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增加纸的宽度可以提高纸的抗弯曲能力。那么,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会存在什么关系呢?


1.我们来继续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打算怎样研究?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2.汇报方案,修改方案。


3.请你预测1倍厚纸和2倍厚纸谁都承重能力强,强多少呢?


4.学生实验,记录结果。


6.汇报,比较,说说发现?


7.预测:再给你们一张4倍厚纸,上面可以放多少个?


8、学生实验,记录结果。


9.汇报,比较,说说发现。


[评点:从对比实验的要求来分析,这一课教材上的两个实验是有问题的。无论是改变宽度还是改变厚度的实验,其实都增加了材料的数量,所以抗弯曲能力增加是很自然的。我的想法是可不可以给每个组相同的纸四张,然后让他们尝试怎样摆放能承受比较大的垫圈,至于怎样去改变让学生自己综合运用。]


三、梁的横放与立放。


1.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纸的抗弯曲能力不仅与宽度有关,还与纸的厚度有关。那么一张纸增加宽度与增加厚度,哪个方法抗弯曲能力更好些呢?


2.小结。纸条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增加。


3.课件出示横梁


我们的房子中和桥梁上的横梁的横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现在老师想考验一下大家,看看咱们班谁是最出色的建筑师里有一块横梁,你觉得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4.体验活动:用尺子来验证。(用手折尺子,平着折很容易,竖起来不容易弯。并解释原因)


5.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利用了这样一个科学道理。(观看横梁立放的图片)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

TOP
12#

5听课笔记莲都区蓝剑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授课教师:蓝剑锋


时间:20101021日下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喜欢旅游吗?


2.出示岩石,让学生用手摸和掰,问有什么感觉?


3.出示岩石图片: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这些岩石是不是一直是这样的呢?那么,自然界中的什么力量可能使岩石发生变化呢?


[评点:开头的摸岩石和掰岩石活动,没有太多什么实质的意义。不如直接从观察图片入手,直截了当。]


4.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生:水的作用。


生:火。


生:阳光。


生:动物的腐烂尸体也会让岩石腐烂。


[评点:怎样算是改变模样,教师的引导还没有到位,不妨拿人为因素比如敲击会改变岩石模样,再引出讨论自然条件对岩石的作用。]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过渡:刚才仅仅是我们的猜想,怎么样才能证实我们的猜想呢?


(一)水流摩擦实验


1.过渡:当然,山上的岩石在掉入到溪水里肯定还会受到水的冲击,那么岩石会不会因此改变模样呢?我们也得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2.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来设计实验? 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课件出示实验成功秘籍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评点:在做模拟实验时,教师过于强调了“摇”、“摇晃”,最好是用“水流”来阐述。]


5.汇报实验收获。你观察到那些现象?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


[评点:在讨论现象和产生现象的原因时,有几个学生的观点比较精彩,但教师缺乏恰当的评价。]


6.小结:这些现象告诉什么?


生:水的冲击可以让岩石改变大小颜色。


师:改变什么?


生:改变模样。


[评点:尊重学生,其中就包括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而在发现有些看似有问题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讨论,纠正或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二)实验:冷和热的作用。


1.在教室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哪些材料?


2.怎样来设计实验,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学生填写作业本上的实验设计。


3.课件出示实验成功秘籍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三)植物、动物的作用。


1.阅读教材:树木生长在岩石当中。动物的生活在岩石上的图片。


2.组织讨论。


[评点:在学习生物对岩石的作用时,采用阅读教材文本的方法,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和评比课)的一种比较值得倡导的教学法。不足的是,教师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粗浅层面。]


(四)小结,延伸。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


3.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5.汇报实验收获。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


6.小结:这个实验,又告诉你什么?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成因。

TOP
13#

6听课笔记缙云马丽杰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


授课教师:缙云县紫薇小学马丽杰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时间:20101021日下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大鼓,猜测敲击大鼓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现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用不同力度敲击大鼓,学生辨别声音强弱!


2.让学生猜测大鼓发出强音和弱音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怎么验证?


[评点:运用大鼓发出强音和弱音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振动幅度的大小影响声音强弱,比较到位。]


3.出示橡皮筋、钢尺和小鼓,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去产生声音,实验和交流。


[评点:利用橡皮筋、钢尺和小鼓进一步研究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深化学生的认识。]


三、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乐器。用不同力度演奏同一个音的,让学生深化声音强弱变化。演奏不同音高的音,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发现学生的对音高的前概念)


2、辨别音高。仔细聆听,做出相应要求的动作。


[评点:从声音的强弱变化,过渡到声音的高低变化,采用了口琴作为媒介,非常自然。]


3a出示尺子让学生猜测:尺子长短跟音高的关系?


b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学生开始实验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c实验反馈。验证声音的音高与振动快慢有关。


d小结:尺子振动快声音高,尺子振动慢声音低。


[评点:利用尺子的振动变化来研究音高,实验现象不明显,变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4、出示打击乐器,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音高关系。强化学生音高的概念。


[评点:在用打击乐器二弦琴来判断音高关系的时候,投影的那个组的实验记录是有错误的,出现弦细声音低,教师没有注意这点。]


5、学生继续探究音高跟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拓展


寻找我们生活中哪些乐器,也运用了这些原理制造的?

TOP
14#

7听课笔记松阳蔡锋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老师:松阳县实验小学蔡锋


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时间;20101021日下午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火箭的图片,再出示气球,引出课题的部分内容


2.让一生上台体验气球的喷气,课件出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板书:         像火箭


   气球    喷气


反冲力


3.用气球做个简易火箭。


拉一条竖立的长线,套上一根套管,然后用胶带粘上一个气球,吹足气,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


[评点:教学思路有些混乱,教材意图是利用火箭和气球引出反冲力,再用反冲力来驱动小车,而不是为了玩气球和做简易火箭,导入部分指向性不明。]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


1.师出示一辆小车,问:能不能将气球运动中的这种反冲力应用到小车上,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呢?


2.小组尝试用气球驱动小车。


3.组织交流经验,包括成功的操作方法以及操作中的失误。


4.赛车比赛


[评点:课堂教学重点放在赛车比赛了,花了许多时间组织这一比赛活动,而忽略了本质内容的研讨,那就是小车运动快慢和路程长短和反冲力的关系。]


三、生活中人们反冲力是如何运用的


小结:今天学习了反冲力,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


⑸、课外延伸:利用各种动力设计制作一辆低碳环保小车。

TOP
15#

8听课笔记遂昌蓝智俊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遂昌县实验小学蓝智俊


教科版科学教材五上《地球的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三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播放有关于岩石的图片)


生:好象每一幅都是关于岩石的。


生:每种岩石形状都不一样。


2.实验小组成员分工。(组长、实验操作员、实验记录员、材料管理员)


3.这些岩石很久以前就是这样吗?那它们会改变模样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揭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评点:要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首先必须要确定“什么是改变模样”,在这点上教师忽略了。]


二、作出假设


1.师:假如这些岩石都会改变模样,那是大自然中的哪些因素让岩石发生变化?


生:地球内部的作用(板书:火山)


生:下雨(板书:水)


生:风化——师:什么是风化——生:被风吹的。(风(风化))


师:现在天气冷了,夏天热——生:气温变化。(冷热)


2.大家推测的岩石变化的原因可真多!怎样来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实验)


三、自主探究


我们先来研究——冷热会不会使岩石发生变化


模拟实验:冷热会不会使岩石发生变化


1.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该怎样去做实验?


课件出示:




















我们的猜想


冷热会使岩石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出示温馨提示。


1)戴上手套,用镊子夹紧岩石,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每次60秒左右),加热岩石后马上轻轻放入水中,观察,至少做3次。


3)认真实验,边实验边观察。


4)实验结束后消灭酒精灯,整理好器材。


5)实验时,眼睛与酒精灯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安全。


6)千万不能用手碰烧热的岩石。


[评点:细致到位的实验步骤,能有效的提高实验效率。]


3.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


5.师: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岩石的颗粒有些脱落。


生;第二次的时候石头发白,然后放入水中恢复原形。


师: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冷热会使岩石发生变化。


6.刚才我们反复给岩石加热和放入冷水中,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呢?(白天遇热和晚上遇冷、夏天遇热和冬天遇冷)


7.媒体出示:岩石由白天和夜晚的冷热差别造成岩石变化的录像。


[评点: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把冷热对岩石的作用解释的很到位:“白天岩石外热内冷,夜晚岩石内热外冷,这样反复作用,导致大块岩石破裂”。]


模拟实验:水流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1.(出示鹅卵石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吗?你们有办法模拟水流吗?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分组实验。(先放一块岩石在盘中作对比)


[评点:教师的意图是让这块岩石和被流水作用后的岩石进行对比,但实际上不同岩石的形状是不相同的,可比性不强。]


3.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的岩石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先观察水,看看有什么变化,再把水倒入水槽中,观察岩石的变化。


4.我们摇晃瓶中的水,就像河流中的水对岩石的冲刷和带动岩石和岩石、岩石与河岸间的相互碰撞摩擦,从而改变岩石的模样,那你们瓶中的岩石有没有变成像鹅卵石那样光滑圆整呢?为什么呢?


研究三:生物对岩石的作用


1.出示:植物种子在岩石中的生长图。你觉得植物的生长对岩石变化会有影响吗?


2.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物在岩石中是如何生长的?(阅读书本)


3.动物也可以改变岩石的模样。


四、认识风化


1.那这块岩石会怎样变化呢?


2.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并判断改变岩石模样的主要原因。


3.出示风化的概念。


五、运用拓展 延伸课外


1.小结


2.课余探究: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去调查我们家乡也有一些特殊的地质景观。

TOP
16#

9听课笔记青田吴丽芬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青田县实验小学东山分校吴丽芬


教科版四年级(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分别在讲台后敲出锣、鼓的声音,学生猜测是什么。


2.用尺子敲打桌面,发出声音。问:这是谁在发出声音?


生:尺子。


师:你能确定是尺子发出声音而不是桌子发出声音吗?


讨论引导:用弹的方法,分别让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评点:讨论是谁在发声或者谁是主要发声物体,为后面的尺子实验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活动


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1)让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它们的运动。


2)出示记录单,学生实验,完成记录。


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

















物体名称


发声时,物体是怎样的?


不发声时,物体是怎样的?


钢尺


震动的


真的,不动的


橡皮筋


震动的


笔直或弯曲


3)小组汇报,老师板书,小结:像这样,物体这种上下往返重复地运动,就叫振动。


[评点: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对比,应该是比较好的设计,但可以把这一活动做的更深入,可以分“发声前、发声时、无声后”来做这个实验。]


4)学生尝试回答,声音可能和什么有关?(振动)


2.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出示音叉,简单介绍后,演示使用方法。它发声时在振动吗?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音叉的振动。


2)观察音叉发声的时候是否在振动。


演示: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3)交流汇报


小结:虽然很不明显,但它确实在振动。很多物体跟音叉一样,发声时的振动用肉眼很难观察,但它们都在振动。


[评点:从前面的橡皮筋、尺子的振动,到音叉的振动,是教材中富有深意的层次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从研究明显的振动现象转入到不明显的振动现象,得出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产生了声音都在振动。得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有声音就说明肯定有物体在振动,有些振动是明显的容易观察,而有些振动是不明显的。]


(三)小结提升


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现在你知道了吗?声音怎样产生的?(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2.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3.师: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声音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科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慢慢地挥手,提问:听到声音了吗?怎么就能听到?


3.整理器材。


 


板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                      声音


停止         消失

TOP
17#

 

大洋路学校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201010月,莲都区教育局教研室下发了两个调查表,分别是“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学校情况调查表”和“莲都区小学科学教师情况调查表”,其目的是了解莲都区小学科学教学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以下就是我校参与调查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


1.我校小学科学学科情况:我校属城区学校,学校3-6年级班级数为每个年级4个,共16个班级,学校有一位仪器管理员,实验器材配备不足或老化,没有配套的科学工具箱,无固定的科学实验室,平时上课一般都在教室进行。学校有独立的小学科学教研组,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校级科学教研活动,多次承担区级教研活动。我校的主题科技活动富有特色,多次在市电视台上展示。


2.我校小学科学师资情况统计:我校共有科学教师10名,男女科学教师比例为46,其中兼课教师8名,专职教师2名(其中之一为学校领导,仅教一个班3节科学课)。









































































年龄段


N25


26岁≤N35


36岁≤N45


45岁<N


人数


1


2


5


2


教科学年限


N3


4年≤N10


11年≤N20


20年<N


人数


4


3


2


1


专业背景


小学教育(师范)


普通高中


大学文科


大学理科


人数


8


0


0


2


学历


中专及以下


大专


本科及以上


人数


0


2


8


职称


见习


小学二级


小学一级


小学高级


小中高


人数


1


0


0


7


2


根据这些数据,再结合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觉得我校的科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硬件设施过于薄弱。就目前来说,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即使到下个学年中学全部分离,估计也只能有一个科学实验室,也无法满足这么多班级上课的需要。另外,每年虽然都补订了部分实验器材,但实验器材配备不足,不少必需的实验器材极度缺乏,许多内容的实验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严重制约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2.教师素质有待提升。任教科学的几个老师,基本上都是普师毕业的,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因为大部分都是兼课教师,所以不大可能花许多时间在科学教学上,参与科学教研的主动性不强,学科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还在摸索之中,今后还需加强学习和培训。


3.学习习惯还需培养。有部分学生不重视科学学习,作业不自觉,上课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不理想。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全体教研组成员齐心协力,立足实际,开展一系列富有给实效的教研活动,形成了一些亮点和经验,在此小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作用:


1.有效教研,树立区级窗口形象。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更多的互动交流和研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有效的教研活动作为保证。一直以来,我们除认真开展校级教研活动之外,还积极争取承担区级教研活动。因为这样的大型活动,在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全区各校的教师往往能展开较深入的教学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组内教师得到好的学习机会。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组内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这样的1-2次区级教研活动,这也在一定层面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全员参与,打造校园科普特色。之前我们就举行了不少主题科普活动,比如“仰望星空”、“亲近自然”、“小魔术师选拔赛”等活动,让学生张扬自己的聪明才智,享受科技活动的快乐。这些活动先后在丽水市电视台、处州晚报等媒体上展示,在社会上取得了比较大的影响。


3.落实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科学课堂是有趣的,有许多动手操作的实验,常常是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才不得不结束活动。于是,科学知识落实就成为课堂教学中被忽略的部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科学作业本,还专门收集和编写了每课单元练习,在复习课中进行测验或练习,从而巩固科学知识的掌握,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效率。

TOP
18#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之我见


——丽水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听课随想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2010102122日,丽水市小学科学2010年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龙泉市实验小学举行。九堂参与评比的课中,莲都区蓝剑锋老师和遂昌县蓝智俊老师都选择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之前自己对这个内容就比较关注,本次又聆听到两位老师的不少精彩设计,产生了不少新的想法,在此列出,与各位同行探讨。


首先是对教材进行分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37课为第三部分,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在这课之前的第2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同时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学习作了铺垫。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在比较细致地钻研教材后,现在针对听课体会来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本次上课的两位老师,在导入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借助观看岩石图片的方式,意图是让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不过,我更喜欢这样上:


教师先拿出一块岩石A(质地较软、棱角较分明),问:这是什么?学生若回答“石头”,则顺势说一下,它还有个更规范的名字“岩石”。(板书:“岩石”)再拿出另一块岩石B(质地较硬、比较光滑的鹅卵石),问:比较一下这两块岩石,它们的模样有什么不同?(在“岩石”之后补充板书:“模样”)这里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对模样有初步的认识。


然后,拿起岩石A和岩石B,问:如果现在要改变这两块岩石的模样,你有什么办法?(在“模样”前补充板书:“改变”)学生可能会想到铁锤敲、在地面上用劲摩擦、两个岩石互相撞击等方法,教师可以让那几个学生现场演示,演示时一定要让引导学生进行岩石前后的对比,并让学生思考“把岩石放在水中弄湿”和“在岩石外表涂抹颜色”有没有改变模样,从而真正明白“改变模样”的含义。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人力因素改变了这些岩石的模样,如果把这些岩石放在大自然中,它们的模样还会不会改变呢?如果会——你认为自然界中的哪些因素会让岩石改变模样?(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温差、水、大气、生物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许多老师都喜欢绞尽脑汁策划新课导入,什么魔术、图片、录象、实验等,以前我也是这样想和做的。如今我终于醒悟,课初的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根本就不需再去刻意激发兴趣。而且,一开始若把兴趣完全激发,若后面没有更吸引人的活动,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失落心理,严重影响后面的学习效率。一节课比较合理的学习兴趣应该是这样的曲线分布:课初510分钟稳步上升,课中的20-30分钟渐入佳境达到高潮,到最后兴趣点有点回落但还保留在一定的高度。(如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学习兴趣高度和时间关系.jpg:



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开头搞的太花哨,抓住关键直奔主题,按照“岩石——模样——改变模样(人力)——会改变模样吗(自然外力)”的顺序,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准备了两种不同质地的岩石,隐含了让学生知道岩石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软硬的岩石在同等条件下改变的程度会有区别。


二、材料准备,尝试放手


有些特定的实验材料,学生不容易准备或教师要做刻意的安排,那当然由教师准备和提供。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几个原则:“能让学生准备的就让学生准备,能用身边材料就少用专用仪器,选用的实验材料越精越好”。


关于岩石的这两节课,两位老师准备得十分充分,不仅提供了所有的实验材料,还对每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实验用的岩石,从后期的结果上看,两个老师准备的都是比较容易产生明显现象的岩石,再比如对“流水实验瓶”中的水量多少也做了刻意安排。


不过我在想,能不能大胆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带岩石呢?岩石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学生准备的岩石往往是各种各样的,从而会让实验结果会更丰富。至于“流水实验瓶”里的水,多少又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适时观察水多和水少时对岩石作用的影响程度,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我会让学生准备龙泉本地的岩石,教师再有意识地补充些软硬不同的岩石,然后让学生做实验。甚至我会多准备些比较坚硬的岩石,让大部分实验组都看不到明显的变化,然后进行思维的提升,让学生从看不到明显变化的现象中推理出变化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变化非常缓慢和微小,这更接近自然界中的风化现象。


三、探究活动,精心安排


教材安排了几个模拟实验,按先后顺序分别是“冷热对岩石的作用”和“流水到岩石的作用”。仔细研读后,我觉得应该先让学生做“流水实验”,再做“冷热实验”。也许有些人会对此不以为然,实不知其中用意。首先,从实验难度上讲,“流水实验”比“冷热实验”简单,从易到难,更符合教学规律。其次,“流水实验”的材料准备比较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带,再用“冷热实验”来调控学生,留下第一个实验使用中的一块岩石,把其他的实验材料全部上交,有助于排除无关干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无论是“流水实验”还是“冷热实验”,都必须让学生在观察结果的同时要注意关注过程。比如,一开始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实验用水是透明的,岩石也是清洗干净的,从而保证实验探究的严密性。否则,万一有学生提出质疑,说水变浑浊和瓶底有微粒是岩石本身上粘的沙土,那就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在“流水实验”中,两位老师都注意到模拟自然环境中流速变化,这非常好,在以往的听课中我没有见识过。如果教师再引导学生小组分工,一个同学负责做实验,另外的几个同学观察流速变化时流水对岩石的作用会有什么影响,并有记录员进行记录,就可以在反馈时得出流速快水对岩石的冲刷就加剧,而岩石相互之间的撞击也更明显,从而推理出河流中为什么上游和中下游的岩石有那么大的区别了。


而“冷热实验”,我建议教师在组织讨论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后,给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比如5-8分钟),在这期间不要对冷热交替的次数进行要求。估计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冷热交替的次数少但加热时间长,二是冷热交替的次数多但加热时间短,无论哪种情况,其实都可以对岩石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两种方法并无明显优劣之分。


至于教材后面的“动植物对岩石的作用”,我一直很反对用石膏做模拟实验,因为石膏和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作用差别太大,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这里简单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进行猜测,从树木的根会让岩石破裂、动物的行为会让岩石磨损、动物的粪便会侵蚀岩石等,从而明白生物的作用也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这节课,还有个很好的教学点,那就是风化和“风的作用”两个概念的区别。其实风的作用在教材中是被表达为大气的作用,但具体怎么作用并没有进行明显的阐述。教学中把这个内容作为拓展的机动部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TOP
19#
TOP
20#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0-11-4 19:07:00的发言:



等好久都没打开呢?


 


兔子回复:点以上链接,选择另存为,下载该文件。


[此贴子已经被不睡觉的兔于2010-11-4 22:52:05编辑过]

TOP
21#

2010年大洋路学校纸飞机大赛活动方案和讲座


 

20101108陈建秋:纸飞机大赛讲座.rar (, 下载次数:83)

TOP
22#

课初的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根本就不需再去刻意激发兴趣。而且,一开始若把兴趣完全激发,若后面没有更吸引人的活动,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失落心理,严重影响后面的学习效率。】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对于科学课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实验,精简导入很关键,如此方能保证科学的课堂效率。


至于教材后面的“动植物对岩石的作用”,我一直很反对用石膏做模拟实验,因为石膏和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作用差别太大,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这一个环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无需用实验来验证,再者,这节课在这之前已经安排了两个实验,从时间上考虑,科学课堂安排两个实验更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TOP
23#

陈建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rar (, 下载次数:95)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初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与我亲密接触多次:2005428日,阮翔老师《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参与听课的我曾深受启发;本课课题从《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改为《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让我有动心探秘的感觉;某年某月某日在某群中参与“在实验中要不要准备特殊的岩石”的讨论,与人争论后我夸口什么时候上给大家看看;201010月我区蓝剑锋要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下选用这课,在反复磨课中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过几天,我将作为学科带头人到严鸟小学去送教,不经思考就决定上这一课。


一、教材解读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三课,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37课为第三部分,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在这课之前的第2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同时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小铁锤,小岩石2块,多媒体课件。


公用材料:大脸盆1个,水桶1个,各装一定量的水。打火机2个。


小组实验一:小岩石3-4块,带盖塑料瓶1个,实验记录单


小组实验二:小岩石1块,蜡烛1根,镊子1个,一次性透明杯1个,科学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步步为营,揭题(估时6分钟)


师出示一块质地较软、棱角分明的岩石,问:这是什么?(生:石头)


师:恩,石头是它的俗称,它还有个规范的名字叫“岩石”。(板书:岩石)


师拿出另一块质地较硬、比较光滑的鹅卵石,问:比较一下这两块岩石,它们的模样有什么不同?(板书:模样)(引导学生从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棱角等方面回答)


师随意拿起其中的一块岩石,问:如果要改变这块岩石的模样,你有什么办法?(在模样前补充板书:改变)(引导学生运用铁锤敲、在地面上用劲摩擦、用另一块岩石撞击等方法,随机让学生当场演示,演示时一定要强调岩石模样前后的对比。)


师问:假如我把岩石放在水中弄湿,或者在岩石外表涂上颜色,你觉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改变?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人力因素改变了这些岩石的模样。如果把这些岩石放在大自然中,它们的模样还会不会改变呢?(补充板书:会……吗,揭示课题。)


2.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估时4分钟)


师:如果会——你认为自然界中的哪些因素会让岩石改变模样?(学生猜想可能会改变岩石模样的因素,并简单说明是怎样改变的,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温差、流水、大气、生物等。若学生说到火山、地震,则简单点明这是内部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化,而前面写的都属外力作用。)


3.模拟实验:流水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种种猜想,那有什么办法能确认这些因素是否改变岩石模样呢?(比如长期的野外观察。)


师: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模拟实验,它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难以用直接方法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流水对岩石的作用”的模拟实验。板书:模拟实验


师:谁能说说,自然界中的流水会怎样对岩石产生影响?(流水冲刷岩石让它的表面光滑,同时会让岩石相互碰撞磨去棱角。)


师出示带盖塑料瓶和小岩石,当众在讲台上用大脸盆清洗岩石。问: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如果要模拟舒缓的流水该怎样做?要模拟汹涌的激流又该怎么做?(学生讨论)


教师发实验记录单,并指导填写第一列。


研究主题:流水会不会让岩石改变模样


实验器材:塑料瓶、小岩石和水


实验类别:模拟实验


实验记录: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岩石


 


 


 


我们的结论


 


 


组长拿塑料瓶到水桶里装水,水量不限,再放入岩石若干块,然后在音乐伴奏中进行分组实验,限时3分钟左右。


组织交流:在实验中你们组有什么发现?(教师特意准备些比较坚硬的岩石,让有些实验组看不到明显的变化,然后进行思维探讨,让学生从看不到明显变化的现象中推理出变化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变化非常缓慢和微小。)


出示河流上游和中下游的岩石图片,问;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我们能不能解释一下自然界中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4.模拟实验:温差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过渡:刚才我们做了流水对岩石作用的模拟实验,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温差对岩石作用的实验,请各组留下一块岩石,把其他材料上交。


教师出示器材(小岩石1块,蜡烛1根,镊子1个,一次性透明杯1个),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实验方法,并指导填写作业本本实验的题目。


学生分组实验,控时5分钟左右。


组织反馈: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观看视频“温差对岩石的作用”,再让学生说说自然界中温差对岩石的作用。


5.了解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估时5分钟)


师:除了流水、温差之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本。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教师组织交流。(树木的根会让岩石破裂、动物的行为会让岩石磨损、动物的粪便会侵蚀岩石等,可见生物的作用也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师概括:生物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


6.总结风化作用,解释自然现象(估时5分钟)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岩石在流水、温差、生物、大气的作用下,会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问:风化是不是就是风的作用?风化作用有什么特点?


师: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因为风化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自然景观。


播放多媒体课件。


六、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流水、大气、气温、生物的作用


岩石                               岩石破碎                  


             风化                              继续风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0 23:36:23编辑过]

TOP
24#

 

16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劳动与技术》五下)


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  周丽松


市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5年级学生


2010113


一、游戏导入


1336:喜欢看节目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1337: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个傣族小姑娘,她现在还在睡觉,我们叫她起床。


1338:让她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教师利用拉动事先布置好的线,让傣族小姑娘的图片动起来)


1338:今天老师就是来教大家制作傣族小姑娘的。


点评:导入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和后面的教学内容一对比,显得后面的教学设计比较平淡,形成明显的兴趣反差,不是很好。我个人比较喜欢层层深入、渐入佳境的设计。


二、制作说明


1339课件:傣族小姑娘


1339:看图片,说说身体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1340:教师讲述制作步骤,课件同步出示。


1341:会做了吗?可以开始做了吗?(生说可以)不行,老师这里还有事要交代一下,要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不能乱丢垃圾。到时候会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时就把工具放好。


点评:五年级的学生,还要强调剪刀的安全使用和卫生习惯要求,是我们之前的常规落实不够到位?还是教师画蛇添足?


三、学生操作


1342:学生实践操作。


1352:结束。


四、作品展示


1353:请一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讲台上,然后请大家一起集中注意力,让傣族小姑娘起床。


1354:学生互动,但无效果。


1355:一女生:老师我知道你刚才是绑了一根线。


1356:那老师是把线绑在哪里?是前面还是后面?


1356:组长上台拿线。


1357:学生分别用线和透明胶进行二次制作。


1402: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


1402:先把我们的作品放在桌子上,然后我们让她慢慢起床。再拿起一个手指头拨动细线。


1403:让她休息一下。


点评:观察和讨论让傣族小姑娘跳舞的原因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感觉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导致整个环节比较零碎。


五、拓展延伸


1404:刚才我们的傣族小姑娘跳舞了吗?你仔细观察了吗?


     课件:刚才在动手的时候,你仔细观察了吗?


1.傣族姑娘跳舞了吗,是什么东西把尽量传递给了她?


2.渔线动了吗?是怎么动的?


1406:不绑在手上,还可以绑在什么地方,让傣族姑娘跳舞呢?


1407:生:绑在风扇上,绑在汽车的喇叭上,绑在晒衣架上,绑在树上。


1408:我们的作品都是差不多。现在请小组想办法,让你的作品和别的组不一样,思考两分钟。


1412:生:涂颜色。戴上手链……


点评: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运用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讨论各种利用振动让傣族姑娘动起来的方法,而这里的引导仅仅停留在各种让傣族姑娘动起来的方法,对教材理解有偏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1 23:12:03编辑过]

TOP
25#

 

16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劳动与技术五下)


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   周丽松


大洋路学校多媒体教室  503班学生


2010115


一、游戏导入


1330:请两个学生上台敲鼓。


1332:欣赏视频。(傣族姑娘的舞蹈)


1334:教师介绍,这就是傣族姑娘,她们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自己会跳舞的傣族姑娘。


1335:任命组长,说明组长要求。


点评:敲鼓和欣赏傣族姑舞蹈视频之间缺少链接,感觉有些突然。


二、分组制作


1336:刚才大家听到说自己会跳舞的傣族姑娘,都觉得很惊奇,那么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老师也很难教你,不过我给大家准备了制作步骤,呆会大家分组研究一下。


1337学生小组讨论。


1339:学生反馈疑问之处,生一说我不知道怎样从图一到图二的,学生继续看教材领悟。教师适当讲解。


1341:教师综合说明制作方法。


1342:各组领材料,做一个会动的傣族姑娘。教师利用这个时候在讲台上布置好用线牵着的傣族姑娘。


点评:通过看图了解制作方法,不如拿个样品演示更直观。


三、趣味展示


1356:教师敲鼓,让用线连接的傣族姑娘动起来。


1358:问:让傣族姑娘真正跳舞的力量是谁?生答鼓。师问仅仅是鼓会振动吗?生说到拍打桌子也会振动。又有生说过鼓掌,把尺子按在桌面上弹也会振动,跺脚声也会振动。


点评:这个环节时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可能是老师给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且活动引导时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四、了解振动


1400:让我们来和振动握个手。


1401:教师敲鼓,让几个学生上台感觉。一生说有点麻,一生说手也会带动。


1402:我们规划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认识它?生说用耳朵听,生有的说用眼睛看。


1403:老师给大家看一个东西,这是什么?橡皮筋。你觉得能请出振动这位朋友?


1404:学生小组实践。


1405:请出振动了吗?谁能告诉我用眼睛看到什么?生说会上下抖动,眼睛被它看花了。用耳认识过的同学有吗?耳朵听见噔的声音。


1406:你能把振动朋友,请到傣族姑娘的身上,让她跳起舞来吗?


1407:学生实践。


1410:小结反馈,有的组是直接弹线引发振动的,有的组弹橡皮筋,然后再传到线上引发振动的。那傣族姑娘跳的猛烈或温柔,和什么有关系呢?


1412:教师敲鼓,学生让手中的傣族姑娘按照节奏跳舞。


点评:让学生理解怎样利用振动让傣族姑娘的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往往是认为直接拉动线而让傣族姑娘动起来。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这一难点并没有很好的突破。


总评:感觉全课设计过于拘泥于教材,而这一课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讨论之后,我们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头脑风暴活动上,而把制作这一要求淡化,具体环节设计如下:(1)从回顾四年级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引出振动;(2)头脑风暴,让学生说说关于振动自己知道什么?利用振动我们可以做什么?(3)提出研究问题:利用振动傣族姑娘动起来;(4)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小组探究;(5)组织反馈,让部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6)拓展延伸:利用振动让傣族姑娘跳舞,比如上面振动、左右振动或者是振动猛烈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1 22:32:38编辑过]

TOP
26#

 

济南的冬天(20101028


王碧峰(丽水市青田教研室  特级教师)


莲都外国语学校708


一、谈话导入


师:我喜欢玩,我们学校的老师说,你这么喜欢玩,跟你的名字有关系。


生:因为老师你姓王,所以爱玩。


生:因为你的名字叫王碧峰,说明你玩就必定疯。


师:说到玩,老师想起有个电视剧,叫小燕子和紫薇,你知道小燕子来自哪里吗?


生:济南。


师:老舍就非常推崇济南。“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


点评:用自己的姓名进行调侃,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


评价:我发现708班的同学读书习惯非常好,还有个别女同学拿起笔把觉得好的句子划出来。


点评:巧用评价,把学习要求不露痕迹的传给学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


2.组织交流:


师:你觉得济南的美,更像是个男子还是女子?


生:女子。


生:我觉得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柔秀气、微微带羞的女子。


生:我觉得济南的冬天是个婀娜多姿的女子。


生:我觉得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柔的花季少女。


三、品读课文


师:进一步阅读,你觉得济南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生:在本文的第二自然段里,“真的,济南的冬天……”


师:着落、依靠,找到母亲的感觉。你刚才说的是怎么样的母亲?


生:有安全感的母亲。


师:除了这一段有安全感的母亲,你还能在其他部分找到的吗?


生:“……”


师:小山像小摇篮……你觉得这句要读的大声点还是轻声点?


生:轻声。


师:这里说明小山的神态,用什么词?


生:慈祥。


师:请女同学用慈祥的语气来读。


女生轻声齐读。


师:男同学你们觉得放心了吗?


抓住“放心”来品读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放心?


生:……


点评: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是我总觉得,这样的活动更多的是学生在揣摩教师的心思遵循教师的预设开展学习。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老师读,你们想象。……(朗读课文)……这是不个理想的境界?


生:因为济南有山有水,让人觉得十分榭意。


师:怎么让我们感受?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疑问句。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我来读疑问句,你们来读陈述句。


师生合读。


师;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老舍用疑问句来创造一种意境,给我们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在这个优美的环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师:这样的意境,是母亲带给我们的。这样的意境,用什么词来表达?


生:慈祥


生:慈善


师:慈祥和慈善,哪个好。


生:慈善。


……


生;我觉得这段话展示的是一个青春少女的靓丽。


……


学生齐读“山坡上……”


师:这段话给你什么感受?


生;这是一个花俏的少女。


师:……说明这是一个娇俏的少女。


师:美文要美读,谁来读?


一生读,配乐。


师:有些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鼓掌了,她读的很秀气。刚才读到花俏的少女,现在又看到另外一个少女,她在向我们招手?找到没有?就在这一段。


生:就是下小雪吧……这是个很秀气的女子,还有就是很柔弱的感觉。就是很想保护她。


师:用什么口吻?


生:怜惜。


生齐读。


生:我看到一个职业做护士的女性。


师;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个称呼,叫什么?


生:白衣天使。


师;白衣天使,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所以是圣洁的。


师:刚才有个词“一髻儿”,这是一个儿化音,有没有“儿”有什么区别?


生对比读,体会。


生:我觉得加上“儿”之后,让人感觉娇小可爱。


师:一髻儿描述的小雪,如果改为“一朵儿”,又有什么不同。


生:一朵儿不能反应是女子。


生: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更形象。


生;这里用一髻儿说明是盘上去的。


师: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妙在哪里?


生:这里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师;山上一道黄一道白,多俏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了,多娇啊。


……


生:我在第五自然段读到花季少女朝气蓬勃的感觉。


师:你把朝气蓬勃的感觉读一读。


生读,教师评价。


生:我觉得这句读出了很单纯。


师:蓝水晶有什么特点?


生:漂亮——晶明——空灵


师;读到这里,一个个女子的形象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四、拓展延伸


师;老舍把济南的冬天写的这样美,可是有人去看了,却直呼上当了。


(出示济南冬天的基本情况)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舍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生:老舍在济南住了一段时间,心中对济南产生感情。


师;心中有爱。


师补述老舍的生平,其中对济南特别有感情。


生:从英国刚回来,和英国的伦敦的多雾天气相比,显得济南温情。


师从中引申出对祖国的热爱。“心中有爱、笔下有情”,这是老舍心中的济南,是他心灵的感悟。最后,老舍写道,这就是……大家一起来读。


生读;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点评:结尾的拓展环节很有意义,从美文品读回归到现实情境,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大家的文笔功底。

TOP
27#

 

电能和能量(六年级上册)


莲都区中山小学  胡津彩


2010114 中山小学四楼实验室


师:同学们,你们预习了课本P6062页“电能和能量”,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从课本上学到了多少“电能和能量”的知识,同时又获悉多少课本之外的能量知识。为探究能量,我安排了七个探究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生能量探究单”,写上探究学生姓名。


一、探究活动一


1335:学生填写探究单。


内容:课本中介绍的能量有:        。在预习每幅图能量转化时,探究到的能量还有         


1338:同桌交流探究结果,核对。


二、探究活动二


1339:学生填写探究单


内容:课本每幅图中物体用的是什么能量?转化成什么能量?同座同学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一一地填写在探究活动单上。


1342:课件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核对。


三、探究活动三


1344:体验能量转化。


内容:亲手体验能量转化,两手互相摩擦是什么能转化什么能?反复弯折铁丝是什么能转化什么能?将体验结果填入表空格处。


1346:反馈


四、探究活动四


1347:讨论和填写


内容: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是什么?汽油中储存的能量是什么?


五、探究活动五


1348:学生看图讨论、填写


内容:      能转化成         转化成        转化成      转化成       转化成    


转化为        


1352:课件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查对。


小结: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


六、探究活动六


1355:人们已经开发出新的能量。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1356:学生拿出信封中的材料,用小塑料包装,分别是——玉米、猪尿、废菌棒、生物垃圾。


1357:请大家发挥想象,可以利用这些来研发出什么能量?


1358:学生交流讨论。


1359:课件辅助,各种新型能量的开发。


七、探究活动七


1405:内容:探究40年后的新能量。


1406:课件出示:核聚变电站、天然气水合物、空间太阳能发电、氢能。


八、总结概括


1407:请大家回顾一下,给今天这节课取一个名,叫什么合适?


1408:生:能量探究课。生:能量探究学习课。师板书:能量探究课。


1409: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1409:生:我们要珍惜能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会开发出更多的能量。


1410: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1410:问:这节课之前,你知道哪些能量,学了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能量。


1411:整理实验材料。


总评:在这次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胡津彩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独特的科学课,他充分利用40分钟,开展了大量有关能量的知识教学和探究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科学探究活动后如何引领学生有效交流”,老师采用的是利用多媒体显示答案,学生集体反馈纠正,,其密度和效率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其中暴露出的弊端是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深度,整个教学过程略显仓促。另外,老师关于探究活动的定位有些偏差,他的“七个探究活动”有些并不能称为探究活动。


附:【文件通知】关于举行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暨教研组长培训活动的通知http://www.ldjys.com/wjtz222/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6

TOP
28#

兔子记录得很详细,从你的课堂实录中让我再次领略了一番初中语文的魅力。我很喜欢美文,但是总觉得自己的欣赏能力有限。王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同时感觉这些学生也非常了得,我比起他们可差远了。

TOP
29#

 


《我们周围的材料》三年级上册


莲都外国语学校  陈美丽


中山小学五楼多媒体教室305   2010114


一、谈话导入


1423:师出示尺,问是什么材料做的。生答塑料。


1424:师板书塑料,问还有哪些材料是用塑料做的。生答塑料袋、杯子。


1424: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物品?生答金属、玻璃、木头、纤维、橡胶矿石等,教师随机板书。


1426:师启发(拿出两张纸)陈老师今天看着这两张内容,请问这是什么材料?生答纸。


二、观察身边的材料


1427:师过渡,我们周围有许多物品都是由许多材料构成的,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1434:活动结束,各组统计调查结果有多种材料。


1439:反馈第9小组的调查结果,并让一生上台出示实物。


1444:第9小组统计了13种物品,你们组和他们组材料不同的有吗?


评点:教师仅采用口述的方法,学生无法记忆和补充,建议直接打在课件上或写贴在黑板上,当然最恰当的方法是在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另外组在自己的记录单上划去,留下自己组单独观察的物品。


1445:其他组按组号补充。其中有一组讲到门,老师引导思考,门由哪些材料组成。


1449:咱们来看一下,我们一共调查了41种物品,发现这些物品有些是由一种材料组成的,也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材料组成的。


三、了解材料的不同特点


1450:陈老师是莲都外国语的老师,今天能来到中山小学,特意打扮了一下,大家能不能观察一下陈老师身上的物品都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1451:生……


评点:特别欣赏这个设计,非常巧妙从上一环节过渡到了解材料的不同特点。


1452:看来,我们的大千世界,都是由材料构造的。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书,它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1453:生说到纸,还有塑料,那塑料有哪些特点呢?生说到防水、不易破、色彩丰富、轻……,教师随机板书。


1454:请每个组选择一种材料,说说它有哪些特点?


1456:一组说到金属,特点有不容易破、重、不易变形,会沉入水中……


1458:另一组说到玻璃,特点有易碎、重、透明……


1459:木头,生说木头比较重,师引导说会浮在水面上相对来说比较轻。然后再补充特点:会浮在水面上、会燃烧、表面有纹路……


1550:纤维的特点是保暖、软、轻……


1501:纸的特点是易燃烧、易破、吸湿……


评点:教师细心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材料特点进行讨论和概括,教学十分到位。


四、拓展延伸,保护环境


150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塑料制品不容易分解,造成了环境污染。并介绍太平洋上的塑料污染。


1504: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一说我学到周围的材料,教师板书课题。生二说我学到了要保护绿化。


1504:关于材料,我们这个单元,可以接着学习,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有生插嘴塑料袋可以洗洗再用,教师表扬和肯定。


总评:在这次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陈美丽老师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从身边的材料引出课题,调查身边的大量材料,再引出讨论概括材料的不同特点,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各个环节紧凑自然,并十分注重探究活动后让学生展开有效交流,感觉整堂课实在而有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2 0:16:09编辑过]

TOP
30#

下载地址: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案和课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二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一、教材解读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三课,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37课为第三部分,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在这课之前的第2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同时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铁锤1把,小岩石2块,多媒体课件。


公用材料:大脸盆1个,水桶1个,各装一定量的水。打火机2个。


小组实验一:小岩石3-4块,带盖塑料瓶1个,实验记录单。


小组实验二:小岩石1块,酒精灯1盏,坩埚钳1个,一次性透明杯1个,科学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估时5分钟)


[课堂准备:事先把学生座位摆放成U型,每个小组5人。讲台上放2块岩石,一块质地较软棱角分明,另一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旁边放铁锤1把。]


1.师拿起一块岩石,问:这是什么?(生:石头)石头是俗称,它还有个规范的名字叫“岩石”。板书:岩石


2.师再拿起另一块岩石,问:比较一下,这两块岩石的模样有什么不同?(板书:模样)(引导学生从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棱角等方面回答)


3.师拿起其中的一块岩石,问:如果要改变这块岩石的模样,你有什么办法?在模样前补充板书:改变(引导学生运用铁锤敲、在地面上用劲摩擦、用另一块岩石撞击等方法,随机让学生当场演示,演示时一定要强调岩石模样前后的对比。)


4.师问:假如我把岩石放在水中弄湿,或者在岩石外表涂上水彩颜料,你觉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改变?


5.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人力因素改变了岩石的模样。如果把这些岩石放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的模样会不会改变呢?补充板书:会……吗。点课件,揭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二)头脑风暴,推测变因(估时5分钟)


1.师过渡:在自然环境中,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我们来做个小调查——认为会改变模样请举手……认为不会改变模样请举手……


2.师:刚才,有些同学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岩石不会改变模样,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吗?(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同学认为岩石会改变模样,那你觉得哪些因素会让岩石改变模样?它是怎么改变岩石模样的?根据回答随机板书:温差、流水、大气、生物等。若学生说到火山、地震,则板书时有意写在下面,因为这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和本课所研究的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有区别。)


3.师:岩石到底会不会改变模样,除了口舌之争,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呢?(学生自由说)老师告诉大家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模拟实验,它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难以用直接方法解决的问题。板书:模拟实验


(三)模拟实验:流水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课堂准备:1个塑料瓶,几块小岩石,装了水的脸盆。旁边放着学生小组需要的材料,包括塑料瓶、小岩石,另外再准备一塑料桶的水。]


1.师: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流水对岩石的作用”的模拟实验。


2.师拿出塑料瓶,装入部分水,轻轻摇晃,问:这可以模拟什么?(流水)如果水流很急,该怎么做?(使劲摇晃)看看这时的水是清澈还是浑浊?


3.师拿起小岩石,说:我们先把这些岩石放脸盆中清洗一下。(当面清洗岩石)你想往瓶里放几颗岩石?你这么做有没有特别用意?


4.利用课件进行小组人员分工(材料员、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组长),发实验记录单,材料员领岩石,教师指导小组填写部分内容。


研究主题:流水会不会让岩石改变模样


实验类别:模拟实验                实验组别:第(   )小组


实验器材:塑料瓶、小岩石和水


人员分工:材料员、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组长


实验记录: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岩石


 


 


 


我们的结论


 


 


5.材料员领瓶子并装水,在音乐声(时长340秒)中开始实验,限时4分钟左右。


6.组织交流:在实验中你们组有什么发现?(教师特意准备些比较坚硬的岩石,让有些实验组看不到明显的变化,然后进行思维探讨,让学生从看不到明显变化的现象中推理出变化是存在的,只是这个变化非常缓慢和微小。)


7.出示河流上游和中下游的岩石图片,问: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我们能不能解释一下自然界中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四)模拟实验:温差对岩石的作用(估时10分钟)


1.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温差对岩石作用的实验,请各组留下一块岩石,把其他材料上交。


2.教师出示器材(小岩石1块,酒精灯1盏,坩埚钳1个,一次性透明杯1个),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实验方法,指导填写作业本本题目。


实验材料:小岩石,酒精灯,坩埚钳,一次性透明杯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用坩埚钳夹住岩石,将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把加热过的岩石放入冷水杯中,使岩石冷却。


        4.反复操作几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学生分组实验,控时5分钟左右。


4.组织反馈: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5.观看视频:温差对岩石的作用。


6.看岩石图片,解释温差对岩石的作用。


(五)了解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估时5分钟)


1.师:除了流水、温差之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岩石的图片。(图片包括:蘑菇岩的介绍,植物对岩石的作用,动物对岩石的作用。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大气也会让岩石模样发生变化。树木的根会让岩石破裂、动物的行为会让岩石磨损、动物的粪便会侵蚀岩石等,生物的作用也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2.师概括:大气、生物等也会对岩石产生作用。


(六)总结风化作用,解释自然现象(估时5分钟)


1.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岩石在流水、温差、生物、大气的作用下,会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2.问:风化是不是就是风的作用?风化作用有什么特点?岩石的风化是一个缓慢、细微、长期的过程。)


3.师: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因为风化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自然景观。


4.播放多媒体课件:


海南第一山指的是海南岛上的东山岭,东山岭上奇峰异石、乱石相叠,形成了各种各样奇特的自然景观。东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长期以来这些花岗岩由于温差及海水、海浪的侵蚀风化作用,先是产生裂缝,后来裂缝越来越大,然后岩石分离、垮塌,逐渐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云南的路南石林是石灰岩受水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云南气候温和潮湿,河水和地下水中含很多二氧化碳,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遇到这种水很容易被溶解,日久天长,石灰岩被侵蚀成了奇峰、暗洞、石林、暗河等奇特岩溶地貌。


 


六、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流水、温差、大气、生物的作用


岩石                               岩石破碎                  


               风化                            继续风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